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利用水热法以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结构导向剂以及溴源,成功地制备了三维花状Bi2WO6/BiOBr异质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电流、Nyquist曲线和电子顺磁共振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组成和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0~30 nm的BiOBr纳米粒子均匀地附着在Bi2WO6薄片上形成三维花状结构。Bi2WO6/BiOBr与纯Bi2WO6相比,扩展了可见光的响应范围,且提高了催化剂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光降解实验表明wDDAB/wCTAB=2.6时Bi2WO6/BiOBr的光催化性能最优。在300 W氙灯(波长>420 nm)可见光照射下,其在降解罗丹明B中表现出最高的反应速率常数(0.0997 min-1),分别约为Bi2WO6(0.0376 min-1)和BT?4(0.0523 min-1,wDDAB/wCTAB=3.9)的2.7倍和1.9倍,且6个循环后活性依然没有明显衰减。Bi2WO6/BiOBr异质结还可以无选择性地降解其他类型的有机染料,如亚甲基蓝、孔雀石绿和甲基橙。最后,基于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和Mulliken原子电负性理论计算结果,提出了Bi2WO6/BiOBr异质结的光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溴代甲基咪唑反应型离子液体[C4mim]Br、[C8mim]Br和[C12mim]Br作为溴源和软模板,通过乙二醇溶剂热处理,获得了3种不同形貌结构的溴化氧铋(BiOBr)微粉。 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测定的表征结果证实,产物均属四方晶系,纯度较高,且随着离子液体中阳离子取代基上碳原子数(Cn)的增多,BiOBr晶体沿着(110)晶面择优生长;微米级的BiOBr产物颗粒均是由纳米尺度的花瓣状薄片相互簇集、自组装而形成,呈球心放射状,粒径和表面孔隙均随Cn的增加而减小,但比表面积随之而增大。 可见光降解苯胺的结果表明,3种BiOBr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不同,反应280 min时,降解率依次为54.13%、78.67%和95.06%;光生空穴是光降解过程的主要活性物质,羟基自由基所起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BiOBr纳米片与g-C3N4复合,然后原位还原,合成了具有纳米花状结构的三元异质结光催化剂g-C3N4/Bi/BiOBr.对g-C3N4/Bi/BiOBr的结构、形貌、元素价态和光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和研究.评估了g-C3N4/Bi/BiOBr对气体甲醛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g-C3N4/Bi/BiOBr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甲醛的活性与g-C3N4、 BiOBr单体和g-C3N4/BiOBr二元复合物相比显著提高. 20%-g-C3N4/Bi/BiOBr复合物可以在60 min内(λ> 400 nm)降解80%的气态甲醛(初始浓度0.16 mg·L-1).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修饰碳酸氧铋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热法,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8000(PEG800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SDS与CTAB耦合修饰Bi2O2CO3。 系统地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对Bi2O2CO3晶面、形貌、光吸收特性及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 以紫外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考察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当Bi盐投加量为6 mmol(2.9106 g)时,SDS对Bi2O2CO3的修饰对其光催化活性有所抑制;0.6 g CTAB修饰Bi2O2CO3能有效提高其光催化活性;0.3 g SDS与CTAB耦合修饰Bi2O2CO3就能有效提高其光催化活性;0.3 g PEG8000修饰Bi2O2CO3也能使其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硝酸铋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Bi和Br源,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辅助溶剂热法首次成功制备了多孔纳米片聚结的柿饼状溴氧化铋(BiOBr)。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对分级微米结构BiOBr材料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溶剂热时间和PVP的加入量对产物的颗粒形貌和结晶度有显著影响。当加入0.7 g PVP时,120℃溶剂热处理12 h,可得到多孔纳米片聚结的柿饼状BiOBr样品。多孔柿饼状BiOBr样品的比表面积为4 m2·g^-1,带隙能为2.64 eV,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性能,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驱动降解MB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我们推断,多孔纳米片聚结的柿饼状BiOBr样品具有优良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这与该样品的较高比表面积、多孔结构、低带隙能以及独特的颗粒形貌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热和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一种新型Z型异质结三元复合材料Au NPs/g-C3N4/BiOBr,并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光致发光发射光谱等技术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苯酚来评价光催化剂的活性。研究发现,Au NPs/g-C3N4/BiOBr显示出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对苯酚的降解能力是g-C3N4的3倍,是BiOBr的2.5倍。这可归因于三元复合材料的窄带隙(2.10eV)、Z型机理对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和Au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SPR)。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先制得四方相BiOBr纳米片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相结合的二元复合物BiOBr/RGO,再经真空热处理获得富含氧空位(OV)的复合光催化剂BiOBr-OV/RGO。通过一系列分析测试方法对样品的结构、组成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BiOBr-OV/RGO表现出了最佳的模拟太阳光光催化CO2还原活性,主要还原产物CO的生成速率达到15.67μmol·g-1·h-1,分别是纯BiOBr、BiOBr-OV和BiOBr/RGO的4.5倍、2.5倍和1.4倍,体现了OV和RGO协同增强的可见光吸收和促进光生载流子在空间上的分离作用,从而提高光催化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8.
