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N,N′-乙二水杨酰胺合镍酸钠同二价金属离子和2,2-联吡啶(bpy)或1,10菲绕啉(phen)反应制得双核配合物,[Ni(samen)Cu(L)]和[Ni(samen)Ni(L)2](L=bpy,phen).经元素分析。红外、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Ni(samen)]2-中的Ni(Ⅱ)的配位环境为平面四方型,而被bpy或phen配位的Cu(Ⅱ)和Ni(Ⅱ),分别为平面四方型和畸变八面体构型。 据此,本文指派了配合物的电子光谱,评价了Dq,B,β等配位场参数,并且用配位场理论模型算出了有效磁矩,Ni(Ⅱ)-Cu(Ⅱ)配合物的g11,与g1,结果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型双核配合物,[Cu(samcn)Ni(L)_2]和[Cu(sampn)Ni(L)_2].samcn~(4-),sampn~(4-)及L分别表示N,N′-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N,N′-1,2-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和5-硝基-1,10-菲绕啉(NO_2-phcn).经元素分析,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Ⅱ)及Ni(Ⅱ)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其数值已用最佳拟合方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_1·S_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为J=-1.77cm~(-1)(samcn)和J=-1.74cm~(-1)(sampn),表明两个Cu(Ⅱ)-Ni(Ⅱ)双核配合物中有很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2个新型双核铜(Ⅱ)配合物,[Cu(samen)Cu(NO_2-phen)]·H_2O和[Cu(sampn)Cu(NO_2-phen)]·2H_2O,samen~(4-),sampn~(4-)和NO_2-phen分别表示N,N′-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N,N′-1,2-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和5-硝基-1,10-菲绕啉。经元素分析,IR,电子光谱等手段推知该类配合物具有酚氧桥及其Cu(Ⅱ)离子的配位环境为畸变四方构型。测得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已用最小二乘法与修正的Bleaney-Bowers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63.0cm~(-1)(samen)和—46.5cm~(-1)(sampn),表明标题配合物中有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3种新型配合物[Cu(oxpn)Co(L)_2]·(CIO_4)_2·xH_2O。[Oxpn为N,N′-二(3-氨丙基)草酰胺基阴离子;L为2,2′-联吡啶(bpy)、1,10-菲绕啉(phen)和5-硝基-1,10-菲绕啉(NO_2-phen);x=1,2]。经元素分析、IR、电导和电子光谱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有扩展的草酰胺桥结构,Cu(Ⅱ)及Co(Ⅱ)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和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2~300K)。其数值已用最小二乘法与从自旋哈密顿算符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为-22.36 cm~(-1)(bpy),-15.45 cm~(-1)(phen)和-19.10 cm~(-1)(NO_2-phen),表明金属离子间有较弱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Cu(sampn)Ni(L)_2],sampn~(4-)表示N,N′-1,2-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L表示2,2-联吡啶(bpy)或1,10-菲咯啉(phen),经元素分析,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Ⅱ)及Ni(Ⅱ)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 =-2J _1 _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为J=-1.90cm~(-1)(bpy)和J=-1.68cm~(-1)(phen),表明两个Cu(Ⅱ)-Ni(Ⅱ)双核配合物中有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类新的金属配合物[Cu(sampn)CuL](sampn~(4-):N,N′-1,2-丙二水杨酰胺根离子;L:2,2-联吡啶或1,10-菲绕啉),经元素分析、IR、电子光谱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Cu(Ⅱ)离子的配位环境为畸变四方构型。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与修正的Bleaney-Bowers方程拟合,从中得到较大的θ值,表明双核分子间有较大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 [Cu(sampu)Ni(L)2], sampn^4^-表示N,N'-1,2-丙二水杨酰胺阴离子, L表示2,2-联吡啶(bpy)或1,10-菲咯啉(phen),经元素分析, 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II)及Ni(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 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 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参数为J=-1.90cm^-^1(pby)和J=1.68cm^-^1(phen), 表明两个Cu(II)-Ni(II)双核配合物中有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 [Cu(sampu)Ni(L)2], sampn^4^-表示N,N'-1,2-丙二水杨酰胺阴离子, L表示2,2-联吡啶(bpy)或1,10-菲咯啉(phen),经元素分析, 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II)及Ni(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 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 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参数为J=-1.90cm^-^1(pby)和J=1.68cm^-^1(phen), 表明两个Cu(II)-Ni(II)双核配合物中有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等方法表征了叠氮桥联的双核配合物[Ni2(bispicen)2(μ-N3)2]-(CIO4)2[bispicen=N,N'-二(2-吡啶甲基)乙二胺].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镍(Ⅱ)离子处于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并采取cis-α构型,两个以μ-1,3桥联方式配位的叠氮离子之间呈罕见的交错式非平面排列.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配合物中两个镍(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基于^H=-2J^S1^S2的磁性分析表明磁交换积分J=-28.1 cm-1.  相似文献   

10.
