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怡  王萌萌 《化学教育》2016,37(18):43-47
探讨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和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从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发展以及职前教育3个角度探索了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价值以及化学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的必要性。最后,基于化学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养成现状,从创建实践共同体、践行实践主体性和深化个体性反思3个维度出发探析了职前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生成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量的方法对112位化学师范生和83位中学化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职前、在职教师对教学能力要素重要性认识的情况,问卷涉及本体要素、工具要素、条件要素、实践要素、情意要素和发展要素等6大维度。基于Rasch测量模型,利用ConQuest,Winstep,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师范生、在职教师均把情意要素作为教学能力的首要成分,其次依次是本体要素、发展要素、实践要素,工具要素与条件要素排在其他要素之后;(3)工具要素重要性赞同度师范生显著高于在职教师,其余维度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各维度重要性赞同度也无显著性差异;(4)由ConQuest多维分析所建立的项目被试图可以直观展示不同维度上各教学能力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扎根理论,从顶岗实习的视角,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化学专业师范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路径及阶段性特征获得以下理性认识:(1)顶岗实习过程中化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发展的路径主要有:理论与实践的冲突与融合,个人经验的积累与建构,他人经验的参考与借鉴,活动参与的反思与提升,团队智慧的碰撞与交流,实习环境的熏陶与促动。(2)顶岗实习过程中化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顶岗实习前期,化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个体性、理想性、冲突性、借鉴性特征;顶岗实习后期,化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则具有较为明显的针对性、融合性、迁移性和验证性特征。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关于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生成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罗秀玲 《化学教育》2014,35(1):51-53
基于舒尔曼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概念和科克伦的学科教学识知理论(PCKg),提出在化学师范生教育教学中,应重视化学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整合;引导师范生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培养师范生调控学习环境的能力;重视化学专业师范生PCKg的动态建构。  相似文献   

5.
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内容。选取了1所省属师范院校的卓越教师计划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6个维度对师范生化学教学设计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经过化学教学设计课程的学习,师范生在“学情分析”和“板书设计”2个维度上的整体水平较其他维度仍然很低。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对策,为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余淞发  邓峰  李艾玲 《化学教育》2019,40(18):48-53
使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以广东某高校的化学师范生为样本,测查了30名化学师范生对化学本质的认识状况、教学意愿及教学策略。结果表明,(1)师范生对化学本质(包括化学知识的性质、来源、论证、评价等维度)的认识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取向;(2)师范生仅在对个别化学本质维度的认识上涉及到化学的学科专属性;(3)师范生有进行化学本质教学的意愿并能阐述原因,但缺乏进行化学本质教学的策略。据此对我国化学师范生教育及其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建本科综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存在不足,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与发展重视不够,化学师范生获得实践性知识渠道较窄、机会较少,教师教学质量不够高。学校应加强实践教育,不断改善实践性知识养成环境与传播方式,教师要为师范生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埃里克森学院PCK量化工具为研究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选取离子反应第1课时的电离概念教学片断,以河北某高校学科教学(化学)专业37名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要求被试者在对视频片断进行观摩的基础上作答9个开放性问题。研究发现: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PCK整体和各维度知识处于“基本的”水平,在教学内容知识维度表现最佳,在学生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维度稍差一些,在把握概念关系、调整教学策略等能力活动上的表现有待发展。针对研究发现,结合化学教育硕士的专业属性及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干预化学教育硕士PCK结构的改善;依托教学案例情境载体功能,帮助化学教育硕士进行PCK的深度建构;开展基于研究性反思的教学实践,促进化学教育硕士PCK螺旋式提升等3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凯 《化学教育》2014,35(22):42-47
为了探索职前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指导和培养,由化学师范生、化学教学论教师和初高中化学教师组成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教学研修。在关注师范生试教“化学肥料”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开展评析和指导。基于共同体的研修活动指出化学师范生应回归学科知识,职前指导需要多元化补充,来自不同层面的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利于共同成长。该活动从实践层面开拓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胡久华  褚童  王璇  袁丽琴 《化学教育》2022,43(24):70-78
教学设计能力是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教学设计知识”“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设计态度与意识”等3个维度构建了师范生化学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模型及水平层级模型。开发了教学案例分析和问卷等2种测评工具对师范生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进行实证研究,探查了师范生在“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中化学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进阶。结果表明:师范生教学设计知识由单一发展为多样化,教学设计的技能从没有角度进阶到了多角度,教学设计态度与意识从不积极、不自信发展为积极且自信。  相似文献   

11.
分析化学是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丰富而繁杂,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本文作者对多年来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和实践进行了经验总结,包括重视第一节课教学,让学生对本课程"一见钟情";训练分析化学学科的微观思维;巧用形象比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关注知识的层次和逻辑结构,突出重点知识;融合微观和宏观思维,快速掌握知识体系;展示分析化学学科之美;循环重复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立足课本且走出课本,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干宁  栾倩 《大学化学》2017,32(5):11-16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本研究根据材料化学类研究生的需要,以"高等分析化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学研、立体化"的课程教学理念,构建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问题导入为驱动、科研探究和知识传授为基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能力框架体系。通过几年的实践,该体系日臻完善,效果良好,充分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为材料化学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打下良好基础,有利于将当代研究生培养成为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现状,利用现有网络教学资源及化学资料,将问题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融入传统教学方法中,构建了一种简易型混合式教学法,并应用于生物学专业拔尖学生试验班有机化学小班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简易型混合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文献查阅、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因而有助于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制药及其他近化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对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育创新思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八个具体的实验为实例,介绍了随着时代变迁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改革的情况,从早期简单的过程模仿、性质鉴定、基本操作实验,发展为现有的“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三层次实验,并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使实验教学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充实、手段更新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多样化成才,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研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课堂已成为教学中的得力助手,但目前在基础化学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索智慧课堂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和作用效果,旨在实现碎片化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并最终获取完整学习的目的。同时,能在有限学时内迅速提高学生严谨的科学意识、规范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6.
烯烃的典型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以及烯烃的反应活性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包括:(1)使用区域选择性预测加成主副产物;(2)使用立体选择性判断加成产物立体结构;(3)综合考虑电子效应,熟练比较各种烯烃的反应活性.由于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底物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共轭效应是有机化学中特别重要的电子效应之一,存在于共轭体系之中;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共轭效应理论解决有机化学中的实际问题。由于共轭效应涉及微观认知,学生普遍感觉不易理解。但作为教学重点与难点,又必须掌握;同时也是学生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该理论知识解决有机化学中的学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并给出了3个二烯烃分子轨道中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结构图,揭示了共轭体系内部因存在电荷转移现象而产生电子云的平均化本质,表现在键参数中的键长平均化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分析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是分析化学课程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将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分析化学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技能,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了科学研究思维,真正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Yuejie Ai 《大学化学》2020,35(8):122-128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organic chemistry and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 the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assisted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innovative model is not only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ifficult knowledg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but also populariz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which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ig data platform of chemist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of in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energy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 The sense of professional mission of students is inspired,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curriculum learning is strengthened, and the curriculum knowledg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The teach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is full of vitality due to some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mutual inquiry, case discussion, expanding extracurricular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on and online learning. Thus, the learning capabi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of the students are im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