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小凤  刘瑞  甘功露 《化学教育》2020,41(10):61-66
本研究旨在探究职前化学教师在常规化学教学中融入科学本质教学时的影响因素。数据源包括参与者的教学设计、课堂录像、反思日志、小组讨论录音、焦点群体访谈等多元质化数据,运用归纳法和不断比较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阻碍职前化学教师进行科学本质教学的因素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过往的学习经历和有限的教学材料;而个人动机和期望、团队的支持、持续的参与和反思等因素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宗英  刘瑞  刘畅 《化学教育》2024,(9):109-117
发展小学生对科学本质(nature of science, NOS)的理解是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NOS教学。适当的NOS教学能够改善小学生对NOS的理解,但小学生对NOS的理解较难从“素朴”水平提升到“充分”水平。后续研究应充分关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显性-反思性教学方法以及去情境化活动和情境化活动,探索适合不同认知发展阶段小学生的更为有效的NOS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玉琴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0,31(12):11-15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科学教材是影响学生和教师对科学本质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我国现行3套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及美国主流化学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科学本质内容水平的比较,发现中美化学教材的科学本质内容水平都较低。建议教材编写以显性方式准确呈现科学本质内容,科学探究活动、化学史的编排需符合科学本质内涵,恰当设计反思性活动栏目,重构教科书文本话语。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课程的学习是培养职前教师科学本质观的一条途径。本文以化学史课题“燃烧理论的发展”为例说明在化学史教学中的科学本质观培养内容及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美国诺尔曼·莱德曼(Norman G. Lederman)和朱迪斯·莱德曼(Judith S. Lederman)编制的科学探究观(View About Scientific Inquiry, VASI)调查问卷,对38位职前化学教师的科学探究观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职前化学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理解水平最好的是维度三(D3),74%的职前化学教师对该维度持“通晓的(Informed)”观点;理解水平中等的是维度二(D2),66%的职前化学教师对该维度持“混合的(Mixed)”观点;理解水平最差的是维度七(D7),61%的职前化学教师对该维度持“朴素的(Naive)”观点,并且没有人对该维度持“通晓的”观点,针对这种情况,提出3条改进策略:一是“显性化”,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以“显性”的方式呈现有关科学探究理解的内容;二是“活动化”,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实施基于理解探究的各种实践活动;三是“反思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反思科学探究活动,获取对科学探究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微观认识学习中发展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06,27(3):9-13
发展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化学微观认识学习中发展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基本要点是:(1)化学微观认识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2)化学微观认识属于科学理论知识,是人类建构的说明物质微观世界的可能性认识;(3)化学微观认识之所以合理是因为较为满意的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解释和预测了物质的性质。发展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基本思路是:(1)以WWHW为架构对化学微观认识进行认识论思考;(2)以“横纵关照”为基本技术构建发展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目标;(3)设计具有认识论意义的教学主题;(4)通过显性话语发展科学本质理解;(5)通过反思性活动发展科学本质理解;(6)适当评价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史红霞 《化学教育》2011,32(1):45-48
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名农村化学教师的科学观念教学行为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实践研究以短期培训为基本方式,所建设的培训课程包括以科学认识的基本任务,科学本质观、化学基本观念等为基本研讨专题,以基于科学观念的“分子”、“原子”、“原子结构”教学设计体验、范例认同研讨以及“化学键”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等为基本内容。所得结论是:(1)短期专题课程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2)以科学观念及其价值研讨为先导,进行体验设计-范例认同研讨、教学设计研讨、实践和反思,可以较为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赖萍  刘瑞  张静 《化学教育》2022,43(22):62-71
基于“物质的量”主题,探究职前化学教师的学科知识(CK)与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关系。数据源包括参与者的CK访谈、内容表征(CoRe)访谈、教学录像、教学设计、反思日志等多元质化数据。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归纳法和以Gess-Newsome(2015)PCK模型为框架的演绎法分析数据。研究发现:教师透镜影响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发展;学科知识影响教学策略和内容表征方式的选择;学科知识不同的职前化学教师均不具备充分的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9.
