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研究钯团簇Pd,(n=13,14,54,55)熔化行为.结果表明:所有Pdn团簇的熔化过程中都有预熔化行为.Pdn团簇的熔点并不是随着原子数目的增加而有着简单的递增关系.Pdn(n=54,55)团簇的预熔化温度区间比较窄.Pdn(n=13,54,55)团簇在熔化过程中有固液共存现象,而Pd14团簇则有表面熔化行为.  相似文献   

2.
采用Gupta势和Sutton-Chen势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Irn(n=13,14,55,56,147)团簇的熔化行为.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尺寸团簇,两种不同势给出了完全相同的基态几何结构.两种势给出的铱团簇熔点随团簇尺寸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预熔化温度区间随团簇尺寸的变化关系完全一致.对于小团簇(Ir13、Ir14)两类势均表现出比热峰值相对于均方根键长涨落滞后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和Gupta势函数,对一个有中心缺陷的Pd54团簇的熔化性质进行了模拟研究.考虑到团簇内核原子在团簇熔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及无缺陷内核比有缺陷内核要稳定,由此会导致Pd54团簇出现两种不同的熔化行为.本研究中,在结构转变发生时,体系总能量的增加伴随着温度的降低,这通常表明出现了负热容.但是,对于Pd54团簇,这种从有中心缺陷到有表面缺陷的结构转变过程是不可逆的.正是由于该结构转变的不可逆性,使得处于平衡态下的Pd54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处在有较小波动的异构体上,这种势能的较小波动表明体系动能的波动也较校由此并不会产生d54团簇的负热容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半经验的Gupta多体势结合遗传算法,系统地研究了Rhn(n=3~57)团簇的几何结构特性.我们发现在铑团簇的生长中存在类fcc构型与类Ih构型之间的竞争,从n=39开始,铑团簇呈现出明显的Ih生长模式.Rhn(n=3~5r)团簇的幻数为13,19,23,38,55,结合铑团簇的平均最近邻原子间距和平均配位数,分析了铑团簇幻数序列存在的原因.我们发现团簇内部原子具有增强团簇对称性和加强团簇稳定性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半经验的Gupta多体势结合遗传算法,系统地研究了Con(n=3-60)团簇的几何结构特性.我们发现在钴团簇的生长中存在一个类fcc构型与类Ih构型之间的竞争,从n=39开始,钴团簇呈现出明显的Ih生长模式.Con(n=3-60)团簇的幻数为13,19,23,38,55,结合钴团簇的平均最近邻原子间距和平均配位数,分析了钴团簇幻数序列存在的原因.我们发现团簇内部原子具有增强团簇对称性和加强团簇稳定性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经验的Gupta多体势结合遗传算法,系统地研究TRhn(n=3—57)团簇的几何结构特性.我们发现在铑团簇的生长中存在类fcc构型与类Ih构型之间的竞争,从n=39)T始,铑团簇呈现出明显的Ih生长模式.Rhn(n=3—57)团簇的幻数为13,19,23,38,55,结合铑团簇的平均最近邻原子间距和平均配位数,分析了铑团簇幻数序列存在的原因.我们发现团簇内部原子具有增强团簇对称性和加强团簇稳定性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FCC晶体外延薄膜中失配位错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面心立方(FCC)晶体铝外延膜的高温弛豫过程进行了三维计算机模拟.铝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采用嵌入原子法(EAM)多体势来计算.模拟结果表现了失配位错的形成现象与动力学条件的关系.分析表明,模拟中所给的动力学条件对薄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失配度大小为0.06时,负失配下的铝膜比正失配下的更易于形成失配位错;失配度大小分别为0.05和0.04时,温度低于铝的熔点时不会形成失配位错;温度高于铝的熔点时负失配的铝膜比正失配的更难熔化.研究发现失配位错的形成不仅与失配度的大小和生长的温度有关,而且还与失配度符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沉积在熔融玻璃表面金原子的扩散和凝聚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金原子的凝聚过程具有明显的 3个阶段 :沉积在熔融玻璃表面的金原子先形成具有特征结构的网状薄膜 ;然后网孔破裂 ,凝聚成准圆形团簇 ;经无规扩散和凝聚 ,准圆形团簇最终组成大的分枝状凝聚体 .准圆形团簇的扩散系数为10 -7~ 10 -8cm2 ·s-1数量级 .实验结果表明 :熔融玻璃基底表面的金膜形貌随凝聚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团簇与气体分子的气相反应质谱技术是研究团簇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的主要手段,对比反应前后的质谱图横纵坐标变化,可以获得产物、团簇反应活性等信息;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以深入挖掘团簇、反应中间体、最终产物的结构,探究反应热力学、动力学过程,揭示团簇结构、稳定性与反应活性的内在关联。本文综述了Cu-n、Ag-n团簇与NO和O2、O2的气相反应质谱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进展,阐述了具有独特稳定性的新奇开壳层超原子Cu-18、双闭壳层超原子Ag-17的稳定性来源,揭示了NO在Cu-n团簇上吸附的反馈与负反馈作用机制,O2分别在Cu-2n+1、Cu-2n+1(或Ag-2n)团簇上遵循双电子、单电子转移机制。其中,O2在Cu-n上的电子转移机制由自旋守恒规则调控,将团簇和O2分别类比于碱、酸溶液,根据不同碱性团簇跨越不同程度的自旋激发或解离势垒并于最后放出近乎相同热量的现象,提出O2吸附与解离新机制自旋协同的拉平效应。能量分解-化学价态自然轨道数据显示,金属Cu-n团簇对NO和O2的活性以及Ag-n团簇对O2的活性皆受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能量学数据调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小体系的[Tin-mH2]^x(n=2~7;m=0~22;x=-1,0,+1)团簇.