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等温半连续超临界乙醇萃取方法对高变质程度的汾西主焦煤脱硫效果进行了考察。实验表明,煤的脱硫率随温度、时间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脱总硫的选择率为2.84~14.05。对于无机硫的脱除而言,温度比萃取时间更为有效。脱硫后残渣的发热量较原煤高。对于有机硫的脱除而言,当乙醇浓度为95%时脱硫率最大。  相似文献   

2.
添加助剂,用碱/酸两步处理(4 ̄6mol NaOH,1mol HCl,助剂浓度1 ̄2%W),在常压,100℃左右时,对四种煤(大同、神木、平朔、太西)进行了脱矿物质的研究。最佳条件下可得到Ad为0.34%的超净煤。矿物质脱除率分别可达81.89%、88.96%、88.57%、76.35%。本文重点考察了助剂种类和浓度、碱浓度、反应时间等过程参数对YA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电镜分析等手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强化四氯乙烯溶剂法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超声波辐射强化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法脱除煤炭有机硫的技术。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煤的粒度、煤浆浓度、超声辐射萃取反应温度、超声辐射萃取反应时间、超声辐射功率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优选出了超声辐射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法脱除煤样中有机硫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四氯乙烯作溶剂,环境压力下,煤浆浓度为10mL/g、煤粒度为0.074mm、萃取反应时间120min,萃取反应温度90℃,超声辐射功率500W,超声辐射频率40kHZ,煤样有机硫的脱硫率可达到59.1%。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辐射下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是脱除煤中有机硫的一种有效方法。与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法相比,能够显著的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脱硫率。  相似文献   

4.
氯化铜-四氯乙烯复合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用氯化铜-四氯乙烯复合脱除煤中有机硫的最佳条件,研究了脱硫条件对有机硫脱除率的影响,考察了使用复合法脱硫对煤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氯化铜-四氯乙烯复合脱除煤中有机硫效果较好,反应条件温和;最佳脱硫条件是:用四氯乙烯为有机溶剂,煤的粒度为0.076 mm,反应时间为120 min,反应温度为120 ℃,煤浆浓度为0.067 g/mL,在此条件下,脱硫率最高达43%;有机硫脱除率随着煤的粒度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煤浆浓度的增加先增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变化不再明显,甚至降低;脱硫后,煤的结构基本未发生变化,发热量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5.
孝义煤电化学脱硫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我高硫煤在碱性体系中的脱硫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当「NaOH」=1mol/l,「煤」=0.025g/ml,I=100mA/cm^2,T=343K时可达最佳脱硫效果,产物分析表明O2的通入可同时提高无机硫和有机硫的脱除率。  相似文献   

6.
用超临界溶剂在半连续装置上对中温煤焦油沥青(MCTP)进行了抽提和分离,考察了抽提段的实验条件对灰分和吡啶不溶物(PI组分)脱除率的影响;在分离段使用升温和/或降压法、精馏法调节MCTP族组成分布,并用分步抽提法调节MCTP的族组成。实验表明:用甲苯为超临界溶剂抽提可脱除全部灰分,PI组分也可在较低的压力下选择性地脱除;采用升温和/或降压法对抽出物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但对庚烷可溶物(HS组分)分离的选择性不高;采用精馏法可选择性地脱除HS组分,但尚需改进设备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采用分步抽提法用石油醚作一次抽提溶剂可高选择性地脱除HS组分,其选择性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7.
煤的超临界醇萃取脱硫:Ⅰ.间歇式反应器实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100ml间歇式反应器对难脱硫的高变质焦煤进行了超临界醇萃取脱硫的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萃取时间、醇/煤比对脱硫的影响,并研究了有机硫煤样的脱除规律,比较了甲醇、乙醇脱硫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脱硫率增加,在400℃,50min时发生硫的再吸收而导致脱硫率下降;随醇/煤比增加脱硫率上升,其主要原因是醇/煤比增大有利于化学键的断裂。从脱除有机硫的角度而言,没有必要先用HNO_3处理煤样;甲醇、乙醇的脱硫效果相差不大,气相产物中CH_4、C_2H_6的含量取决于所使用溶剂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聚乙烯与丙烯酸的溶液接枝聚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进行了丙烯酸与低密度聚乙烯的溶液接枝聚合,研究了BPO用量、溶液浓度以及丙烯酸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聚乙烯接枝了丙烯酸后与铝的粘结强度显著增大,当接枝率为7.2%时,剥离强度由未接枝时的193N/m,提高到984N/m。  相似文献   

9.
对甲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TS-1催化丙烯环氧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际,系统考察了溶剂组成(甲醇质量/异丙醇质量),反应温度,H2O2浓度和TS-1催化剂浓度四个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反应30min,H2O2转化率为94.1%,环氧丙烷选择性为95.3%,环氧丙烷收率为89.7%。  相似文献   