陈凯  林佳依  王坤 《化学教育》2020,41(18):61-68
目前基于科学论证的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缺乏,且科学教师论证水平普遍较低,且未养成习惯。通过文献法,关注国际本主题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发现职前科学教师对科学论证具有不同的理解,科学论证对职前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科学概念和论证能力有影响。基于文献总结,从培养论证能力的专业课程设置、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和学科知识强化等3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荣发 《化学教育》2014,35(19):56-57
对湖北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科学本质教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科学本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落实情况并不理想;科学本质教育教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科学本质教育教材和资源。针对以上问题提出3点对策:(1)教材编写应结合课程标准有关科学本质要求以显性的方式呈现。(2)师范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师范生的科学本质观。(3)利用科学史法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11.
魏壮伟 《化学教育》2007,28(4):10-12
帮助学生发展适当的科学本质观(VNOS)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师具有理想的科学本质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有调查显示,现今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基本处于较为朴素的水平,有待提高。鉴于此,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符合中学理科教师实际情况的科学本质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分离技术的分类,色谱变的基础上,对分离科学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郭科  胡源龙  曾艳 《化学教育》2023,44(1):14-21
培育学生的科学风险意识是积极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以“不确定性和后果”2个核心属性作为筛选标准,对初中理科教科书中的科学风险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理科教科书中共有13种类型的科学风险来源,呈现出学科全覆盖、内容涵盖面广以及呈现形式多样的特点;总体上来看,初中理科教科书注重不规范操作所带来的科学风险;生物教科书主要强调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科学风险,物理教科书主要强调日常操作不规范所带来的科学风险,而化学教科书则更多指向实验操作不规范所带来的科学风险。话语策略分析的结果表明:教科书强调“规避化解为主,应对处置为辅”的科学风险态度;强调学生在科学风险中的主体参与;要求强化学生对于科学风险的科学理性评估管理,削弱学生对科学风险的极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张吉  黄希  胡东波 《大学化学》2017,32(9):35-40
化学基本原理植根于各类材质文物的保护技术中,在文物保护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地位。以化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新方法与新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文物保护的手段,为文物保护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Science in the modern world has long since become a factor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goods and a condition of life in this world.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it is more than this. Science has therefore become caught-up in an orientation crisis ever since scientists became aware that science can no longer be pursued merely for the sake of pure knowledge, the ideal from ancient times which had been held to be the proper guide for science in its quest for self-understanding. Is the philosopher of science capable of providing the researcher with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s what it is he does, and whether or not he is deceiving himself in regard to science and his relationship to it?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has revealed areas which demonstrate that our science is never the smooth and elegant construction composed of observation, experiments, and mathematical and formal techniques which it has often been held to be. It is not the least of the mod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s achievements to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cience cannot teach man what he should do with it and its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李梦雪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20,41(23):81-86
为提高科学写作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韩德(Brain Hand)等人开发了一种实验教学的科学写作工具--启发式科学写作(SWH),是一种建立在科学语言与课堂探究基础上的论证工具,通过“问题、方法、观察、观点、证据、评判、转变”的过程使得科学内容与语言活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参与论证,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SWH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SWH从“框架建构到具体实施”、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思路对其他教学或学习工具的研制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科学部高分子科学学科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包括2007年详细数据与总体分析、近年学科项目增长数据.从某方面补充了我国内地高分子科学在国际上影响力变化的情况,给出了2008年高分子科学基金申请指南和申请书撰写注意事项,还概述了2007年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黎淑勤  刘信宏  邓阳 《化学教育》2022,43(12):92-98
以构建的科学本质要素框架作为分析工具,研究学生经科普微视频分析所呈现的科学本质观。结果表明,学生无法全面、深入分析视频呈现的科学本质,反映了局限的科学本质观,而经过讨论与汇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科学本质观。据此,为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出3点建议,即将科普微视频作为科学本质教育的素材,促进学生形成完整且深刻的科学本质观,发展学生准确抽提课程资源中的科学本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科学部高分子科学学科的基金资助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对高分子科学学科近期动态、若干前沿及学科资助范围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汇总了高分子学科近期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国内高分子部分研究与开发进展,概述了几次学科研讨会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介绍中,着重强调了获资助单位分布广泛性增加、申请数增长偏慢和选题应该更多地关注高分子应用中的基本科学问题,还探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写作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