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纳米金(Au NPs)为增敏材料,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结合表面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法,制备了BPA纳米金-Ti O_2凝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对Au NPs进行了表征,利用红外光谱仪对Ti O_2凝胶、BPA以及BPA印迹Ti O_2凝胶进行表征。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对BPA在1.0×10~(-8)~1.0×10~(-5)mol/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检测限为0.6×10~(-8)mol/L,并将该分子印迹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中BPA的分析检测,其回收率为97.4%~103%。  相似文献   

2.
通过静电作用在Nafion和Au-Nafion纳米粒子(NPs)上负载钌联吡啶(Ru(bpy)32+)分别制得Nafion@Ru和Au-Nafion@Ru NPs.分析并比较了Au-Nafion@Ru和Nafion@Ru NPs在金超微电极(Au UME)上随机碰撞产生电流响应峰的平均峰大小、峰电量和单峰持续时间,建立了以Au-Nafion@Ru NPs为主体的电化学碰撞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Au-Nafion@Ru NPs因其特殊结构,Nafion和AuNPs的共同参与增加了NPs与Au UME的有效接触或碰撞面积,产生了更强的电化学碰撞响应信号.在Au-Nafion@Ru NPs-三正丙胺(TPrA)体系中,同时使用电流-时间曲线和电化学发光(ECL)-时间曲线监测Au-Nafion@Ru NPs碰撞Au UME产生的电化学和ECL瞬变信号,建立了单个Au-Nafion@Ru NPs-TPrA在Au UME上瞬变电化学信号与ECL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该策略为研究其他分子电化学碰撞体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温搅拌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8.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IR)、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并以苯扎氯铵为杀菌药物模型,研究了ZIF-8对苯扎氯铵这种药物的载药及体外释药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ZIF-8是一种具有规则十二面体方钠石结构的晶体,BET比表面积为2 643m2/g.载药及体外释放实验表明,ZIF-8对浓度为4mmol/L苯扎氯铵的载药量为43g/100g ZIF-8,载药后的ZIF-8在释放90h后,释放率达84.82%,说明ZIF-8对苯扎氯铵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15 nm金纳米粒子(Au NPs)和4-(2-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混合溶液中,Pt~(2+)在金催化作用下被HEPES还原为Pt原子并沉积于Au NPs表面,常温下制备了单原子层Pt包覆Au核的核壳纳米结构(Au@Pt NPs).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等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测试表明,表面具有单原子层铂的Au@Pt NPs对氧气还原反应表现了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碱性溶液中其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183.40 cm~2/mgPt)和质量活性(.0.075 V下为573.2 mA/mgPt)分别为商业Pt/C催化剂(102 cm2/mgPt和113.39 mA/mgPt)的1.72和5.06倍.  相似文献   

5.
控制金属@MOF核壳纳米结构中金属纳米粒子的分布不容易实现。我们应用了合成MOF胶体粒子所用到的配位调制方法来合成Au@ZIF-8核壳纳米结构。通过使用过量的2-甲基咪唑和不同用量的1-甲基咪唑可获得不同的Au@ZIF-8。该合成方法可在ZIF-8纳米晶体中灵活调整Au纳米粒子(Au NPs)的分布。此外,我们分别研究了2种不同尺寸的荧光分子与Au@ZIF-8结合后的光致发光光谱和寿命。ZIF-8的孔径可以决定这2种分子是否可通过多孔壳结构接近Au NPs。分子光学特性对Au NPs近场的发光增强和荧光猝灭的竞争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6.
采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沉积和二次水热的方法成功制备了CdS和Au共同修饰Z型CdS/Au/Bi2MoO6(CdS/Au/BMO)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光吸收特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系统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dS/Au/BMO-2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照射下表现出最佳的降解效率,其降解RhB的速率常数约为BMO的8.8倍和CdS的20倍。Au NPs作为固态电子媒介,为光生电子的传输和转移提供了一个通道,同时Au NPs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和CdS纳米粒子显著拓宽了催化体系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通过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光电性能表征,确定了CdS/Au/BMO的能带结构,进而探讨了CdS/Au/BMO活性增强机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墨烯纳米片层(GS)偶联牛血清白蛋白(BSA)标记的微囊藻毒素(MCLR)(BSA-MCLR)构建了纳米金(Au NPs)为信号探针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合成纳米材料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通过待测MCLR与固定的BSA-MCLR竞争结合抗体(anti-MCLR),之后恒电位将Au NPs氧化为Au Cl-4,再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进行阴极电位扫描,还原Au Cl-4为Au,以产生的峰电流值为检测信号,测定MCLR浓度。最佳实验条件下,用免疫传感器测定MCLR的线性范围为0.1~50μg/L,检出限为0.05μg/L。对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进行了考察。相较于酶标探针,以Au NPs为信号探针标记抗体,可使检测过程更经济便捷,稳定性更强,检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修饰金电极的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Au NPs溶胶,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将Au NPs组装到1,6-己二硫醇(HDT)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的金电极表面,再将MCLR抗体(anti-MCLR)固定于该修饰电极上,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法、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表征了自制化学修饰电极表面的形貌特征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特征。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MCLR(MCLR-HRP)与MCLR竞争结合抗体,建立了检测MCLR的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用DPV对MCLR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25μg/L,检出限为0.005μg/L。对构建的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进行了考察。该方法对实际水样中MCLR的加标回收率为100%~102%,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手性酒石酸(TA)分子诱导嵌段共聚物聚丁二烯-b-聚环氧乙烷(PBd-b-PEO)手性组装,通过除去TA分子形成手性多孔薄膜,并作为模板诱导手性金纳米粒子(Au NPs)手性组装。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圆二色光谱(CD)表征了手性PBd-b-PEO/Au NPs复合薄膜的组装特性。结果表明:当手性Au NPs与孔道结构的手性一致时,更有利于手性Au NPs手性信号的表达。当手性Au NPs沉积量比较少时,复合薄膜只表现出手性Au NPs的手性排列信号;而当Au NPs沉积量大时,复合薄膜表现出手性Au NPs本身和组装体的共同手性信号。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采用ZIF-8和有序介孔碳(OMC)修饰玻碳电极(GCE),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此修饰电极(ZIF-8/OMC/GCE)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修饰可增大裸玻碳电极的有效表面积、改善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8-羟基脱氧鸟苷在ZIF-8/OMC/GCE上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的电流响应值与8-羟基脱氧鸟苷的浓度在0.35~350μmol·L-1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22μmol·L-1。采用修饰电极测定人尿样中的8-羟基脱氧鸟苷,加标回收率在90.1%~108%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