通过分析各原子的密立根占据数(Atomic Mulliken Occupation,AMO),发现当Tin-mH2团簇带电后,团簇中电荷将重新分配,从而导致了团簇中Ti—Ti和Ti—H化学键键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团簇的几何结构发生了一定的畸变.同时发现团簇Tin-mH2具有较大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因此这些团簇有很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加入各种类型的成核剂的方法得到了不同结晶形态的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各种成核剂的成核作用和结晶形态;用显微激光分析仪和差动热分析(DSC)研究了各成核剂对结晶和熔融过程的依赖关系,并测定了它们对结晶度的依赖关系,研究了它们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核剂可以明显地使晶粒细而均匀,能改变结晶和熔融速率,以适应各种工艺性要求,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根据工艺和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成核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微扰技术研究了与Dicke模型中N个两能级原子系统通过多光子过程相互作用的相干态场的时间演化.研究表明,若多光子Dicke模型中的N个两能级原子初始时皆处于去激发状态,则在短时近似下光场可存在二阶压缩效应.  相似文献   

13.
应用激光吸收和荧光方法,测量了Rb(5PJ)态与He原子碰撞的精细结构转移和碰撞猝灭截面.Rb原子被激光激发到5P3/2态,将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检测激光束调到5PJ→7S1/2的跃迁,测量5PJ激发态原子的密度及空间分布,由此计算了5PJ→5S的有效辐射率.在T=340K和He密度0.5×10^17〈N〈4×10^17cm^-3范围内测量了5P1/2→5S1/2发射的敏化荧光强度I795,量N/I795与N有抛物线型的关系,表明了5PJ的猝灭是由于与He原子的碰撞产生的,而不是由与Rb基态原子碰撞产生的.由最小二乘法确定的二次多项式的系数得到5P态与He碰撞精细结构转移截面σ3/2→1/2=(1.84±0.61)×10^-17cm^2,猝灭截面σD=(1.07±0.30)×10^-17cm^2.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们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捕获的冷原子团温度、密度的精确测量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冷原子温度测量中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几个毫秒)迅速关断俘获冷原子的磁光阱(包括磁场和光场).作者针对时间飞行法测量冷原子温度对光场和磁场的关断要求,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可调脉冲延时和脉宽的脉冲发生器,应用其产生的脉冲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关断磁场和光场,达到冷原子温度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脂肪酸组成对26种(株)海洋微藻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60μmol/(m2.s)光强、温度(20±1)℃下对26种(株)海洋微藻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进行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皂化后进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40种脂肪酸.以所测定的每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变量,欧几里德距离平方作为聚类统计量,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对微藻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此培养条件下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现行国际通用的海洋微藻的分类结果相吻合.因此,微藻脂肪酸的聚类分析结果可用来作为微藻分类的辅助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群集技术的多服务器地理空间数据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析了现有海量空间数据网络管理技术在系统整体性能方面存在的局限,引入群集技术,充分利用群集技术的高性能计算和高可靠性的服务器架构等特点,优化设计了基于群集的多层GIS应用服务器体系结构,结合常规海量空间数据库管理的空间索引分区、远程内嵌过程等效率策略,提出了一套基于群集的海量空间数据多服务器管理技术.通过基于Oracle真正应用群集(real application cluster,RAC)和Oracle9i应用服务器(9i Application Server,iAS)的应用实例,验证了基于群集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的可行性及其高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用含微量水的苯和氯仿混合溶剂重结晶(Me3SiCH2)2Sn(OCOC6H4NO2-p)2的过程中,得到含硅二烃基锡化合物[(Me3SiCH2)2Sn(OCOC6H4NO2-p)OSn(OH)(Me3SiCH2)2]2的晶体,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一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表明,该化合物分子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的中心对称二聚体结构,内环锡为5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结构,外环锡也为5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