李跃军  曹铁平  王长华  邵长路 《化学学报》2011,69(21):2597-2602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eO2/TiO2复合纳米纤维. 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比表面积测定(BET)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以罗丹明B的脱色降解为模式反应, 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CeO2纳米粒子均匀地生长在TiO2纳米纤维表面, 形成了异质结构的CeO2/TiO2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材料. 通过改变碱源, 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CeO2. CeO2的存在增加了TiO2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 有效地实现TiO2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 增强了体系的量子效率, 与纯TiO2纳米纤维相比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初步探讨了异质结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不同溴源制备铁掺杂BiOBr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不同溴源制备铁改性溴氧化铋(Fe-BiOBr)并结合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以NaBr作溴源能成功得到Fe掺杂BiOBr,Fe进入BiOBr晶格内部形成了Bi-O-Fe或Br-O-Fe键,Fe含量约为0.20(Fe与Bi原子比),禁带宽度为1.92 eV。相同制备条件下以CTAB为溴源只能得到单纯的BiOBr,禁带宽度为2.78 eV,按其含Fe量将两种溴源制备的BiOBr分别命名为Fe0.2-BiOBr和Fe0-BiOBr。在可见光下(λ≥420 nm)降解罗丹明B发现Fe0.2-BiOBr具有更优越的可见光活性。结合电子自旋共振及自由基捕获等实验,推测Fe 3d轨道参与了BiOBr的价带和导带形成,使其禁带宽度减少,电子空穴复合率降低,其光催化氧化机理主要涉及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0.
以电纺TiO2纳米纤维为基质, 柠檬酸为软模板,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的稀土Dy 3+掺杂YVO4/TiO2复合纤维. 通过X射线衍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N2吸附-脱附、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材料的组成、 表面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 以光分解水产氢实验考察其光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Dy 3+∶YVO4纳米枝与TiO2纳米纤维相互交联构筑的纳米纤维网具有大比表面积, 可提供更多活性位点, 改善了多相光催化反应的传递过程; 稀土Dy 3+掺杂的YVO4与TiO2复合形成异质结相互促进, 在拓宽光谱响应范围、 提高太阳光利用率的同时使光生电子-空穴对得到较好分离, 从而提高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 模拟太阳光照射下, Dy 3+∶YVO4/TiO2复合纤维光催化产氢速率达到8.63 mmol· h -1·g -1, 是纯TiO2纳米纤维的10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制革含铬革屑为原材料,基于矿物鞣剂复鞣的原理,将Ti(IV)均匀、稳定地负载到含铬革屑上,在氮气氛围下,经高温热解制备得到C/Cr2O3/TiO2光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对四环素(TC)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C/Cr2O3/TiO2光催化剂具有明显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较大,为277.47 m2·g-1,Cr2O3和TiO2已实现复合并负载在生物炭(C)上。通过光催化降解发现,在模拟自然光照下,当催化剂用量为0.04 g,TC初始浓度为50 mg·L-1,溶液pH为2时,TC的去除率可高达99.99%。结合自由基捕获实验发现,C/Cr2O3/TiO2光催化剂对TC的降解作用主要依靠反应体系中产生的大量·O2-,·OH和h+。  相似文献   

12.
以六水金氯化钴、 硒粉和尿素为前驱体, 通过水热法合成C3N4/CoSe2纳米粒子, 再将其锚定在石墨烯气凝胶(Graphene aerogel, GA)表面, 制备蜂窝状C3N4/CoSe2/GA光催化剂. 采用X射线衍射(XRD)、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 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 同时以氙灯作为模拟可见光光源, 通过CO2光催化还原为CO考察所制备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在C3N4纳米片表面引入了CoSe2和GA并制备出蜂窝状结构 C3N4/CoSe2/GA催化剂, 通过GA, CoSe2与C3N4耦合可以显著提高光吸收密度以及扩展光响应范围, 呈现了更低的荧光强度和最大的电子转移速率. 在同种光催化下, C3N4/CoSe2/GA对CO2还原催化效率最大, CO产量达到5.75 μmol·g-1·h-1, 并且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复合光催化剂在光催化中的制氢效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o S2纳米片,然后通过水热法在Mo S2纳米片上负载了TiO_2纳米颗粒,形成了Mo S2/TiO_2异质结复合催化剂。采用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表征并进行分析。通过光催化制氢测试对光催化剂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波长为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最高光催化制氢速率为1004μmol·h-1·g-1,对应的催化剂的Mo S2含量为30%,其催化速率远大于单一的Mo S2和TiO_2,表明Mo S2/TiO_2复合催化剂在紫外光照下能显著提高光催化产氢性能。基于Mo S2/TiO_2复合光催化剂优越的光催化产氢性能,本文对复合光催化剂的产氢机理做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优昌  王亮 《燃料化学学报》2018,46(9):1146-1152
以三聚氰胺作为合成g-C_3N_4纳米片的前躯体,以Bi(NO3)3·5H2O和KBr作为合成BiOBr的原料,采用水热法构建g-C_3N_4/Bi OBr二维异质结可见光催化剂,有效的晶面复合和合适的能带组合有助于增强g-C_3N_4和BiOBr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光谱(PL)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方法表征其结构、光学性质以及组成结构。在可见光(λ420 nm)下以光催化降解RhB来评价合成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g-C_3N_4/BiOBr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 B)的效率高于单体g-C_3N_4和BiOBr,并对g-C_3N_4/BiOBr增强可见光催化RhB机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孟英爽  安逸  郭谦  葛明 《物理化学学报》2016,32(8):2077-2083
