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农林类专业中“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平台条件较低,仪器硬件配置较少,学生基础相对较弱,教学难度大等问题。探究了分类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按项目分级设计模块化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团队协同分工实施教学实践,分层创建实验教学资源,过程考核结合目标考核的综合实验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实践,“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2.
王光荣  常帅  于晓锋 《化学教育》2018,39(20):73-77
根据移动教学的功能和特点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以移动终端和互联网为辅助,构建移动学习平台,课前上传教学资料,供学生在线预习;课堂通过“签到”“抢答”“选人”“直播”等控件和在线上传图片等操作,增强课堂教学活跃度,提高互动效果;课后学生登录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复习和自我检测。实践证明,移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王萌  刘松艳  魏光月 《化学教育》2020,41(14):26-31
依托雨课堂教学平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工基础课堂教学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流体流动教学内容为教学案例,具体说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对化工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后续生产实践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何双安 《化学教育》2013,34(4):20-22
在分析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生活化”特色的基础上,总结了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素材的选择与教学设计思路。并依据课堂教学案例,从6个方面呈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相佃国 《化学教育》2012,33(8):23-25,28
课堂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情境组成的整体。按照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呈现方式,将教学情境分为3种类型:“串烧型”教学情境、“连锁式”教学情境和“一条龙”教学情境。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分析3类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创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依据课堂教学系统CPUP模型理论和课堂教学基元系统有效评价量表,通过对24位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的24节常态课堂中基元系统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的主要差别表现在“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和“资源和技术的使用质量”2个维度上,熟手教师显著高于新手教师;而在“时间利用的合理性”“匹配度”和“基元内容的合理性”3个维度上,2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邢瑞斌  刘翠  陈颖  王磊 《化学教育》2021,42(23):36-43
以“解酒药的研制”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乙醛性质”的教学。学生通过完成“药物研发分析”“探秘致命物质,寻找救治办法”“药物新构想”等3个项目任务,掌握了乙醛的性质及其应用,构建了有机物结构分析和性质预测的思维模型,学会了对陌生有机物的分析与研究。运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测定溶液酸碱性确定反应机理,锻炼了科学探究、合作交流、思维表达的能力。与课外活动有效整合、实验室仪器与试剂的保障、资料查阅、外援专家指导等是顺利完成本项目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电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探讨了思维导图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评价。实验原理的教学依托“比较与对比图”和“逻辑思维图”,强调相关方法原理之间的联系,突出新方法的特点;实验步骤则以清晰易懂的“流程图”方式呈现。教学实践表明,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孙焕 《化学教育》2019,40(14):69-73
围绕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这一核心需求,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遵循“前沿导读+专题研讨+项目实训”的专业课程模块化理念,以“结构-性质-活性关系”为线索,对生物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与再加工。在实际教学中将问题导向学习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实践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模块化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且参加项目实训的积极性很高。  相似文献   

10.
刘杰  魏影  魏标  苗慧  杨松  陈水生 《化学教育》2022,43(8):86-90
针对当前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依托“云班课”,重构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实验“三三三”翻转教学新模式,即将实验教学划分为“三个课堂”:自学课堂、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等;理论课堂里包含“三个环节”:个人汇报、小组活动和测试点评等;学习效果评判有“三个评价”:自学评价、参与评价和动手评价等。以有机化学实验中“环己烯的合成”为例,采用该新的教学模式开展了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体现了“以学定教、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也能发挥出线下传统课堂的优势,实现了将“知识内化”的时间拉长,达到对学生线上自学“知识传授”掌握度的有力检验的目的,更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完成在知识传播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1.
王会东  张歆皓 《化学教育》2016,37(10):19-22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必修课程,为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在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讨论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面探索如何开展兴趣教学。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学中认知策略的教学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谷清  肖小明  谢祥林 《化学教育》2005,26(3):22-23,32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调控学习、思维等活动的内部定向技能。化学教学中认知策略的教学训练要经历认知策略价值认同、认知策略尝试、认知策略反思、认知策略迁移和应用、认知策略巩固等阶段。教师要在认知策略教学训练中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渗透元认知知识,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坚持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3.
刘源  唐斌  杜军 《化学教育》2015,36(22):25-27
结合医学院校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体会,以春、夏、秋、冬四季中各具代表的生活场景为例,创设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物理化学的思维方式,自主探究解决现实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结构的搭建。  相似文献   

14.
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立体化学教学中不同教学语言的应用。以简明扼要的教学语言揭示事物特征,尤其是用32个字凝练对映异构的关键要素;以一组自创的比喻及形象性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生动理解学习内容;以多媒体技术语言促进直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胡虹  史红霞 《化学教育》2019,40(22):50-58
为建立完整的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评价工具,在已构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进行了2轮实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评价工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第1轮调查对象是S大学102位化学专业师范生,针对评价框架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修改和删减,共计12处。基于修改后的评价框架,形成第2份调查问卷。第2轮调查对象是14所高校的15位专家,针对理论框架、评价框架中的各级指标和评价标准进行相应的删减、内涵及表述修改、项目补增等,共计30处。最后,形成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37个评价标准且全面具体、科学合理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6.
在学生看来,有机化学是一门复杂、难学的课程。然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将会有助于学生克服望而生畏的心理,培养热爱有机化学的科研工作者。如何教呢?基于有机化学教学研讨会的感悟,结合自身的有机化学教学体会,详细阐述了青年教师对有机化学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刘源  王译伟 《化学教育》2014,35(22):12-15
在医学院校的物理化学教学中应用适时教学(JiTT)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简要介绍了JiTT模式的内涵,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以“表面活性剂”这一节为例,具体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案例教学法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就案例如何选择、案例如何编写、案例如何实施等几个环节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良教学方法、优化评价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药物化学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基于LBL和PBL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引入精准教学策略。分析了PBL和LBL 教学法相结合的优点,以及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事实证明,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引入精准教学策略,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大鹏 《化学教育》2015,36(24):28-31
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引入到大学化学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教学过程,如通过实例加强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及加强学生对化学在生活、生产中实用性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