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功率型发光二极管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万生  布良基 《物理》2003,32(5):309-314
文章首先对功率型发光二极管的起源和发展作了回顾和简要的叙述.然后以固体光源照明为目标,给出了几种可见光功率发光二极管芯片和封装的典型结构,并且对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了功率发光二极管作为固体光源取代真空灯泡用于照明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光学》2013,(2):267-267
发光二极管通常被称为“LED”,因其能源效率和耐久性而众所周知。但是当前的白光LED所发出的蓝冷光阻碍了LED室内照明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激光空间相干性对照明均匀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激光相干性对照明均匀性的影响,为照明激光器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部分相干高斯光束分解为模式间相互独立的厄米-高斯光束的迭加。采用相位屏的近似处理方法对激光通过大气湍流的传输进行计算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当照明光束的空间相干性降低时,其照明均匀度逐步提高。因此对于照明激光器而言,选择空间相干性较差的激光器对其照明均匀度更加有益。  相似文献   

4.
王德生  胡海波等 《光子学报》2000,29(Z1):228-232
本文介绍了小药量大面积氩气弹照明光源结构、尺寸和不同照明条件下分幅摄影效果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照明光源具有炸药量小、照明面积可调、制作简单等优点,由于研制了大面积氩气弹照明光源,实现了采用高速分幅摄影测试方法研究大尺寸爆轰实验装置的壳体变形和断裂;研制结果还表明,采用含有前、后照明光源的场外布局拍摄的成像效果较好,它可提供更多的实验信息。  相似文献   

5.
照明光学系统照度分布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阐述了照明光学系统与传统成像光学系统的区别,提出了几种计算照明光学系统照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利用计算机对投影照明光学系统照度分布的模拟分析方法和运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复眼照明系统利用复眼透镜,可实现高亮度和较好的亮度均匀性,并且有较成熟的偏振处理方法,在投影系统特别是基于偏振光的投影系统中能提供比光棒照明系统更加高的亮度和好的均匀性的画面,使得光能利用率和图像均匀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对复眼照明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于投影光机的复眼照明系统,并用Matlab对该系统进行了光线追迹的仿真程序设计。对复眼照明系统的光线追迹进行了仿真。实际应用证明,在LCoS中采用本方案设计的照明系统比光棒照明系统具有更高的亮度和更好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低透过率下隧道照明亮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为低透过率条件下隧道照明亮度的调节提供依据,分别以两种不同光谱特性的摄像机作为观测装置获得了透过率、照明亮度、目标/背景对比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目标/背景对比度随照明亮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非线性关系;透过率限定了目标/背景对比度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在一定的亮度范围内,提高亮度增加目标/背景对比度可以有效改善能见度.当照明亮度较高时,提高照明亮度对能见度影响不大;当照明亮度较低时,提高照明亮度对能见度提高的效果明显.因此,根据透过率按比例调节照明亮度能保证能见度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8.
复眼透镜阵列应用于均匀照明系统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复眼透镜阵列实现均匀照明的原理,模拟分析了复眼透镜的列数、入射光发散角、光源尺寸对照明效果的影响。仿真表明,入射光的发散角越小,光源尺寸越小,照明效果越好,而且适当地选取复眼透镜的列数能提高照明效果。  相似文献   

9.
LED照明系统的光照均匀性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随着大功率LED发射光强的不断提高,采用单粒LED为光源的照明系统已能满足许多场合的照明需求。根据非成像反射器的设计方法,研究了一种以单粒LED为光源的照明系统光照均匀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实现目标平面特定区域内的照度值为常数的光反射器面形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平面上的照度分布函数建立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得到反射器面形轮廓的函数,根据该函数建立照明系统的模型,用ASAP对该模型进行光线追迹,得到系统的光照均匀性,并进而确定适合数控加工的反射器面形数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Zernike的零级谱位相修正法能将单束激光以几乎是100%的高效率转换成规则或不规则的振幅阵列,我们给出了位相和照明孔径空间压缩比之间的关系,并用一对位相板在实验上实现效率达89%,3/4空间压缩比的3×3方形照明阵列。  相似文献   

11.
三位科学家共享2014年诺贝尔物理奖,表彰他们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这项发明引发了固体照明革命,LED正在照亮我们的世界,造福于全人类.本文追溯了氮化镓材料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历史,回顾了重要的历史事件.III簇氮化物是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发光范围紫外到红外,覆盖整个可见光区,是理想的光电器件材料.同时,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质,在高温、高能、高频微波器件以及高压电子电力器件都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Trace Pro光学仿真软件对多芯片LED照明时产生的重影现象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光源芯片对减小重影大小的影响规律.通过多光源的光强叠加原理,用多个LED芯片光源代替传统的大尺寸光源,有效地减小了照明时产生的重影现象.本研究以台灯为例,通过建立台灯照明时的简化模型,设计了不同芯片数量及排布,并分析了照明台...  相似文献   

