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硫三元共聚合反应。其产品的特性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NMR,DSC,TG等进行了详细地表征。该产品只有一个玻璃化温度132.5℃,故认为它是一个共聚物——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砜),而不是一个均聚物的混合物。将聚(苯乙烯-砜)、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加热时,它们分别在252℃、272℃、282℃开始分解。当这些产品的溶液用三支30瓦的低压汞灯辐照时,聚(苯乙烯-砜)溶液的粘度下降速度比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砜)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最慢。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N-芳基取代甲基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前曾报道了N-PhMA与MMA,N-p-BrPhMA与MMA及N-P-TMA与MMA等共聚体系。本文研究了N-对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NPh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反射吸收红外光谱研究了在基底上无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立构复合结构的形成和结构特征,纯等规和间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等规/间规混合物(有立构复合结构生成)表面聚集形貌比较的结果表明,立构复合结构的生成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基底上形成树枝状的聚集形貌,因此无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基底上的树枝状聚集形貌表明了其内部生成了立构复合结构,而且这种结构对聚集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反射吸收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在基底表面薄膜中无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主链结构比在本体厚膜中的更加伸展,更有利于立构复合结构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裂解研究,有过不少的工作。N.格雷赛(Grassie),H.W.米耳魏耳(Melville),S.L.梅多尔斯基(Madorsky)和С.Е.勃列斯列尔(Бреслер)等曾对它的裂解机理、动力学作了详细的研究。在这些工作中指出:由于在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时动力学链的中断,主要是大分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所致,因而使形成的大分子的一端含有一个双键,这就使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存在着二个不同的裂解机理。在温度低于300°时裂解从含有双键的链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过程中,磁场对产物中间同立构含量的影响。间同立构含量的测定是采用红外光谱定量法。实验结果表明: (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间同立构百分含量S%值随磁场强度的增加按指数关系增加。 (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玻璃化温度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平均分子量随磁场强度的增加,也按指数关系增加。 (4)通过公式计算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链中能连续出现N个间同立构链节的组成几率FN值。  相似文献   

6.
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医疗等方面的一类塑料。人们曾经用多种方法对这类材料进行过分析和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共聚物和均聚共混物的裂解色谱鉴别和定量测定已有报道,但这些方法比较烦琐,不易做准,有的还不完善。本文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BMA)共混物(简称共混物)和MMA-BMA无规共聚物(简称共聚物)进行了裂解色谱定量研究,探讨了采用回归分析作出的工作曲线的定量方法,以及  相似文献   

7.
采用125I放射标记技术研究了血浆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十八烷基聚氧乙烯(PMMA-g-SPE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乙基聚氧乙烯(PMMA-g-EPEO)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PMMA-co-SMA)表面的竞争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PMMA-g-SPEO可高选择性地形成白蛋白可逆吸附层,有效地阻抗血小板的粘附,延长材料的凝血时间,是一种理想的白蛋白原位复合的生物医用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8.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共聚物溶液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核磁共振 (NMR)、动态激光光散射 (DLS)、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等方法研究了规整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共聚物溶液性质 ,研究表明两亲接枝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形成球状胶束 ,溶液的浓度、温度和聚合物结构等因素影响其胶束的大小、形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二甲胺基二苯酮 (DMABP) /氯化二苯基碘盐 (DPIOC)组成的光敏引发体系引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光聚合 ,发现该体系也是一个有效的自由基型光引发体系。通过动力学研究得到了该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光聚合的动力学方程 ,并对引发机理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6063铝合金的防腐蚀性能,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功能单体,四丁基高氯酸铵为支持电解质,在6063铝合金表面上电聚合了一种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防腐蚀聚合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合成的防腐膜层的结构及形貌分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采用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法(EIS)在3. 5 wt.%NaCl的溶液中对这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防腐膜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063铝合金的防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的流体驱动智能电动控制仪作为电渗驱动控制源,结合电流跟踪法测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芯片的电渗流,讨论了PMMA形成电渗的机理,给出了PMMA芯片通道电场强度与电渗速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2.
A kind of transparent plastic material has been prepared with bulk copolymer of MMA-MA containing MA 20 vol% as matrix modified by introducing EtOH during bulk copolymerization to increase the transparency and by copolymerizing together with metallic salts of MA forming ionomer polymer to improve the heat-tolerance and hardness. The effect of the contents of the additives on the heat stability, hardness and transparency of the copolymer has been studied. The optical homogeneity of the copolymer material has also been examin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specific property of transparent material of this kind may be obtained by controlling the amounts of EtOH and metallic salt of MA.  相似文献   

