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TiO2纳米纤维为基质,硝酸铋为铋源,KOH为矿化剂,成功制备了多异质结Bi2Ti2O7/TiO2/Bi4Ti3O12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一系列表征,对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O2纳米纤维的介入,将Ⅰ型异质结Bi2Ti2O7/Bi4Ti3O12分离为2个Ⅱ型异质结Bi2Ti2O7/TiO2和Bi4Ti3O12/TiO2。Bi2  相似文献   

2.
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采用水热阴离子转移法,制备由纳米片组装的花球状Bi2S3/BiOI复合光催化剂。以气相甲醛作为模型污染物,在检测舱中考察了复合催化剂对甲醛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具有异质结结构的Bi2S3/BiOI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能在可见光下去除空气中的甲醛,并且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选取典型的矿物质氧化物为吸附剂,在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模拟烟气气氛下吸附剂吸附As2O3、PbO的特性,吸附反应的原子态密度、吸附位、吸附能等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获得。结果表明,CaO的砷吸附容量最大,900 ℃吸附砷容量为5.25 mg/g;其次是Fe2O3、MgO、Al2O3,吸附的砷以As3+和As5+的砷酸盐形式存在,高岭土和飞灰具有较大的PbO吸附容量,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6.69和2.75 mg/g;其次是SiO2和Al2O3,并且50%SiO2/50%Al2O3 混合吸附剂的铅吸附容量高于单一氧化物,吸附剂表面O原子是As2O3的吸附活性位点,吸附剂暴露的不饱和Si和Al原子是PbO的吸附活性位点,此外温度、烟气气氛对吸附容量和吸附产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MgO/Al2O3吸附剂对CO2动态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γ- Al2O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取MgO/Al2O3吸附剂,利用BET、XRD等表征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并通过固定床测量穿透曲线的方法研究其对CO2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考察了MgO负载量、吸附温度、气体流量等因素对吸附剂吸附CO2性能的影响,同时还通过多次吸脱附实验考察MgO/Al2O3吸附剂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结果表明,MgO负载量为10%的吸附剂,吸附温度在50℃左右,流量为45mL/min动态吸附量最大;经数次循环后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吸附性能未见明显变化,可再生性能比较优异,是一种潜在的可工业化应用的CO2吸附剂。  相似文献   

5.
以Keggin型磷钼酸、1,3,5-均苯三甲酸和八水氯氧化锆为原料,通过一步原位溶剂热制备了复合型吸附剂,通过XRD、SEM、FT-IR和TGA等表征手段说明,将亲水性杂多酸固定在MOF-808金属有机骨架基体上,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能力得以提升。动力学实验表明,H3PMo12O40/MOF-808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遵循Langmuir等温线模型,表明MB均匀吸附在H3PMo12O40/MOF-808表面。根据Langmuir模型,在pH值为8,T=303K,吸附剂吸附性能最好。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反应。此外,H3PMo12O40/MOF-808在五个连续循环实验中从其水溶液中吸附MB分子,表现出较好地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B2O3负载量(e.g. 5%~20% (w))的Ag/TiO2-B2O3-Al2O3吸附剂。以含硫量为245.36mg(S)/L 的商业柴油作为考察对象,常温常压下采用静态评价进行吸附脱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2O3改性后的Ag/TiO2-Al2O3吸附剂的柴油吸附脱硫活性有了较大提高,当B2O3的负载量为15%时,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活性最高,2%Ag/4%TiO2-15%B2O3-Al2O3 (w)的饱和吸附硫容达到2.36mg(S)/g 吸附剂。这对于未经预处理的商业柴油而言,吸附脱硫活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采用N2物理吸附、O2化学吸附、X射线衍射(XRD)、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spectra)、11B核磁共振(11B-NMR)等表征手段对不同负载量B2O3改性Ag/TiO2-Al2O3吸附剂的织构性质、晶相结构和表面酸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关联活性测试和表征结果发现,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活性主要与吸附剂的表面弱酸性有关,而B2O3改性在吸附剂表面引入了较多的四配位的BO4物种,能显著增加吸附剂表面弱酸性位点数量,提高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卤氧铋(BiOX,X=Cl,Br,I)作为多功能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和电子结构,吸引了广泛关注.然而,相对低的导带(CB)和高的价带(VB)位置导致其氧化还原能力弱,从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研究表明,通过富铋策略调控BiOX中元素化学计量比,可以实现对其能带结构的可控调控.尽管富铋半导体材料被视为有效的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候选材料之一,但是单一组分的富铋光催化剂不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具有匹配能带结构的富铋基复合光催化剂的构建已被证实可以加速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迁移.与传统的Ⅱ型异质结构相比,S型异质结既可以有效地分离光生载流子,又可以增强其氧化还原能力.如果双富铋基半导体之间能形成S型异质结,不仅可以拓展可见光响应,而且还可以增强光生电荷的氧化还原能力.