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同位旋相关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 对比和研究了中子晕核19B和相等质量稳定核19F在相同入射道条件下引起核反应动量耗散中的特征.由于中子晕核的松散中子晕结构和小的分离能,与相等质量稳定核相比,在低能区具有减弱动量耗散的特征.但随入射能量的升高,这种晕核结构对动量耗散的 作用减弱.而且对所有质量靶核,所有碰撞参数和中子晕核结构都具有减弱动量耗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同位旋相关量子分子动力学研究了中子晕核和质子晕核的核反应动力学,着重研究了松散的晕结构对于重离子碰撞中的碎裂和动量耗散中的特殊作用. 为了突出晕核松散结构在反应动力学中的特殊作用. 同时计算了在完全相同入射道条件下相等质量稳定弹核引起核反应. 通过对晕核和稳定核核反应动力学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晕核的松散结构对核反应动力学的作用和影响是重要的. 如这种松散结构明显的增加了碎裂多重性;相反, 减小了原子核阻止(动量耗散). 关键词: 中子晕核 质子晕核 重离子碰撞 核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在对中子晕核和质子晕核反应机制研究的基础上, 经仔细分析和对比, 进一步展现晕核反应机制和它的内部结构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 计算结果分析表明, 由于所选中子晕核11Li的结构比质子晕核23Al的结构更加松散, 故与23Al比较,11Li更易碎裂, 因而导致碎片多重性明显增加. 同时由于11Li的松散结构导致两体碰撞过程的减弱, 因而导致动量耗散的减弱, 故与23Al对比, 将引起原子核阻止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刘建业  左维  李希国  邢永忠 《物理学报》2007,56(3):1339-1346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QMD)对中子晕核,8He和10He引起核反应中重要的同位旋效应和松散的中子晕结构影响的平均特征进行了研究.因为IQMD中的互作用势和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灵敏地依赖于碰撞系统的密度分布.而扩展的中子晕密度分布包含了中子晕核的同位旋效应和松散的中子晕结构的平均特征,从而将这些信息通过动力学碰撞带入到反应机理中. 为了清楚地鉴别中子晕核带入反应机理重要的同位旋效应和松散中子晕结构的影响,通过比较中子晕核和相等质量稳定弹核在相同入射道条件下,所得物理观测量之间的差别加以确定.计算结果确实发现具有初始晕核信息的中子扩展密度分布将重要的同位旋效应和松散中子晕结构带入到各种物理观测量中.例如与相等质量稳定相比,中子晕核的晕特征引起了原子核阻止的降低;并明显地增加了核子发射中子-质子比和同位旋分馏比. 关键词: 中子晕核 原子核阻止 核子发射中子-质子比 同位旋分馏比  相似文献   

5.
高早春  陈永寿 《中国物理 C》2003,27(12):1100-1105
讨论了单中子晕核11Be的能级翻转现象,指出晕核的单中子分离能Sn与基态单中子的势阱内位置Dg之间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引进一种新的势阱——双MWS(Modified Woods-Saxon)势,首次在平均场的层次上再现了11Be中2s1/2轨道与1p1/2轨道的翻转现象,而不再需要考虑当前普遍认为的组态混合解释.由此认为,奇中子晕核中的能级次序翻转,反映了其平均场与稳定核的相比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晕核体系反常壳结构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推广到晕核散射的Glauber理论,并用其研究晕核14Be的散射问题.弹核的密度分布分别采用谐振子密度分布和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计算得到具有两个晕中子结构的密度分布,对晕核模型的多重积分采用蒙特卡洛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不同能量下14Be,12Be与靶核12C散射的反应截面,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14Be的两个中子采用具有晕中子密度分布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符合较好,而采用不具有晕中子密度分布的结果与实验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7.
王宁  李祝霞 《中国物理 C》2001,25(5):399-404
通过用QMD模型研究晕核11Be+208Pb的近垒熔合反应,发现晕核引起的熔合反应中,并存着两种相互竞争的机制:一方面当入射晕核11Be靠近靶核时,由于11Be是弱束缚体系,与靶核的相互作用可使其很容易破裂或少数核子被靶核俘获形成核子转移反应,从而对于熔合表现出压制;另一方面当11Be的少数中子进入靶核并与靶核相互作用而使得靶核有些激发,而使局部半径增大,导致熔合势垒降低,熔合截面增强.用QMD模型计算出的熔合截面与实验值基本符合,垒附近表现出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Skyrme-Hartree-Fock势和Woods-Saxon势,选取稳定核48Ca和丰中子核60Ca,对中子平均场势能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其特性.发现丰中子核60Ca的SHF势与Woods-Saxon势在核表面区域相当符合,但在核表面以外有相当大的差距.SHF势在表面以外部分比表面区域呈现出更大的弥散度,而原有的Woods-Saxon势不能描述这一特征.为此,对Woods-Saxon势形式进行了修正,经过验证,修正的Woods-Saxon势能正确地描述丰中子核的中子晕特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Boltzmann-Langevin方程研究了能量为35MeV/u的14Be, 8He,6He,11Li,17B,11Be,19C与12C靶的反应,计算了产生中子集团的截面, 发现14,Be与12C靶反应产生4n的截面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通过这几个入射核与12C靶形成中子集团截面的对比, 发现核的晕中子越多产生中子集团的截面越大, 晕中子数相同时, 质量数越大产生中子集团的截面越大.中子集团可能主要来自晕核子.  相似文献   

