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20世纪中外灾害事故规律的认识及对新世纪灾害态势的分析,从科学与文化交叉的新视角,研究了以管理、科技、文化、学科建设等为主题的新世纪方略.作为一种探索,本文还研究了安全减灾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磊  亢一澜 《工科物理》1998,8(4):33-35,32
可持续发展是跨世纪人类的主旋律,安全减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从全球减灾的发展规律看,各国科学家日益关注灾害规律及致灾因素研究,并认为要想自觉并有计划地防灾必须关注灾害基础科学研究,从而把握致灾过程的动力学机制,本文在研究全球灾害及致灾基础科学的同时,着重以灾害力学的例子以说明,相信对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金磊 《工科物理》1998,8(2):33-34
本文从减灾科学的战略观出发,阐明灾害物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跨世纪人类的主旋律,安全减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从全球减灾的发展规律看,各国科学家日益关注灾害规律及致灾因素研究,并认为要想自觉并有计划地防灾必须关注灾害基础科学研究,从而把握致灾过程的动力学机制.本文在研究全球灾害及致灾基础科学的同时,着重以灾害力学为例予以说明,相信对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金鑫 《工科物理》1999,9(5):37-40
本文从介绍1999年7月日内瓦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开始,结合1999年“国际减灾日”主题-防灾的收益,系统地了中减灾的态势,从而就国内外倍受关注的高技术灾害及事故从灾因及工程物理技术对策上提出了看法,旨在唤起更多的物理专业师生及科技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介绍 1999年 7月日内瓦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开始 ,结合 1999年“国际减灾日”主题 -防灾的收益 ,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减灾的态势 ,从而就国内外倍受关注的高技术灾害及事故从灾因及工程物理技术对策上提出了看法 ,旨在唤起更多的物理专业师生及科技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减灾科学的战略观出发,阐明灾害物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金磊 《物理与工程》2001,11(2):52-55
让21世纪成为一个安全少灾的世界,是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的主题词,对于重灾大国的中国切不可停滞,还需开展一系列艰苦的工作,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及国家总体减灾应急能力.在即将挥别20世纪,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竭其所能,将科学研究导入正确的方向,目的在于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时空.畅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十五规划建议”及中国西部发展战略,我有些焦虑,特别感到需要从科学视角上对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作一点建言:“十五”规划及西部大开发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避灾避害的防灾减灾主…  相似文献   

9.
金磊 《工科物理》1999,9(1):29-32
声环境是环绕人们的并对其生存产生很大影响的重要条件,但以往人类只注意发展声环境的正向方面,而对于由此产生的隐伏的声危害却关注不够,从而致命声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环境压力,主人类健康,本文重点介绍突出的灾害噪声问题及其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声环境是环绕人们的并对其生存产生很大影响的重要条件,但以往人类只注意发展声环境的正向方面,而对于由此产生的隐伏的声危害却关注不够,从而致使声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环境压力,危及人类健康.本文重点介绍突出的灾害噪声问题及其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安全减灾作为联合国自 1 990年以来倡导的全球统一行动 ,在新千年形成了新共识 ,它要求各国政府将防灾减灾纳入正常化管理、科技开发、教育及社会救援 .因此 ,人类安全与生存在新世纪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但是 ,安全减灾作为保护公众的政府行为 ,是完全靠政府投入巨资建设 ,还是也应走上市场化之路 ,成为安全减灾科技界及所有管理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笔者作为减灾科技的实际工作者认为如下问题极待给出明确答案 :安全减灾该不该像环保一样成为产业 ?中国安全减灾科技与企业发展是不是已经具备了产业化基础及能力 ?中国安全减灾产业化的形…  相似文献   

