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界问题一般出现在相连接的物体有不同的加速度时,或有时某些力发生了变化,使物体在动运中出现一些临界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就会有临界现象.其临界点必隐含在运动中.分析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更加细致地分析受力和运动过程.也可配合使用极限法,找出临界点和临界条件.解决临界极限问题方法通常有两种.  相似文献   

2.
我们熟知的静液压强计算公式p=ρgh是一个片面的公式,或说是个“相对压强”公式,全面计算静液压强的公式是p=p.+ρgh.对于静止的液体来说更具基础性的是压强差公式p2-p1=pgh,也就是欧拉静液平衡方程,其在静流体中的地位就像伯努利方程在动流体中一样.它是静液平衡的标志性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和帕斯卡定律都可以从这个方程导出.  相似文献   

3.
物理课属于理科类教学,往往见物不见人,缺少感情色彩.但是只要我们全身心投入角色,优化教学方法,就能够讲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1感情的交流 在学习“机械运动”、“参照物”这两个概念时,我别出心裁地以歌声切入课题:“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中穿行,暖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在这些美妙的音律中,就好像一条红线穿着两颗珍珠,一个是“动”,一个是“静”.再启发学生静中有动,动是被静烘托出来的.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启开了学生的心扉,…  相似文献   

4.
在力的运算中,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大小问题往往难倒不少同学,这是对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运用不熟练造成的.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力的合成)时,其结果是唯一的.但要把一个力分解,却有无穷多组结果.即使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其结果也无穷多.下面我们用“三角形法”来讨论在一个平面内把一个力仅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是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反映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同时的相对性、动钟变慢和动杆收缩效应是教学的难点。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解读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力学时空观的本质区别,然后通过典型例题教学,巩固狭义相对论的时空概念,解决学生盲目地将原时、静长等时空概念与狭义相对论中的静系与动系机械对应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相对论的时空概念,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相似文献   

6.
赵顺法 《物理通报》2011,40(8):53-54,58
1设计思想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教科书编排先学习静摩擦力,后学习滑动摩擦力.但由于静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本教学案例按"什么是静  相似文献   

7.
示教用数显动静态测力仪齐鲁祥,梁志强(山东泰安师专物理系)一、力学测力示教存在的问题中学及大学普物力学教学中,弹力、张力等宏观力的定量示教至今仍是一个没解决好的问题.即使在静平衡情况下,也多是使用沿袭多年根据胡克定律制作的弹簧测力计作些极简单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动摄像机和动目标跟踪模式下的目标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摄像机和动目标跟踪是图像分析中的一个难点。根据应用光学知识和坐标变换理论,提出了映射变换差分方法(mappingtransformationdifferentialmethod,MTDM)。该方法首先利用映射变换将动摄像机和动目标模式下的目标检测问题转化为技术比较成熟的静摄像机和动目标模式下的目标检测,然后利用图像差分方法检测出被跟踪目标。实验结果表明:MTDM方法在复杂天空背景下能有效地抑制背景噪声,能准确地检测出被跟踪目标。  相似文献   

9.
马特莱法则     
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叫做“马特莱法则”,又称之为80:20法则。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0.
动叶围带顶部泄漏流动对透平级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TASCflow数值研究了带围带的动叶顶部间隙内泄漏流动对动叶流动效率以及下一级静叶进口气流角的影响特性.数值模拟了装有不同迷宫式汽封齿数时的动叶顶部间隙泄漏流动特性.揭示了泄漏流动不再是跨叶顶的横向流动,而是在叶顶间隙内沿着轴向流动.给出了动叶顶部间隙泄漏流场的结构,泄漏流与主流掺混后的流场对下游静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泄漏流与动叶通道内的主流在动叶下游掺混后,改变了上半通道气流的流动方向,使这部分气流偏离设计工况,使下游静叶产生攻角损失.动叶顶部间隙泄漏流有较大的径向速度,在与主流掺混并进入动叶下游静叶后,会向着静叶中叶展处发展,改变静叶上半部流场的结构.动叶顶部间隙汽封齿数增多时这种效果就减小,静叶等熵效率的降低就越少,同时讨论了动叶顶部间隙泄漏流动对透平级气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本身包含着对立面,它们互相作用,形成往来屈伸的运动,其运动达于极点,即向反面变化,故万物呈现为“盛极必衰,动极必静”等情况;即所谓“物极则反,事极则变”.  相似文献   

12.
谈谈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相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的书认为“……把感应电动势分成感生和动生的两种,这种分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有相对意义。……”实际上这是感应电动势的相对性问题。我们知道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对于同一电磁现象的描述,因为所选用的参照系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电磁场量,这本来是电磁场量相对性的具体表现。那末对于描述处于磁场中的导体,因电磁感应而产生电动势这个问题是否同样具有相对性呢?应该说也是有相对性的。但是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了有感生和动生的两种感应电动势,这就表明我们在描述感应电动势时,必须选择确定的参照系,比如我们描述动生电动势有赖于洛仑芘力,而洛仑芘…  相似文献   

