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的建立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黑体辐射公式中几个重要结果维恩定律,瑞利-金斯公式和普朗克公式的建立过程,遵循普朗克的思路给出了普朗克公式的量子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基尔霍夫定律建立的科学背景,重点分析了该定律建立所采用的逻辑方法,并且扼要对其科学方法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两相流动过程以存在不可逆的相间作用为其重要标志。作者认为,利用熵方程不仅可以对过程作较深入地研究,还可以按熵定律判断可能流动和不可能流动,将微分方程的数学分析与物理解释更好地结合起来.本文将建立描述气-液两相分离流模型的熵方程,并利用熵定律讨论相间界面参数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4.
 人类总是试图解释千变万化、瑰丽多彩、奥妙无穷的自然界,因而产生了科学。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了美学价值--内在美和外在美。科学的内在美是:从简洁的定理、定律、公式出发,利用数学深刻、统一、和谐地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自然规律;科学的外在美是:根据这些简洁的定律、定理、公式绘制出赏心悦目的形体、图形,令人心旷神怡、遐思无限……深刻体会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美是最有魅力的。物理学正是展现科学外在美的典型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5.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思想体系的科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很早就已经发现了电现象和磁现象,并为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世纪初,人们发现各种自然现象之间有其内在的关联性,另一方面,在法国古典哲学关于自然界统一思想的影响下,部分自然科学家开始寻求电与磁的联系,在科学与美学的融合中不断升华,深刻了人们对电、磁的认识,同时也在充实和完善着科学家们自己的物理美学理念。在这一漫长的认识过程中,科学家们逐渐建立了相当完备的电和磁的理论,为完成电磁的统一扫清了主要的障碍。这其中,尤以库仑定律、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定律这四大定律影响巨大,为电磁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约翰·开普勒(JohannesKepler,1571-1630)是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一生在多方面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尤其在天文学领域,他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建立了开普勒三定律,从而使人们对行星的运动有了更加明确清晰的认识,也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这一卓越的科学成就,开普勒被后人称为“天空的立法者”。本文就他建立开普勒第二定律的过程做一探讨。1.第谷与开普勒的合作科学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而且不能离开观察实验。在科学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有时理论这只脚向前先迈一步,有时观察实验这只脚向前先迈一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说过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就是通过创立科学理论,只有依靠科学理论我们才能解释世界,进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为了整理和理解我们的感觉世界,我们试图借助物理理论找出一条道路,以通过观察到事实的迷宫。我们希望观察到的事实能从我们的实在概念逻辑地推论出来。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构造能够掌握实在,要是不相信我们世界的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这种信念是,并且永远是一切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可见科学理论在解释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和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科学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8.
还牛顿第二定律的本来面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三定律的精髓,它描述了物体所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定量关系。历史上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建立过程及适应范围方面,存在很多误解和争议,损害了牛顿的光辉形象。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过程的历史回顾在牛顿具体提出运动第二定律之前,伽利略已提出这种思想的萌芽,他在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力与速度的依赖关系基础上,提出了力与加速度之间的依赖关系,但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在当时条件下发现作用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将其发展成科学的基本定律。牛顿接受并发展了伽利略的这种观点。在1684年,他明确提出动质量概念之前,只能定性地探索运动第二定律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物理》2021,(6)
正物理定律按物理学的语法描述物理符号间的关系,但只是对自然暂定的描述,而不是确定的解释。定律和理论的建构及过程有着垂直的等级结构,其中蕴藏着不朽的科学思维与方法,与定律本身内容相比这些思维与方法更重要。1引言:物理学有自己的语言自然语言中用语义的基本单元"词汇"来表示自然中的对象、状态或行为,然后按照一定的法则组成句子来表达一段意思,句子再通过逻辑组织起来形成文章完成完整叙述。物理语言也类似,它的语义基本单元是用量化的方式来描述物体各种性质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10.
赵海艳 《物理通报》2022,(2):151-153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反应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的定律,它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和生活领域.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说法提出的具体过程,教材中提到的很少.参考了相关文献,较为完整地展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背景及两种说法的提出过程,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史料支撑,让学生体会物理观念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想,特别是有助于对学生物质观、运动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现有流变学本构方程大多是基于唯象模型或者通过对线性定律进行修正而导出的,物理意义不够清晰。本文借鉴热质理论,提出连续介质微元的动能同样具有当量质量,可以用能质控制方程导出普适动能输运定律。普适动能输运定律在不同问题背景下,可以导出牛顿黏性定律,胡克定律以及流变学中较为基础的线性黏弹性本构方程。能质理论推导流变学本构方程的过程是基于第一性原理,不仅物理意义清晰,而上揭示了热输运与动能输运之间的内在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12.
周长春 《物理通报》2009,(10):33-36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展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富有创造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难得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由反物质得到启发,仿照生物学进化论中“适者生存”的观点,大胆提出物理体系及与之适应的物理定律的演化、淘汰过程,力求解释反物质和暗物质的存在问题,并对演化过程做出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实验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重要的、关键性的实验导致了新概念的产生,新定律的发现,新理论的建立.了解或研究物理实验史,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基础理论的理解,而且对于开发思维、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创造能力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建立了二项式定律和无穷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恩格斯的这段话很好地总结了牛顿的科学业绩.为了纪念牛顿在科学上的伟大建树,许多国家发行了多枚一套的邮票.  相似文献   

16.
蓖麻油粘度随温度变化关系的理论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度是液体的重要物理性质,具有重大探究价值。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蓖麻油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学者对蓖麻油粘度的微观理论研究较少,本文以Eyring反应速率理论为基础,根据牛顿粘度定律和液体溶液混合规则导出蓖麻油粘度方程并进行了间接验证,在微观上解释了蓖麻油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这对物理实验教学、加深对粘度的认识和理解都具有重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熵与生命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而直接反映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是态函数熵,其数学表达式是熵增加原理:ds≥0。其物理意义是:一个孤立系统的自发过程总是朝着搞增加的方向进行,即从有序走向无序。而生命的发生、演化及成长过程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表面看来,这似乎都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矛盾。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澄清了这一切。打开了一个从物理科学通向生命科学的窗口。耗散结构理论突破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孤立系统的限制,将其适用范围推广到开放系统,并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改为ds=d1s+des。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气体自由膨胀的演示、模拟,推知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无序性增大,即熵增大的方向进行,解释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理论的确立离不开假说,因为它是通过假说发展而来的。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因此,研究假说的本质、作用及其转变为科学理论的过程,将有助于探讨物理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论。一、假说是科学性和猜测性的辩证统一物理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创立科学的理论。但在客观事物的本质未被充分揭示以前,人们总要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科学事实,运用抽象的逻辑方法,借助于创造性思维,预先作出一些假定性的解释,这就是假说。任何假说的建立,都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事实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曹则贤 《物理》2007,36(7):566-567
何谓物理学?按字典上的解释,物理学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详细一点说,物理学是关于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参阅free online dictionary)。当我们谈论关于某事物(比如飞行)的物理时,它包括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相互作用、其中的过程以及定律等。物理学的定义还可以参考对物理学家工作的定义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