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ΔE-E半导体望远镜测量了6.8MeV/A—5.1MeV/A的14N轰击59Co和51V产生的α粒子, 得到了发射α粒子, 得到了发射α粒子的能谱、角分布和E-θ平面上的d2σ/dΩdE等高图, 区分了直接机制α及复合核蒸发α粒子, 并对直接机制α粒子的来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种类的粒子望远镜测量了97MeV~(16)O+~(51)V反应中出射的α粒子.得到了单举α粒子能谱、角分布、E-θ平面内的d~2θ/dEDΩ截面等高图及速度平面内的d~2θ/PCdEdΩ截面等高图.区分了复合核蒸发的α粒子与直接机制发射的α粒子.用激子模型对预平衡发射的α粒子贡献进行估计,得到的预平衡发射和复合核蒸发分别在α粒子总产额中所占的比份.  相似文献   

3.
用ΔE-E半导体望远镜测量了84.5MeV及62.0MeV 16O轰击27Al产生的α粒子, 得到了α粒子的发射能谱、角分布、E-θ平面上d2σ/dE﹒dΩ等高图及核温度随发射角的变化. 对产生α粒子的直接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46.7MeV/u 12C轰击58Ni、115In、197Au反应发射α粒子的角分布和能谱.从速度表象中洛仑兹不变截面等高图中明显看到发射α粒子的三个源.用这三个源的运动源模型成功地拟合了α粒子能谱,所提取的强相互作用源参数符合费米气体模型计算结果,并讨论了能谱及拟合参数对靶的依赖关系.认为快速源实质上来自弹核碎裂或类弹核碎裂.  相似文献   

5.
刘建峰  赵维娟 《中国物理 C》2002,26(11):1158-1165
对快中子引起的核反应作预平衡修正,即考虑直接–半直接俘获作为统计平衡前1激子态和3激子态的γ发射过程,5个及5个以上激子态的粒子(中子、质子及α粒子等)及γ发射过程用达到统计平衡的复合核过程描述,在中子入射能量3MeV至20MeV能区对40Ca和208Pb的辐射俘获截面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得到了较好符合的结果.同时,对统计平衡前后γ发射对(n,γ)截面的贡献及直接俘获、半直接俘获和两者的相干项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ΔΕ-Ε半导体望远镜测量了6.8MeV/A-5.1MeV/A的~(14)N轰击~(59)Co和~(51)V产生的α粒子,得到了发射α粒子的能谱、角分布和Ε-θ平面上的(d~2σ/(dΩdE)等高图,区分了直接机制α及复合核蒸发α粒子,并对直接机制α粒子的来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96MeV 16O离子轰击下,测量了16O+64Ni反应出射碎片(α直至O元素)的Wilczynski图和角分布,并提出DIC截面和反应时间等物理量;讨论了反应的DIC特征;看到了出射碎片α和Li主要来源于复合核蒸发的迹象.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面积位置灵敏气体探测器对35MeV/u 40Ar+197Au反应中形成的裂片进行了符合测量,由此得到了裂变复合核的速度分布.在大质量转移假设下扣除前平衡发射粒子的影响,得到复合核的激发能.另外利用望远镜探测器对反应中出射的轻带电粒子也进行了符合测量,并由后角α,p,d,t的能谱提取了复合核的温度.温度与激发能的关系没有表现出理论预言的相变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25MeV/u 6He与9Be靶的反应中,107°和128°处明显地观察到了轻粒子发射.粒子能谱形状与平衡热源蒸发相一致,分析得到热源的核温度为完全熔合条件下的5.6MeV或非完全熔合条件下的5.2MeV .实验发现发射氚的数量特别大,这可能与目前广泛研究的6He的集团结构和同位旋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30MeV/u 40Ar+58,64Ni和115In反应中中等质量碎片的角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5°—140°范围内测量了30MeV/u 40Ar束流轰击不同靶核(58Ni、64Ni、115In)后出射的中等质量碎片(IMF,Z=3—19)的角分布.用指数分布函数dσ/dΩ=N·exp(–θ/α)对出射碎片角分布分角区做了拟合.对3个反应系统分别提取出与相互作用时间有关的衰减因子α和与发射源强度有关的物理量N,讨论了α与N在不同角区与反应系统和出射IMF电荷数的关系.考察了角分布与同位旋自由度和反应系统对称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25MeV/u 40Ar+209Bi非完全熔合反应中形成的热核,测量了与裂变碎片相符合的α粒子能谱,用运动源模型分解α粒子能谱得到了裂变断前和断后发射α粒子多重性.由断后碎片发射α粒子多重性得到断点激发能约为172.5MeV.由断前α粒子多重性得到激发能在470—600MeV范围内的热核的裂变时标约为4×10-21S.  相似文献   