水热法结合原位沉淀法成功制备新型磁性溴化银/磷酸银/铁酸锌(AgBr/Ag3PO4/ZnFe2O4)复合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能量色散X射线、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晶相结构、组成、形貌及吸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所制备的AgBr/Ag3PO4/ZnFe2O4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RhB)的活性优于Ag3PO4/ZnFe2O4、AgBr/ZnFe2O4和P25 TiO2。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AgBr/Ag3PO4/ZnFe2O4光催化剂呈现出优良光催化性能。在AgBr/Ag3PO4/ZnFe2O4体系中,光催化降解RhB的速率随着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获得反应体系活化能为31.9 kJ·mol-1。AgBr/Ag3PO4/ZnFe2O4复合材料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归因于光生电荷的有效分离,所产生的超氧自由基和空穴是RhB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沉淀法制备的Ag/Ag3PO4/g-C3N4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及再生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结构特性分析.XRD结果显示再生后催化剂的结构未发生改变.FESEM及UV-Vis分析结果说明催化剂由Ag3PO4与g-C3N4复合而成.XPS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出现少量的银单质.利用可见光(λ420nm)照射下的苯酚降解实验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并通过活性物种及能带结构的分析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推测.研究表明,Ag/Ag3PO4/g-C3N4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Ag3PO4及纯g-C3N4,主要原因归结为单质银、Ag3PO4及g-C3N4的协同效应.经过氧化氢和磷酸氢铵钠(NaNH4HPO4)的再生可完全恢复催化剂的活性,这表明该绿色环保的再生方法可实现Ag/Ag3PO4/g-C3N4催化剂在环境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石墨粉为原料,采用Hummers氧化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然后在超声作用下,将不同含量的Ag3PO4沉积在GO上,制备了一系列4% (w,质量分数) GO/Ag3PO4、8% GO/Ag3PO4、16% GO/Ag3PO4和32% GO/Ag3PO4复合光催化剂.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运用N2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光下考察了GO含量对Ag3PO4光催化降解甲基橙(MO)的性能.结果表明, GO能够和Ag3PO4实现均匀复合.复合GO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改善了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复合16% GO使Ag3PO4光催化活性提高最显著, 120 min内对MO的降解率达到83%,是纯Ag3PO4光催化活性的7.5倍. GO能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进光生电子-空穴(e-/h+)的分离,产生更多活性自由基,从而提高Ag3PO4光催化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Visible-light-active Gd-N codoped porous TiO2(Gd-N-TiO2) photocatalyst was fabricated by an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route using surfactants as structure-directed agents. As-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Brunauer-Emmett-Teller(BET) method, and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ynergistic reaction occurred when codoping with Gd3+ and N, which enhanced the light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TiO2. Irregular worm-like particles with wide interparticle spaces were clearly observed by TEM.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Gd-N-TiO2 decreased to ca. 8 nm because co-doping inhibited the particles growth significantly. Thu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Gd-N-TiO2(198.7 m2/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egussa P25 TiO2(50 m2/g). Gd-N-TiO2 exhibited a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methyl orange degradation under UV-Vis o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The Gd-N-TiO2 catalyst also presented a stable performance without losing activity after four successive photocatalytic experiments. The facile synthesis and excellent activity of Gd-N-TiO2 indicated its great potential as industrial catalyst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光还原沉积法, 利用氧空位诱导作用, 在Ni掺杂的缺陷态TiO2纳米管阵列(TNT-Ni)上得到金属 Pd含量不同的Pd-TNT-Ni催化剂.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紫外-可见 漫反射(UV-Vis DRS)、 表面光电压(SPV)、 光致发光光谱(PL)和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 探究了Pd与Ni掺杂的缺陷态TiO2纳米管阵列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对其光吸收特性和载流子分离及传输效率的影响, 阐明了强相互 作用对材料光催化活性的调控机理, 提出了Pd增强Pd-TNT-Ni光催化性能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通过光还 原法制备的Pd纳米颗粒尺寸为10~20 nm的Pd120-TNT-Ni样品的光响应值为4.22 mA/cm2, 是未负载Pd样品光 响应值(1.14 mA/cm2)的3.7倍, 其具有最佳的平均产氢速率(5.16 mmol·g?1·h?1), 是TNT样品平均产氢速率 (0.45 mmol·g?1·h?1)的12倍, 表明Pd与缺陷态TiO2纳米管阵列之间的强相互作用驱动了载流子的分离及传输, 且Pd作为电子捕获势阱及反应活性位点, 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