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国杰  赵隽扬  胡英 《化学学报》1988,46(10):952-960
本文通过对Van der Waals模型中排斥体积的修正, 建立了一个液体状态方程式,并将它推广到了二元液体混合物, 预测和关联了液体混合物的过量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 可与Flory理论相比拟, 但所需提供的纯组分性质比Flory理论少, 计算也得到了简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室温离子液体[bmim][BF4]和水的混合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溶液的微观组成与浓度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该混合物中各组分间的径向分布函数随[bmim][BF4]摩尔分数的增加呈有规律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溶液的局部组成以及组分间的缔合因子,进一步考察了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另外基于Kirkwood-Buff理论估算了混合物的偏摩尔体积、等温压缩因子以及活度系数对浓度的偏导数,对于理解离子液体与水之间的交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室温离子液体[bmim][BF4]和水的混合物,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溶液的微观组成与浓度的关系. 模拟结果表明:该混合物中各组分间的径向分布函数随[bmim][BF4]摩尔分数的增加呈有规律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溶液的局部组成以及组分间的缔合因子, 进一步考察了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另外基于Kirkwood-Buff理论估算了混合物的偏摩尔体积、等温压缩因子以及活度系数对浓度的偏导数, 对于理解离子液体与水之间的交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实际液体的内压力取代van der Waals流体的内压力,导得一个修正的Scatchard-Hil-debrand正规溶液理论。检验结果表明,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理论对小分子液体混合物气液平衡的预测准确性,而且使理论能够满意地描述聚合物溶液的Huggins参数随溶液浓度改变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预估溶液过量性质的方法中,以统计力学为基础的Flory法常被采用。在此基础上,Pollin和Fried按虚拟双流体理论所提出的方法使预估的准确性有所提高。其他还可以提到Lieberman以Van der Waals方程为基础的预估方法。本文的目的是从反映液体实际PVT性质的函数关系出发,提出相应的状态方程,并用于推导预估液体溶液过量性质的新关联方程。  相似文献   

6.
杨旭东 《化学教育》1999,20(6):37-39
如众所知,酒精与水混合时体积是缩小的,这一实验事实佐证了分子间存在着间隙,但究其原因,一般用"液体分子间相互填补间隙"来解释,不言而喻,这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液体混合时体积总是缩小的"错误印象。事实上,有不少液体混合时体积是增大的,这显然不能用上述原因来解释。那么,引起2种液体混合时体积变化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拟探讨这一问题。化学热力学的研究表明,当由2种纯液体组分混合而形成溶液时,溶液的很多热力学性质(如自由能、焓、熵、摩尔体积等)都不等于混合前纯组分相应热力学性质的简单加和,我们把其间的差…  相似文献   

7.
两性聚电解质溶液的分子热力学模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冯剑  刘洪来  胡英 《化学学报》2004,62(3):247-252
从带电硬球混合物出发采用化学缔合理论建立了聚电解质和两性聚电解质溶液的分子热力学模型.用考虑溶剂的粘滞力和热浴随机力作用的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聚电解质和两性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系数.对模型预测结果和MD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基于化学缔合理论的分子热力学模型可以用于聚电解质溶液和两性聚电解质溶液热力学性质的预测,对于均聚电解质溶液效果令人满意,对由直径不同的离子构成的聚电解质溶液,模型的预测效果变差,有待进一步改进.该模型对两性聚电解质溶液渗透系数的预测效果比对聚电解质溶液的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模型预测多元液体混合物的表面张力和组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但目前仍缺乏适用的热力学预测模型.本工作假设各活性组分在表面发生聚集吸附且其吸附相互独立,建立了多元体系的热力学吸附模型,称为“表面聚集吸附模型”,将表面组成和体相组成相关联;与扩展的Eberhart模型联合,采用二元体系的模型参数值预测多元体系的表面张力和组成.模型参数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且可通过线性拟合获得唯一值.采用6个三元液体混合物体系的表面张力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符合度,证明了其合理性.另外,采用本模型考察了三元体系表面组成随体相组成的变化,获得了表面吸附信息,加深了对液体混合物表面吸附行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柔性高分子/小分子液晶混合物的自洽场理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家芳  张红东  邱枫  杨玉良 《化学学报》2003,61(8):1180-1185
发展了柔性高分子/小分子液晶混合物连续自洽场理论,将小分子液晶模型化 为取向与位置无关的单体分子,小分子液晶间存在各向异性的Maier-Saupe相互作 用,该理论可还原成高分子和各向同性小分子组成的Flory-Huggins溶液理论和纯 液晶的Maier-Squpe液晶理论,通过数值解自洽场方程组,还将理论用于研究柔性 高分子/小分子液晶混合物相分离开界面性质,得到的结果与用Helfand格子界面理 论和MOnte Carlo模拟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离子液体的传递性质对其在化学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但迄今文献中缺乏可靠的理论预测模型或传递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式,因此,有必要建立传递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应用.本文建立了离子液体黏度与扩散系数或电导率间的定量关系,并利用文献实验数据进行了系统检验.结果表明,新方程可由离子液体黏度数据准确预测其扩散系数和电导率.与Stokes-Einstein方程相比,新方程不仅可解释离子液体中的许多实验现象,而且实现了定量预测(无需离子的有效流体力学半径数据).  相似文献   

