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铅测定与血铅测定可靠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液和头发是两种最好的活体生物指示器。血铅检测和发铅检测在铅中毒诊断中可互为补充。从测定结果的总不确定度、重现性、储存稳定性和铅中毒流行率4个方面对血铅测定和发铅测定的可靠性作了比较,表明发铅测定不仅与血铅测定同样可靠,而且取样更安全,方法更简便,更适合用作铅中毒筛查或流行病学调查,并可作追溯性检查和核对。  相似文献   

2.
头发铅含量测定的应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调查了125例2-5岁儿童铅中毒状况,测定其全血铅含量和头发铅含量,以全血铅含量为标准,应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评价头发铅测定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该试验的灵敏度可达88.3%,应用串联试验,即同时测定头发中锌、铁、钙含量,可将该试验的特异度提高至81.8%,阳性预测值达69.6%,阴性预测值达78.8%。  相似文献   

3.
示波极谱法测定全血和尿样中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铅对人体健康是一种有毒元素。铅接触工人容易导致铅吸收或铅中毒。血铅可直接反映机体吸收铅的量。尿铅和血铅呈平行关系。铅吸收者经驱铅冶疗,尿铅显著增高。因此血铅和尿铅的测定对诊断铅吸收和铅中毒有重要意义。正常人上限值血铅为0.04mg/100ml,尿铅为0.08mg·L~(-1)。 我国测定血、尿中铅常用双硫腙比色法和原子吸收法。前者灵敏度较低,操作繁琐;后者需配用石墨炉或氢化物发生装置,仪器条件要求高,难以普及。目前报道极谱测铅的体系较多,作者在文献[3,4]的基础上经试验从三种底液体系中优选出本文所用底液及最佳条件,并对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干扰离子等进行了系统试验。  相似文献   

4.
对237名儿童进行了发铅和血铅的测定和分析,提出了应注意儿童亚临床阶段铅中毒。  相似文献   

5.
头发中的铅除直接来源于血液外,体内和环境中的铅还通过纵向和横向多种通道渗入到头发结构中,头发和血液的铅动力学行为也不相同。发铅和血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铅摄入量的重大变化可削弱两者的关联强度,高铅暴露则加强两者的关联强度。骨铅的动员和释放,以及发样采集或预处理不当,均可使血铅或发铅值偏离真实,导致两者关联的不确定。血铅是近期铅暴露的量度指标,发铅可给出从前铅暴露或铅负荷的信息,后者更适合于人群铅中毒筛查或监测。  相似文献   

6.
汽油无铅化后中国儿童铅中毒现状、污染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油无铅化后,我国儿童铅中毒问题仍相当严重,群体铅中毒事件频频发生,铅中毒流行率相对较高且有回升趋势,膳食铅摄入量过高。在各类铅污染源中,燃煤铅排放已成为大气铅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初步估算表明,2001—2005年燃煤大气铅排放总量达4.5万t,铅排放量与铅中毒率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预防铅中毒应切实加强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和敏感人群的定期监测,铅中毒监测亦应采取血铅测定和发铅测定双管齐下的方针。  相似文献   