13.
金新华  郑晓东  王政 《光子学报》2006,35(12):1964-1968
研究了用多角形棒状透镜产生高均匀性正方形和圆形照明的最佳结构参量.结果表明,对于正方形棒状透镜,输出端的照明均匀性随透镜的长度振荡变化,在某些特定长度达到极小值.对于圆形照明面积,比较了从三角到八角的六种多边形.利用三角形积分透镜可以获得最佳的照明均匀性,但光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六角形积分透镜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照明均匀性和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在光电检测系统中,照明系统的优劣与成像质量息息相关,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法直接影响到最终照明系统设计的成败。提出了一种综合设计分析和模拟仿真的交互式设计方法,不仅提高了照明系统设计的直观性、可靠性和快速性,而且保证了其设计制造的经济性。以运用该方法设计的两种照明系统为例阐明了该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刘韬  胡玥  董健  申军立 《中国光学》2016,9(3):342-348
为提高跟踪测量系统对暗弱目标的探测能力,设计一套自动化激光主动照明光学系统,对跟踪测量视场范围进行主动辅助照明。该系统在0.2~5 km距离处的照明直径均为10 m,计算出其在-20℃及+45℃的温度调焦量,照明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照明不均匀性15%。通过研究系统像差对照明均匀性的影响,以及对设计的调光组进行分析,得到调光组移动量与照明距离之间的理论关系,表明自动调节调光组位置即可实现不同照明距离处的均匀照明。设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主动照明系统能够自动调节调光组位置,实现跟踪测量视场内的均匀照明,有利于跟踪测量系统对于暗弱目标的探测。  相似文献   

16.
佚名 《应用光学》2007,28(4):512-512
2007年4月17日,在德国汉堡举行的飞机内部设计及设备展会上(Aircraft Interiors Expo),著名的德国光纤玻璃厂商肖特公司展示了最新的LED发光二极管和光纤照明方案。该产品方案采用客户定制的个性化照明概念,为飞机内部照明需求提供了全新的现代化设计理念。肖特公司还在其展位上向观众演示了这种客户个性化定制安全照明方案的优势和巧妙之处。  相似文献   

17.
实现均匀照明的自由曲面反射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丁毅  顾培夫 《光学学报》2007,27(3):540-544
通过单个自由曲面反射器的反射,令光源发出的能量重新分布,在特定照明面上实现所需照明,从而简化了投影设备中的照明系统,使设备的进一步小型化成为可能。根据给出的光源辐射特性和所需实现的照明面上的能量分布,可得到一组偏微分方程,数值差分求解直接得到自由曲面反射器。光源采用发光面积1 mm×1 mm朗伯体发光的LED,视角为120°,照明面为4:3的均匀矩形光斑。设计了两种自由曲面反射器,并用软件对得到的曲面进行了照明模拟,模拟得到的照明均匀性接近90%。两种反射器在光轴方向上的投影尺寸均小于25 mm,垂直光轴方向上投影长度均小于22 mm,照明系统总长均小于40 mm,结构紧凑,适用于小型LED投影设备。  相似文献   

18.
连续照明时成像对比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同轴激光连续照明成像模型分析了大气后向散射对成像对比度的影响,得出了考虑散射因素时成像对比度的计算公式。基于不同气象条件下大气粒子散射特点,讨论了霾和雾两种不同天气时成像对比度随照明距离的变化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方志烈 《物理》2003,32(5):295-301
文章介绍了发光二极管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开发的历史,概述了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进展.通过与其他类型光源的比较,向读者展示了发光二极管未来的重要地位和光明前景.发光二极管的最近的成就是实现了有色光方面的成功应用.高功率白色发光二极管已开始应用于便携式和特殊照明.而在通用的照明领域要成功地应用发光二极管,则需要通过性能和价格方面的继续突破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激光雷达技术因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工作距离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三维成像。然而,受光学系统衍射极限的限制,激光雷达的空间分辨率随着目标距离的增大而显著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共聚焦照明技术和亚像素扫描技术,提出一种聚焦照明亚像素扫描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了10 m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准直照明光束,采用共聚焦照明光束可将系统空间分辨率由5.0 mm提高到0.9 mm,不仅实现了超光学系统衍射极限成像,还有效降低了多重回波的影响,增强了回波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