12.
邱涛 《应用声学》2014,22(10):3320-33223326
智音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推动了智能安防的发展,使得智能安防体系由简单的安全防护向综合化、系统化、人性化演变;首先重点研究了智音物联网并分析了国内外灾害预警系统的现状,设计了基于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智能语音灾害预警系统,该系统解决了传统灾害预警发布信息时的弊端,改善了灾害预警系统的交互体验,初步实现了灾害预警系统的“智能化”;最后对智能语音灾害预警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进行了观察验证,并通过实验测试了预警系统各个模块的性能,得到了客观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13.
金磊 《物理与工程》2000,10(6):60-61
今天,西部大开发已成为全国人民热烈关注和瞩目的焦点,说到西部,不少人会想到西安的兵马俑、新疆的天池、云南的西双版纳、四川的乐山大佛、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等.可今天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新号角,可以说,人们尚未足够关注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西部的可持续发展,更对生态环境及灾害是怎样制约西部的开发与建设,过去建设中有哪些教训应记取不甚明了.2000年8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组织编写的《西部开发的警示》一书,从一个崭新侧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思路.书中用大量的灾害事实及数据提醒人们,在关注西部的时…  相似文献   

14.
煤矿掘进巷道内火灾所致继发性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由于火灾所引起的继发性灾害已经处于非常严重的程度.本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井下掘进巷道内火灾所导致的继发性灾害发生的条件.得出:火灾所造成的通风阻力的变化随火灾强度增加而增加,山此造成通风量的减小.在本文所研究的火灾强度下(<1.6 Mw),通风量的减少最大为2%,对矿片通风量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在掘进巷道风筒被烧断情况下,在风筒的前端容易形成瓦斯聚集区,易诱发瓦斯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15.
森林阴燃火是世界上最大尺度的燃烧现象之一,其排放在全球大气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其产生并累积的复杂排放物会导致区域性的雾霾灾害,严重威胁居民和消防人员的健康安全。尽管林火排放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但目前对森林阴燃火排放特性的科学认识还不足。本文总结了阴燃与明火排放的差异、影响阴燃排放的因素,以及在不同尺度研究中用于不同森林可燃物排放的测量方法。此外,本文还统计汇编了文献中包含主要火灾气体和颗粒物产物在内的排放因子数据,分析发现除CO2及CO外,森林阴燃火产物的排放因子随分子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本文有助于提高对阴燃排放的科学认知,为防治由阴燃林火导致的雾霾灾害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瓦斯爆炸事故对井口外部区域存在破坏作用,增加了矿井配套基础设施及相关人员的事故风险。结合典型井下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煤矿立井内瓦斯爆炸及其灾害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考查了井口外部区域冲击波超压和温度场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瓦斯爆炸对井口外部区域的主要危险源于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爆炸冲击波,其峰值超压及波及范围随瓦斯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井口外水平方向的高温灾害不明显。研究结论能够为煤炭工业场地平面布置、煤矿安全规程、风险评估及事故调查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瓦斯爆炸事故对井口外部区域存在破坏作用,增加了矿井配套基础设施及相关人员的事故风险。结合典型井下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煤矿立井内瓦斯爆炸及其灾害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考查了井口外部区域冲击波超压和温度场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瓦斯爆炸对井口外部区域的主要危险源于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爆炸冲击波,其峰值超压及波及范围随瓦斯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井口外水平方向的高温灾害不明显。研究结论能够为煤炭工业场地平面布置、煤矿安全规程、风险评估及事故调查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以人类学视角审视嫘祖文化研究发生发展过程。对其历史文化遗迹现象及相关研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嫘祖文化已初步形成研究开发应用体系,应利用其文化资源,促进绵阳旅游、经济文化建设发展,从而实现区域性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以人类学视角审视嫘祖文化研究发生发展过程。对其历史文化遗迹现象及相关研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嫘祖文化已初步形成研究开发应用体系,应利用其文化资源,促进绵阳旅游、经济文化建设发展,从而实现区域性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以人类学视角审视嫘祖文化研究发生发展过程。对其历史文化遗迹现象及相关研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嫘祖文化已初步形成研究开发应用体系,应利用其文化资源,促进绵阳旅游、经济文化建设发展,从而实现区域性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