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土陶丸经考古专家、珠算史专家考证。确认为算珠,珠算起源可追溯至西周。 中国珠算协会第四届珠算史专业委员会暨出土陶丸鉴定会,于1996年12月11日至13日在西周陶丸出土发源地,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闭幕。  相似文献   

2.
出土陶丸经考古专家、珠算史专家考证,确认为算珠,珠算起源可追溯至西周。中国珠算协会第四届珠算史专业委员会暨出土陶丸鉴定会,于1996年12月11日至13日在西周陶丸出土发源地,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闭幕。  相似文献   

3.
我国考古队发现两周时代的陶丸,对珠算发展史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1976年,周原考古队在位于原周原中心区的陕西省岐山县京当公社贺家大队凤雏村发掘出一座西周王朝早期大型宫室建筑遗址(经碳14放射鉴定,其年代为公元前1095年(+-90年)相当于周文王时期前后)。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宝鸡市的周原遗址(今扶风、岐山县一带)是我国古代周王朝的发祥地。七十年代中期,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周原遗址清理中出土八十六枚西周时期的陶丸,其形状均为球形,直径小的一厘米,大的约二点五厘米,颜色呈青、黄、白三色。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珠算》1997,(2):27-27
陕西省宝鸡市的周原遗址(今扶风、岐山县一带)是我国古代周王朝的发祥地。七十年代中期,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周原遗址清理中出土八十六枚西周时期的陶丸,其形状均为球形,直径小的一厘米,大的约二点五厘米,颜色呈青、黄、白三色。  相似文献   

6.
第三节易经涉及的数学问题一、易经符号的产生年代考《易图的数字结构》一书揭示:“在大约距今万年的陶土片上有些刻画貌似卦画。”在2006年《珠算与珠心算》第4期本章第二节,我们已经考证了卦符是由结绳记事转化过来的。若《易图的数字结构》一书揭示的卦画确实是卦符,则可以说明在中华大地产生易经的卦符是在10,000年前,估计是在伏羲氏之前。廖墨香著《周易预测学指南》说:“美国易经考古学会在亚桑那洲出土七千年前印第安人的彩钵上,发现七个表意符号,与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复》卦相符合。”复卦的卦符是“”,卦辞的意义是:“复归,复来。”可能这是登入美洲的中华古人想念家乡的写照。这与韦杰2002年3月编写出版的《破译未解之谜》考证:“据推测,约在公元前5500年至5000年前,即距今7000—7500年前的夸父人到美洲,其后,少昊族东迁美洲汤谷①”是吻合的。从出土文物中看出夸父族对女娲非常崇拜,这说明女娲与伏羲的时代可能在7500年以前,或说在8000年之前。其也在证明,八卦卦符在伏羲前就已经有了雏形,它既是原始社会生产斗争的总结,也是史前人类游历全球的结晶。在南通海安青墩文化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带有人工刻痕的麋鹿角里有八卦符号,碳1...  相似文献   

7.
在7月份的某一天,偶然几位相识的同志问我一道题:“9粒算珠,两位整数的最大值是多少?”我考虑一下后,回答说:“是98。”他们半信半疑地又反问:“这是怎么得来的:”我说:“先看梁上两粒算珠为55,再看下面7粒算珠为43,2粒十7粒=9粒,55 43=98。98就是 9粒算珠的2位整数最高值。  相似文献   

8.
《珠算与珠心算》2005,(5):I0002-I0002
2005年8月20日,以太田敏幸先生为团长的日本珠算史研究会访中代表团一行15人,参观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当访中团代表看到“新石器时期”的麋鹿骨、西周陶丸、汉代算筹等文物时,纷纷惊叹于中国珠算历史的源远流长;当他们看到“明清时期”珠算名家名著的展览时,深深感受到中国珠算文化的雄浑与深滗;当他们看到反映珠算在明代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9.
《珠算与珠心算》2006,(2):I0004-I0004
2006年4月4日上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参观了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在珠算史厅内,他边听讲解边思考,还不时提出问题与讲解员进行交流:“为什么说西周陶丸是我国最早用来计算的圆珠呢?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个大中专院校的学制不一,对珠算课时的安排多少有别,除一般短期培训班全期安排课时特少外,其余多数中专及高级职业中学一、二年级四学期分别为“二、二、一、一”课时,(有的三年制学校三个年段都设珠算课;有的学校一年级每周安排四课时之多)。各位教师多是在一年段两个学期内教完最起码的一种加减、乘、除法,接着也做了一些巩固、提高、技术鉴定等工作。这阶段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三 前面讲过意义学习,我们再来看一下意义学习的条件。 “△ABC△A′B′C′”,“sin2θ=2 sinθcosθ”;“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等等是用语言文字符号和数学符号来反映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和定理。它们是由前人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学生学习一方面要掌握一整套符号体系,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本刊1985年第4期和1986年第1期上,分两次发表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教授的文章“关于线性图的平面嵌入问题(英文)”(以下简称“图文”),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该文公式、符号的写法与以往论文有很大不同,对此将作些说明。首先,“图文”中的式子不用下标,采用平排。如图 G 的顶点 V_j,就是通常所写的 V_j。“图文”中两个平排斜体字母,并不表示两个字母所代表的变量或其他事物相乘。为了避免两个字母平排与两个字母相乘混淆,因此“图文”中约定乘号“×”不能省略,并规定以符  相似文献   

