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孔PMVBS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叶在我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饮茶及茶文化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不仅具有提神解渴的功效,而且富含具有保健、药效功能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P).茶多酚,又名茶单宁,是一类多羟基酚类有机物.  相似文献   

2.
信阳废次茶残渣对Au(Ⅲ)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信阳废次茶对Au(Ⅲ )的吸附作用。考察了温度、酸度及时间等对吸附的影响。并比较了原茶和提取过有效成分后余下的茶残渣对Au(Ⅲ )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信阳废次原茶与茶残渣对金都有很强的吸附性能 ,茶残渣优于原茶 ,且具有吸附速度快 ,吸附率高 ,温度影响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信阳废次茶残渣对Au(Ⅱ)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信阳废次茶对Au(Ⅲ)的吸附作用。考察了温度、酸度及时间等对吸附的影响。并比较了原茶和提取过有效后余下的茶残渣对Au(Ⅲ)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信阳废次原茶与茶残渣对金都有很强的吸附性能,茶残渣于原茶,且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率高,温度影响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南大学茶与健康研究室2003年5月31日向社会宣布,他们首次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揭示了茶中多酚类化合物EGCG抗白血病的分子机理,从而揭开茶诱导癌细胞“自杀”之谜。  相似文献   

5.
宋纯清  张宁  徐任生  宋国强  沈瑜  洪山海 《化学学报》1982,40(12):1142-1147
从茶条械时中继分得茶条械甲素之后,又分得两个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酚性成分——茶条械乙素和丙素.  相似文献   

6.
苦丁茶的微量元素测定及其保健功能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苦丁茶中Zn,Cu,Mn,Fe,Ca,Mg,Sr,Co,Li,Rb,K,Ni的含量,发现其中Zn,Mn,Cu,Mg,K,Rb,Fe,Li的含量比其他茶高得多。并根据测定结果,初步讨论了苦丁茶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7.
浅论绿茶与乌龙茶氟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重蒸水和自来水,通过蒸煮法和浸泡法制出不同浓度的绿茶液和乌龙茶液,对比测定研究茶液中氟含量,结果表明,茶液中的氟含量随茶叶浓度增加而增加,且乌龙茶高于绿茶,当茶叶浓度超过10.0g/L时,茶液中的氟含量即超过国家饮水卫生标准,提示人们饮用水茶液浓度在5.0g/L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模式识别优化单枞茶加工关键性因素;岭头单枞茶;模式识别;茶叶品质;加工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茶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郭升平 《色谱》1996,14(6):464-466
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茶叶中茶氨酸的方法。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作衍生剂、醋酸钠缓冲液与乙腈梯度洗脱、C18柱分离、紫外243nm检测,探讨了茶氨酸的提取方法。比较了不同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方法具有快速、精确、灵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3个梯度浓度,含有杀螨剂、有机磷、噻二嗪酮类、拟除虫菊酯类7种农药的乌龙茶为对象;通过测定茶粉、整叶茶两种形态,经100℃开水浸泡获取的茶汤农药残留量,来研究茶叶形态、农药属性、背景浓度对农药浸出的影响,并评价茶汤中农药残留饮用安全性。结果表明,3个浓度的整、碎乌龙茶中,7种农药的浸出率分别为2.0%~16.7%和0.3%~9.7%。整叶茶农药的浸出量仅为茶粉的9.2%~58.1%。农药浸出率受农药溶解度和辛醇-水分配系数影响。除了三唑磷超标外,乌龙茶中其它浸出农药残留值均达到中国和日本限量标准要求。3个梯度浓度乌龙茶茶粉、整叶茶浸出的农药残留单点单项风险指数(SRI)、整体风险指数(TRI)均小于1,饮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关于茶文化的史料,也是保留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学专著。通过探析《茶经》中蕴含的育人价值,挖掘《茶经》中的化学课程资源。在化学教学中,将《茶经》中与化学知识契合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情境载体建立学习桥梁,从化学角度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再认识,从文化视角感受化学中蕴含的人文底蕴,帮助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依据新课标中的情境素材建议与要求,梳理了《茶经》中可与高中化学教科书相联系的内容,为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素材,利用古代茶器具与中学化学实验仪器之间的相似性创设情境。并且提出了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恩施来凤藤茶微量元素的分析及其保健功能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测定TN茶及常用绿茶中Fe、Cu、Zn、Ca、Mg、Se、Mn、Co、K、Na、F、I的含量,发现藤茶中Fe、Cu、zn、Mg、Mn、Se、Na、F及I的含量比常用绿茶高。并根据测定的结果探讨了藤茶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专用营养剂对金萱茶微量元素和黄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茶叶专用植物营养剂对金萱茶微量元素和黄酮含量的影响,以自研制的茶叶专用植物营养剂做试验,分别以稀释300、500、800倍施用到金萱茶中,采取每轮茶施肥一次,并以喷清水、1%尿素和其它品牌的茶叶营养剂稀释300倍作参照,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施用不同肥料的金萱茶微量元素和黄酮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施用自研制的茶叶专用植物营养剂,金萱茶Ca,Mg,Fe,Zn,Mn,Cu,B等微量元素含量大大增加,黄酮含量也显著增多,这与施加含有益活性菌体和多种酶及微量元素的肥料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严赞开 《化学教育》2014,35(10):7-10
潮汕工夫茶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文化。长期以来,潮汕人在凤凰单枞茶的品种选育、种植、加工以及品饮等诸多方面, 十分关注影响茶叶品质与风味的儿茶素、茶氨酸、咖啡因、可溶性糖、色素、萜类等化学物质,并在生产、加工中对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生化转化精细控制,形成了凤凰单枞茶特有的品质与风味;同时,针对凤凰单枞茶活性成分的组成特点,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冲泡程式,充分展现出潮汕工夫茶文化中的化学智慧。  相似文献   

