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勇 《数学通讯》2007,(5):13-14
素质教育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养成需要以兴趣为基础,没有兴趣就难以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新课程主张适当设置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导语就是教学情景的一种形式.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前导语,谈点儿想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本质上就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思维能力如此重要,该如何培养呢?一、创设有效情境,促发内在思维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变化着手,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助于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探究的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为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彭晓华 《大学数学》2004,20(3):23-25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概率统计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实例说明了在概率统计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叶泽军 《数学通报》2008,47(1):13-16
课堂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索化"是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两个显著特征.新教材中好题甚多,并留下许多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引子",只要深入挖掘,通过适当加工、引申与改造便可以赋予新的含意,编制成适合学生能力特点的问题供师生共同探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也是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探究来教学(teaching by enquiry),二是作为探究的科学(science as enquiry).前者说明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学生也应当用探究活动展开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用探究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所见、所做、所思谈谈课堂教学中关于探究性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通过珠心算与数学的融合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空拨加9、加8的两笔题,并养成实拨检查的习惯。2.通过珠心算与数学的融合练习,使学生初步空拨加9、加8进位加的3笔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3.通过学生参与珠心算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珠心算学习的兴趣和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加9、加8进位加的拨珠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实拨和空拨加9、加8的破五进位加。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抓住一些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开展一题多解或引申推广等探究活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笔者以一道试题为例,简单论述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可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探究非常重要.笔者对此作了一些实践,通过对部分例题、习题进行改编并加以引申探究,挖掘它们的潜在价值.笔者认为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进入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时期,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从而“探究式教学”就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所研究的课题来设计方法,并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以便于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经验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强调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要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等.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新课标,切实开展探究性学习?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实践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宗静 《中学数学》2023,(8):63-64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亦如此.预习,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主题,知道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自己思维的薄弱点在哪儿.通过预习,学生能在课堂上化被动为主动,与教师密切配合并产生共鸣,从而形成探究兴趣与学习信心.引导学生探寻一条高效预习途径,是值得每个教师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执教经验,具体谈谈如何设计预习内容,切实抓好学生的预习习惯.1 基础为主,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作为教学的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2.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大目标,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凸显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培养和解题能力的高效,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发现,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利用开放题、错题,利用解题后的反思和在解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都能有效实现数学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使学生步人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 ,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 ,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如何去解决 ?1.尊重 :架起师生之间的亲密桥梁情感培养既是教学目标之一 ,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动力与手段 ,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 :学生对学科的感情很多来自于他们对教师的感情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亲其师 ,信其道” .对学生要多鼓励 ,少埋怨 ;多指导 ,少责备 .大家一直以为作为一名基层教学工作者不仅要能说 ,而且要说清楚 .但是我觉得教师更要…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教师一直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常所说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哪些呢?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主动预习、复习、做笔记、敢于回答问题等一些学习方式之类的习惯,却容易轻视乃至忽视思维习惯.这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下的培养目标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巧的运用,而轻视了学生思维的培养.事实上,在数学课程中恰恰更应该注重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多种途径,较强的数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上,数学解题教学对学生的思维习惯乃至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笔者主要从解题过程中理解题意、类比归纳、模式识别、推理论证、解题反思等几个重要环节,探讨如何在解题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二期课改的重点,而 数学开放题教学则是积极推进二期课改的一个 很好的切入口. 1.数学开放题教学体现了二期课改“以 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具有较大 的开放性,往往结论不确定或在结论部分仅指 出一个探索方向,需要在解题时作更多的独立 思考与探索,这对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 力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教学开放题教学中要 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用“以学生发展为 本”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并贯穿在整个教学 中,真正使学生“会学”数学,而不仅仅是“学会” 数学. 譬…  相似文献   

16.
郑汉洲 《数学之友》2020,(4):51-52,55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索与研究能力?笔者认为数学建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自主建模的兴趣,通过新知探索中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通过变式训练中模型的解释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通过拓展训练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满足于把知识点讲清楚 ,而现代数学教学注重的是采取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恰当构建课本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本文以函数奇偶性的教学设计为例 ,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1 构建知识探究过程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1 .1 构建知识探究过程的理论依据 :(1 )学生学习数学的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再创造 ,他们在再创造活动中不断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创造新经验 ,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 ,不断形成数学的新认知结构 .这种形成的认知结构与掐头去尾烧中段…  相似文献   

18.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题型,它是相对于有明确条件和结论的封闭题而言的,其特征是题目条件不充分,或是没有确定结论,或是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综合性开放.开放题以其新颖的问题内容、生动的问题形式和问题解决的发散性,为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开放题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思考问题的策略,营造一种学生广泛参与、提出质疑、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问题情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由于学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智力或实践活动的方法在客观上不足以解决新的问题时,所引起的困窘状态.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探讨新知识.笔者结合实践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况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刘卓雄 《数学通报》2002,(2):9-9,16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界的共识 .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 .为此 ,教师要认真地分析 ,深入地挖掘教学素材的内在价值点 .要深入思考 ,深刻剖析在教学内容中 ,哪些地方是承载培养智力、能力、素质的支点 ;应当如何教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才能振荡学生的心灵 ,促进学生的共鸣 ;在什么时机 ,怎样引导才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 .在教学中 ,应当始终把培养独立思考精神 ,追求创新精神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放在首位 .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