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为研究对象,利用残余气体分析仪研究冷阴极真空规管、热阴极真空规管以及热阴极真空规管不同放置位置对低温容器真空夹层内残余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阴极真空规管对低温容器真空夹层内残余气体的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热阴极真空规管对低温容器真空夹层内残余气体的影响较大,热阴极的灯丝和残余气体之间存在化...  相似文献   

2.
用自组装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组装真空系统,并且完成真空的获得和测量、定容法测抽速、观察火花检漏仪放电现象等实验内容.由于采用标准的真空接头和配件,学生正确组装均能获得低于5Pa的低真空,而且可使用自组装真空装置连续获得从1个大气压到低真空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QCD真空凝聚和真空磁化率是刻画QCD真空非平庸性质的重要参数.在QCD求和规则外场方法中,各种QCD真空磁化率在决定强子性质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QCD真空磁化率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在[)yson-Schwinger方程方法框架下有关张量、矢量、轴矢量和标量真空磁化率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真空吸附夹具可以平稳、可靠的夹紧物体,又不易损坏所抓取物件的表面。以真空压力为动力源,作为机械加工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任何具有较光滑表面的物体,特别是非铁、非金属且不适合夹取的物体,如薄而表面光滑的铜金属制品、铝金属制品和其他非金属制品,都可使用真空吸附,完成切削、打磨、抛光等各种机械加工任务。原车间的数控机床主要采用了以真空泵为真空发生装置的并联多路真空系统,真空泵的吸入口直接形成负压。由于真空管路与多台数控机床的真空吸附夹具相接,吸着和未吸着工件的个数变化或出现泄漏时,都会引起整个管路的真空压力变动,从而影响工件的吸附力和加工工件的合格率。改进后的真空系统采用了真空发生器,不仅克服了原真空系统的不足,而且充分利用车间原有的高压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了辐照生物活细胞,束流须经由真空隔离窗引入大气环境中.在真空隔离窗的设计中,对结构、材料种类及其厚度的选择既要尽可能地减小束斑展宽,又要兼顾安全性.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真空窗进行受力分析,模拟真空窗的形变和等效应力,运用强度理论考察候选真空窗的安全性;并运用SRIM程序模拟离子的小角散射、横向射程,计算入射离子的能量、真空窗材料及其厚度、空气层对束斑展宽的影响;最后提出真空窗适宜的结构、材料及厚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了辐照生物活细胞, 束流须经由真空隔离窗引入大气环境中. 在真空隔离窗的设计中, 对结构、材料种类及其厚度的选择既要尽可能地减小束斑展宽, 又要兼顾安全性.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真空窗进行受力分析, 模拟真空窗的形变和等效应力, 运用强度理论考察候选真空窗的安全性; 并运用SRIM程序模拟离子的小角散射、横向射程, 计算入射离子的能量、真空窗材料及其厚度、空气层对束斑展宽的影响; 最后提出真空窗适宜的结构、材料及厚度范围.  相似文献   

7.
袁一鹏 《物理》1990,19(2):121-122
真空系统返油是使用有油真空抽气机组一直存在的问题.返油来源于真空机械泵的密封油及真空油扩散泵的工作泵油.返油直接影响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和真空系统的污染程度.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和研究部门要求真空泵返油率极低和真空系统的超净.这一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由于真空油扩散泵价廉,使用也方便.已成为大量使用的获得真空的为设备,而返油率是它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和日本都有测量标准,但这些标准都只对测量高返油率适用.目前真空油扩散泵制造已向低返油率方向突进,低返油率的测量已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英国Edw…  相似文献   

8.
真空技术是一门研究如何最有效地把特定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在要求时间内降低到所需程度及其相关问题的技术学科.真空技术的内容包括真空获得、真空测量、真空检漏、真空系统的设计计算、真空材料的研制等.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真空技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解放前,我国真空技术十分落后,根本没有真空工业,电真空事业中只有一些简陋的灯泡制造业,“真空”的应用十分罕见.虽然我国个别科技工作者对真空技术的发展有过创造性贡献,但是,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我国真空技术事业得不到发展. 解放后,正如其他科学技术事业一样,我国的真空技术事业…  相似文献   

9.
HL—1M装置的真空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总结了1994 至1998 年度HL-1M 装置的真空进展,包括真空壁条件、真空运行参数、放电进展、影响壁条件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指标等  相似文献   

