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Y2O2S纳米晶中Tb3+发光的浓度猝灭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Tb^3 浓度不同而粒径相同的一系列纳米晶Y2O2S。由于表面态对发光的猝灭作用,Tb^3 离子^5D3发光的寿命与体材料比较明显缩短,研究了^5D3和^5D4能级发光的浓度猝灭,发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以及发光的衰减曲线都表明:^5D3的浓度猝灭是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而^5D4的浓度猝灭是交换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室温下Pr^3 在Sr2SiO4中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在激发光谱中,最低激发峰位置低于^1So能级位置,属于5d态的吸收。发射光谱主要由5d→4f的跃迁构成,未观测到Pr^3 和^3Po和^1D2的辐射跃迁。Pr^3 的掺杂浓度在0.01mol左右时,其发射强度接近最大。在Sr2SiO4:Pr^3 ,Gd^3 体系中,Pr^3 体系中,Pr^3 的5d→^3H4的跃迁与Gd^3 的^8S7/2→^6I能级的吸收跃迁相匹配,因此发生了Pr^3 →Gd^3的高效无辐射能量传递。固定Pr^3 的浓度时,随着体系中Gd^3 离子浓度的增加,Gd^3 的发射强度也随之增强,同时,Pr^3 的发射强度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纳米晶ZrO2:Pr^3+与ZrO2:Pr^3+,Sm^3+发光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pr^3+粉体,所制备的纳米晶ZrO2:Pr^3+粉体中Pr^3+的强室温特征发射的两个主发射带为^1D2-^2H4和^3P0-^3H4跃迁。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纳米晶ZrO2:Pr^3+晶体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发光不同;ZrO2基质向Pr^3+有能量传递,在高温煅烧得到的单斜相配位场中能量传递较好。荧光强度与Pr^3+浓度的关系研究表明:^3P0和^1D2功能级有不同的猝灭规律,由于[^1D2,^3H4]→[^1G4,^3F4]的交叉弛豫,使得^1D2-^3H4跃迁的猝灭浓度很低,在我们的实验中,掺0.1mol%Pr^3+时^1D2-^3H4地跃迁发射最强,掺2mol%Pr^3+时^3R0-^3H4跃迁发射最强。文章制备的纳米晶ZrO2:Pr^3+,Sm^3+中Sm^3+的^4G(5-2)~^6H(7/2)跃迁荧光峰因Pr^3+加入而增强,这除了两种离子某些能级相近产生荧光发射的叠加效应外,还存在Pr^3+→Sm^3+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4.
选择激发YPO4:Pr3+ 中Pr3 + 离子的3P0 能级 ,测量了系列浓度样品不同温度下的发射光谱及 3P0 与1 D2 能级的发光衰减曲线。讨论了 6 13 2nm发射谱线的来源问题 ,确认是Pr3+ 离子的1 D2 (Γ3)→3 H4(Γ5 )的发射。研究了Pr3+ 离子3P0 与1 D2 能级不同的浓度猝灭关系 ,并用静态模型对1 D2 衰减曲线进行了拟合 ,结果显示1 D2 能级发光发生浓度猝灭的原因主要是相邻中心的偶极 四极相互作用引起的交叉弛豫。  相似文献   

5.
Tm3+掺杂的MFT玻璃蓝色荧光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量了Tm^3 掺杂的MFT玻璃材料的吸收光谱,J-O计算给出了该材料的光学跃迁强度参数Ωt(t=2,4,6)。测量了355nm激发下该材料的发射光谱,通过测量不同掺杂浓度Tm^3 的^1D2→^3H4和^1G4→^3H6荧光衰减曲线讨论了这两个能级寿命及荧光量子效随浓度的变化关系,计算当Tm^3 浓度的4%时引起^1D2和^1G4荧光猝灭的能量传递效率。指出了^1D2→^3H4的荧光猝灭属于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的能量传递所导致。  相似文献   

6.
CaTiO3:Pr3+长余辉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二次熔融法制备了CaTiO3:Pr^3+红色长余辉玻璃。测量了样品的发射光谱,其发射光谱峰值为611.7,614.5nm,对应于Pr^3+的4f-4f(^1D2→^3H4)跃迁,与CaTiO3:Pr^3+晶态长余辉发光粉的发射光谱峰值相一致。玻璃粉与发光粉的质量配比在95:5~80:20时,都可以形成玻璃态并得到红色长余辉发光。研究了气氛和熔融温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在空气环境下,800℃即可得到性能良好的样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报道Pr^3 在SrB4O7中的发光性质,在SrB4O7中Pr^3 离子的4f5d能态高^1S0能级,因此,在207nm UV光激发下,Pr^3 能够把所吸收的一个高能量的UV光子转换为两个可见光子的发射(光子倍增);在此氧化物基质中的光子倍增主要是由于田离子处于弱的晶体场格位之中;由于与稀土弱联结相关的声于振动频串低(hωmax-1200cm^-1),因此还能观察到从^3P0能级向低能级的跃迁.第一个光子的发射由1^S0→1^G4(313nm),^1S0→^1D2(338nm)和^1S0→^1I6(405nm)的辐射跃迁组成;第二个光子的发射由^3P0和^1D2能级向低能级的辐射跃迁组成[^3P0→(^3HJ,^3FJ)和^1D2→(^3H4,^3H5)].  相似文献   