10.
蔡延璜 《中国物理 C》1994,18(Z1):81-86
由试验粒子方法求解相空间Vlasov方程,得到核单粒子几率密度分布函数f(r,p,t).基于此研究了核11Li的四极巨共振激发.结果表明,在低激发能区2MeV左右核11Li存在四极软巨共振态,它的强度占E2跃迁能量权重求和(EWSR)的百分比敏感地依赖于11Li核的中子晕分布,而能量中心位于29MeV左右的正常四极巨共振,则与中子晕分布无关.最后对结果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同位旋相关量子分子动力学理论研究了中子晕核引起核反应机制中重要的同位旋效应以提取对称势. 因为同位旋相关量子分子动力学理论中的相互作用和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都灵敏地依赖于碰撞系统的密度分布, 本项研究工作基于中子晕核扩展的密度分布. 该密度分布包含了反应机制中同位旋效应和疏散内部结构的平均特征. 为了弄清楚晕核引起核反应机制的同位旋效应, 在完全相同的入射道条件下, 比较了由中子晕核炮弹引起的同位旋效应和由相等质量的稳定核炮弹引起同位旋效应. 结果发现中子晕核炮弹引起的发射中子-质子比和同位旋分馏比明显大于相等质量稳定弹核产生的结果. 因而可以通过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的系统比较提取对称势.  相似文献   

12.
郭文军  姜焕清  刘建业 《中国物理 C》2001,25(12):1206-1212
利用考虑了量子修正、库仑修正、核子–核子碰撞同位旋效应和假定有效原子核密度分布后得到的改进的Glauber理论,计算了晕核与稳定核反应总截面,研究了晕核结构对反应总截面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11Be,14Be和11Li等入射核,必须考虑它们的晕核结构和利用自由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才能得到与实验符合的反应截面,并可依据反应总截面来确定晕核的密度分布和均方半径等信息.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both very obvious isospin effect of the neutron-proton number ratio of nucleon emissions (n/p)nud on symmetry potential and (n/p)nucl's sensitive dependence on symmetry potential in the nuclear reactions induced by halo-neutron projectiles, compared to the same mass stable projectile, probing symmetry potential is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isospin-dependent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with isospin and momentum-dependent interactions for different symmetry potentials U;ym and U2^sym. It is found that the neutron-halo projectile induces very obvious increase of (n/p)nucl and strengthens the dependence of (n/p) l on the symmetry potential for all the beam energies and impact parameters, compared to the same mass stable projectile under the same incident channel condition. Therefore (n/p)nucl induced by the neutron-halo projectile is a more favourable probe than the normal neutron-rich and neutron-poor projectiles for extracting the symmetry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4.
褚衍运  陈双  任中洲 《中国物理 C》2008,32(12):972-975
The neutron-halo nuclei, 11Li, 14Be, and 17B, are studied in the three-body model. The Yukawa interaction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body subsystem. For given parameters of the two-body interaction,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neutron-halo nuclei are calculated with the Faddeev equations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variational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the method of the Faddeev equations is more accurate. Then the dependencies of the two- and three-body energies on the parameters are studied. We find numerically that two- and three-body correlations differ greatly from each other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e intrinsic force range.  相似文献   

15.
The neutron-halo nuclei,11Li,14Be,and 17B,are studied in the three-body model.The Yukawa interaction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body subsystem.For given parameters of the two-body interaction,the properties of these neutron-halo nuclei are calculated with the Faddeev equations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variational method.It is shown that the method of the Faddeev equations is more accurate.Then the dependencies of the two-and three-body energies on the parameters are studied. We find numerically that two-and three-body correlations differ greatly from each other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e intrinsic force range.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