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三物理热学部分第五章第四节《改变物体热能的方法》中,有一个压缩气体热能增加的演示实验。我们都用“压缩空气引火仪”来做演示。这个实验书本上介绍的方法是将浸过乙醚的棉花放入引火仪内,迅速压缩空气使乙醚燃烧。但实际上这样做演示不很可靠,因它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乙醚多了,只能看到气化现象,不能燃烧;乙醚少了,连气化现象也看不明显;即使刚好适度,也要压缩好几次才能成功。而且当教到  相似文献   

2.
现用初高中物理教材中都有“气体被压缩时热能增加”这个实验。该实验的做法是:迅速将活塞压下,气体的温度升高,使装于容器底部的乙醚达到燃点而燃烧。往往由于压缩时温度难以达到乙醚的燃点,实验很难成功.我用日光灯启动器改制了一个感温元  相似文献   

3.
崔秀利 《物理实验》1992,12(1):20-20
热能的变化可以从温度上看出,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热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热能减少,温度降低,由温度的变化可确定出物体热能的增减。高中教材中安排的三个演示实验因受条件限制,实验成功率较低,很难达到好的教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受激布里渊散射介质CCl4 对纳秒激光脉冲的传输特性及功率限幅特性 .结果表明 :透射脉冲波形随抽运光能量增加而压缩变形 ,脉冲前沿保持高斯型 ,后沿被压缩成功率“平台” ,功率“平台”随抽运脉冲能量增加而逐渐变宽 ,但功率水平不变 ,表明该光学系统具有的功率限幅特性 .详细分析了功率限幅特性随抽运能量的变化规律和时间响应特性规律 ,采用脉宽为 10ns、波长为 1 0 6 μm的Nd :YAG激光脉冲进行实验验证 ,理论与实验结论相符合 .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教材中“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的演示实验由于棉花燃点较高,一般需连续压缩几次才可能使棉花燃烧,并且压缩引火器内空间小,内存氧气少,棉花燃烧火焰小,时间短,较远处的学生难于观察.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改用常温下能缓慢自燃(只能在暗处看到发光)的白磷作燃烧物,用粗铁丝作改变内能的材料,效果十分理想. 实验方法是:用小刀在水中切取黄豆粒大小白磷一块,用抹布揩干表面水分,置于小金属板上,用长约30cm粗铁丝先接触白磷,由于铁丝温度较低,看到白磷并不燃烧.然后迅速地反复弯折铁丝十几次,由于人对…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二章第四节"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文中图2-9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本人在市里最大的中学工作20年做成功的次数很少.实验时有时拍打得手红肿疼痛,活塞损坏了也难以如愿.就是用硝化棉成功率也不是百分之百,并且存在取材备料困难的弊病.我们也了解了本市多所中学,他们说讲到本实验也常是模拟操作几下做个样子而以.  相似文献   

7.
受激布里渊散射介质CCl4中脉冲传输与功率限幅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月兰  吕志伟  董永康 《物理学报》2004,53(7):2170-2174
分析了受激布里渊散射介质CCl4对纳秒激光脉冲的传输特性及功率限幅特性. 结果表明:透射脉冲波形随抽运光能量增加而压缩变形,脉冲前沿保持高斯型,后沿被压缩成功率“平台”,功率“平台”随抽运脉冲能量增加而逐渐变宽,但功率水平不变,表明该光学系统具有的功率限幅特性. 详细分析了功率限幅特性随抽运能量的变化规律和时间响应特性规律,采用脉宽为10ns、波长为1.06μm的Nd:YAG激光脉冲进行实验验证,理论与实验结论相符合.  关键词: 受激布里渊散射 功率限幅  相似文献   

8.
(一) 初中《物理》第二册“气体膨胀做功热能减少”的实验是这样演示的:在试管中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开。水蒸气膨胀时对软木塞做功,消耗了水蒸气的热能。学生对“消耗了水蒸气的热能”不易理解,可把这一装置做如下改进,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改变物体热能的方法一节教材在说明气体对外做功消耗了热能时,设计了气体膨胀做功使气体热能减少的实验.我在教学过程中,觉得这个实验只说明了气体膨胀能够做功,并不能说明做功过程中消耗了水蒸汽的热能.为了使学生能够看到气体膨胀做功,热能减少,笔者在教学时补充了一个气体膨胀做功,温度降低的演示实验,用以说明气体膨胀做功热能减少.在这个实验中,学生能够通过温度计上指针示数变小直接观察到气体热能在减少,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今向大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彪 《物理通报》2021,(4):100-101
“分子引力”实验是初中物理“分子运动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验证性演示实验.传统的演示实验存在着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不便于学生观察等缺陷.利用甘油能增加液体膜韧性的特点,利用液体膜拉动吸管运动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分子间的引力,降低学生对于微观现象的理解难度.  相似文献   

11.
“在玻璃罩内放一个充气不多的气球(图1),球皮是否受到球内气体的压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抽气的过程中会看到什么现象?”这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1—2》(2004年12月第1版)“气体”一节里的演示实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在“气体的压强”一节里也有此演示实验.在抽气的过程中可看到气球不断地膨胀,这说明球内的气体确实对球皮具有由内向外的压强.  相似文献   

