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江滨 《物理通报》2005,(11):14-16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名光学领域的科学家.其中美国科学家罗伊·格鲁伯(Roy Glauber)因"对光相干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得奖金的一半;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John Hall)与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汉斯(Theodor Hansch)因"基于激光精密光谱学发展的的贡献"分享了奖金的另一半.  相似文献   

2.
潘国驹 《物理》2014,(5):350-351
<正>最近在新加坡成功举办了两次大型的年轻科学家和学生的国际大会,即第二届"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GYSS 2014)和第六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大会(ISYF)。前者邀请的是19至30岁的年轻人,他们是研究生或博士后年轻科学家;后者邀请的是14至18岁的学生。前者来自亚洲、欧洲、美国的青年科学家多达  相似文献   

3.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图1),以表彰他们"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美籍日裔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因为"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变性并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的研究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奖金;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因为"发现了从原子尺度到行星尺度物理系统中的无序和涨落的相互作用"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另一半奖金。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复杂性科学领域,既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获得学术界的重视,同时也为复杂系统研究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第一次重建古代人类的声音,它属于一具3000年前的埃及木乃伊,名叫内萨蒙(Nesayamun)。为了恢复过去的声音,科学家把木乃伊置于电脑断层扫描仪(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ner)中。这使他们可以创建该木乃伊声道的3D模型,正是这种结构塑造了一个人的独特声音。  相似文献   

5.
惰性中微子     
 201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T.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麦克唐纳(A.McDonald),奖励他们分别在实验中发现大气和太阳中微子的振荡现象,从而证明中微子具有非零的静止质量。  相似文献   

6.
《邮票上的科学家——佼佼者之路》是《光谱实验室》2007年第1期的抽印本(珍藏本)。这实际上也是一部彩色精印、图文并茂的科学家辞典。介绍了世界著名的529位科学家的传略,其中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有190位,对于引导科技人员、青少年学生(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和他们的教师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会有启发意义。本文共有197页,16开,每册售价70元,买3送1。购买此书同时也是对此公益性展览馆在经济上的一种赞助。欢迎购买,谢谢赞助!欲订购者请将订款邮至北京市81信箱66分箱《光谱实验室》联络处刘建林,邮编100095,电话:(010)62452937,并告知你的详…  相似文献   

7.
非弹性光散射中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就是拉曼散射和布里渊散射,它们分别以印度科学家拉曼(C.V.Raman)和法裔美籍科学家布里渊(L.Brillouin)的名字命名的。人们对前者的认知远比后者多(包括相应的散射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为此,本文将对L.布里渊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布里渊散射做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女性与元素     
 1939年,随着最后一个天然元素和核裂变被先后发现,人类谱写了科学史上的新篇章。其中每项发现都包含有女性所做的重大贡献,这令20世纪女科学家格外引人瞩目。回顾女科学家在元素和核裂变发现中所做的贡献,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有很多女科学家参与并开辟了现代科学的重要领域。她们在自然界发现5个天然元素(钋、镤、镭、铼、钫)和十几个同位素,与20世纪前79个基本元素(92个基本元素中有3个人造元素:锝、钷、砹)全部由男性发现形成强烈的反差。其中有3位女科学家参与发现核裂变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北京天科邮票展览馆(邮票上科学家展览馆)是科普类别的公益性个人独资企业。展品是古今世界各国发行有关天才科学家或他们的创造文明的纪念邮票(复印件)及其说明,共有529件(2007-01-25)。这些科学家,一般是学科创始人、带头人、奠基人、发明家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共190人)。选择时不论其年龄、性别、肤色、职业、贵贱、党派、宗教、信仰、国籍和有何罪过等。1前言馆长夫妇都是科技工作者,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热爱科学。退休后,想尽一点余力,宣传、传播、倡导科学精神,靠省吃俭用的一点积蓄,创办了这个简陋的展览馆。馆…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召集来自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科学家代表在华盛顿国家新闻中心向世界宣布: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LIGO科学合作组SLC的科学家利用设在华盛顿州汉福德的高级激光干涉仪引力波探测器(Advanced LIGO)H1和位于路易斯安娜州利文斯顿的相同的实验设备L1发现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3):443-443
北京天科邮票展览馆(邮票上科学家展览馆)是科普性质、非盈利的公益性企业,展品是古今世界各国发行有关天才科学家或他们的创造文明的纪念邮票(复印件)及其说明,共有529件(2007-01-25)。这些科学家,一般是学科创始人、带头人、奠基人、发明家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共190人)。选择时不论其年龄、性别、肤色、职业、贵贱、党派、宗教、信仰、国籍和有何罪过等。1前言馆长夫妇都是科技工作者,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热爱科学。退休后,想尽一点余力,宣传、传播、倡导科学精神,靠省吃俭用的一点积蓄,创办了这个简陋的展览馆。馆长…  相似文献   

