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从调类个性、句中位置和重音级别3个层面的语音分析,考察普通话4个声调在不同语调条件下的音高实现。目标词被置于3种不同的焦点位置(即句重音最强的位置)和两种不同的非焦点位置(即非句重音位置)上,对目标词的调域以及目标声调的高音点和低音点进行了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在焦点条件以及非焦点条件下,阳平的音高位于调域的中低音区,去声低音点的理论调值尽管低于阳平低音点,但去声低音点在音高实现上往往接近阳平低音点甚至会高于阳平低音点;(2)焦点在句首位置表现为调域向上下两个方向扩展,在句末位置则表现为调域整体上抬,但不同声调的高音点并不都与调域上限同比例变化,不同声调低音点的变化也并不都与调域下限同比例变化;(3)重音后音节的音高对焦点音节的依赖关系受音步组合关系的制约,焦点和焦点后音节若在同一音步内,焦点后音节的音高与焦点音节的音高关系类似轻声音节与其前接非轻声音节的音高关系,焦点和焦点后音节之间如果存在音步边界,焦点后音节的音高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这些结果说明了语句中声调音高实现的复杂性,一个具有较好预测性的汉语普通话语调模型的建立需要包括焦点结构、韵律结构、协同发音、调类个性等不同层面信息的诸多细节化规则。  相似文献   

2.
从调类个性、句中位置和重音级别3个层面的语音分析,考察普通话4个声调在不同语调条件下的音高实现。目标词被置于3种不同的焦点位置(即句重音最强的位置)和两种不同的非焦点位置(即非句重音位置)上,对目标词的调域以及目标声调的高音点和低音点进行了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在焦点条件以及非焦点条件下,阳平的音高位于调域的中低音区,去声低音点的理论调值尽管低于阳平低音点,但去声低音点在音高实现上往往接近阳平低音点甚至会高于阳平低音点;(2)焦点在句首位置表现为调域向上下两个方向扩展,在句末位置则表现为调域整体上抬,但不同声调的高音点并不都与调域上限同比例变化,不同声调低音点的变化也并不都与调域下限同比例变化;(3)重音后音节的音高对焦点音节的依赖关系受音步组合关系的制约,焦点和焦点后音节若在同一音步内,焦点后音节的音高与焦点音节的音高关系类似轻声音节与其前接非轻声音节的音高关系,焦点和焦点后音节之间如果存在音步边界,焦点后音节的音高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这些结果说明了语句中声调音高实现的复杂性,一个具有较好预测性的汉语普通话语调模型的建立需要包括焦点结构、韵律结构、协同发音、调类个性等不同层面信息的诸多细节化规则。   相似文献   

3.
基于言语数据库的汉语音高下倾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通过语句中声调音域低音点和次低音点求出语调短语低音线的方法,并以低音线为基准,考察从大规模言语语料库中随机抽取的汉语自然语句的语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汉语句末语调理论不同,汉语同样具有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音高下倾和重置的语调特征。低音线的下倾和重置可以出现在音步、语调短语和语句等不同的韵律单元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在语调短语这一级。实验结果支持汉语语调双线模型中高音线和低音线语言学功能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汉语语句中重读音节音高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汉语重读音节知觉的音高线索及句中重读音节的音高变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论文分3部分:重音知觉实验、问答匹配实验和语料库分析。重音知觉实验主要考察了重音知觉的音高线索,主要是高音点、低音点对重音知觉的贡献。重读音节音高变化模式的研究,一方面从发音人的角度,用问答匹配实验,选取/DAO4/为代表音节,设计少量实验句请多位发音人郎读,系统安排/DAO4/在句中的位置,用问句自然地引导/DAO4/重读或非重读,对这两种情况做比较;另一方面从听者的角度,用语料库分析,对一个大规模语料库通过感知实验进行重音和停顿两方面韵律标注,比较标为重和标为轻的音节的音高值。重音知觉实验结果表明,音域平移和高音点提高都是重音知觉的线索,但是高音点的提高对词重音知觉的作用更明显。重读音节音高变化模式的两项研究表明,重读音节的音高在高音线-低音线渐降汉语语调模式上变化,高音点的提高是重读音节音高变化的主要声学表现,低音点的变化更多地受到低音线渐降的限制,变化的幅度不十分明显,而且不足必须提高。高音线-低音线双线语调模型中,高音线起落的变化,前后音节高音点的对比关系表明句中音节的重读程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计特定声调组合和语境的实验室语句,考察了韵律短语边界对语句中降阶和焦点后音高骤降的影响规律,以及降阶和焦点的作用域。结果发现,在由两个韵律短语组成的语句中,韵律短语边界会阻断前一短语中的降阶作用,降阶的作用域是韵律短语。焦点的实现与降阶不同:焦点后的正向音高降低作用会跨越韵律短语边界,使得后一韵律短语的高音线明显降低;如果后一韵律短语中有降阶,则焦点的跨边界音高降低作用会与降阶作用累积在一起,产生更低的高音线,说明焦点的作用域是语调短语。但当后一韵律短语也出现焦点时,音高重置阻断了前一短语中焦点的正向音高降低作用,此时两个焦点分别独立地实现。   相似文献   