8.
偏硅酸钙中Pr3+的4f5d态的光谱特性及Pr3+→Gd3+的能量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高效发射UV光的CaSiO3:Pr^3 新型荧光体,研究了室温下Pr^3 的4f5d态的发射和激发光谱,Pr^3 的4f5d态的最低子能级向4f^2组态的^3H4,^3H6和^1G4能级跃迁产生UV发射,并不伴随有4f-4f能级跃迁的可见光发射。Pr^3 的浓度猝灭是由于辐射和无辐射能量传递造成的,同时,在CaSiO3中,存在Pr^3 →Cd^3 的能量传递,探讨了其能量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9.
Tb3+掺杂Y2O3纳米晶体中Tb3+离子4f5d跃迁及能量传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不同Tb3 掺杂浓度和不同粒径的Y2O3:Tb纳米晶体粉末样品,并通过高温退火获得了相应Tb3 掺杂浓度的体材料样品。测量了纳米和体材料样品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X射线衍射谱和荧光衰减曲线,并拍摄了不同粒径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研究纳米Y2O3∶Tb晶体粉末中Tb3 离子的4f5d跃迁发现,由于在近表面的低结晶度环境和颗粒内部的高结晶度环境中Tb3 离子4f5d跃迁对应的激发峰位置不同,不同粒径样品中处于这两种环境的Tb3 离子比例也不同,激发谱的谱线形状存在较大差别,还对Tb3 离子的能量传递进行了研究,发现Y2O3∶Tb晶体粉末中Tb3 的(5D3,7F6)→(5D4,7F0)能量传递类型为受纳米限域效应影响很大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5D4→7F5(543nm)发光浓度猝灭的是不同Tb3 离子5D4能级之间交换相互类型的能量传递,此类型的能量传递受纳米限域效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Tm:YVO4晶体中Tm^3+的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峰  郭红沧等 《光学学报》2001,21(11):392-1395
测量了Tm:YVO4晶体的吸收光谱,以346nm,363nm(^1D2),475nm(^1G4),698nm(^3F2,^3F3)和801nm(^3H4)光激发时的发射光谱,以及位于454nm(^1D2→^3F4),475nm(^1G4→^3H6),646nm(^1G4→^3F4),806nm(^3H4→^3H6)的荧光谱线的激发光谱,对测量的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解释了离子能级间的跃迁过程,提出了Tm:YVO4晶体基质与Tm^3 之间的能量交换的概念和新的跃迁通道,证实了存在^1D2 ^3H6→^1G4 ^3F4以及^1G4 ^3H6→^3H4 ^3H5的能量传递过程,还可能存在交叉弛豫过程^1G4 ^H6→^3F2 ^3F4. 这些过程使得Tm:YVO4晶体难以实现^1D2能级上转换发光(454nm左右),但475nm的上转换发光(^1G4→^3H6)较强,^3F4能级是潜在红外激光发射能级。  相似文献   

