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墙体的室内表面温度直接反映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并且作为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室内热环境有重要影响。针对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的空心砖墙体具有表面温度不均匀的特点,采用ThermaCAM P20型红外热像仪和ThermaCAM Reporter分析软件,研究应用红外热像法测量空心砖墙体的表面温度,分析空心砖墙体的温度特征以及空心砖、 砌筑砂浆、 配砖等组成材料对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在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现场,选择三层住宅的填充外墙位置,使用不同的烧结页岩空心砖、 砌筑砂浆和配砖砌筑成三种空心砖墙体进行传热实验。通过采集三种烧结页岩空心砖墙体在冬季室内采暖条件下的内表面温度红外热像图,对比分析了两种空心砖和两种砂浆砌筑的墙体表面温度特性数据以及温度均匀性和温度频率分布。结果表明:提高空心砖和砌筑砂浆的保温性,能够有效提高墙体内表面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由保温砂浆代替水泥砂浆砌筑的节能型烧结页岩空心砖墙体,表面温度的不均匀性从0.6 ℃下降为0.4 ℃,并使表面温度频率分布发生变化,从非对称分布变为正态分布;随着表面温度均匀性的提高,平均温度所占的频率增大。本研究为空心砖墙体热功能的提高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应用红外热像法测量绿化屋顶的表面温度,进而分析屋顶绿化对热环境的影响。通过采集斜坡屋顶绿化、轻型屋顶绿化和蓄水覆土屋顶绿化在阴天、雨后一天、晴天三种天气条件下的红外热像图,分析对比三种绿化屋顶在同一天内及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绿化屋顶表面温度的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影响,而蓄水覆土绿化屋顶的表面温度还受到其含水量的影响;屋顶绿化在夏季天气条件下可有效降低屋顶的表面温度、减小温度波动幅度,有利于改善城市热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使制冷型中波红外热像仪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经过非均匀性校正后保持较高的测温精度,研究了考虑非均匀性校正温度效应的中波红外热像仪标定模型。利用不同温度的面源黑体对热像仪进行非均匀性校正,然后对黑体目标进行测温实验,获得了不同校正温度下热像灰度与黑体辐射亮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建立了目标的测温数学计算模型,最后对测温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校正温度下,热像灰度相对非均匀校正辐亮度的漂移可做线性化处理,且与目标温度变化无关。在非均匀性较低的测温范围内热像仪的测温误差小于±0.22℃,极大减小了制冷型中波红外热像仪在不同校正温度下非均匀性校正后的测温误差。  相似文献   

4.
张晓龙  刘英  王健  周昊  孙强 《中国光学》2014,7(1):150-155
为使制冷型中波红外热像仪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经过非均匀性校正后保持较高的测温精度,研究了考虑非均匀性校正温度效应的中波红外热像仪标定模型。利用不同温度的面源黑体对热像仪进行非均匀性校正,然后对黑体目标进行测温实验,获得了不同校正温度下热像灰度与黑体辐射亮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建立了目标的测温数学计算模型,最后对测温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校正温度下,热像灰度相对非均匀校正辐亮度的漂移可做线性化处理,且与目标温度变化无关。在非均匀性较低的测温范围内热像仪的测温误差小于±0.22 ℃,极大减小了制冷型中波红外热像仪在不同校正温度下非均匀性校正后的测温误差。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出周期性非稳态边界条件下,用于建筑外墙的节能新型多孔砖砌体和空心砖砌体的温度及传热量,得到了准确详细的计算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砖体砌筑方式、孔洞形状、孔洞排列方式等对墙体传热的具体影响,给出了对比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CFD仿真技术,对卧式明装风机盘管与辐射地板的空调末端组合进行了供冷模拟研究,分析了风机盘管送风状态、辐射末端表面温度等参数对室内温湿度环境、均匀度及舒适性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送风与地板辐射末端组合在保证室内符合国家标准的舒适度要求时,能维持较好的热环境均匀度;送风风速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吹风感强烈;为防止结露和保证舒适性,送风相对湿度要低于70%;送风温度增加导致室内温度增加幅度较大,地板表面温度增加导致室内温度增加幅度较小,即室内温度对送风温度变化更加敏感;当地板表面温度增加时,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均匀性得到改善,舒适性提高,且结露风险大大降低,因此在满足舒适性要求的情况下,建议适当增加地板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7.