基于Bi4O5I2/Bi4O5Br2的匹配能带,制备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的S型Bi4O5I2/Bi4O5Br2异质结是可行的.除了电子结构外,表面缺陷的引入也对改善光催化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氧空位(OVs)作为一种典型的缺陷,可以捕获电子来抑制光诱导载流子的复合,并加速这些捕获载流子向吸附剂的转移.此外,它们还可以充当有机污染物和分子氧的吸附位点,促进吸附和降解效率.目前,光催化材料中OVs的形成通常需要复杂、苛刻的条件,如高温、高压、惰性或还原气氛处理等,因此寻找简便有效的方法生成OVs仍然具有挑战性.此外,在无惰性或还原气氛下对有机前驱体进行热处理被认为是形成OVs的有效方法.鉴于此,本文通过低温煅烧二维纳米片有机前驱体BiOAc0.6Br0.2I0.2(Ac-=CH3COO-)固溶体,成功合成了表面富有氧空位的一维纳米棒状的S型Bi4O5I2/Bi4O5Br2异质结(Bi4O5I2/Bi4O5Br2-OV).X射线衍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顺磁共振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结果均证实了表面氧空位的存在.同时,根据吸收光谱图和肖特基曲线计算出Bi4O5I2和Bi4O5Br2的能带结构,而且通过XPS价带谱进一步证实了所计算的价带的可靠性.根据捕获剂实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转移以及对苯二甲酸荧光均证实了h+、·OH和·O2-是参与光催化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再结合上述能带结构以及活性物种的类型推断出光生载流子的迁移方式将遵循S型机制,而不是传统的II型异质结.而且,通过光电流、阻抗和稳态荧光均证实了表面OVs和S型异质结的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Bi4O5I2/Bi4O5Br2-OV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并延长其寿命,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光催化性能.在可见光照射下,OVs和S型异质结的协同效应赋予Bi4O5I2/Bi4O5Br2-OV显著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对抗生素四环素和染料罗丹明B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0.2%和97.0%,均高于Bi4O5I2(56.8%和71.8%)、Bi4O5Br2(47.4%和68.4%)、固溶体BiOAc0.6Br0.2I0.2(67.0%和84.0%)以及表面具有低氧空位浓度的Bi4O5I2/Bi4O5Br2-P(30.6%和40.4%).此外,在实际废水或电解质存在下,S型Bi4O5I2/Bi4O5Br2-OV异质结仍呈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本文不仅为OVs修饰的富铋基异质结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策略,也为界面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简单的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Bi3OXy(WO6)1-y(X=Cl、Br、I)固溶体材料,在改变形貌的同时,增强了吸附与光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光谱(PL),对3种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表征,推测了固溶体的形成原理。与BW单体相比,BI固溶体的形成使得带隙减小,可见光吸收能力增强,同时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率也减小。Bi3OXy(WO6)1-y对于罗丹明B(RhB)阳离子染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通过高浓度下的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材料的吸附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腐植酸(HA),通过CaCl2对其改性后与Fe3O4进行复合,制备出不同配比的Fe3O4/HA复合吸附剂。利用SEM、BET、FT-IR、XRD分析方法对HA、钙改性HA、Fe3O4/HA复合吸附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物料配比及吸附时间、pH值、温度、投加量和初始浓度对Ni(Ⅱ)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复合比mHA:mFe3O4:mCaCl2为3∶2∶2的Fe3O4/HA复合吸附剂(HA2)对Ni(Ⅱ)吸附效果最佳。当加入0.8 g吸附剂,Ni(Ⅱ)初始浓度为0.1 g·L-1,吸附5 h,pH=5,温度40℃,吸附剂对Ni(Ⅱ)的吸附率为92.57%。复合吸附剂在4次吸附脱附后,对Ni(Ⅱ)的吸附率仍达到52%。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在20℃~40℃条件下,热力学参数ΔG<0、ΔS=37.57 J/(mol·K)、ΔH=11.07 kJ·mol-1,表明该吸附是自发、熵增、吸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使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Fe2O3/γ-Al2O3吸附材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前驱液浸渍浓度、载体粒径、吸附温度、吸附气氛等因素对脱除气相As2O3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液浸渍浓度、载体粒径等会对吸附剂表面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砷吸附性能;吸附温度升高增强了其化学吸附能力,然而,温度过高反而造成吸附性能的下降;吸附气氛中的SO2促进了Fe2O3/γ-Al2O3对气相砷的吸附,气氛中的NO对气相砷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鳞状形貌的BiOBr/Bi2WO6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解吸附比表面测定仪(BET)、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比Bi2WO6与BiOBr的SEM照片,结合KBr的浓度实验,提出了BiOBr/Bi2WO6的鳞状形貌的形成机理。选取有机染料为吸附质,BiOBr/Bi2WO6为吸附剂进行了复合物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BiOBr/Bi2WO6对阳离子染料表现出优越的吸附性能,10 min对次甲基蓝(MB)的吸附率高达99%,优于常规的活性炭吸附剂。此外,BiOBr/Bi2WO6对有机染料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2.