含多原子桥联异双核配合物的研究对阐明生物体中的电子转移过程以及金属酶活性中心的本质有重要意义,基于草酰胺根的有效成桥功能,Kahn使用N,N′-双(3-氨丙基)草酰胺合铜(Cu(oxpn))作为双齿单核断片合成了双铜配合物[Cu(oxpn)Cu(bpy)](ClO_4)_2,最近,在我们实验室也用此单核断片合成了端接phen、NO_2-phen的双铜配合物和端接不同配体  相似文献   

11.
文合成了两个新型双核配合物,[Cu(Samen)Co(L)_2]和[Cu(Sampn)Co(L)_2],Samen~(4-)表示N,N′-双水杨酰代乙二胺根阴离子,Sampn~(4-)表示N,N'-1,2-双水杨酰代丙二胺根阴离子,L表示5-硝基-1,10-菲咯啉(NO_2-Phen).经元素分析,IR和电子光谱等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Cu(Ⅱ)及Co(Ⅱ)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畸变八面体构型.测定了配合物(4—300K)的变温磁化率,并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Hamiltonian算符,H=2JS_1·S_2-DS_(?)1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为J=-4.39(samen)和-3.59cm~(-1)(Sampn),表明两个Cu(Ⅱ)-Co(Ⅱ)双核配合物中有弱的反铁磁性超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一组新的不对称双核配合物「Cu(samen)Cu(terp)」和「Cu(samen)Zn(terp)」,samen~4和terp分别表示N N’-乙二水杨酰胺胺根阴离子和2.2′:6′2″-联三吡啶。配合物「Cu(samen)Cu(terp)」的变温磁化率已测,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与Bleancy-Bowers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0.538cm~(-1),表明配合物中铜离子间有极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3种新型配合物[Cu(samen)Mn(NO_(2-)Phen)_2](1)、[Cu(sampn)Mn(NO_(2-)Phen)_2](2)和[Cu(samen)CO(terp)](3)(samen~(4-)、sampn~(4-)、NO_(2-)Phen和terp分别表示N,N′-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N,N′-1,2-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5-硝基-1,10-菲绕啉和联三吡啶),测得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求出交换积分,J分别为-63cm~(-1)(1)、—65cm~(-1)(2)和—7.68cm~(-1)(3),表明金属离子间有反铁磁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N(1)取代5-氟尿嘧啶乙酸、5-氟尿嘧啶丙酸与铜(Ⅱ)、钴(Ⅱ)、镍(Ⅱ)和锰(Ⅱ)的十种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子光谱的表征。讨论了各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状态。在Cu(Ⅱ)配合物中,Cu(Ⅱ)是与配体的N~3原子和C~4上的羰基氧原子配位,其他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是与配体的C~2的羰基氧原子和羧基配位。  相似文献   

15.
