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同产地地龙质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地龙中的砷、铅含量,并与我国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规定总量、东南亚国家的限量规定进行了比较。采用药典方法分别测定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和进行重金属检查,综合考察不同产地地龙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2.
葡萄酒中甘油能使酒味醇和圆润,是决定葡萄酒质量的重要成分;它是酿造发酵过程的副产物。有人提出葡萄酒中的乙醇和甘油的含量有正比关系,检测甘油含量可以为鉴定原酒含量、识别掺假酒提供依据。检测葡萄酒含糖量的目的在于计算葡萄酒中干浸出物,推算葡萄酒的原酒含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梨罐头中Cu、Fe、Mn、Pb、Zn五个元素。开罐后立即倒出梨和汁于450℃干法灰化,取灰份用硝酸-盐酸溶解,于硝酸介质中测定,其中Cu、Zn用工作曲线法:Fe、Mn、Pb用标准加入法。方法可用于其它水果及蔬菜罐头试样。一、仪器与试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941对山楂汁中总酸和黄酮的静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动力学研究表明,树脂吸附量与吸附时间呈现对数关系,温度在25℃时吸附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速度控制步骤的研究表明,树脂对山楂汁中总酸的离子交换过程同时受到粒扩散和膜扩散控制,对山楂汁中黄酮的吸附过程受粒扩散控制。热力学研究表明,在温度低于70℃时升高温度有利于树脂对山楂汁中总酸的离子交换和黄酮的吸附;在70~90℃之间,山楂汁中黄酮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有波动。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黑莓汁及其发酵制品中鞣花酸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4.6 mm,5μm),流动相为体积比44∶2∶54的甲醇-乙酸乙酯-KH2PO4/H3PO4(5%)溶液(磷酸调pH为2.7),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0~6 min 400 nm,6~7.5 min 350 nm,7.5~30 min 254 nm。该方法检测黑莓汁中鞣花酸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9.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77%。同时采用此方法跟踪检测了黑莓发酵液中鞣花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黑莓汁样品无需经过复杂的前处理,即可达到良好的分离。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无杂质干扰,可用于黑莓原汁及黑莓汁发酵制品中鞣花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李学民  贾光群  曹彦忠  张进杰  王蕾  孙会媛 《色谱》2013,31(12):1201-1205
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LC-IR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葡萄酒中甘油和乙醇δ13C值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葡萄酒中影响甘油和乙醇色谱分离的条件。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15‰~0.26‰和0.11‰~0.28‰。对40个葡萄酒样品进行了测定,甘油和乙醇的δ13 C值分别为-26.87‰~-32.96‰、-24.06‰~-28.29‰,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82)。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在相同条件下同时测定甘油和乙醇的δ13C值,较传统方法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7.
甘油三酸酯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从向日葵、棉花、亚麻籽等植物中提取得到。甘油三酸酯制造高分子材料可通过许多方法,如:缩合反应、自由基反应、阳离子聚合反应等。文章综述了基于甘油三酸酯的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谢红卫  刘淑莹 《分析化学》1993,21(7):765-769
本文利用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直接测定山核桃油中未经任何前处理的混合甘油三酸酯,能获得其分子量和碎片结构信息,在GC和GC/MS分析的基础上。根据FABMS测得的分子量可推导出甘油三酸酯的组成和不同甘油三酸酯的含量。FABMS定量结果和GC、GC/MS测定结果及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9.
眼镜蛇蛇油中甘油三酸酯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gNO3-硅胶薄层板,氯仿+丙酮(20+1)为展开剂,将蛇油中甘油三酸酯分离为5个组分,并用同样的色谱固定相和石油醚-氯仿-丙酮溶剂系统进行制备性分离。用质谱法对甘油三酸酯进行分子一级水平的化学研究,确定了眼镜蛇蛇油中5个主要的甘油三酸酯成分的结构形式为:16∶0-18∶0-18∶0,16∶0-18∶0-18∶1,16∶0-18∶2-18∶1,18∶2-18∶2-18∶0,18∶2-18∶2-18∶1。  相似文献   

10.