Bi2Te3钾离子电池负极存在结构不稳定性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缓慢问题。本研究在手风琴状MXene基底上生长棒状Bi2Te3,随后利用P掺杂制备了高性能P-Bi2Te3/MXene超结构。这种新型负极具有丰富的Te空位和良好的自适应特性,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0.2 A·g-1电流密度下2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为323.1 mAh·g-1)和出色的倍率能力(20 A·g-1时可逆容量为67.1 mAh·g-1)。动力学分析和非原位表征表明,该超结构具有优异的赝电容特性、出色的K+离子扩散能力以及可逆的嵌入反应和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余文婷  罗明标 《分析化学》2023,(6):1003-1012
利用水热法制备Ui O-66(OH)@Fe2O3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As(Ⅲ)和As(Ⅴ)的吸附。结果表明,Ui O-66(OH)@Fe2O3去除As(Ⅲ)的最佳p H=11,平衡吸附时间为180 min,最大吸附量为140.0 mg/g,此时去除As(Ⅲ)的主要形态为H2As O3-;Ui O-66(OH)@Fe2O3去除As(Ⅴ)的最佳p H=9,平衡吸附时间为90 min,最大吸附量为260.0 mg/g,在该p H值下去除As(Ⅴ)的主要形态为HAs O42-。进一步探究了此吸附剂对砷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考察了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评价了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此吸附剂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均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并且在不同温度下的ΔG0均小于零,表明整个吸附过程属...  相似文献   

14.
采用第一性原理和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了气态碘分子(I2)在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103)中的吸附行为,并讨论了气态氧化物、氯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杂质气体的竞争吸附影响.结果表明,I2偏向以垂直方式吸附于COF-103苯环的碳原子位,其中,长程色散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贡献,色散能在吸附能中的占比最多可达46%.I2与COF-103之间存在少量电荷转移,且可能形成具有弱共价相互作用的次级键.杂质气体中苯分子(C6H6)的吸附能和等量吸附热最大,与COF-103的亲和性最强,并且可以占据I2的吸附位点,从而引起I2吸附量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光催化氧化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环境治理技术.与絮凝、物理吸附和化学氧化等常见的方法相比,光催化氧化具有环境友好、氧化完全、方便和廉价等优势.特别是可见光光催化氧化,可利用太阳能中占比最高的可见光,在应用中更具优势.因而,探索可见光响应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一直是光催化氧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硒化铋(Bi2Se3)是一种带隙(带隙宽度在0.3~1.3 e V)非常窄的半导体,能吸收全部波长范围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此外,Bi2Se3还具有独特的金属表面态,其表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些特性使其在可见光光催化氧化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Bi2Se3价带位置高,氧化能力很弱,其价带上的空穴在光催化反应中难以被消耗,导致空穴大量累积,并迅速与光生电子复合,大幅降低了Bi2Se3的光催化性能.因此,一直以来,Bi2Se3很少被用于光催化反应.如何充分利用Bi2Se3的光响应优势,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仍是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研究方向.本文采用预先制备的Bi2O3/g-C3N4复合物作为前驱体,通过原位转化的方法,将前驱体置于热的Se蒸汽中,使前驱体上的Bi2O3与Se蒸汽反应,完全转化为Bi2Se3纳米颗粒,从而制得Bi2Se3/g-C3N4复合光催化剂(Bi2Se3含量约为4 wt%).透射电镜结果表明,所形成的Bi2Se3纳米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g-C3N4表面.表面功函数分析发现,Bi2Se3与g-C3N4结合后,它们的费米能级分别由原来的-0.55和-0.18 e V变为平衡时的-0.22 e V,可形成指向g-C3N4的内建电场,有利于形成梯型(S型)异质结.在此基础上,能级位移、荧光分析、结构计算和反应自由基测试等结果表明,Bi2Se3和g-C3N4之间形成了S型异质结.在可见光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实验中,所制备的Bi2Se3/g-C3N4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单一的Bi2Se3和g-C3N4.