10.
丁酸壳聚糖液晶的临界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偏光显微镜法测定了丁酸壳聚糖在四种酸性溶剂中的临界浓度值.发现临界浓度值(v/v%)与溶剂的酸性无关,都是16%~17%.在以二氯乙酸为溶剂时,不同丁酰化程度的丁酸壳聚糖有相同的临界浓度.用DSC法测定了丁酸壳聚糖/二氯乙酸体系的临界温度,并绘制了相图.结果表明,浓度达60%(w/w%)后,临界温度基本不再变化,稳定在39℃左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台式流化床煤气化装置,研究了影响炉内脱硫效率的因素。炉内脱硫对高硫煤特别有效,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所采用的二种石灰石和一种白云脱硫效率相近,按Ca/S比比较则白云石稍好些。虽然脱硫效率随Ca/S比增加而增加,但当Ca/S比达到3后几乎不再增加。存在一个最佳脱硫操作温度。在非焙烧区,脱硫率随压力增加而下降,而在焙烧区脱硫率和压力几乎无关。测定了脱硫剂脱硫前后的孔容积分布,发现脱硫之后1 ̄30  相似文献   

12.
氢键在煤大分子溶胀行为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择对氟苯酚(PFP)做为煤中羟基的模型化合物,考察了煤与溶剂间氢键强度对煤大分子溶胀行为的影响。发现煤在溶剂中的溶胀率随着PFP与溶剂间氢键生成热的增大而增加;煤的溶胀率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以及煤经碱、酸处理后溶胀率增加。这些结果表明,煤中羟基与溶剂间的氢键力是决定煤大分子溶胀行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台式流化床煤气化装置,研究了影响炉内脱硫效率的因素。炉内脱硫对高硫煤特别有效,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所采用的二种石灰石和一种白云石脱硫效率相近,按Ca/S比比较则白云石稍好些。虽然脱硫效率随Ca/S比增加而增加,但当Ca/S比达到3后几乎不再增加。存在一个最佳脱硫操作温度。在非焙烧区,脱硫率随压力增加而下降,而在焙烧区脱硫率和压力几乎无关。测定了脱硫剂脱硫前后的孔容积分布,发现脱硫之后1~30nm的孔容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
利用动力学模型探讨底物浓度对生物产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伟  王建龙 《中国科学B辑》2008,38(8):715-720
运用间歇实验方法,以葡萄糖为底物,在浓度为0-300g/L时,研究了底物浓度对混合细菌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和初始pH7.0时,当底物浓度为0~25g/L时,混合细菌发酵葡萄糖的最大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都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底物浓度为25g/L时,最大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426.8mL和15.1mL/h.当底物浓度为2g/L时,比产氢率和底物降解率最大,分别为384.3mL/g葡萄糖和97.6%.修正的Logistic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本研究中累积产氢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Han-Levenspiel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本研究中底物浓度对产氢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3%NaCl溶液中铜缓蚀剂TTA的光电化学和表面电子能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测开路光电压(Voph)的方法,检测铜在3%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加入缓蚀剂TTA的缓蚀效果的浓度效应,并辅之以表面电子能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TTA浓度小于1.5×10^-5wt%时,反而加速Cl^-侵蚀;当TTA浓度大于1.5×10^-5wt%时,TTA才起到缓蚀作用。随TTA浓度继续增加,TTA保护膜变得更致密和更厚;当TTA浓度大于5×10^-5wt%时,膜厚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16.
孝义煤电化学脱硫研究Ⅱ.碱性体系中的脱硫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孝义高硫煤在碱性体系中的脱硫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当[NaOH]=1mol/l,[煤]=0.025g/ml,I=100mA/cm2,T=343K时可达最佳脱硫效果。产物分析表明O2的通入可同时提高无机硫和有机硫的脱除率。  相似文献   

17.
选用兖州、东林和南桐高硫煤以烯碱和烯盐酸两步处理,在考察脱矿物质效果的同时研究了脱硫作用及机理。南桐煤全硫含量Std为4.25%,在120-240℃以6W%NaOH水溶液处理,再在100℃以5W%HCl巡取,脱硫率从38.8%增加到62.4%,其中主要脱的是Ss和Sp,So变化很小。当在370℃进行碱处理后,东林煤有机硫的脱除率达到50.6%,兖州煤则达到57.3%。文中还 对无机硫和有机硫的脱除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25℃,KCl离子强度I=0.1mol.L^-1时,甘氨酸在纯水及8个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二级离解常数pKa,对应的碱离解常数pKb和混合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pK。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的增加,甘氨酸的酸离解常数及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逐渐减小,碱离解常数则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铁的单点络合滴定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春然  曾云龙 《分析化学》1995,23(9):1043-1046
本研究了Fe^3+的单点络合滴定法,导出了定量关系式,比较了以铂电极为指示电极和以PVC膜四氯络铁(Ⅲ)阴离子电极为指示电极时电位测量的稳定性及所得的分析结果。在Fe^3+浓度为1.000×10^-3mol/L时,18次实验的平均值为1.02×10^-4mol/L,相对偏差小于1.7%;Fe^3+在5.0×10^3mol/L以上时,相对偏差小于0.1%;其浓度小于10^-3mol/L而大于5×1  相似文献   

20.
2-丙烯酰胺基烷磺酸的溶解行为和胶体化学性质明显随烷基长短而异。由于手性碳原子的存在,与其相邻亚甲基的质子峰在~1HNMR谱上清楚地发生分裂。研究了2-丙烯酰胺基十六烷磺酸(AMC16S)在水/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的聚合动力学和胶体化学性质。发现聚合速度和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均在水/二氧六环体积比为1~1/2时出现最小值,临界胶束浓度随混合溶剂中二氧六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水/二氧六环体积比为1/2~1/4时,观察不到胶束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