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测定不同类型的单一及复配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表面张力,研究了它对W(甲维盐)=1%微乳剂的性能影响。膦酸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79×10-4mol/L,表面张力为28.90mN/m;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EPE型)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91×10-4mol/L,表面张力为20.70mN/m;按m(A)∶m(B)=2∶3形成的复配型表面活性剂2#的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9.30×10-5mol/L,表面张力为25.66mN/m。当W(2#)=10%时,配制W(甲维盐)=1%的微乳剂物理稳定性最佳,各项指标均合格。对甘蓝小菜蛾幼虫的田间药效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和较长的持效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单一及复合表面活性剂对联苯菊酯微乳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单一及复合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γcmc)的测定分析,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以水为介质、环己酮为溶剂形成的联苯菊酯质量分数为2.5%微乳液相行为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几种单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EPE的γcmc最低,为28.18 mN/m;按m(EPE):m(SDBS)=2∶1形成的复合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γcmc更低,为27.60 mN/m,有利于O/W型微乳液的形成,当其质量分数为10%时,配制联苯菊酯质量分数为2.5%微乳液的有效成分热贮分解率为2.35%.  相似文献   

3.
张晓光 《化学教育》2021,42(18):134-136
通过比较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实验效果,明确了2种方法的优劣。 采用挂环法测试了不同浓度SDS和TX-100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得到了它们的临界胶束浓度以及饱和吸附量、分子截面积;采用电导法研究上述2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曲线,仅得到SDS的临界胶束浓度。与电导法相比,表面张力法得到的表面活性剂性质信息更多,应用更广泛。该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不同电性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性质及测定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应用表面活性剂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磷酰胆碱基pH敏感性ABA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胶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莉  刘守信  杨曦  齐晓君  王红梅  吕海燕  田荣 《化学学报》2011,69(23):2755-2761
采用氯化亚铜/2,2-联二吡啶催化体系, 2,5-二溴己二酸二乙酯为引发剂, 甲醇为溶剂运用希莱克技术,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了ABA型三嵌段共聚物PDEAEMA-b-PMPC-b-PDEAEMA. 1H NMR和GPC(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组成、结构及分子量进行了表征, 利用透光率、粘度测定研究了嵌段共聚物溶液的pH敏感性, 利用表面张力测定、荧光探针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胶束化作用, 确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ABA型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具有pH敏感性, 其临界相变pH 7~7.5. 调节溶液pH值可实现嵌段共聚物胶束化形成“花状”胶束, 并测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5.
PEP型嵌段共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聚乙二醇和环氧丙烷为原料,用常压法合成了一系列氧丙烯—氧乙烯—氧丙烯嵌段共聚醚,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产物的浊点、泡沫稳定性、临界胶束浓度、乳化性能等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氧丙烯—氧乙烯—氧丙烯嵌段共聚醚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性能与嵌段序列长度和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预聚体法合成了水性阳-非离子聚氨酯表面活性剂(CPUS),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表面张力仪、稳态流变分析及荧光光谱法等系统研究了阳离子亲水扩链剂N-甲基二乙醇胺(MDEA)用量对CPUS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流变性、胶束的尺寸、微极性和聚集行为的影响.TEM表明,CPUS胶束呈球形核壳结构.随着MDEA含量的增加,CPUS水溶液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先减小后增大,其最低值分别为39.54 m N/m和1.99 g/L,胶束的平均粒径和分布系数逐渐减小.当浓度低于CMC时,光散射强度较低且变化缓慢,当浓度高于CMC时,光散射强度呈现逐渐增长趋势,胶束聚集数逐渐增加.随着MDEA含量的增加,乳液黏度增加,胶束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假塑行为增强.荧光光谱法表明随CPUS浓度增加,I1/I3值从1.8降低到1.3,I338/I334值从0.5升高到1.7,表明疏水基团聚集形成疏水微区,芘分子从水相极性环境转移到胶束疏水内核.随着MDEA含量的增加,胶束微极性和形成难度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7.
董彬  张珍仙  刘亚飞  张彰 《化学研究》2014,25(6):627-631
合成了一类含季铵基和磺酸基结构的非对称Gemini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利用红外光谱、质谱、离子定性试验验证了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并测定了其表面性质.结果表明,目标产物的分子结构符合设计预期;五种非对称Gemini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在30mN/m左右,临界胶束浓度达到10-4~10-5数量级.此外,虽然非对称Gemini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性能比相应单链型表面活性剂的稍差,但其稳泡性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应用超声技术合成了辛酸蔗糖酯(SE8)、月桂酸蔗糖酯(SE12)、肉豆蔻酸蔗糖酯(SE14)和棕榈酸蔗糖酯(SE16),表征了它们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以及它们的润湿性能、乳化性能;并采用32#机油污染铂黑电导电极测试了蔗糖酯表面活性剂的净洗性能。结果显示,蔗糖酯(SE8、12、14、1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低于传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和CMC,且具有较好的乳化性、优异的润湿性和净洗性。  相似文献   

