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坑铁矿——一个海相火山热液-沉积型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马坑铁矿床产出地质环境、产状特征、原生矿石类型及其结构构造的研究,阐明了该矿床属同生沉积成因,矽卡岩只是成矿后的热液迭加。并根据地质测温、矿石物质组分及成矿过程锰、铁分离等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马坑铁矿为火山热液-沉积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证明了成矿热流体为“岩浆水”与海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2.
东川式层控铜矿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康滇地轴东川式层控铜矿床,其层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主要是矿源层、藻礁与储矿层。成矿作用贯穿在整个沉积过程中,特别是生物造礁作用与成岩作用对成矿具有决定意义。层状铜矿的生成机理可试名为“红层汲取-藻控成岩成矿”模式。由于构造运动及其轻微的变质作用与火山活动,对层状铜矿中的矿质加以改造,沿断裂运移并重新淀积于有利岩层中,形成脉状富矿体或脉型矿床。所以,作为东川式层控铜矿成矿的全过程,又可概括为“红层汲取-藻控成岩成矿-构造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3.
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的元素及元素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改造型矿床是层控矿床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国形成沉积改造型矿床的元素主要有Pb,Zn,Hg,Sb,As,U,Cu,Fe以及S(黄铁矿),F(萤石),Ba(重晶石),Si(水晶)等。本文分析了沉积-改造型矿床主要控矿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含量背景,划分了矿床中主要成矿元素的组合类型,讨论了元素组合类型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位于西昆仑北带奥依塔格-库尔良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塔西南缘铅锌矿带典型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该矿带各个矿床(点)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矿物共生组合(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以及相似的组构特征。主要结构包括草莓状结构、骸晶结构、自形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交代结构及揉皱结构等;构造包括浸染状构造、流动构造、条带状构造、脉状构造及角砾状构造等,这些组构特征的共性表明成矿作用均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征,并指示出热水沉积成矿兼有后期热液改造的结构构造特征。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该区铅锌矿床形成经历了同生沉积与后期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前,云南已形成了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主,砂矿型、伴生型、沉积型稀土矿为辅的稀土矿床分布格局。95%以上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分布于北纬26°以南腾冲-盈江-陇川和临沧-勐海-带岩浆岩分布区,成矿母岩以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二长花岗岩为主;砂矿型稀土矿主要分布于勐海与金平-带山间盆地;伴生型稀土矿主要产于滇中地区沉积磷块岩矿床和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铁铜矿床。腾冲花岗岩带与临沧花岗岩带La,Y异常分布区是寻找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最有利区域,特别是已发现矿床(点)外围区域;滇中-滇东北地区沉积磷块岩矿床、IOCG型铁铜矿床伴生的稀土资源潜力巨大,今后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对稀土元素综合利用,同时应注意矿床开采后的尾砂、废弃物是否有稀土元素富集;滇东北宣威组粘土岩分布区具有与贵州赫章-威宁地区沉积型稀土多金属矿相似的成矿条件,其稀土找矿潜力巨大,沉积型稀土多金属矿有望成为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新的来源。在今后地质工作中应加强矿床成矿规律、选冶工艺方面的研究,完善与健全矿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宁镇地区燕山期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了解了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特征及其制约机制,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提供新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依据。研究表明,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稀土演化规律为:矽卡岩期,干矽卡岩阶段到湿矽卡岩阶段稀土组分含量增加;矽卡岩期晚期到热液期早期降低;热液期,汽成热液氧化物阶段到高中温硫化物阶段增加,到中低温硫化物阶段降低。演化规律主要是受自身富集稀土元素的强度、流体含矿性、运移分配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主要矽卡岩化的发育及其分带性所具有成矿专属性等特点,都为进一步寻找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提供新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董家埝银矿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对矿区岩浆岩、地层、构造角砾岩、蚀变岩及银矿石等的稀土元素进行了ICP-MS分析测试。从沉积岩系→片麻岩→构造角砾岩→小河花岗岩→银矿石→蚀变花岗质碎裂岩→闪长岩、辉绿岩,ΣREE逐渐增加,显示了成矿流体对岩浆岩、地层的淋滤改造作用。各类岩矿石的Y/Ho比值均与球粒陨石接近,且在La/Ho-Y/Ho图解上呈近水平分布,表明它们之间具有同源性,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银矿石的稀土元素可分为两组:一组表现为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反映了原始成矿热液稀土元素特征,指示成矿流体有具相对高温和相对还原的流体特征,且在成矿过程中可能有海水参与;另一组银矿石表现出Eu负异常和Ce负异常,为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反映。综合分析认为,董家埝银矿属于中高温裂隙填充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康滇裂谷旋回与铜矿层楼结构及其地球化学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地壳演化,康滇地轴南段发生多旋回裂谷/裂陷槽:Pt_d—Pt_(K_1)金沙江陆缘海型裂陷槽、Pt_(K_2)东川-易门陆间裂陷槽、澄江后造山裂谷和T_3-E_1康滇大陆裂谷,并在其中分别产出大红山-拉拉式火山沉积变质/热水沉积铜铁矿床和东川-易门式、滥泥坪式与大姚-牟定式沉积改造型铜矿床,构成铜矿层楼结构,其微量元素与S,Pb,H,O,C同位素、成矿流体、有机质等地球化学也具有规律的演化。  相似文献   