15.
龙立梅  宋沙沙  曹学丽 《色谱》2019,37(3):325-330
该文以研究指纹图谱在绿茶等级判别方面应用的可行性为目的。以信阳毛尖茶为研究对象,以茶汤香气成分为研究目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筛选其香气特征成分,建立不同等级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GC-MS指纹图谱。发现运用判别分析法可以对2个系列7个等级41个信阳毛尖茶样进行很好的等级区分;通过不同等级色谱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计算发现,相似度与茶样等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尤其是对于品质较好的茶样,这种相关性更好。表明运用判别分析法和相似度计算方法能够反映绿茶等级之间的差异性,且基于相似度评价的方法具有客观量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应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对不同来源普洱茶生茶品质及陈化年限进行分析,为质量评价及陈化年限判别提供新方法。普洱茶样品HPLC指纹图谱共15个共有峰,经峰面积对数处理,通过聚类及判别分析可以初步对普洱茶陈化年限进行判别,但其准确率受到样品来源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曾茜  曹光群  李明  杨成 《分析测试学报》2014,33(10):1136-1141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无锡毫茶"香气的方法,并考察了固相微萃取头种类、萃取温度、预热时间、吸附时间、茶叶颗粒度、茶样量对HS-SPME吸附"无锡毫茶"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过70目筛的茶样2.0 g在80℃下预热5 min后,插入碳分子筛/二乙烯基苯/聚二甲基硅氧烷(CAR/DVB/PDMS)固相微萃取头吸附40 min,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将吸附的香气物质在GC-MS进样口内经250℃解吸3 min,共鉴定出53种"无锡毫茶"香气成分,其中以叶醇及其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橙花叔醇、金合欢烯、顺-茉莉酮、紫罗兰酮、吲哚、二甲硫醚等为主共同赋予了无锡毫茶清香而带有花果香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8.
高灵敏示波电位动力学分析法测定茶单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亚平  吴庆生 《分析化学》1996,24(5):506-509
本文利用KBrO3和KBr的氧化还原反应与茶单宁的溴代反应的速度差异,将动力学分析法与示波电位法结合起来,提出了测定痕量茶单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德国权威机构最新调查发现,德国市场流行的部分花果茶含有超标的有毒物质——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若长期饮用可能伤身。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发布消息称,研究人员选取221种德国市场上常见花果茶样品进行了检测,包括茴香茶、甘菊茶、薄荷茶、荨麻茶等,而红茶、绿茶等因样本数量过小,风险分析时未予考虑。结果发现,部分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类  相似文献   

20.
茶叶对水中Sr^2+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探讨了用甲醛处理过的茶叶对水中Sr~(2+)的吸附性能,绘制出吸附等温线,Langmuir曲线及Freundlich曲线。进行了处理茶、未处理茶、再生茶及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比较。初步分析了吸附机理。考察了pH、Sr~(2+)浓度及Ba~(2+)、F~-、NO_3~-、SO_4~(2-)、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存在时处理茶对Sr~(2+)吸附能力的影响。当离子浓度在0.20~2.00 ppm时,吸附率在89.2%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2.2%。对吸附了Sr~(2+)的茶叶,可用0.05mol/LHCl洗脱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