定性分析了GaN基LED的电流扩展效应,发现电流密度和电流横向扩展的有效长度对电流均匀扩展有很大影响.基于此,对GaN基大功率LED提出了优化的电极结构,以减缓电流拥挤效应,降低器件串联电阻.通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器件表面的温度分布,发现具有优化的环形插指电极结构的GaN基大功率LED表面温度分布比较均匀,证明芯片接触处电流扩展均匀,局部电流密度降低,减小了焦耳热的产生,增强了器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铜基十八烷基硫醇疏水表面(SAM),通过红外热像仪分析了低压条件下液滴表面和换热表面的温度分布以及液滴脱落引起的温度分布演变。实验结果表明:低压蒸汽冷凝条件下,冷凝表面局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单个液滴表面温度呈中心高边缘低的凸型分布;随着液滴半径的增加,液滴表面温度升高;相同操作压力下,随着过冷度的增加,液滴表面温度降低。在液滴脱落过程中,液滴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同时裸露出的换热表面局部过冷度增大,局部表面温度呈现出中心低周围高的凹型温度分布,随之恢复到液滴脱落前的温度。随着蒸汽压力降低,冷凝临界过冷度增加,导致裸露表面上具有更低温度的中心区域核化点密度高,最终加剧了整个换热表面液滴尺寸分布的非均匀程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呼和浩特地区太阳能毛细管网供暖系统运行特性,搭建了太阳能毛细管网供暖系统,对系统进行理论与实验研究,测试该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为晴朗的天气情况下,太阳能集热器典型日平均集热功率为7.12 kW、集热效率为50.5%。储热水箱保温效果良好的情况下,毛细管供暖系统在典型日平均供暖效率为38.9%。毛细管网供暖房间室内早晚温差较大,导致各层温度分布较不均匀;相较于室外环境与未供暖房间,平均温度分别提高了16.68℃和8.84℃。通过房间热舒适性分析,多数时间室内具有较好的热舒适性,但在中午时间段内需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流量调节。该研究为太阳能毛细管网系统在高寒地区推广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壳体/绝热层试件的脱粘缺陷为研究对象,利用脉冲闪光灯热激励方式对试件进行加热,用红外热像仪实时监测试件的表面温度场,由表面温度差异来判定试件内部缺陷,然后通过对热像图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和分割以定量识别缺陷。将实验结果与超声C扫描检测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直观地发现深度5 mm以内、直径10 mm以上的脱粘缺陷,而超声C扫描检测更适合于对特定缺陷进行准确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定性分析了GaN基LED的电流扩展效应,发现电流密度和电流横向扩展的有效长度对电流均匀扩展有很大影响.基于此,对GaN基大功率LED提出了优化的电极结构,以减缓电流拥挤效应,降低器件串联电阻.通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器件表面的温度分布,发现具有优化的环形插指电极结构的GaN基大功率LED表面温度分布比较均匀,证明芯片接触处电流扩展均匀,局部电流密度降低,减小了焦耳热的产生,增强了器件的可靠性. 关键词: 氮化镓 发光二极管 电流扩展 电极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2.
应用红外热像技术,对锚杆与围岩加载变化破坏过程中的红外辐射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峰值前,随着荷载的增加,红外辐射温度呈现整体、均匀性升温变化,应力峰值后,在锚杆周围形成一个由多条不同等温线组成的区域,其形状是以锚杆为中心的近似圆形区域, 由内向外, 温度逐步降低; 锚固体破坏时,存在红外辐射温度-时间曲线型和红外热像型2种形式的红外前兆特征,分别反映红外前兆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红外辐射温度-时间曲线的破裂前兆为降温型,而红外热像特征包括高温条带和低温条带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高精度非致冷长波红外热像仪的辐射标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龙  刘英  孙强 《中国光学》2012,5(3):235-241
为使非致冷长波红外热像仪在不同温度下保持较高的测温精度,建立了考虑探测器工作温度效应的非致冷长波红外热像仪的辐射标定模型。对非致冷长波红外热像仪进行辐射标定实验,在不同黑体温度和不同亮度增益值条件下,获得了16组图像灰度与探测器工作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目标温度的数学计算模型,并对定标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25~40℃,探测器的工作温度效应可做线性化处理,且与目标温度无关。通过设定合适的亮度增益值可使红外热像仪的测温误差〈0.5℃,极大地提高了非致冷长波红外热像仪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测温精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夏热冬冷地区间歇用能的特点,针对典型居室建立了三维动态传热模型,数值计算了几种常用墙体结构(自保温墙体结构、无保温墙体结构、内保温墙体结构和外保温墙体结构)对空调耗冷量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与数值计算的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在夏季夜间制冷时,墙体温度既高于室内温度又高于环境温度,外保温结构阻碍了墙体向外界散热,存在"反节能"现象;内保温墙体具有较为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徐静  刘泽勤 《低温与超导》2019,47(8):84-90,84
为果蔬产地开发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拆卸充气保温冷库,收获季节可在采集现场对果蔬进行低温保鲜(温度≤10℃)。库体采用高压气柱作为冷库支撑骨架结构,以海绵做主要保温材料,以聚苯乙烯泡沫为冷库地板。对搭建好的充气保温果蔬冷库进行热环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冷库墙体的保温性能较好,满足室内贮存果蔬的温度要求。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经对比,模拟值与实验值≤1.5℃,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超声红外技术对金属管内壁缺陷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管道的运送效率,及时检测排除管道内壁的缺陷非常重要。提出利用超声红外无损检测方法对管道内部进行检测。超声主动热激励试件,高频红外热像仪记录试件表面温度变化,结合了超声摩擦生热和红外热成像的优点。对壁厚约为3.3mm检测难度较大的金属管内壁缺陷进行了检测。通过对采集数据和热图的处理分析,准确快速地确定缺陷所在的位置。实物对比分析表明:超声热激励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金属管道内壁缺陷进行准确检测定位。  相似文献   

17.