10.
在低温实验中,常常要对小容积的输液管、真空室等进行抽空处理,目前一般实验室大都采用在被抽容器上焊上一段管子,再在管子上套上一段真空橡皮管,并与真空系统相联,当抽到一定的真空度后用夹子夹死,或采用隔膜式真空阀。这两种方式的缺点是:由于橡皮管和橡皮膜暴露在真空中的面积较大,真空度不易保持,每次实验前必须重新进行抽空处理,一般输液管用的死真空或活真空所用的真空阀体积大而重,致使使用也很不方便。为了克服以上这些缺点,最近我们研制了一种微型真空阀。实际使用表明:这种阀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加工容易,使用方便、气密性能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热真空试验设备主要为航天产品组件提供高真空、冷热环境,模拟星载器件在轨各种模式下的工作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热真空设备主要模拟空间两个参数,即高真空环境和冷热环境。文中介绍了一种热真空试验设备的参数设计、设备组成及设备研制过程,并对设备的进行真空、温度等相关性能参数的测试,验证设计参数是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热真空试验设备主要为航天产品组件提供高真空、冷热环境及冷黑背景,模拟航天器及其组件在轨各种模式下的工作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热真空设备主要模拟空间两个参数,即高真空环境和冷热环境。文中介绍了VM1000型热真空试验设备的参数设计指标、设备组成及设备研制过程,并对设备的真空、温度等相关性能参数进行测试,验证设计参数是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3.
真空不空     
在物理学中,真空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一方面,相对论的诞生摒弃了经典物理学中的真空中充满以太的概念,另一方面,量子力学的建立,又赋予了真空非常丰富的物理内容。作者将综述在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场论以及量子信息学的视角下,所揭示的真空的各种结构和特性。不难发现,真空的量子理论,在现代物理学诸多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甚至是根本性的地位;而且对于真空本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有可能带来量子物理学新的革命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我们研制的真空紫外双等离子体光源的设计、结构及工作原理,讨论真空紫外性能测试,给出光源的真空紫外辐射特性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5.
总体描述了EAST机械臂真空舱系统设计,介绍了实现进展情况。EAST铰链式机械臂是用于在不破坏EAST内部真空环境下对第一壁内部进行近距离观测、快速维修的一种检修工具。考虑到对EAST铰链式机械臂的存储、支撑以及工作条件,需要设计和制造出一个密封的真空舱系统。该系统可以在真空条件下通过一个直径为250mm的连接端口连接到EAST主体机构上。系统设计主要分为真空存储舱CASK腔体、真空系统以及烘烤系统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总体描述了EAST机械臂真空舱系统设计,介绍了实现进展情况。EAST铰链式机械臂是用于在不破坏EAST内部真空环境下对第一壁内部进行近距离观测、快速维修的一种检修工具。考虑到对EAST铰链式机械臂的存储、支撑以及工作条件,需要设计和制造出一个密封的真空舱系统。该系统可以在真空条件下通过一个直径为250mm的连接端口连接到EAST主体机构上。系统设计主要分为真空存储舱CASK腔体、真空系统以及烘烤系统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以熟肉为实验材料,对实验条件对真空冷却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真空室有效容积越小、真空泵抽速越高,则真空冷却时间就会越短;冷阱温度对真空冷却速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当真空室内的最终压力在0.4~0.61kPa变化时,熟肉的表面温度一直在0℃以上,其真空冷却的时间随着真空室内压力的升高而增加。而真空室内的最终压力在0.3kPa左右时,熟肉的表面温度在真空冷却过程会低于0℃。  相似文献   

18.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的绝热夹层发生完全的真空丧失事故后,由于自然对流换热的原因,其绝热夹层的漏热量会急剧增加.在搭建了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完全真空丧失后的传热研究实验台的基础上,使用于燥氮气为破空介质、液氮为低温介质,进行了多次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的完全真空丧失实验.重点研究了低温容器液位及绝热材料层数的变化对其...  相似文献   

19.
真空光镊是一种能够在真空环境中稳定悬浮微纳颗粒的技术,在近十年中得到广泛关注并被研究改进,已成为能够进行精密测量、微观热力学研究以及宏观量子性探索等工作的重要物理平台.本文回顾了光镊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真空光镊的原理、关键技术,列举了真空光镊的应用方向,最后展望了真空光镊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利用1-on-1损伤测试方法,比较研究了电子束沉积制备的几种薄膜在真空、大气环境下的损伤特性,并对真空环境与大气环境损伤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真空环境下的损伤阈值明显低于大气环境下的损伤阈值,真空环境下的破斑形貌也与大气环境下的破斑形貌有显著差异。气体热传导差异不是真空环境与空气环境下损伤差异的原因。由水的解吸而引起膜层在真空环境中张应力的增大及真空环境中激光辐照过程中产生的非化学计量比缺陷是导致电子束沉积的薄膜真空与大气环境中损伤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