13.
在氮气保护下, 将一定比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注入装有三异丙氧基铒的密闭容器中, 混匀后, 迅速形成淡红色凝胶体, 此凝胶体原位聚合后即制得三异丙氧基铒掺杂的PMMA固体试样(Er/PMMA), 研究三异丙氧基铒掺杂对PMMA性能的影响. EMTA、 TG表明, Er/PMMA的玻璃化温度比纯PMMA低, 但耐热性能与贮能模量均比PMMA的高; FS、 IR 表明, Er/PMMA 中的Er(Ⅲ)离子与羧基存在着配位作用, 使Er/PMMA的荧光强度明显提高; 同时Er/PMMA是一种具有一定透明性和光选择吸收性的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氧化降解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质谱、热分析手段研究了PMMA热解反应.结果表明,在氮气中,PMMA-CH=CH2有两个失重阶段,分别对应于主链末端双键引发的断链和主链无规则断链反应,转折点的失重率约为26%.其中,第一阶段的失重速率受扩散过程控制,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158.5 kJ/mol, lnA为27.69;第二失重阶段为1.5级化学反应,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214.79 kJ/mol, lnA为40.46.在空气中, PMMA也有两个失重阶段,反应机理为1级化学反应,转折点处的失重率约为70%.其中在第一失重阶段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130.32 kJ/mol, lnA为24.81,在此阶段中, 过氧化基团的分解反应对PMMA的失重速率有重要影响; 在空气中第二失重阶段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 78.25 kJ/mol, lnA为13.97.  相似文献   

15.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球为模板,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TiO2微米球.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N2-吸脱附、热重分析对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对亚甲基蓝的紫外光催化降解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样品为单分散的锐钛矿晶型TiO2球形颗粒,其直径在4 μm左右,溶解法去除PMMA模板后得到以微孔为主的多孔TiO2微米球,若再对其进行水热处理,则样品中大部分微孔转变为中孔,得到以中孔为主的多孔TiO2微米球.水热处理后,样品结晶度好,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为138 m2·g-1,对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光照40min后降解率达到97.4%.  相似文献   

1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石墨薄片纳米复合及其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聚合物绝缘材料基体中添加入足够数量的导电填料 ,聚合物便具有导电性或半导体性能 .石墨材料 ,由于资源丰富、价廉、性质稳定 ,被广泛用作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填料 .一般 ,填料含量越高 ,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 ,但是材料的力学性能也随之劣化 ,特别是材料脆性增加 .将石墨加工成纳米级粒子 ,再与聚合物纳米复合 ,有望用较少的石墨填充量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传导性能 ,从而保持材料的力学性能 .最近报道的利用膨胀石墨与聚合物实现纳米复合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如所报道的尼龙 6 膨胀石墨[1] 、PS PMMA 膨胀石墨[2 ] 、PP …  相似文献   

17.
对半结晶聚氧乙烯(PEO)/PMMA共混体系的DSC及动态力学行为研究表明:PEO在和PMMA形成半结晶PEO/PMMA共混体系后,其β转变的峰温没有明显移动;β峰只出现在淬炎的半结晶PEO/PMMA共混体系中,而在完全非晶的相容性共混体系以及退火的半结晶共混体系不出现;在β转变区,对应的模量反常地增大,对应的DSC曲线有明显阶跃。可见,半结晶PEO的β转变并不象通常所认为的源于PEO非晶区的玻璃化转变。在接受半结晶PEO及半结晶PEO/PMMA共混体系的PEO结晶区存在结晶-非晶中间相观点的基础上,认为β转变源于PEO结晶区结晶-非晶中间相的玻璃化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亲水性纳米SiO2粒子的加入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PMMA/PS)共混体系的共连续相结构在静态高温退火时形态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静态高温退火条件下,填充体系共连续组成范围变窄幅度较小、特征结构尺寸的粗化速率减慢.流变测试表明纳米SiO2粒子加入之后PMMA/PS共混体系的黏弹性显著提高,从而能减缓破坏构成共连续相结构的纤维断裂或回缩等松弛过程的速率,有效地抑制PMMA/PS共混体系的共连续相结构粗化进程,提高相结构的稳定性.根据现有的两种粗化理论的定性分析表明,在高填充量的共混体系中,加入纳米SiO2粒子导致共混体系的黏弹性的显著改变是影响PMMA/PS共混体系在静态高温退火时共连续相结构粗化速率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界面张力的变化对共连续相结构在静态高温退火时的粗化速率影响则应该较小.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三异丙氧基钕直接掺入MMA单体 ,迅速形成凝胶后进行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得三异丙氧基钕 /PMMA杂化材料 ,采用IR、TG、WAXD、DMTA、SE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三异丙氧基钕与MMA中的羰基因配位并导致交联形成了交联网状结构的杂化材料 .与PMMA相比 ,这种杂化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溶剂性 ,高贮能模量 ,同时 ,该制备方法克服了稀土离子易缔合的缺点 ,获得了高稀土含量且均匀分布的三异丙氧基钕 /PMMA杂化材料  相似文献   

20.
Cadmium sulfide (CdS) nanoclusters were prepared by a freeze drying method from two types of cadmium carboxylates. One was cadmium methacrylates that were part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ionomer. The other was cadmium acetates that were dispersed in PMMA. X-ray diffraction was mainly us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and the size of nanoclusters. The size of CdS made from the ionomer was 0.9 nm, whereas that from the composite of cadmium acetate and PMMA was 2 nm. Thi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size difference of the precursors of CdS: i.e., Cd carboxylate nanoclusters (ionic aggregates) were smaller in the ionomer than in the PMMA mixture, because ionic groups in the ionomer were constrained due to their connectivity to backbone chains and thus forming smaller ionic aggregates. Once stabilized, however, CdS nanocluster sizes were unchanged despite thermal treatments at up to 220 °C for 24 h for both system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from a freeze dried cadmium carboxylate powder, to a CdS-containing powder, and to a heat-treated CdS-containing sample are speculated for both types of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