陈聪  李维仲 《化学学报》2009,67(9):883-887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 对不同浓度下的甘油水溶液进行了模拟, 分析了溶液的密度和氢键. 模拟得到的密度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误差均在5%以内. 研究发现, 水的总受体个数与总供体个数的比值Ф与甘油的浓度cg存在线性关系.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 Ф值不断下降, 而其下降值与溶液浓度存在线性关系, 即Ф(0)-Ф(cg)=bcg.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人工神经网络-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钢中酸溶铝的方法,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低合金钢中总铝值,应用所建立的ANN-BP网络模型,输入总铝含量直接预测出酸溶铝含量。同时使用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该方法用于钢中酸溶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刘涛  王奂祎  贺站锋  王丹  蒋毅 《合成化学》2013,(4):410-414,41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系列WO3/Al2O3-TiO2催化剂(CatwT),其结构和性能经XRD,TG,N2-BET和NH3-TPD表征。以甘油气相脱水制备丙烯醛为探针反应,考察了CatwT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WO3负载量为20%(w=20%),于500℃焙烧4 h制得的催化剂Cat25000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甘油转化率和丙烯醛选择性分别为100%和82.2%;CatwT的催化性能与其表面积、总酸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WO3促进了总酸量增加,WO3晶相为催化剂活性相。  相似文献   

13.
ICP-AES法测定钢中酸溶铝和酸不溶铝及全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ICP-AES法测定了钢中酸溶铝和酸不溶铝,并对测定条件及相关参数进行了试验和优化,并于基体的干扰及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也作了研究并标准物质作了验证。用此法所测得结果与标准物质的证书值间无显著差异,将酸不溶铝和酸溶铝的测得值相加即得总铝的量。  相似文献   

14.
用邻二氮菲作显色剂光度法测定铁(Ⅱ)早有报导。但由于牙膏成分复杂,试样直接用酸分解所得溶液往往带有浑浊,给光度测定造成困难。对此,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处理:(1)高温灼烧试样,所得灰份溶解于酸中,然后显色、测量;(2)直接用酸分解试样,所得浑浊液用标准加入法抵消基体的影响,手续繁杂、费时。我们采用邻二氮菲简易双波长分光光度测定铁,得到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云南丽江17个不同产区秦艽样品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测定了药材中9大质量指标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一种新型秦艽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采用甲醇-0.1%磷酸为流动相体系,梯度洗脱,建立17批秦艽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采用HPLC法测定马钱苷酸,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含量;按药典方法测秦艽中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建立的丽江秦艽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极高,通过对多项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遴选出X2和X12两个优级药材资源。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能全面评价秦艽药材质量,亦可从中筛选优质秦艽资源和为秦艽道地适宜产区的规划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大豆油和中链甘油三酸酯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大豆油和中链甘油三酸酯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及影响因素,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价,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当大豆油质量分数为9.63%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0%(k=2)。当中链甘油三酸酯质量分数为10.00%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1%(k=2)。气相色谱法测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大豆油和中链甘油三酸酯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对照品和样品溶液制备过程。该不确定度评定为实验过程的控制和测定结果的评估提供了参考,有利于保证该类药品的质量控制水平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干苔经冷水,热水,热酸水三步提取多糖。配位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与钙型,铝型树脂相比,铜型树脂对干苔多糖吸附最快,吸附量最多。pH值配位沉淀反应研究进一步显示干苔多糖与Cu^2 的沉淀能力比Al^3 好。采用三种pH值铜盐络合沉淀,得到初步提纯五种多糖(冷提糖Ⅰ,热提糖Ⅱ、Ⅲ酸糖Ⅳ、Ⅴ),用离子交换(静态,动态)法除去铜离子,得到纯度为98.4%的干苔多糖,回收率达97.8%。离子条件下,几种多糖在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中,热提糖Ⅲ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该多糖还与固定化藻蓝蛋白表现出一定协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红外光谱分析证明热水抽提多糖Ⅲ是一种酸性多糖。  相似文献   

18.