9.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是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参量,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电解质浓度有关。测定C.M.C.的常用方法有电导法、表面张力法、光散射法、渗透系数法等。Birch和 Newbery等曾用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该离子的C.M.C。本文以三庚基十二烷基铵和十二烷基苯磺酸生成的离子对缔合物为电极活性物,根据其所试制的液膜型或 PVC膜型阴离子洗涤剂选择性电极(简  相似文献   

10.
Gemini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聚集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森  程发  郑宝江  于九皋 《物理化学学报》2004,20(10):1245-1248
合成了一种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和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与传统的单基表面活性剂相比,其临界胶束浓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具有突出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效率;研究了该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于胶束聚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胶束聚集数出现了一个极大值,同时观察到液晶微相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2,4-TDI)、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和聚乙二醇(PEG)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分布缩合得到一种非离子型含氟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加料方式、亲水单体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用量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2,4-TDI):n(氟醇):n(PEG)=1:1:1.1时,采用先加入TDI和氟醇,反应一段时间后滴加PEG的加料方式,能够合成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非离子型含氟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对该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的表面活性进行了测试,所制得的非离子型含氟聚氨酯表面活性剂(FPU-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0,其临界胶束浓度约为9.54×10-5mol/L,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为20.88mN/m。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 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结果表明, 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都低, 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传统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Gemini表面活性剂Ia及混合物的cmc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而且, 任何配比的混合胶团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都是负值, 这说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在混合胶团中产生了相互吸引的作用.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团聚集数比单一Ia的大, 但比单一C10E6的小. 向Gemini表面活性剂Ia胶束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会使胶束的微观极性变小.  相似文献   

13.
近年适应石油化学工业的需要,聚氧乙烯(POE)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得以发展。桑村常彦等合成了一类均三嗪烷醚PO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它们的浊点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等合成了均三嗪胺醚PO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它们的  相似文献   

14.
三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复配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丹丹  许虎君  赵伟 《应用化学》2007,24(10):1211-1215
以环氧氯丙烷、叔胺、甘油为主要原料,水为溶剂,经过开环、季铵化反应,合成了新型三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Ⅲ-12-4),得率为86.9%。采用质谱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证明所得产物即为目标产物。通过采用DCA-315型表面张力及动态接触角分析仪对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质,稳态荧光探针法考察了微极性变化,还得到了胶束聚集数。结果表明,复配体系与单一体系相比,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表现出协同效应。当n(Ⅲ-12-4)∶n(SDS)=3∶7时,复配体系的临界表面张力(γcmc)和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16.95mN/m和1.33×10-5mol/L,并且胶束聚集数只有SDS的1/6,混合胶束结构紧密,微极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PEP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主要讨论了聚氧丙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PEP)嵌段共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TAB)复配体系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及其盐效应的影响,计算了二元复配体系水溶液的表面吸附层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σ)及胶束中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m)的值,比较了复配体系的协同效应,并对结果作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6.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中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通常采用表面张力法和电导率法。本实验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在疏水纤维上的接触角,研究接触角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接触角法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可行性。同时采用表面张力法和电导率法分别测出了表面活性剂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结果与接触角法一致。实验证明,接触角法操作更加简单,溶液用量少,实验结果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环氧大豆油为基本原料合成了一种季铵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表面张力法和圆二色谱技术研究了两亲嵌段共聚物聚D-亮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葡萄糖苷(C12Glu)混合体系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疏水缔合作用较弱;聚合物中α-螺旋结构的含量随着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分析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OP-10)复配比例对溶液的表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及铺展性能的影响,寻求最佳复配比例和最佳铺展浓度.研究结果表明,OBS/OP-10混合水溶液与OBS单一组分水溶液相比,表面张力略有增加,界面张力显著降低,因此混合水溶液的铺展性能显著改善,原来在环己烷上不铺展,复配后变得铺展.尤其以质量比为1∶3,浓度为3.12 mmol/L体系水溶液的铺展性能最好,可以在环己烷上快速铺展,而且显著降低了OBS的用量,约降低了67% OBS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对OBS/OP-10不同复配比例的水溶液最佳铺展浓度进行了研究,发现由表面张力确定的临界胶束浓度、界面张力确定的临界胶束浓度并非最佳铺展浓度,三者之间有一定偏差,其中,最佳铺展浓度介于表面临界胶束浓度、界面临界胶束浓度之间,差额取决于氟碳表面活性剂和碳氢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配比.  相似文献   

20.
利用表面张力法,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体系在混合极性溶剂乙二醇/水(乙二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10%和20%)中的热力学性质和胶团化行为. 结果表明, 混合体系在乙二醇水溶液中存在协同效应, 临界胶束浓度随乙二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利用Rubingh和Maeda模型计算了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胶团相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以及自由能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的乙二醇浓度范围内, 发现该非离子/离子混合体系在离子组分摩尔分数约为0.3时, 协同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