9.
河南老湾金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CP-MS方法测定了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成矿期主成矿阶段石英和黄铁矿的稀土元素组成,以及老湾花岗岩中石英的稀土元素组成,并结合矿床矿石、老湾花岗岩和赋矿围岩全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的对比研究,以期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结果显示,矿床石英和黄铁矿的稀土元素平均总量为13.39×10-6,花岗岩中的石英为6.68×10-6,显著低于矿床矿石、花岗岩和围岩全岩,而矿床石英和黄铁矿的δEu,δCe,轻重稀土分异程度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型都与花岗岩中的石英非常相似,显著不同于赋矿围岩。矿床相关地质体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源自老湾花岗岩浆分异的岩浆流体,而非变质流体。  相似文献   

10.
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特征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赣南是我国离子型稀土资源的主产区之一,其成矿母岩分布广,成矿条件优越,稀土配分类型多样。本文从成矿背景和矿床分布规律,成矿母岩和矿体赋存特征,以及矿石中稀土的赋存状态和配分类型等方面较为详细地总结了赣南稀土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白云鄂博稀土、铌钽矿物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白云鄂博矿床赋存于元古代地层中,本文具体描述了矿物在矿床的部位和产状,区别出地层矿物和地层后的矿物,其中的热液交代现象具明显成矿特征,依据大地构造,岩浆活动,矿物共生组合,热液交代,成矿地质时代和持续时间等因素,认为稀土铌钽矿物成因是来自深源的硅酸碳酸岩浆演化分异的成矿热液,伴随着构造运动,侵入交元古代地层,长期多幕而成矿。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了皖南西坑银多金属矿床中赋矿围岩蓝田组地层、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矿石、矿床蚀变岩等地质体的稀土元素化学特征,借以示踪成矿物来源。结果表明,西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作用,成矿热液和富碳酸盐岩地层水岩反应使蚀变岩相对富集重稀土。  相似文献   

13.
皖南西坑Ag-Pb-Zn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研究了皖南西坑银多金属矿床中赋矿围岩蓝田组地层、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矿石、矿床蚀变岩等地质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借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 ,西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作用 ,成矿热液和富碳酸盐岩地层水岩反应使蚀变岩相对富集重稀土。  相似文献   

14.
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的物质来源和成因理论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白云鄂博铁矿和稀土矿的物质来源迥异,具有壳源和幔源成矿作用的二重性。原生工业铁矿为表生沉积矿床。稀土矿是叠加于铁矿的地幔流体交代矿床,其形成和产出受大陆热点的控制。矿区白云岩属正常沉积的碳酸盐岩,它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排除了与国外岩浆碳酸岩对比的可能性。单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显示稀土矿具有早-中元古代(1700±480Ma)和加里东(424—402 Ma)2次成矿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滇中中生代层控铜矿床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有机质的两个主要演化阶段的地球化学差异和其地质特征,首先提出把统称的浅色层划分为成岩和沉积改造两种成因类型。然后结合滇中中生代层控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说明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沉积改造过程。最后,根据矿体形态、金属硫化物和元素的分带性,论证了含矿流体的运移方向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云南元江岔河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发现,岔河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分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表明,成矿期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94~371℃之间,平均值为176℃,盐度(Na Cl的质量分数)介于10.62%~19.62%之间,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以中-低温、中等盐度为特征。从石英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以N2为主,CO2、H2O、O2次之的特点,与任何单一流体成分均不相似,说明成矿流体可能为一种混合流体;结合地质特征,认为变质水应为主要成矿流体,液相成分以SO2-4为主,Cl-次之,F-与Cl-比值很低,说明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特征;Na+/K+值在1附近波动,说明成矿流体可能有岩浆水参与。因此,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岔河铜矿床成矿流体为一种混合流体,可能为变质水、岩浆水和大气降水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细致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参考了大量的锡石标型特征资料,根据锡石不同标型特征与其结晶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的特点,对云南昌宁薅坝地锡矿床锡石的晶体形态、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昌宁薅坝地锡矿锡石属锡石石英岩型,且不同成矿阶段的锡石具有各自的晶体标型特征。其锡石矿床的成因类型为高、中温热液型。该工作为在该地扩大锡石矿床的地质找矿及工业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岔河铜矿床为"火山沉积-变质"成因矿床,对岔河铜矿床进行矿相学分析以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为右倾型,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δCe、δEu指示岔河铜矿床形成于相对氧化的环境。岔河铜矿床Cu部分来自地层,经变质作用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9.
目前,腾冲地块已初显国家级稀土矿战略后备基地雏形,但整体研究程度仍偏低,稀土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趋于空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稀土矿勘查工作成果,通过研究腾冲地块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岩浆岩与稀土矿产出关系,取得以下认识:腾冲地块稀土矿床(点)成矿母岩时代有三叠纪(印支期)、白垩纪(燕山期)、古近纪和第四纪(喜马拉雅期),以古近纪(喜马拉雅期)为主;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等,以二长花岗岩为主;成矿母岩都具有高硅(68%~78%)、富铝(12%~15%)、富碱(W_B(K_2O+Na_2O)值7.5%~10.6%,多数大于8%)、富钾(钾大于钠)特征,且稀土元素丰度较高;以轻稀土矿为主,仅有个别重稀土矿。腾冲地块发育有轻稀土矿与重稀土矿成矿母岩,具有得天独厚的稀土成矿条件,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在今后地质工作中,应提高重视加强对稀土矿找矿勘查工作,尤其是古近纪岩体分布区、重稀土矿成矿母岩分布区,如陇川—盈江、新岐、古永地区。同时,对已发现的锡矿、铁矿等矿床,综合评价其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控矿床是指那些局限于一定地层并与岩浆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矿床。沉积矿床一般不包括于层控矿床中,尽管它也受地层控制。“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包括专著三卷(1984、1987、1988)和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