11.
用气液色谱法测量了不同温度下C~1-C~4醇类的各异构物在二苯甲烷、联苄、二苯乙炔、二苯甲酮及二苯亚砜中的无限稀活度系数γ~i、偏摩尔过量焓H^E~i及偏摩尔过量熵S^E~i。用Kretschmer-Wiebe 模型计算各醇类在二苯甲烷、联苄、二苯乙炔中的自身缔合常数K~A, 得到在同一溶剂中, C~1-C~4醇类, K~A减小次序。用同一模型计算各醇类在二苯甲酮、二苯亚砜中的交叉缔合常数K~A~B, 得到在同一溶剂中, K~A~B减小次序。  相似文献   

12.
章莘  林瑞森  严文兴 《化学学报》1989,47(5):461-464
本文测定了25℃的单硫酸卡那霉素水溶液和卡那霉素-乙醇水溶液的稀释热. 同时对乙醇水溶液的稀释热也重新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乙基氰乙基纤维素溶致性液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勇  陈鸣才  李历生 《化学学报》1988,46(4):367-371
纤维素和纤维素衍生物在适当的溶剂中可以形成溶致性液晶, 乙基氰乙基纤维素是纤维素的一种混合醚类衍生物, 本文研究了其溶致性液晶的形成, 结构以及不同溶剂对形成液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假定二元液态混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可以表示成多体相互作用势能的和,分子间的力为短程力,相互作用势能只与分子间的相对距离有关.利用分布函数理论导出了二元液态混合物的过剩内能和内压的公式.二元液态混合物的过剩内能和内压可以表示成体积的幂级数形式,其中的系数可以用多体相互作用势和多体径向分布函数表出.讨论了单元液体的内压和过剩内能的表达式,在两种特殊情形下,过剩内能和内压的表达式分别与Egelstaff的微扰论结果及Frank的实验结果具有相同的形式.讨论了二元混合物内压和内能的两个特例,其一,在特殊情形下,给出了混合液体过剩内能的混合规则的一个证明.其二,给出的二元混合物的过剩内能和内压的表达式与Frank的实验结果具有相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温度下测量了C8芳烃在N-(对乙氧基苄叉)对氨基苯甲腈向列相及各向同性相中的活度系数、过量偏摩尔焓及过量偏摩尔熵. 引入无因次量σ和τ以处理实验数据,发现所研究的体系, 处于相同的τ下, 近似具有相同的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气液色谱法测定了333.15K时, C~1~-~4醇在碳酸丙烯酯-盐(NaI、NaSCN、NaClO~4)固定液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γ^∞~1。观察到: 1. 各溶质的Inγ^∞~1和固定液中盐的摩尔分数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且发生盐溶效应。2. 在各个盐浓度的溶液中, 醇同系物的Inγ^∞~1和醇分子碳数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并对实验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屈义彬  王镜明 《化学学报》1987,45(7):704-706
铱在萃取过程中的行为与其存在状态有关.王水溶解含铱物料有[Ir(NO)Cl_5]~-生成,亚硝酸盐配位法分离贵金属时,盐酸酸化可使[Ir(NO_2)_6]~(3-)转变为[Ir(NO)Cl_5]~-。[Jr(NO)Cl_5]~-在溶液中的变化极其复杂,它在冶金过程中必然影响到有关的分离.本文研究[Ir(NO)Cl_5]~-在盐酸-磷酸三丁酯(TBP)体系中的萃取行为,寻求最佳萃取条件.  相似文献   

18.
A chain-forming associated solution theory based on the UNIQUAC equation is presented for alcohol-unassociated active component liquid mixtures of the Mecke—Kempter type. The capability of the theory in reproducing the excess Gibbs free energy and excess enthalpy data for many binary mixtures is successfully shown. Ternary extension of the theory is presented in the calculations of vapor—liquid and liquid—liquid equilibria and excess enthalpy data from binary data.  相似文献   

19.
An equation for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a polar liquid with excess (solvated) electrons is derived. It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at (1) each excess electron can for a certain time reside on only one liquid molecule (during this time, the molecule is in the anion-resonance state), and (2) a polar liquid is electrostatically nonuniform because it has different local potentials, which can be calculated for each molecule. The probabilities of quantum movements of excess electrons in a liquid from one molecule to another caused by the absorption of photons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20.
(CTAB+BY)体系水溶液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韫宏  梁映秋 《化学学报》1993,51(6):586-593
用UV-Vis和共振Raman光谱,研究了阳离表面活性剂溴化二六烷基三甲胺(CTAB)和对阴离子染料亮黄(BY)混合体系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过程,结果表明,难溶盐的形成诱导了该体系胶束的提前形成,形成的胶束使BY由酸式结构转变为碱式结构,进一步研究水溶液和胶束溶液中BY的酸碱平衡过程,发现胶束表面使BY的表观解离常数增加了两个数量级,而在胶束水溶液中,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BY的表观解离常数下降,由此说明BY处于胶束的扩散层中,并导致BY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