11.
掺杂在晶体Y2 SiO5(YSO)中的Pr3 ,运用脉冲激光激发 3H4 → 1 D2 跃迁 ,粒子通过非辐射能量转移从能级 1 D2 转移到能级 3P0 ,测得了对应于 3P0 → 3H4 跃迁的反斯托克斯荧光光谱 ,由此可确定 3H4 的Stark分裂能级以及 3P0 能级的能量高度。与运用激光激发 3H4 → 1 D2 跃迁 ,通过观察 1 D2 → 3H4 斯托克斯荧光光谱确定3H4 的Stark分裂能级方法相比 ,该过程避免了不同晶点位置中 (Crystallographicsite)Pr3 的 1 D2 能级间的能量转移影响 ,从而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同时 ,我们观察了反斯托克斯荧光的时间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的镨、铽共掺杂的钼酸钙发光材料,研究了单掺Pr~(3+)和Tb~(3+)以及CaMoO4∶0.03Pr~(3+),yTb~(3+)共掺杂的浓度、温度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晶格结构、荧光性质表征。XRD分析表明:样品的主衍射峰与标准卡片(JCPDS 29-0351的衍射峰数据一致,说明少量Pr~(3+)掺杂没有改变基质晶格结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样品在27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光谱主要包括多个发射峰,波长为488,560,621和652nm,分别对应于镨离子的~3P_0-~3H_4,~3P_0-~3H_5,~1D_2-~3H_4和~3P_0-~3F_2的跃迁,在掺杂量为3%时,样品特征发射峰最强,CaMoO4∶0.03Pr~(3+)和CaMoO4∶0.05Tb~(3+)的最佳煅烧温度分别为800和600℃。随着Pr~(3+)和Tb~(3+)掺入量的增加,CaMoO4∶Pr~(3+)发光材料的特征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特征峰强度逐渐减小,而CaMoO4∶Tb~(3+)材料发光先减小后增大,存在着浓度猝灭效应。此外,在CaMoO4∶0.03Pr~(3+),yTb~(3+)发光体系中,Tb~(3+)的共掺杂可显著增强镨离子的特征发射峰,这是由于存在Tb~(3+)→Pr~(3+)的有效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3.
俞淳善  田莲花 《发光学报》2012,33(5):499-503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出荧光粉Ca4LaNbMo4O20:Pr3+,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其结构与CaMoO4结构相似。在Ca4LaNbMo4O20:Pr3+的激发光谱中出现了NbO43-和MoO42-的电荷迁移(CTS)吸收和Pr3+离子的4f→4f5d激发跃迁,以及Pr3+-金属离子的价间电荷迁移(IVCT)吸收;另外在420~520 nm处,还观测到属于Pr3+离子的典型f-f激发跃迁。发射光谱中,在452 nm激发下,主要出现绿光和红光两种发射,其峰值位于490 nm和607 nm处,分别是Pr3+3P03H41D23H4的跃迁作用;在紫外287 nm激发下出现NbO43-和MoO42-发射和Pr3+离子的4f5d→4f跃迁宽带,以及Pr3+离子的4f→4f发射峰。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可被紫外光激发的Ba_2SiO_4∶Gd~(3+),Tb~(3+)荧光粉。考察了激活离子掺杂量等因素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荧光(FL)光谱和荧光寿命曲线对所合成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Gd~(3+)和Tb~(3+)的特征吸收波长激发Ba_2SiO_4∶Gd~(3+),Tb~(3+)的发光性能。在275 nm(Gd~(3+):8S7/2→6IJ)激发下,检测到了Tb~(3+)的特征发射。通过对比不同Tb~(3+)掺杂量下Gd~(3+):~6P_(7/2)能级的衰减曲线,发现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加,该能级的荧光寿命不断缩短,表明样品中存在Gd~(3+)→Tb~(3+)的能量传递,传递方式为无辐射共振能量传递。在244 nm(Tb~(3+):4f~8→4f~75d~1)激发下,Gd~(3+)的掺入使得Tb~(3+)的~5D_3能级的发射逐渐减弱,5D4能级的发射增强。Gd~(3+)的掺入使得544 nm(~5D_4→~7F_5)处的特征发射增强了59%~128%,结合荧光衰减曲线得出Gd~(3+)的掺入对Tb~(3+)能级中~5D_3→~5D_4与~7F_6→~7F_0交叉驰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Steady state and time resolved luminescence measurements of CaMoO(4) doped with Pr(3+) as a function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in the 1-175 kbar range are presented.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the spectral features shift towards lower energies, the decay times of both (3)P(0) and (1)D(2) emitting levels become shorter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3)P(0) emission decreases to complete quenching at about 110 kbar, whereas that of the (1)D(2) emission increases in the 0-100 kbar range and then rapidly decreases when the pressure exceeds 127 kbar. A vari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pectral manifolds indicates that a pressure 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host lattice occurs in the 80-100 kbar range. The quenching of the luminescence and the shortening of the decay times have been accounted for by means of a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role played by a praseodymium trapped exciton in the excited state dynamics of the investigated material.  相似文献   

16.
Na5Eu(WO4)4单晶的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常新  潘峻 《发光学报》1993,14(1):32-37
本文测定了Na5Eu(WO4)4单晶的吸收光谱,荧光寿命和荧光分支比,并计算了5D0→7FJ,的辐射跃迁几率、量子效率和发射截面。  相似文献   

17.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InCl分子C1Π1→X1Σ+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和归属, 在发射谱中探测到ν′=1向下的跃迁, 证明C态预离解只能发生在ν′=1之上。 并对C1Π1→X1Σ+的荧光衰变曲线进行了观测, 得到InCl分子C1Π1(ν′=1)态的无碰撞辐射寿命τ0≈11 ns及电子跃迁矩|Re|2≈5.95D2。  相似文献   

18.
高掺杂Ce3+,Tb3+在正硼酸盐中的发光特性及能量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福潭  邓振波 《发光学报》1990,11(2):96-103
本文利用纳秒技术和一般光谱学技术系统地研究了Ce3+,Tb3+离子在LnBO3(Ln=La,Gd和Y)中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机制.发现在La1-xCexBO3中Ce3+离子的浓度在0.1mol以上才出现明显的浓度猝灭.故对敏化剂Ce3+可以高浓度掺杂.本文对高掺杂下材料的发光特性,Ce3+到Tb3+能量传递的规律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给出了在正硼酸盐中绿色发光材料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