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殷正权 《色谱》2005,23(1):123-123
超临界流体可以用做色谱的流动相,使混合物质在色谱柱上得到分离,这种分离方法被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d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简称SFC)。作为色谱流动相的超临界流体,其作用与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FE)类似。超临界流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远比一般气体大的多,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流体色谱中热力学参数最佳化和动力学最佳化同等重要。溶质的保留行为和物质对的分离受柱固定相和流动相各种参数的影响。在本研究中,使用纯CO_2作为流动相,饱和烃、芳烃、以及它们的硝基取代物作为溶质,对上述影响进行了系统地考察。结果发现影响物质对分离的(以分离系数,α,表示)最主要因素是流体的密度。而温度的影响并不明显。柱固定相的性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柱固定相相同的情况下,改变操作参数,溶质峰的洗馏顺序可能出现倒置。表明在超临界流体色谱中流动相溶解能力的重要作用。实验结果为了解和优化超临界流体色谱热力学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青  刘志敏 《分析化学》2004,32(8):1104-1109
超临界流体色谱作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有力补充可用于热不稳定和低挥发性物质的分析分离和制备,也可用于超临界流体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本文从色谱的流动相、固定相、检测系统及应用几方面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色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化合物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志敏  赵锁奇 《分析化学》1997,25(3):272-275
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成功地分离了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了流动相组成,柱条件,压力及温度的影响。发现流动相组成是影响色谱分离的最主要因素;其次,色谱柱条件也是影响分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硅胶基质的键合苯基柱比较适合于极性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流体色谱流程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良模  沈玉峰 《分析化学》1993,21(8):983-987
本文设计了多功能超临界流体色谱流程,流程中包括毛细管/微填充柱SFC,GC,计算机控制温度、压力、密度及信号采集、处理,配置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池,解决了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流口易堵问题。利用该流程,将石腊、DC-200气相色谱固定相、黄油、蜂蜡、救心油、红花油等样品进行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是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方法。最广泛使用的流动相为CO_(2),可以与多种极性有机溶剂混匀,这种广泛的混溶性使得SFC流动相的极性能够扩展至比正相色谱(NPLC)和反相色谱(RPLC)流动相更宽的范围。流动相兼容的特点决定了固定相的多样性,几乎液相色谱所有的固定相都可以应用在SFC上,既包括RPLC常用到的C18等非极性固定相,也包括NPLC常用到的硅胶等极性固定相。分析物的选择范围也得到了有效扩展,从脂类化合物逐渐发展到黄酮、皂苷及多肽等极性化合物。在SFC中,分析物的分离效果更依赖于固定相的选择。在沿用HPLC固定相的基础上,研究者也在不断地开发更适合SFC的专属固定相。多种多样的固定相共同推进了SFC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如制药、食品、环境以及天然产物等。其中天然产物因成分复杂且大多成分含量甚微而成为最有挑战的分离对象之一。得益于仪器的进步以及相关理论体系的健全,SFC的优势逐渐显现,利用SFC分离天然产物的应用也在日益增多。在过去的50年里,SFC已经发展成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高效分离技术。本文先简单地描述了SFC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过程,然后对近10年来SFC固定相的种类以及在天然产物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SFC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碱含量的方法,并研究了其影响因素。使用Kromasil Slica填充柱,流动相为含13%甲醇的CO2,流速2.0 mL.min-1,柱温60℃,背压2.0×107Pa,检测波长225 nm,测得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3~8.25μg(r=0.999 3)、0.68~17μg(r=0.999 8),平均加标回收率均为100%。与传统方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色谱可在简单的流动相条件下对吴茱萸中的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碱进行良好分离。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中采用单泵在线添加改性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峰  刘荔荔  李玲  翟振兴  吴玉田 《色谱》1999,17(6):580-582
摘要:采用单个注射泵,以并联流路装置,在超临界CO2流体中在线添加甲醇等改性剂,用作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的流动相。改性剂的粘度及流路长度显著地影响改性剂体积分数。利用该装置,可以方便地调节流动相的体积分数,改性剂的体积分数稳定且持久,可初步代替双注射泵系统添加改性剂。  相似文献   