合成和表征了四种新的异三核配合物,{[Mn(L)_2]_2[Cu(Pba)]}(ClO_4)_2,其中Pba表示为亚丙基-1,3-双(草胺酸根);L表示1,10-菲咯啉(phen)、5-硝基-1,10-菲咯琳(NO_2-phen)、2,2’-联吡啶(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Me_2bpy).基于{[Mn(phen)_2]_2[Cu(pba)]}(ClO_4)_2·H_2O的变温磁化率测量(4.2~300K),求出交换积分J=-41.5cm(-1),表明Mn(Ⅱ)和Cu(Ⅱ)离子间为反铁磁耦合.在 X_MT-T图上,X_MT在175K附近呈现出一极小值,这是具有非正规自旋态结构的多金属耦合体系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紫外光谱研究了等离子点附近HSA或BSA (?)Cu(Ⅱ)或Ni(Ⅱ)金属中心的结构。结果表明:在pH4.0~5.3时,Cu(Ⅱ)—HSA配合物在低浓度时独具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高浓度时(>10~(-4)mol·1~(-1))为四配位的四方平面构型,Cu(Ⅱ)—BSA、Ni(Ⅱ)—BSA在上述pH范围内均只存在四方平面构型。Cu(Ⅱ)、Ni(Ⅱ)结合位置与生理pH下的相同,均在白蛋白的N端三肽段上,与Asp~1的α-NH_2、His~3的咪唑基N及两个去质子肽氮配位,Cu(Ⅱ)在HSA中的第五结合基团为Asp~1的羧基。本文还对上述pH效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新型草酰胺桥联Cu(Ⅱ),Ni(Ⅱ)均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新配体N ,N′ 二 (2 氨乙基 ) 草酰胺双缩邻氨基苯甲醛Schiff碱 (H4L)及其Cu(Ⅱ )、Ni(Ⅱ )均双核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室温磁化率等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室温磁矩表明配合物中两金属离子间通过草酰胺桥存在着反铁磁性自旋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在乙醇溶液中(pH=7~8)研究了Cu(Ⅱ)离子与N,N-二(2-羧基苯基)-2,6-吡啶二甲酰胺(BCP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溶液中二者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配合物,表观结合常数为(4.59+0.05)× 106 mo1-1·L.由Cu(Ⅱ)离子与BCPD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1∶1型铜配合物[Cu(Ⅱ)(BCPD)]2-· 2[(C2H5)3NH]+·CH3OH,用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α=1.290 90(12) nm,b=1.855 19(19) nm,c=1.752 31(16) nm,β=122.920(2)°.BCPD以吡啶氮、两个去质子化的酰胺氮原子和2个羧基与Cu(Ⅱ)配位,形成五配位畸变四方锥构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型双核配合物,[Cu(samcn)Ni(L)2]和[Cu(sampn)Ni(L)2].samcn4-,sampn4-及L分别表示N,N′-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N,N′-1,2-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和5-硝基-1,10-菲绕啉(NO2-phcn).经元素分析,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Ⅱ)及Ni(Ⅱ)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其数值已用最佳拟合方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为J=-1.77cm-1(samcn)和J=-1.74cm-1(sampn),表明两个Cu(Ⅱ)-Ni(Ⅱ)双核配合物中有很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在乙醇溶液中(pH=7~8)研究了Cu(Ⅱ)离子与N,N-二(2-羧基苯基)-2,6-吡啶二甲酰胺(BCP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溶液中二者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配合物,表观结合常数为(4.59±0.05)×106mol-1.L。由Cu(Ⅱ)离子与BCPD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1∶1型铜配合物[Cu(Ⅱ)(BCPD)]2-.2[(C2H5)3NH]+.CH3OH,用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290 90(12)nm,b=1.855 19(19)nm,c=1.752 31(16)nm,β=122.920(2)°。BCPD以吡啶氮、两个去质子化的酰胺氮原子和2个羧基与Cu(Ⅱ)配位,形成五配位畸变四方锥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