7.
人类铅暴露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环境铅污染史和人类铅接触史,包括世界铅产量的历史演变,人类血铅水平的历史演变,近二十年来人类血铅水平的变化和铅中毒诊断标准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用骨铅测定判断铅中毒的效果可以和血铅或其他指标相比较。Markowitz对 2 0 1例中度铅中毒、驱铅试验阳性儿童在相隔 7周所作的研究表明 ,接受螯合治疗的儿童骨铅、血铅和EP水平比未治疗儿童分别降低 40 μg/g、47μg/L和 2 48μg/L。然而 ,研究发现上述这些变化是不均匀的 ,初始铅水平较高的儿童降低最大 ,而初始水平低的儿童降低最少。当对初始水平进行对照分析或对初始水平进行分组对比分析时 ,发现治疗儿童和非治疗儿童之间的差异就不再显著。Rosen利用 1 44例铅中毒儿童的骨铅和血铅数据对驱铅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 ,发现当骨铅值高于…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东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广州市东山区 0~ 6岁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相应的预防策略 ,于2 0 0 2年 1~ 1 2月对东山区当年入托儿所、幼儿园 65 3名 0~ 6岁儿童进行了血铅等六种元素检测 ,并对被检测儿童家长发放调查问卷 ,进行了儿童个人情况及家庭生活环境等调查。结果表明 ,65 3名儿童血铅水平为 ( 89 2 3± 2 4 3 4) μg/L ,儿童铅中毒 (诊断标准≥ 1 0 0 μg/L)的比例是 46 7% ,儿童铅中毒以Ⅰ~Ⅱ级为主 ,我区儿童铅中毒流行率 46 7% ,低于我国城市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5 1 7% ;高铅组儿童出现钙、锌、铁缺乏发生率较低铅组高 ,并有显著性差异。儿童铅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儿童在马路上逗留时间长 ,居住环境及经济状况条件差 ,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与摄取铅有关 ) ,家长对铅中毒的认识不足。提示我区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比例仍较高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立得益片的药理毒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以葡萄糖为药动团 ,半胱氨酸为药效团的新型铅驱排剂的特点、药理、毒理以及在动物 (大、小鼠 )、人体上的驱排铅作用。立得益片对实验动物毒理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三项遗传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按GB 1 5 1 93 -94进行 ;饲料添加乙酸铅水溶液造铅中毒大鼠模型 ,随机将铅中毒大鼠分为六组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立得益片的低、中、高剂量组。人体试验受试对象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 ,测定试验前后血铅、尿铅及δ -ALA水平以及点彩红细胞出现率。结果表明 ,立得益片对SD大鼠和昆明种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 均大于 1 0g/kg·bw ,属实际无毒级 ;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均为阴性结果 ;对高铅摄入大鼠有较好的促进排铅作用 ;高铅摄入人群服用立得益片 1月后血铅含量与服药前及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服立得益片后尿铅含量与服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计算机检索收集了2003—2007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发铅水平和铅中毒率的中文文献,对涉及8省16万人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内中国儿童的平均发铅水平为7.5μg/g,铅中毒率平均为27.5%,与同一时期血铅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从采样、洗涤、消化和测定4个方面论述了准确测定头发铅含量的条件和方法,提出了发铅检测各个流程的规范化建议.这些建议亦适用于头发其他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头发锌含量测定的应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4例2-5岁儿童为对象,同时取其末梢血和头发,测定锌含量。以全血锌值为标准,评价头锌测定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头发锌测定的灵敏度可达86.1%,特异度为52.4%,符合率为73.7%。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浙江省宁波、海宁部分地区223例3-4岁健康幼儿同一个体头发和全血铅和锌含量,并研究两类样本两种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发现除血锌男女性别间含量差异不明显外,发中的锌、铅,全血中的铅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无论是头发或是全血,男性或女性铅和锌均呈负相关且大多数有显著性;发铅和血铅男性和女性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发锌与血锌女性也呈显著相关。本文还求出发铅与血铅、发锌与血锌含量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头发微量元素及钙含量测定的应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125例2~5岁儿童为对象,测定其全血和头发铅、锌、铁、钙含量;以全血铅、锌、铁、钙含量为标准,应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评价头发铅、锌、铁、钙测定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头发铅测定的灵敏度可达88.3%,应用串联试验,头发铅测定的特异度可提高至81.8%,阳性预测值达69.6%,阴性预测值达78.8%。头发锌测定的灵敏度可达86.1%,特异度为52.4%,阳性预测值75.6%,阴性预测值为68.8%。头发铁测定的灵敏度为72.0%,特异度为77.5%,阳性预测值为83.6%,阴性预测值为63.3%,头发钙测定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69.1%,阳性预测值为69.8%,阴性预测值为78.4%。锌缺乏、铁缺乏、钙缺乏,或铅负荷过高,或数种微量元素缺乏及铅中毒并存是当前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常见原因。运用现代检测技术早期发现微量元素缺乏及铅中毒患儿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头发样品容易采集、运送和保存,因此头发微量元素含量测定适合在中小城镇及农村使用。但其应用价值应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儿童铅损伤干预性制剂研究的进展,包括:儿童铅损伤与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处理措施中的不同,铅损伤干预性制剂中的化学性驱铅药(重金属螯合剂)、中草药、功能食品和保健制剂,以及生物性制剂的优缺点,并概述了有排铅功能的食品、中草药中的功能成分及其作用特点,以及使用儿童铅损伤干预性制剂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A pipette tip multiwalled-carbon nanotube solid-phase extraction (PT-MWCNTs-SPE) coupled with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FAAS) was developed for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lead in hair samples. In this study, PT-MWCNTs-SPE cartridge, assembled by packing MWCNTs as a sorbent into a 100-μL pipette tip. Taguchi’s method (L9 orthogonal array (OA)) as a statistical design of experiments was employed to optimise the factors and experiments that affected on the recovery of Pb(II).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ur parameters such as pH (P), volume of ligand (AL), sorbent amount (SA) and eluent concentrations of HNO3 (EC) were chosen as important affecting parameters. The limit of detection (LOD) of this method was 0.86 µg L?1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 ≤3% for Pb(II). Afterwards, the accuracy of proposed method was evaluated by TMDA 53.3 fortified water and NCS ZC 81002b human hair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 The procedure was applied to lead contents of water and hair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