13.
江总书记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而且必须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制订出“九  相似文献   

14.
在一九九五年九月,中国珠协第二次组团访台,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珠算教学实务座谈会时,本人发表了题为《珠算技术水平发展及现状概况》的论文,并分别以“先进的珠脑速算教学与训练法”、“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快领先准必至”、“两种比赛方式之比较”等四个标题,四论珠算技术水平飞速发展。一晃两年又过去了,一九九七年本人有幸第三次随中国珠协代表团再度踏上祖国的宝岛—台湾,与台湾省商业会及珠算界的老朋友相聚,参加第七届海峡  相似文献   

15.
南通海安青墩文化遗址出土。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了解越来越多,开始在树木、木棒、陶器、洞壁、兽骨上用刻痕的方法计数。这种刻痕记数法简单、方便,尤其好保存,慢慢地人们也将它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本展品是南通海安青墩文化出土的新时器时期、带有人工刻痕的麋鹿角。在南通海安县西北部约28公里处,有一处闻名全国考古界的古遗址,那就是青墩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亦称青墩遗址。1973年8月,海安青墩大队为造福于村民,在墩西开挖了一条纵贯全村、长236米的青墩新河,发现了大量的陶、石、骨器和麋鹿角、兽骨等古代遗物。经对出土木炭14测…  相似文献   

16.
为保护传承简捷先进的珠算算法,2013年9月12日至15日,在黑龙江省珠算协会职工培训班上。我们聆听了90岁高龄的珠算老人——中国珠算协会开创者、珠算专家李新讲授珠算“两则”乘法和“正负”除法,是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参加学习的省珠协部分职工和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教学与管理人员,一致认为这次的学习不同以往,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7.
(1962年~1988年)十、中国珠算协会何时启动珠心算中国珠算史专家、中国珠算协会顾问李培业,通过考证证明,人们自从会计算那天起,就有心算的本能。此论可以成立。公元二世纪的《数术记遗》,其中记有“珠算”,也记有“既舍数术,宜从心计”的“计数”(心算)。中国珠算协会从成立(包括筹委会)之日起,就不是单项“打算盘”,当时情况历历在目,有珠算,有心算,有笔算(简称“三算结合”),还有手指算,也支持电算。在“珠协”大框架下,有“百川汇海”之势。当然,中国珠算协会的主旨,还是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珠算科学。发展珠算科学,其主要内涵就是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四届理事会期间,全省广大珠协会员、学者、专家撰写和发表的论文,特别是经1995、1997年两次学术研讨会进行广泛交流,对推动我省珠算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对这些论文,经省珠协研究审定:陈政辉同志“论珠算事业勇于攀登,前途光明”等10篇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赵丽娜同志“浅谈珠算式心算教学应与小学数学教学并轨”等30篇为优秀论文二等奖,特发给优秀论文证书,以资鼓励。  相似文献   

19.
各位专家、老师、同志们: 这次研讨会,是省珠协四届理事会后召开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主要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王丙乾同志的题词;“加强珠算的学术交流和理论研究,把珠算这门应用科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全省珠算界的学者、专家、教师、教练和部分珠协秘书长共四十人,大家长期在第一线工作,既进行珠算的  相似文献   

20.
《会计文摘》1992年第3期(浙江省金华市《会计文摘》杂志社出版发行)刊载了罗正同志的《古珠算中的难题》一文,该文共提出了3个算题,一、工资:二、赔偿:三、买肉。第一个算题,“工资”已用“小月计算法”计算,得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笔者对第二个算题,经过潜心研究,用了几种计算方法,多次运算,也得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将其整理成文,提供给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