陈鹏玮  厉彦忠  李翠  代飞  丁岚  辛毅 《物理学报》2017,66(19):190702-190702
惯性约束聚变点火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靶丸内形成均匀的氘氚冰层,靶丸周围的温度场对冰层质量有很大影响.首先通过实验靶系统实验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低温冷冻靶装置的热物理问题特别是温度动态特性问题展开了数值模拟,重点考察冷环温度波动时,温度传递衰减过程的规律以及各影响因素对于温度传递衰减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冷环温度一定时,填充气体压力降低、填充气体中氦气比例增大,靶丸表面温度均匀性提高;当冷环温度波动时,温度波动的周期减小、振幅减小、填充气体压力升高、填充气体中氦气比例降低有利于控制靶丸表面温度波动;冷环温度波动的周期适中、振幅减小、填充气体压力降低、填充气体中氦气比例提高有利于改善靶丸表面温度均匀性.研究结果对实验中冷冻靶合理配置各参数实现温度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焕庭  吕毅军  高玉琳  陈忠  庄榕榕  周小方  周海光 《物理学报》2012,61(16):167104-167104
基于电流连续方程、欧姆定律及定性三维热流传导模型研究发光二极管(LED)芯片 的电流密度分布、热量、温度之间的相互交叉关系,进而测试分析GaN基蓝光 LED电流扩展效应和亮度分布的关系,认为芯片亮度变化趋势可作为判别电流扩 展性能的有效手段. 由于芯片表面温度、亮度分布和电流密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结 关系,通过测试芯片表面温度或亮度分布就可定性了解器件电流扩展性能, 从而为优化电极结构提供一种判定依据. 在不同电流和热沉温度下,进一步 讨论了电流密度非均匀性和亮度分布的关系, 电流密度拥挤将导致芯片局 部区域热量堆积,非辐射复合作用增强,限制出射光子数目, 因此热 量是影响亮度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载流子传输机理进一步说明 温度影响亮度均匀性的原因,并通过实验说明理论分析的可行性. 通过优化电极结构能改善器件的电流扩展效应以及亮度均匀性, 对提高大功率LED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回旋行波管电子枪阴极进行了热分析和形变分析,得到了阴极模型的温度分布和热形变。为了保持阴极发射带表面温度的均匀性,增大了发射带下端与导热介质的接触面积,同时减小了发射带上端处的加热线圈个数,发现温度差由原来的18 ℃减小到了0.9 ℃。在热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热形变分析,将形变量结果带入EGUN软件验证,发现电子注的速度比增大,横向、纵向速度零散以及引导中心半径也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激光加热液滴蒸发的实验装置,使用石英丝对液滴进行悬挂,采用1985 nm波长激光器对液滴进行加热,利用显微摄像头和红外热像仪对蒸发过程进行监测,通过分析软件得到液滴直径、表面温度分布等相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加热下液滴蒸发过程包括预热段和主蒸发段,预热段液滴尺寸变化不明显,主蒸发曲线同d~2定律相差较大。整个蒸发过程中液滴温度呈现明显的不均匀性,并从液滴预热段温度变化上发现明显的液滴内部流动现象。此外,随着功率增大,蒸发速率也随之增大,液滴蒸发时间缩短,液滴的最高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