12.
叶巍 《中国物理 C》2006,30(3):217-219
用扩散模型考察了轻的幻核100Sn在裂变过程中蒸发的轻粒子多重性. 发现壳仅对质子的发射有很强的影响, 而对中子几乎没有影响, 这与132Sn核的情况正好相反. 因此把这种现象归因于系统中质比(N/Z)的影响. 通过比较104Sn和100Sn发射的粒子, N/Z的 影响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计算发现高激发能弱化了N/Z效应.  相似文献   

13.
用大面积位置灵敏电离室测量93MeV14N轰击natCa产生的类弹碎片, 得到了从Li到Mg各元素质心系的能谱, 角分布和TKE-θ平面上的d3σ/dΩdEdZ等高图, 以及元素分布离散σ2和能量耗散的关系. 用简单的扩散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用活化法和迭靶技术,在入射α粒子能量从10.4到26.5MeV范围内,测量了55Mn(α,n)58m,gCo、55Mn(α,2n)57Co和55Mn(α,α′n)54Mn反应的截面,并同激子模型理论计算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上述反应中存在平衡前发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入射能量为69和56MeV时对P、D、T、3He和α五种轻粒子产物所测得的角分布、Ec.mc.m平面双微分截面等高图及在速度表象中的洛仑兹不变截面等高图. 用有两个粒子发射源的运动源模型计算可较成功地拟合质子能谱, 所提取快速度和温度与已发现的系统化规律值相符. 将α、3He和D等组合粒子的测量能谱与结合模型(Coalescence model)的计算进行了比较, 这些产物的非平衡组分可满意地被结合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6.
用带ΔE-E望远镜系统的飞行时间系统测量了80.9MeV 16O+27Al反应出射产物的三重微分截面d3σ/dA dZ dE.对该反应中所出现的能量耗散和核子交换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两裂片符合下的轻粒子测量,研究了25MeV/u 40Ar+197Au反应中轻粒子的在平面和出平面发射.对于中速p,d,t,α粒子,观测到粒子在平面发射几率增大,这表明该反应中存在旋转效应.该现象随着粒子质量增大和碰撞参数增大而变得更加明显.同时也观测到类弹粒子主要为在平面发射.  相似文献   

18.
用双同位素产额比方法和能谱斜率方法,在110°对30MeV/u 40Ar+159Tb和natAg反应得到的热核的温度进行了研究.对于不同的双同位素产额比,同位素温度值相同,为4.6MeV.能谱斜率温度随粒子或复杂碎片的不同而异.从α粒子能谱和质量数小于4的粒子能谱得到的斜率温度均是正常的,但是更重的碎片的斜率温度则高于极限温度Tlim,这可能是更重的碎片发射于复合核形成后的早期阶段,或者是库仑不稳定的发射.同时还分析了斜率温度高于极限温度Tlim的较重碎片能谱随探测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叶巍 《中国物理 C》2002,26(1):52-57
在统计模型的框架内研究了In核在三维空间的转动自由度对10.6和8.5MeV/u 84Kr+27Al碰撞裂变前粒子发射的影响.发现对后一个轰击能,断前粒子发射不敏感于转动自由度;对前一个能量,转动自由度的引入使提取的裂变延迟时间从20×10-21s减少到7.5×10-21s,表明了它对裂变前粒子蒸发的影响,计算结果也表明仅有转动自由度并不能完全解释In核的断前粒子增强发射现象.发现了转动自由度在粒子发射中所起的作用对系统的激发能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82.7MeV 16O+27Al反应的类弹碎片和发射α粒子的符合测量中, 得到了在速度平面上的类弹碎片C和α粒子符合的伽利略协变截面的等高图和符合关联角分布. 测到的关联α粒子在正角度区(与类弹产物在束流的同侧)主要来源于类弹发射; 在负大角区主要来源于类靶发射; 在负小角区主要是弹核16O碎裂的贡献. 提出了弹核碎裂后的余核在靶核作用下继续进行阻尼碰撞的反应机制的可能性. 同时也确定了单举DIC测量时强的碳碎片产额中, 来自DIC激发的16O发射α粒子的余核12C的贡献并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