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 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本章的教学目的,应有下列几点: 1.理解物质不灭定律和定组成定律; 2.熟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写法;会用分子式及化学方程式作简单的重量计算,懂得计算的道理; 3.理解化合价的意义;能根据化合物的组成确定其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分子式。二、本章的重要性: 1.本章两定律为研究化学的基本根据,是一切化学反应所遵循的理论;学习了物质不灭定律和定  相似文献   

2.
初中化学里所学习的化学基本概念主要有: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原子量、分子量、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等;化学基本定律有:物质不灭定律和定组成定律。我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初学化学的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有相当大的困难。如不能经常地去巩固那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就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关于这个问题我愿意提出以下几点体会,并希望同志们多加批评指正。一、教师要首先掌握基本概念、定律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在全部初中化学教材中都贯穿着原  相似文献   

3.
到十九世纪末,一些化学家已意识到每种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定比定律的基本概念已经形成。但是这个普遍原理还没有经受实验的检验,也没有概括成清楚的、合乎逻辑的形式。法国化学家普鲁斯把定比定律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并导致了区分两个最基  相似文献   

4.
我给学生讲原子-分子论和用原子-分子论解释纯净物质、混合物,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分解、化合反应,单质、化合物,定组成定律,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问题时,由于原子、分子肉眼看不见,讲起来很抽象,学生不易接受。我曾制作一些原子、分子纸片于布演示板上演示,加强了直观性,效果较好,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数学上证明δQR/T可由全微分入手;结合几个常见的可逆循环过程,较为简明地介绍一种熵函数的引入法。该方法既省去了经典方法的烦琐推理,也避免了单刀直入式定义的困惑;不失热力学的严谨性,同时也有益于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大学的物理化学大纲中,将热力学和动力学定为该课程的骨干,并且以热力学为主要系统。因此,如何教好这一课程中的热力学基础(也就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一章是在培养将来的化学研究人才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在教学改革以来,笔者在教研组的集体讨论中和教学实践中初步有下面几点体会。写出来请大家教正。(一)关于第一定律的实验根据问题热力学是实验科学,它的几个定律都是有牢固的实验根据的。这一点应该向学生强调指出,但是单强调地指出而不能将第一定律的数学式和它的实验根据用严密的罗辑结合起来,是收不到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的效果的。我们是这样结合的。首先从历史上找寻恒动机械的失败的经验,来说明能量不能够从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溶液中络合物的离解度出发,讨论了为何可用所加组分的分析浓度代替络合物平衡浓度对溶液吸光度作图,同时依据朗伯·比耳定律对实验结果进行求算,得到了等摩尔系列法测定络合物组成比的一种简单理论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分析化学的容量分析中,把当量、当量定律作为分析计算的基础,认为N_1 V_1=N_2 V_2是分析化学最简单明了的计算式。然而,无论IUPAC所推荐的化学中的量,还是国际标准ISO31/8以及我国已开始执行的国家标准GB3102.8,都没把当量列入。当量这个大家所熟悉的量,还能不能使用呢?答案是否定的。为了执行SI及国家标准,化学中的当量应该废除。这样处理,很可能使一些化学工作者想不通,因而本文想就当量为什么必须废除发表一些看法。为了解决当量废除后,分析化学的计算问题,作者据SI提出了一个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这可能使分析计算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本刊1961年第11期“问题讨论”栏刊登了蔡寿辉同志写的“非挥发性溶质稀薄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冰点下降的热力学”一文,他把克拉珀龙方程式、拉乌耳定律及沸点升高公式统一于多相平衡的一般原理来推导,同时获得了这三条定律的偏微分表达式,我们认为这样处理明确了所得到的三个定律之间的横的关系,这有助于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掌握各定律适用的条件。此外,他对克拉珀龙方程式用之于稀溶液的近似性的讨论也是有益的。但是对于这三个定律之间纵的关系,该文没有进  相似文献   

10.
1引言目前,测定铜粉含氧量的国家标准方法不适用于有机保护膜缓蚀铜粉中含氧量的测定。本实验采用在HC l介质中用H2O2分解缓蚀铜粉试样,煮沸分解过剩H2O2,金属铜完全转化成Cu2 ,有机膜则转变成质子化的BTA,其紫外吸收强度和光谱形状与非质子化BTA基本相似。分别以EDTA配位滴定和紫外光谱法测定化学缓蚀铜粉中Cu和BTA质量,与试样量差减后可求出该铜粉含氧量。2实验部分2.1仪器和试剂756M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DZ-1BC真空干燥箱(天津泰斯特仪器公司)。30%H2O2;HC l(1∶5,V/V);HAc-NaAc缓冲溶液(0.4 mol/L,pH …  相似文献   

11.
读了《化学通报》1975年第1期发表的陈鹰同学的信后很受启发,它反映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锻炼,我国青年一代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战线的大好形势。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几种说法之间的关系,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热力学第二定律从物理说法导出数学说法》(《化学通报》1974年第5期,以下简称“说法”)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不同说法割裂开来,认为它们“彼此独  相似文献   

