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小忠 《数学之友》2014,(12):19-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问题情境即指发生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数学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还对教材的编写提出要求:“教材要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3.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结合中学数学教学课例,对什么是“情境性学习”和如何实现“情境性学习”的问题,给出“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联结学生非概念化经验与概念化知识”“厘清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把握情境的真实性程度”“搭建合作、对话、交流的平台,给学生留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空间”“让学生参与情境中的实践,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古语云:“学起源思,思起源疑.”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理性思维,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学习的桥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道的理想氛围.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问题情境设计关注不够、认识模糊,认为只有生活实例才是情境,似乎每节课都要实际情境引入,因而频频出现低效、无效、多余,乃至干扰学习的“假情境”.  相似文献   

6.
正问题情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由于学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智力或实践活动的方法在客观上不足以解决新的问题时,所引起的困窘状态.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  相似文献   

7.
周贵平 《中学数学》2012,(14):58-59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对此,笔者作了一些反思,结合本人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对数学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葛余刚 《数学之友》2014,(12):28-29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更喜欢生动活泼、有趣直观的事物,而单纯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一个有效的情境,可以使数学知识富有趣味性、生活味,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现实教学中教师对情境的选择和使用不当,情境流于形式,不能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使情境失去它应有的价值.鉴于此,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希冀通过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既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又将学习内容融进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9.
余刚 《中学数学》2023,(6):42-44
初中数学内容开始从感性知识转向理性知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抽象概念不能良好理解、性质知识学习容易掉队、规则知识不能快速实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中以“有理数”的教学为例,设计采用信息化2.0教学技术,对抽象概念使用互联网访问实际案例的情境化教学来帮助学生物化理解,对渐进式的性质知识使用弹幕互动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掉队节点,对运算规则使用编程演练来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本文中所提策略和方法,将数学知识的教学与多种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做出了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初步尝试,可为他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起源思 ,思起源疑” .数学教学中 ,如果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 ,那么 ,就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心欲求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 ,从而引动学生探究 ,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 .这一教学策略的本质就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 ,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 ,造成“认知失调” ,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 ,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建跃 《数学通报》1994,(6):F002-F002,,2,3,4
关于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几个问题章建跃(北京师大研究生院100875)我们在关于启发式数学教学的有关文章1中曾经提出: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的内部联系,创设一种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激起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基于《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数学新教材版式新颖,图文并茂,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分体现了数学离生活很近,这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境.为了理解和把握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的内容,在数学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有必要强调数学问题情境设计.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应创设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13.
陈建国 《中学数学》2021,(2):70-72,7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是一个从已有的数学现实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具体现实—抽象问题—解释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传统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的灌输与积累,漠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体系结构的架设.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的状态得以改变,就需要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李敏 《数学之友》2015,(12):18-19
1问题的提出 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数学习题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适时创设探索性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思考、尝试、探索、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充分联想、主动反思,将会使他们以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从而形成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实践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一、领悟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意义所谓情境,也可以说是感情的境界,是在具体场合下,人的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及其所产生的气氛的总和.情境是人的心理状态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是学生进行教学思维活动的内在因素,同时情感和环境也是休戚相关的.因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接受电影、小说、相声、小品非常容易,而且记忆牢固.实践表明,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情感很…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数学实验是指教师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以计算机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验环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试验,探索数学定理的证明、数学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臧立本 《数学通报》2007,46(10):41-42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在例题教学的一些主要环节上,创设情境,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驾驭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的意义建构.学习是个人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作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生在经过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皋础,对新的信息加以分析吸收而进行自己的理解.当问题呈现给学生时,  相似文献   

20.
如何继续保持课堂上情境研讨的参与度,进行主动有效的学习真是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通过设置怎样的课堂情境才能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自学经验,并让学生的经验在课堂上"运动"起来,从而进行改造、整合和发展?又如何串联或并联各种情境,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更长时间地参与进来?都是值得我们一一思考与认真实践的.下面结合笔者在《矩形的识别》的课堂情境创设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