结合比表面、孔结构、光吸收和荧光等对比分析,认为Bi2Se3/g-C3N4的这种S型异质结构在其光催化活性增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其g-C3N4导带中光生电子向Bi2Se3的价带迁移,并与光生空穴复合,从而使Bi2Se3导带上可保留更多的高活性光生电子参与光催化反应,由此Bi2Se3/g-C3N4的光催化活性增强.循环性能测试和光还原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2Se3/g-C3N4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工作为高可见光吸收的光催化剂制备和性能增强提供了新途径和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采用简单的两步水热法制备出了锆基金属有机骨架和钼酸铋的复合材料MOF-808/Bi2MoO6。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N2吸附-脱附测试和电化学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光学性质以及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效率进行了分析。与纯Bi2MoO6和MOF-808相比,0.5%-MOF-808/Bi2MoO6复合材料展示出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照射120 min时对抗生素环丙沙星(CIP)的降解率达89.7%。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了·O2-是主要活性物种,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法、以氯化铝为铝源对硅藻土(De)进行改性,通过浸渍法将亚铁氰化铜(KCu HCF)纳米颗粒负载于改性De表面,制备出γ-Al OOH/De-KCu HCF和γ-Al2O3/De-KCu HCF两种复合吸附剂,对所制备的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Cs+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吸附剂具有优异的Cs+吸附性能,γ-Al OOH/De-KCu HCF和γ-Al2O3/De-KCu HCF最高吸附容量分别可达75.44、84.02 mg·g-1,γ-Al2O3/De-KCu HCF对模拟卤水中Cs+的吸附率高达97.55%;以3 mol·L-1NH4NO3为脱附剂,经3级连续脱附后,γ-Al2O3/De-KCu HCF的Cs+脱附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壳聚糖的多染料吸附性能并使其便于固液分离,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壳聚糖、磁铁矿纳米颗粒、氧化石墨烯复合磁性吸附剂(CS/Fe3O4/GO)。系统的结构表征显示,CS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均匀地分布在GO的表面。CS/Fe3O4/GO具有高达42.5 emu·g-1的室温铁磁性,因此可在外加磁场中实现高效固液分离。研究表明,CS/Fe3O4/GO对亚甲基蓝(MB)、甲基橙(MO)和刚果红(CR)等多种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溶液的pH、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其多染料吸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在最佳条件下,CS/Fe3O4/GO对MB、MO和CR的吸附量分别达到210.6、258.6和308.9 mg·g-1。CS/Fe3O4/GO具有优异的循环利用性能,经5次循环后仍能保留90%以上的原始吸附量。采用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对...  相似文献   

19.
以离子交换树脂(D001)为载体,四乙烯五胺(TEPA)为改性剂,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固态胺吸附剂。采用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TEPA负载量、吸附温度、进气流量和CO2分压等因素对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位法制得的固态胺吸附剂分散性和稳定性较好,且在TEPA负载量为40%,吸附温度为65℃,进气流量为40 mL/min时有最大CO2吸附量达4 mmol/g。经过10次吸附-脱附循环实验后,CO2吸附量下降3.98%。热力学、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CO2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酸活化和负载磁性纳米铁氧体复合改性方式获得改性凹凸棒石,探究其在不同烟气氛围中吸附炉内半挥发性重金属PbCl2蒸气的适用性,结合FT-IR、BET和XRD等表征手段以及DFT理论计算深入探究其对PbCl2蒸气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酸活化通过分解原矿中杂质提高表面活性位点占比,复合改性后铁基氧化物与凹凸棒石晶格氧形成的双活性吸附位点显著增强了其PbCl2吸附容量,质量比为1∶2的Fe/HP2样品吸附容量最高达67.62(mg PbCl2/g吸附剂)。当高温烟气中含有O2、SO2和少量H2O时,会提升复合改性凹凸棒石的PbCl2吸附容量。DFT理论计算表明,H2O、O2、SO2和PbCl2在ATT(110)表面均发生化学吸附,同时证明了H2O通过共吸附作用促进PbCl2在ATT(110)和Fe/AT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