9.
辛华夏  彭子悦  江大森  傅青  金郁  梁鑫淼 《色谱》2018,36(5):474-479
建立了基于反相液相制备色谱和超临界流体制备色谱的组合方法,用于分离纯化醇提水沉后石油醚层中的海风藤。首先以甲醇作为改性剂,采用醇提水沉法去除海风藤甲醇提取物中的叶绿素,加入硅藻土后用石油醚回流富集目标成分。选用反相C18制备色谱柱将其分为18个组分,然后将组分在SFC模式下进行制备。选用酰胺色谱柱,以甲醇为改性剂,在柱温30℃、背压15.0 MPa的条件下进行分离。基于反相色谱和超临界流体色谱不同的分离选择性,最后分离得到6个高纯度化合物。该法展示了反相制备色谱和超临界流体制备色谱在海风藤分离纯化方面的优势,特别是超临界流体色谱在天然产物的分析和制备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析大豆磷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学军  赵锁奇  王仁安 《色谱》2001,19(4):344-346
 采用以CO2 为流动相的超临界流体色谱方法 ,以含 0 0 5 % (体积分数 )三乙胺的乙醇作为改性剂 ,对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大豆磷脂组成进行分析 ,获得了大豆磷脂提取物中 6个重要组分的定性结果 ,并讨论了流动相组成、操作温度和压力对分离的影响。对其中有代表意义的磷脂酰胆碱 (PC)进行了外标法定量分析 ,在PC质量浓度为0 0 2 0 g/L~ 0 0 75 g/L时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PC加样回收率为 96 7% (n =5 ) ,重现性好。此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黄酮醇异构体的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志敏  赵锁奇  王仁安  杨光华 《色谱》1997,15(4):288-291
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进行了黄酮醇异构体的分离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流动相组成、柱条件等对分离的影响。在实验的温度范围40~60℃和压力范围15~30MPa内,这组化合物都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流动相组成是影响色谱分离的最显著的因素,磷酸的加入大大改变了各物质的保留行为;考察了三种硅胶基质键合相对分离的影响,发现苯基柱用于这组异构体的分离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山苍子油的毛细管超临界流体/气相色谱分离特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耀  虹岚  张先俊 《色谱》1990,8(4):237-240
山苍子[Litsea cubeba(Lour.)Pers]精油是我国南方几个省区的重要植物原料产品,我们曾采用恒温毛细管色谱方法,进行组分分离和主成分柠檬醛的定量测定方法简易可靠,但微量组分的检出灵敏度稍低。本工作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仪,对山苍子油的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CSFC及毛细管气相色谱(CGC)分离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D-泛酸钙的超临界流体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测定了饲料中D-泛酸钙的含量.在二氧化碳流动相中添加14.85%甲醇改性剂及0.15%三氟乙酸添加剂,流速2 mL/min,在Kromasil ODS柱上分离,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表明D-泛酸钙能在3 min内完成分离,在1.0 ~25.0 mg/L范围内,样品的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方法的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在2.3%以内,回收率为89% ~98%.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合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色谱技术,分析d4T-5'-N-磷酰化苯丙氨酸甲酯手性磷的非对映异构体.色谱柱为Hpersil ODS2 (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夹带改性剂甲醇、乙醇和异丙醇的超临界CO2流体.以容量因子、选择性和分离度为指标,考察改性剂、背压和柱温对分离的影响.在甲醇、乙醇和异丙醇3种改性剂中,甲醇为最好的改性剂,其中在7%甲醇改性剂下,该化合物的分离度可达到3.35.在7%甲醇改性剂条件下,考察了压力( 10~20 MPa)和温度(303.15~318.15 K)的影响.在优化的分离条件(改性剂为7%甲醇,流速为2 mL/min,柱温为308.15 K,背压为15 M Pa)下,d4T-5'-N-磷酰化苯丙氨酸甲酯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完全达到基线分离,分离时间约15 min.  相似文献   

15.
袁云  辛华夏  彭子悦  傅青  金郁 《色谱》2017,35(7):683-687
发展了离线二维反相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2D RPLC/SFC)分离瓜蒌子的方法。实验在第一维采用反相色谱,按色谱峰收集从瓜蒌子样品中制备得到的12个组分(F_1~F_(12)),并将得到的组分在第二维使用SFC分离。这些组分在RPLC和SFC的分离对比说明,该二维方法具有良好的分离正交性,可至少检测到150个色谱峰,对于解决结构相似物质的分离、微量成分的富集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SFC方法采用了乙醇-正己烷(3∶7,v/v)的混合溶剂作为改性剂,既提供了适当的洗脱能力,也保证了在上样量增加时满足样品溶解的要求。此二维分离体系可放大到制备水平用于化合物的制备,为瓜蒌子化学成分的纯化制备提供技术支持,为其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流体色谱在生物工程中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的重要补充技术。用SFC可以分离多数不能用GC分离的低挥发性物质。与传统的HPLC相比,SFC的分离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本文综述了SFC在生物分子分离分析方面应用的新进展。引用文献74篇。  相似文献   

17.
食品农药残留分析进展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样品前处理中,除固相萃取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基质固相分散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原子激发检测器在气相色谱中发展较快,超临界流体色谱和免疫分析技术开发应用于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并对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流体色谱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德 《色谱》1987,5(5):287-291
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以上状态时,成为单一相态,既没有液体存在.也不同于通常的气体,称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具有极大的溶解能力,能溶解固体物质。早在1879年,Hannay等人就发现了这种溶解性质。后来,这种溶解性质被用来作为分离过程的基础,并发展成新的分离方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然而,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性质作为分析方法,直到1962年才首次由Klesper等人所采用。他们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方法,并成功地分析了卟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番茄红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齐国鹏  赵锁奇 《分析化学》2002,30(12):1477-1480
以超临界CO2作为流动相,在压力15.0-20.0MPa,温度25-50℃,携带剂乙醇或正己烷的浓度分别为0-30%和0-20%的范围内考察了番茄红素及其氧化产物在C18色谱柱上的保留值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最佳的分离条件。对超临界丙烷萃取的番茄红素原料、萃取产物及萃余物进行了定量分析,考察了重复性及平行性。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番茄红素的保留时间在3min以内,定量结果的重复性与平行性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 Martire 等人以平均场晶格模型处理超临界流体色谱(SFC)保留值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修正函数的假设,结合实验数据确定了修正函数的具体表达式为△′=(0.01605+0.02387n_■)ρ~3_■/T,-(0.01382+0.02055n_■)ρ~4_■/T_■。经过修正后的保留值方程可在较大密度范围内(ρ_■:0.705~1.632)定量描述正构烷烃在非极性柱上,超临界流体 CO_2中的保留值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