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科学方法是人类在研究、探寻社会运动规律和大自然运动规律中逐渐被发现,并伴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思维科学和系统科学的建立和发展而同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常用的科学方法有300多种,其中近60%与物理学的发展有关.因此科学方法论与物理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科学方法起源时,便与物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物理学的早期和幼年时期就是以科学归纳作为自己的支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说:“物理学定律是怎样被发现的呢?……物理学定律的性质和内容都不可能单纯依靠思维来获得唯一可能的途径,是致力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尽可能搜集最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学科课程总目标,具体是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而体现出来.其中“所谓‘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了解和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多年来,高中物理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等认知领域的单维目标,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灌输,不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忽视情感、意志的培养,“把完整的生命体当作认知体来对待,……我们需要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以真实课堂教学为例,审视当前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学的过程,揭示了物理科学方法教学中热闹背后的一些假象:“科学分类”走过场,“控制变量”虚控制等.针对当前科学方法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因此,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应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体现.但目前的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和实践中的错误倾向.笔者根据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和实践认为物理教学的本质是科学的学习,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可以说,中学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还应注意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大自然的了解,是科学家们用一种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形成和获得的.科学方法告诉我们发现自然法则的途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本刊新辟的《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iquc and Socicty,简称“STS”)栏目,与读见面了!今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关系已尽人皆知。耗敞结构理论创始人普里高津于七十年代末提出的人与自然新联盟的概念,对这个“一体化”作山了深刻的理论阐明。物理学是科学大厦的基础,因此,它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沙振舜  曹天锡 《物理》2006,35(11):979-981
由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冯端主编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李国鼎早期科学著作》一书已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选编了李国鼎先生从大学时代开始的二十年间,写出的科学前沿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学、原子能、低温物理、声学、科学史等诸多方面,反映当时科技发展的情况,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正像冯端先生在《序》中所说:“这弥补了科学史资料上的缺漏.”是李国鼎先生给人们留下的宝贵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8.
沈金林 《物理通报》2005,(12):18-21
探究式教学中的“分析与论证”是指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在获得实证的基础上,将探究结果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研究方法,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或其他解释,形成超越学生原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分析与论证”是构成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诸多要素之一.那么,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有什么意义?高中物理新课标对“分析论证”要素提出了什么要求?分析论证要素与探究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本文试围绕这些问题,谈谈对分析论证要素的若干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学的自然科学教育应该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四个方面.自然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重视促进学生的理性发展,培养学生理性的精神品质.自然科学教育改革应发掘其内在的理性资源,使科学理性成为21世纪新人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也是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那么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看一看它们是否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