12.
微米级铜-银双金属粉镀层结构及其抗氧化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微米级铜粉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特性与催化活性 ,被广泛用于导电涂料、电极材料、催化剂等领域 但铜粉微细化后 ,由于粒子的比表面很大 ,其化学活性很高[1],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氧化亚铜[2],失去原有的物理化学特性 在铜粉表面镀银形成铜 银双金属粉 ,既能提高铜粉的抗氧化能力 ,又可保持铜粉优良特性[3 ,4] 我们在铜粉表面镀银的研究中发现 ,当铜粉表面银含量达到一定值后 ,铜 银双金属粉就具备了常温抗氧化能力 ,并不需要铜粉表面完全包覆银 ;而温度升高时 ,表面银含量不同的双金属粉抗氧化温度不同 说明镀银铜粉氧化性与…  相似文献   

13.
根据铜本身具有的性质,选用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KH-902)对铜粉进行改性,并采用FT-IR、超景深显微镜、TG、SEM及EDS技术对改性铜粉及铜粉导电胶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添加硅烷偶联剂KH-902可以有效改善铜粉的易氧化的问题,当添加量为3%时,不仅可以明显改善铜粉导电胶在高温固化下抗氧化性能,而且铜粉在环氧树脂胶体体系中能够均匀分散,且铜粉与铜粉之间的搭接紧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体积电阻率仅1.31×10-2 Ω·cm。  相似文献   

14.
对以铜粉为原料、硝酸为氧化剂的硫酸铜晶体制备实验进行了绿色化改进。结果发现,铜粉的研磨及灼烧时间、介质的酸度及氧化剂对产品质量都有影响。当铜粉的研磨时间为20 min、灼烧时间35 min及用3 mol/L的H2SO4作为介质、H2O2作为氧化剂时,产率可达67.92%,产品的质量和产率比传统的制备方法有明显提高,符合绿色化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Bi_2O_3与Sn(OH)_4为原料、NaBH_4为还原剂,成功在3.5μm球形铜粉表面包覆了Sn-Bi合金层,将铜粉与高分子基体(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复合制备了导电复合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包覆铜粉的组成与结构,采用刮板细度计测试复合物的分散与稳定性能,并用万用电表测试其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包覆铜粉复合物的导电性能较纯铜粉复合物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读了《化学通报》1974年第2和第5期刊载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三篇文章,很受启发,感到这确是值得讨论的问题。这里,试谈我们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从物理说法导出数学说法》一文(以下简称《说法》)的看法,来共同讨论。《说法》一文向我们介绍了“公理式热力学”在热力学第二定律方面的主要内容,并认为这一“导出”工作“推进宏观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到完善阶段”。其实,这种“导出”工作只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把“物理说法”的物理内容抽去,使剩下“几何学中公理的形式”,即“数学说法”。这是“公理式热力学”的要求。该文那样说,实际上就是说,“公理式热力学”是宏观的热力学的完善阶段。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有认真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教学问题,笔者在前年曾发表了一些意见。读了列文和徐光宪先生的二文,更感到兴趣。因之也想再发表一些粗浅的补充意见。首先,为什么学生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会感到困难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对第二定律解决什么问题,和熵这一概念如何能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很突出而明晰地明确起来。因之觉得熵达一概念很神密,而感到困难。如果将这些问题搞清楚,可能对第二定律的了解和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热力学基础是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部分。但目前关于这一部分的讲授有着不同的方式。我们读了吴澄铠同志的文章(化学通报1954年10月号)后,有一些不很成熟的意见,希望英澄铠同志和其他同志指教。 (1)吴澄铠同志在该文第(一)项“关于第一定律的实验根据问题”中,提到:“将第一定律的数学公式(即(△μ=q-A)和它的实验根据用严密的逻辑结合起来”这一问题,所用的方法是:“首先从历史上找寻恒动机失败的经验,来说明能量不能够从无中生出来,但是这还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以往做不出来,将来也许还可以做出来。直到焦尔的实验证明了能量消失时必然有热生出来,而且消失的能量和生出的热量的比,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保持同一的常数。这样才说明热量也是能量的一种,并  相似文献   

19.
林训忠 《大学化学》1988,3(1):58-59
关于复色光偏离比耳定律的证明,已有四种不同方法。这些方法在论证时使用的复色光只有两个波长,对影响偏离大小的各个因素讨论不够全面,而且多数只得出负偏离的结论,论证过程较复杂。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证明方法,用多波长论证,可以得出正、负偏离的条件。考虑到吸收曲线为连续光谱,设测定时使用的复色光由λ_1、λ_2、λ_3三种波长的单色光所组成,其摩尔  相似文献   

20.
孟趋庭 《化学教育》1982,3(3):41-42
高二课本测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我们按照课本、作了多次实验,结果所产生的H2体积都比理论量少,难以说明乙醇分子仅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活泼氢原子。以下把我们几次实验的记录列下:为什么产生H2体积都偏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