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游  刘程  涂灿辉  刘华  郑才龙 《物理通报》2017,36(12):46-50
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决二维碰撞的问题, 发现碰撞中更为普遍的规律. 对于二维完全弹性碰撞问题, 可 以用矢量分解、 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解决  相似文献   

2.
双温度通道电弧等离子体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圆形通道内双温度等离子体的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中假定体系处于局域化学平衡态,但电子温度不等于重粒子温度,需分别用各自的守恒方程求解.采用数值实验的方法对电子-重粒子非弹性碰撞过程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中对非弹性碰撞过程不同的处理方法(α的不同取值)会影响计算预测的等离子体特性.α的合适数值,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来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3.
高速碰撞数值计算中的光滑粒子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扼要讨论了改进的光滑粒子法的离散思想,给出了二维轴对称问题中连续介质力学守恒方程的离散过程及离散格式,提出了轴对称坐标下确定影响域内粒子数的方法.最后通过高速碰撞的系列算例说明,光滑粒子法不但适宜于计算大变形冲击力学问题,而且有着其它网格法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姜付锦 《物理通报》2015,34(11):57-59
该文通过对宏观低速的二维弹性碰撞的分析, 发现其恢复系数为1; 再用恢复系数对康普顿效应进行 了研究, 证明了( 微观高速粒子弹性碰撞的典型事例)其恢复系数也为1  相似文献   

5.
银燕 《大学物理》2013,(2):31-32,36
用相对论力学考察两个小球的二维完全弹性碰撞过程.通过比较相对论力学与经典力学所得到结果的差异,显示了相对论力学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粒子密度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点电荷电场的1维理论模型,综合运用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了等离子体在膨胀过程中粒子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对超高速碰撞2024-T4铝靶实验采集的原始数据分析,得到了超高速碰撞2024-T4铝靶产生膨胀等离子体云粒子密度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在二维动量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VisualBasic的多媒体功能和CCD摄像头以及气垫桌等组成的实验系统,演示了二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8.
丁钢 《物理通报》2001,(3):14-15
用J2135-1型(或J2135型)碰撞实验器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规律,是中学物理课本中的一个基本实验.有人认为,将被碰小球放在水平槽末端时,也可保证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实现对心碰撞,这样做可使实验操作更为简便,还可减少误差.实验发现,碰撞后两球的总动量总是增大.发生这一似乎反常的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弹性碰撞是中等物理中重要内容之一 ,虽然教材中已经明确指出 :两个物体在弹性碰撞中动能与动量都守恒 ,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表现得束手无策 ,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对弹性碰撞问题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有的同学也能列出动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的方程组 ,但由于繁琐的求解不但耗费了大量时间 ,还容易出现求解的错误 .现在我们就对弹性碰撞的相对速度问题进行讨论 ,发现有关速度的规律 ,简化解题过程 .设两质量分别为m1 、m2 的物体分别以v1 、v2的速度向右运动 ,发生弹性正碰后速度分别变为v′1 、v′2 ,碰撞前后的两…  相似文献   

10.
文[1]讨论了两个等质量小球二维碰撞的偏转角.下面再讨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光滑小球,一个运动,另一个静止,发生非对心碰撞,两球碰后速度之间夹角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1.
分析离子源中电子所参与的碰撞,利用电子与其它粒子间的空碰撞模型,研究电子之间的库仑碰撞,采用不同的存储和调用机制研制了两种碰撞模型的蒙特卡罗碰撞处理模块,将数值模块添加到粒子模拟软件CHIPIC中,对离子源JAERI 10A进行模拟验证,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所设计的三维MCC算法正确.  相似文献   

12.
跟踪碰撞的图形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碰撞的图形描述法,澄清了碰撞分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以高速摄像作为手段,结合各种新颖的PTV算法,在毫秒级时间尺度和毫米级空间尺度上(颗粒尺寸)来对颗粒碰撞率做实验研究,对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描述颗粒碰撞率的关系进行检验与修正。通过对实际颗粒碰撞率与颗粒浓度、平均相对速度的关系进行测量研究,发现理论关系与实验存在较大的差别,理论关系较大地高估了碰撞率。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描述颗粒碰撞率的实验规律,这些规律可直接应用于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中。  相似文献   

14.
也谈完全非弹性碰撞和恢复系数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孙安媛  黄沛天 《大学物理》2001,20(3):9-11,14
突破了关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一种思维定势,引入了两种赝恢复系数。  相似文献   

15.
邹冰松 《中国物理 C》2009,33(12):1113-1119
Complementary to the convention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N* from πN and γ(*)N reactions, the e+e-, pp and pp collisions can give novel insights into these N* resonances. While the e+e- collisions through production and decay of vector charmonium ψ provide a nice isospin filter for a simultaneously study of N*, △*, ∧*, ∑* and 2*, the pp collisions should be the best place for producing those △*++ with large coupling to p+p though pp →nA*++ reaction, and the pp collisions should be the best place for looking for those N* with large coupling to σN.  相似文献   

16.
M.A.K.Elfayoumi 《中国物理》2001,10(11):1017-1020
The electron-photon delayed coincidence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measure precisely the lifetime for the 4p1P0 state in calcium. The lifetime of this state was obtained by measuring the time correlation spectrum between the inelastically scattered electr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excitation photons. By using the least-squares fitting program to fit Gale's equation to the data points, a value of (4.15±0.17) ns was obtained. The result was compared to some of the earlier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7.
Franck-Hertz实验曲线的统计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开初 《大学物理》1997,16(7):25-27
用电子数按能量的分布解释F-H实验曲线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Complementary to the convention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N~* from πN and γ(~*)N reactions, the e~+e~-, pp and pp collisions can give novel insights into these N~* resonances. While the e~+e~- collisions through production and decay of vector charmonium ψ provide a nice isospin filter for a simultaneously study of N~*, △~*, Λ~*, ∑* and Ξ~*, the pp collisions should be the best place for producing those △~(*++) with large coupling to p+p though pp→n△~(*++) reaction, and the pp(-) collisions should be the best place for looking for those N~* with large coupling to σN.  相似文献   

19.
从总动能变化特点考察一维两体对心碰撞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分析了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击穿碰撞和放能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特点,引入等动量线、等动能线作为各种碰撞的判据.  相似文献   

20.
非对心碰撞与旋转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任才贵  陈早生 《大学物理》2004,23(12):34-36
讨论了两小球的非对心碰撞,对碰撞后两小球的旋转问题做了详细的讨论,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引入了碰撞角和碰撞临界角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