13.
关於“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学,茲就個人初步考慮到的一些問题提出幾點不成熟的意見,希望大家在參考之餘,展開討論,並給以批评和指正。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课本前幾章所講的是关於質點的動力学,從分析直線運动的現象開始,紧接着闡述運動定律和討論運动的合成,最後达到能量守恒定律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结論。本章所論述的,就力学的整個系統而論,則是所谓“剛體靜力学”。但本書並沒有引用“動力学”和“靜力学”等名稱,这是因為本章所給學生的是物理学中的力学基礎知識,内容比較簡單,方法也比較淺易,還不需要作“動力学”和“靜力学”的分類;而更重要的,則是由於這樣就能使学生對力學现象作全面的和聯繫的觀察與了解,把“靜”和“动”的相對意義與依存关系系統地統一結合在本書第一至第六各章之中。試看,在本章第一節(课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研究了透平进口存在热斑及总压梯度时静叶正弯引起的高压燃气透平气热性能变化,分析了静叶正弯对动叶壁面、叶顶和端壁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叶正弯改变了静叶吸力面静压及载荷分布,削弱了端壁二次流,使透平效率略有增加;同时静叶正弯增强了静叶吸力面侧流体从端壁向叶片中部的迁移,削弱了热斑的径向耗散。总压梯度的存在使静叶正弯不会引起动叶壁面二次流结构的显著变化,但热斑耗散程度的减弱会影响动叶热负荷分布。静叶正弯使动叶压力面高热负荷区传热恶化,但可以显著削弱动叶叶顶、下端壁及机匣的高温区域。  相似文献   

15.
弯掠动叶对跨声压气机非定常气动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单级跨声压气机设计工况采用弯掠动叶前、后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动叶弯掠对压气机叶片非定常气动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t动叶弯掠后,动、静叶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时均值由于叶片负荷大小及分布的不同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由于动叶对下游静叶的尾迹和二次流干扰远强于动叶所受到的下游静叶的势流干扰,静叶的气动负荷发生较大波动;弯掠动叶减轻了端壁损失并且减弱了顶部泄漏涡强度和根部角区分离,从而减弱了对下游静叶的非定常干扰,这使得静叶各气动参数的波动幅值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陈捷 《物理通报》2005,(6):62-63
高三物理复习阶段的综合练习中,经常会遇到水电站和潮汐电站这类题目.学生在分析这类题目时,“落差”就往往成为解决这类题目的瓶颈,也是决定这类问题能不能正确解答的关键所在.如何解决?只有找到这二类“落差”的本质.下面就这二类问题的落差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7.
动叶尾迹对跨声速压气机静叶非定常分离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动叶尾迹对跨声速压气机设计工况下静叶表面和下端壁分离结构的非定常影响规律。首先,采用Rotor37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通过对跨声速压气机设计工况的计算,认为定常计算和非定常计算的结果整体上是相似的,非定常计算考虑了动叶尾迹对静叶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动叶尾迹在向下游输运过程中经历了拉伸、扭曲、积聚和耗散的过程。动叶尾迹使动静叶交界面气流角发生周期性波动。动叶尾迹的扫掠,使静叶前缘闭式分离区域范围发生先增大后减小的周期性波动,使静叶尾缘分离形式呈现由闭式分离向开式分离的周期性转化。动叶尾迹的扫掠在马蹄涡吸力面分支前诱导出一个小尺度的旋涡,并使得静叶根部尾缘和下端壁角区处的螺旋点拓扑结构呈周期性变化。动叶尾迹的扫掠使得静叶压力面的局部高静压区发生周期性的迁移。  相似文献   

18.
数值研究了蒸汽透平静叶节距变化对级性能影响。选取典型高压透平级,通过增、减静叶数改变静叶节距,分别对原型(A)、静叶部分透光(B)、静叶完全透光(C)和静叶节距减小(D)四种设计情况进行了全三维定常计算分析,获取了透平静叶节距变化对级性能影响的认识,讨论了蒸汽透平叶片设计中的“无透光”工程准则,从而为处理静叶节距变化这一工程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力的分解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力的分解概念,正确掌握和应用力的分解解决物理问题,教学中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尤其是语言表达更应准确.但在力的分解叙述中常有不准确情况出现.表现如下:其一,将“不加条件限制力的分解具有多值性特点”引申为“多值性就是无效性”“多值就是无解”,并以此来强调“加上适当条件力的分解具有单一性”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这两种引申是欠准确的,首先,“多解”是具有多个符合条件的结果,而“无解”则是没有符合条件的结果;其次,“多值性”非但不是“无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一、测试设备和测量技术 用单根斜热丝探测文献[1]介绍的压气机静叶排的“轮毂处理”装置附近的动、静态流动特性,对了解它产生效果的机理有很大意义。为了实现测量,设计了图1所示的位移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