甘油三酸酯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从向日葵、棉花、亚麻籽等植物中提取得到。基于甘油三酸酯制造高分子材料可通过许多方法,如缩合反应、自由基反应、阳离子聚合反应等。文章是"基于甘油三酸酯的高分子材料Ⅰ.聚酯和聚氨酯"的续篇,综述乙烯基聚合物等及复合材料、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李闯  何博  凌雨  曾志荣  梁长海 《催化学报》2018,39(6):1121-1128
近年来, 甘油氢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成 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二元醇. 与二元醇相比, 正丙醇也是一种昂贵的化学品, 用过量的甘油直接氢解合成高选择性的正丙醇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生产途径. 因为铂金属具有较强的断 C-O 键的能力, 所以甘油氢解制正丙醇的催化剂主要采用铂作为活性组分. 本文以铂为活性组分, 采用浸渍法将其负载到不同 Zr/Al比的 Zr-Al 复合氧化物上制得 2.5%Pt/ZrxAl1-xOy催化剂, 并将其应用到甘油氢解反应中, 探讨了 Zr/Al 比对甘油氢解制正丙醇反应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发现, 锆铝混合氧化物经过 400 ℃ 焙烧后为无定形态的复合金属氧化物, 载体中无单相氧化锆或氧化铝存在. 随着锆含量增加, 催化剂酸性位点向强酸方向移动. 不同 Zr/Al 比的锆铝混合氧化物负载铂催化剂的评价结果发现, 甘油转化率随催化剂中铝含量增加而增大; 锆铝比大于 5:5 时, 丙醇 (正丙醇+异丙醇) 的选择性很高, 普遍大于 87%; 锆铝比至 7:3 时, 正丙醇选择性最高. 通过 X 射线衍射、CO 化学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吡啶吸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发现随着锆铝混合氧化物中锆含量的增加, 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向强酸方向移动, 调变 Zr/Al 比促进了铂颗粒的分散, 实现了催化剂表面酸量和强酸位点的定向调控. 当锆铝比增加至 7:3 时, 催化剂的强酸位点占总酸含量的91.2%. 对比催化剂酸性分析和反应结果可知, 催化剂表面的总酸含量高有助于甘油转化; 强酸位点有助于甘油深度脱水生成丙醇; 正丙醇的选择性则可能与 NH3脱附温度在 580 ℃ 处的强酸位和较大的 Pt 颗粒有关. 当 Zr/Al 比为 7:3 时, 催化剂表面强酸位点占 91.2%, 而强酸位点的增加有助于甘油的深度脱水形成正丙醇. 因此, 以 10% 甘油水溶液为原料, 在240 ℃和6.0 MPa 初始氢气压力条件下反应 8 h, 甘油转化率和正丙醇的选择性分别达到 81.2% 和 86.3%. 催化剂经过 5 次循环使用后, 甘油转化率和丙醇 (正丙醇+异丙醇) 选择性几乎不变, 但正丙醇的选择性略有降低. 使用 5 次后的催化剂表面的总酸量变化不大, 但酸分布变化较大, 即强酸比例下降. 可见, 催化剂活性变化小是由于其表面酸量变化不大, 而正丙醇选择性下降与强酸位点比例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甘油氢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成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二元醇.与二元醇相比,正丙醇也是一种昂贵的化学品,用过量的甘油直接氢解合成高选择性的正丙醇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生产途径.因为铂金属具有较强的断C-O键的能力,所以甘油氢解制正丙醇的催化剂主要采用铂作为活性组分.本文以铂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将其负载到不同Zr/Al比的Zr-Al复合氧化物上制得2.5%Pt/Zr_xAl_(1-x)O_y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到甘油氢解反应中,探讨了Zr/Al比对甘油氢解制正丙醇反应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发现,锆铝混合氧化物经过400 ℃焙烧后为无定形态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载体中无单相氧化锆或氧化铝存在.随着锆含量增加,催化剂酸性位点向强酸方向移动.不同Zr/Al比的锆铝混合氧化物负载铂催化剂的评价结果发现,甘油转化率随催化剂中铝含量增加而增大;锆铝比大于5:5时,丙醇(正丙醇+异丙醇)的选择性很高,普遍大于87%;锆铝比至7:3时,正丙醇选择性最高.通过X射线衍射、CO化学吸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吡啶吸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随着锆铝混合氧化物中锆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向强酸方向移动,调变Zr/Al比促进了铂颗粒的分散,实现了催化剂表面酸量和强酸位点的定向调控.当锆铝比增加至7:3时,催化剂的强酸位点占总酸含量的91.2%.对比催化剂酸性分析和反应结果可知,催化剂表面的总酸含量高有助于甘油转化;强酸位点有助于甘油深度脱水生成丙醇;正丙醇的选择性则可能与NH_3脱附温度在580 ℃处的强酸位和较大的Pt颗粒有关.当Zr/Al比为7:3时,催化剂表面强酸位点占91.2%,而强酸位点的增加有助于甘油的深度脱水形成正丙醇.因此,以10%甘油水溶液为原料,在240 ℃和6.0 MPa初始氢气压力条件下反应8 h,甘油转化率和正丙醇的选择性分别达到81.2%和86.3%.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甘油转化率和丙醇(正丙醇+异丙醇)选择性几乎不变,但正丙醇的选择性略有降低.使用5次后的催化剂表面的总酸量变化不大,但酸分布变化较大,即强酸比例下降.可见,催化剂活性变化小是由于其表面酸量变化不大,而正丙醇选择性下降与强酸位点比例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