12.
“空气的湿度”这一小单元包括课本中的102节“空气的湿度”和103节“露点”以及104节“湿度计”等三部分。教学时数计需两节课;第一节课专讲空气的湿度,第二节课讲露点和湿度计。我是这样来进行这两节课的: 第一课空气的湿度: 1.空气湿度的概述。 2.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3.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相互换算。第二课湿度的测定(§103露点,§104湿度计): 1.湿度测定的概述。  相似文献   

13.
<正>1.宇宙线的发现与新问题19世纪初,物理学家们发现了空气电离的现象,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测量,探究空气电离之谜[1]。物理学家通过测量电离率与海拔的关系,从而确定了这些神秘射线来自于外太空[2],继而有了“宇宙射线”的概念。宇宙射线的发现吸引了众多物理学家的兴趣,人们对于这一神秘射线的发现充满了好奇和怀疑。虽然奥地利物理学家维克多·赫斯的实验结果清晰表明电离率会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但是依然有很多物理学家对这一发现提出了质疑,其中就包括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密立根于1909年设计了著名的“油滴实验”,  相似文献   

14.
徐文感  叶高英 《计算物理》1997,14(3):340-344
籽便于快速地传送大量的实验数据,减少通信线路的占用时间,以及方便实验人员外理实验数据,我们采用小波极大模方法对HL-1M装置上的等离子体诊断数据进行了压缩。结果证明压缩12倍后的重建结果能与五点三次光滑后压缩两倍的比美,能保持原数据形态与特征,这就说明了该压缩方法适用于压缩托卡马克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舍勒1757年在哥德堡做一药剂师的学徒,开始学习和研究化学。1770年在乌普萨拉做药剂师。1775年选入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舍勒发现的有机和无机物不下30种。其中最著名的是氧和氯。他在1773年以前,研究了燃烧现象,分离出了氧气(当时他称为“火空气”),并于1775年底写成《论空气与火》一书。他还证明“火空气”存在于空气中。1772年舍勒曾研究氮气,他用硫黄与铁粉的混合物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取得氮气,当时他称为“浊气”或“乏空气”。他是第一个认为氮气是空气成分之一的人。1774年他对软锰矿做了多种实验并确定它是一种新金属的氧化物,将这种金属定名为锰。  相似文献   

16.
空气中声源激发的浅海水下声场传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空气中声源激发的水下声场传播特性,对此开展实验研究.2010年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了一次空气中声源激发水下声场实验,在水下成功地接收到远至4 km处大功率扬声器在空中发射的脉冲声信号.本文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研究空气中声源激发的浅海水下声场传播特点.针对接收阵拾取的声传播信号信噪比低的特点,综合利用脉冲压缩以及波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通常是压缩空气点燃硝化棉或白磷来显示空气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 .因空气压缩引火仪活塞极易磨损 ,实验成功率不高 .而且操作时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笔者使用实验室常用的两用气筒、热敏温度计、压强计及三通管和橡皮管等器材 ,组装成如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 .它不仅可以演示气体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 ,而且还能演示气体绝热膨胀时温度降低 .实验效果直观、显著 ,操作简单、安全 .图 1 实验装置图1.演示电表  2 .压强计  3.橡皮管4.热敏温度计  5 .三通管  6 .两用气筒组装时 ,把三通管的三端用厚橡皮管分别与两用气筒的…  相似文献   

18.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实验改进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演示“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实验,是用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后的振动来显示发声物体叉股的振动,由于球的弹性度较差,演示实验效界不明显,而“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和“空气可以传播声音”都是靠这两个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重复频率(1kHz)、吉瓦级飞秒激光脉冲实验验证了高强度飞秒脉冲在空气中的自 压缩现象,研究了入射脉冲在不同初始啁啾情况下经空气中聚焦成丝后,时域及频域特性随 入射脉冲能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无需后继色散补偿情况下,高强度飞秒脉冲仅 通过在空气中的非线性传输过程就可以实现脉冲压缩;在入射脉冲为负啁啾情况下,实验观 察到脉冲光谱及时域宽度同时得到压缩,并可获得比激光源所能提供的更短的近双曲正割型 变换限脉冲. 关键词: 高强度飞秒激光脉冲 自压缩 自聚焦  相似文献   

20.
简单回顾了Einstein 1905年揭示的第一种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与de Broglie 1923年揭示的第二种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验证过程,指出了这两种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差别,分析了波粒二象性的逻辑体系并指出:只要把Gan1995年揭示的“经典(电磁)场在结构上的颗粒性”当作“第三种波粒二象性”就能构成“三种波粒二象性”的完美组合,利用“波粒二象性的相变假说”还可以把这“三种波粒二象性”和谐地统一起来。借助于经典条件下光的经典理论与量子理论究竟哪一个更为精确的实验判决(见《光散射学报》)2006年第1期第75.79页《Lorentz-Compton佯谬与一个双赢判决性散射实验设计》)还可以完成“第三种波粒二象性”和“波粒二象性的相变假说”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