6.
汉语语篇层级性对焦点声学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了语篇焦点的声学表现是否受到语篇修辞层级的调节.六位普通发音人朗读了32组实验材料,处于不同层级焦点词的时长、音域、高音点和低音点分别被提取出来做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处于高层级的焦点词时长更长,音域更宽;同时,随着声调组合的变化,不同层级焦点词的高音点和低音点呈现不同的特征,具体体现在对于不含...  相似文献   

7.
汉语普通话教学已经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从这些地区的相关教育实践来看,汉语普通话正面临着语音素质和教学质量较低的严峻问题。该文采用实验语音学,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考察并分析了维吾尔族学生习得汉语单字调声调的情况。主要是对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的50名维吾尔族学生声调的五度值曲线和声调之间相似度与标准普通话者进行对比并分析,得出维吾尔族学生对汉语声调的偏误情况以及MHK成绩的关系。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三组的维吾尔人学习普通话的声调都有困难。两种语言的音系、语调和重音等特性影响了第二语言中的声调特性。这种声调系统的差异导致了维吾尔族人学习普通话声调产出的困难。通过这项实验揭示了目前维吾尔学生对汉语普通话中声调发音的掌握情况,同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普通话学习者汉语声调的偏误。  相似文献   

8.
汉语韵律层级结构边界的声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对比了较慢和较快两种语速的语料,研究了韵律层级结构边界的声学表现。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 (1)汉语语句音高的下倾和重置是由音域下限的移动实现的。 (2)韵律词边界的声学线索是低音线的不连续性和边界前音节的延长, 一般没有无声段。 (3)韵律短语和语调短语边界的声学线索是低音线重置和无声段。并且,边界等级越高,低音线重置程度越大,无声段的长度也越长。 (4)知觉等级与无声段长度成对数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项研究从实际语音材料出发,运用曲线拟合和矢量量化的方法,对汉语双音节调位的模型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曲线拟合和矢量量化技术对汉语双字词声调组合进行模式归类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2)虽然在部分声调组合中不同样品间的离散比较小,但大部分双音节词的声调组合模式可以分为几个子类,因此用一个总体平均的统计模式是不够的.(3)音高曲线的差异明显表现为声调高音点的不同,它是与双字词的音节重音模式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与台湾国语声调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丹  石锋  吕士楠 《声学学报》2006,31(6):536-541
本文对普通话和台湾国语的单字调和语句中声调的音高、音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到闽南话的影响台湾国语阴平和阳平在音高表现上和相应的普通话音节有所不同;普通话上声是“曲折调”,其后半段的调型特征为“微升”,台湾国语上声是“低降调”;单念时普通话声调的时长为,上>阳>阴>去,台湾国语则为,阴>阳>上>去。二者在语句中声调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普通话阳平是“中升调”,而台湾国语阳平是“中平调”;韵律短语边界效应在台湾国语中的作用力更大;受边界效应影响时,普通话各声调音节的时长延长基本上是相同的,而台湾国语中阴平和阳平延长的程度显著大于上声和去声;时长统计结果表明,语句中普通话上声长于去声,短于阴平和阳平,而台湾国语上声则是四个声调中最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