12.
陈秋颖 《应用声学》2012,31(1):17-17
早在1998年,科学家就证明了鸟类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发声器同时发出两个独立的声音,以用于雌鸟选择配偶、雄鸟标示领地以及集体营巢(Colonial Breeding)中的个体识别。近期,来自格陵兰、美国、丹麦的科学家团队,在格陵兰岛的迪斯科湾进行了多年研究工作,证明了北极露脊鲸(Balaena Mysticetus)同样可以同步发出两种频率的两个声音。  相似文献   

13.
 直线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简称LINAC)一词于1928 年由挪威科学家维德罗(Rolf Wideröe)提出,专指利用正负交变电场对带电粒子沿直线轨道进行加速的一类加速器。  相似文献   

14.
<正>(译自APS News,2010年7月)光速在物理学上是最为确立的数值之一,它被测得的值非常精确,所以现在的米以它来定义。但在17世纪之前,大多数的科学家,包括如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和笛卡儿(Rene Descartes)等大师都认为光速是无穷快的,可以瞬间行走任何的距离。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是最先对此假设提出质疑,并试着以实验方法测量光速的科学家之一。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伽利略的方法极为简陋。他自己站在一个山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们从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Franken-stein)中获得灵感,设计出一种喷雾,可以把无生命的材料变成昆虫大小的移动机器。这种喷雾含有铁、聚乙烯醇和面筋颗粒,与水结合后会形成兼具黏性和磁性的皮肤,或称为“M-skin”。发表在《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的一篇论文称,多亏了这种喷雾的磁性,使科学家们给折纸和棉线等普通物品赋予了生命。  相似文献   

16.
 化学元素的命名按其来源可分为:化学史前名称、天体名称、由神话和迷信命名、由矿物命名、以颜色命名、以除颜色以外的性质命名、以发现者的籍贯或工作地命名、合成名、以人名命名以及以数目词头命名。本文就以人名命名的元素、发现过程、命名过程及被命名的科学家情况等作以介绍。以人名命名的元素一览表序号中文名拉丁名符号纪念的科学家62钐SamariomSm卡马尔斯基(Samarchu)64钆GadoliniumGd加多林(J.Gadolin)96锔CuriumCm居里夫妇(Curium)99锿EinsteiniumEs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00镄FermiumFm费米(Enr  相似文献   

17.
 在意大利大萨索国家实验室(NationalLaboratoriesofGranSasso)进行研究工作的一组意大利和德国科学家成功计算出,宇宙"年龄"比迄今为止认为的"年龄"大约老10亿"岁"。大萨索国家实验室位于地下1400米深处,以避免外界干扰和辐射,并使科学家能对核反应进行精密测量。  相似文献   

18.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和在此基础上实验的原子激射器(Atom Laser)是本世纪末物理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为此该领域的科学家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19.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五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核物理的发展,使得科学家早在30年代末就已接近于理解恒星内部的热核反应过程.1953年前苏联爆炸成功世界上第一颗氢弹,首次实现了非受控热核聚变.经过各国科学家近50年的共同努力,在磁约束受控聚变途径中,实验装置上获得的等离子体温度已从数电子伏(eV)增加到40千电子伏(keV)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一、超导体能产生强磁场自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发现超导现象以后,许多大科学家绞尽脑汁设法从理论上解开这一奇妙现象之谜.经过了漫长的努力,超导现象终于在1958年为三个美国科学家巴丁、库珀、施莱弗联合提出的一项理论(即著名的BCS理论)所基本解释,这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第二类超导体的制造工艺日益进步,超导技术已逐步取得了不少实际应用.数年前发现的高温超导现象,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事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