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双一流战略对人才培养的明确目标下,结构力学课程应以实现力学概念的工程价值作为课程教改的终极目的.本文以"感而遂通"为主题,改变课堂教学结论性概念陈述的枯燥乏味模式,在课堂教学形象化和多维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助参与式的实践行为,感知力学知识的本源,让力学知识生动活泼起来,完成力学知识的吸收、理解和思考.以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力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双一流战略对人才培养的明确目标下,结构力学课程应以实现力学概念的工程价值作为课程教改的终极目的. 本文以“感而遂通”为主题,改变课堂教学结论性概念陈述的枯燥乏味模式,在课堂教学形象化和多维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助参与式的实践行为,感知力学知识的本源,让力学知识生动活泼起来,完成力学知识的吸收、理解和思考. 以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力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结构力学发展的早期历史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结构力学自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到20世纪 五六十年代矩阵位移法和有限元法的建立这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史,并列出了 从中获得的几点历史启示,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一些素材,大 学生和教师们在结构力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学中可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Maple强大的符号运算及图文共存功能,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结构力学定性分析和研究型教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举例说明Maple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实践证明,采用Maple进行结构力学教学,不仅增加了结构力学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对新问题的探索能力,最终提高了学生基于力学原理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5.
实验教学是很多理工科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但是很多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且开设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结构力学课程为例,分析当前高校结构力学实验开设难、开设少的原因,对比了几种典型实验方式的优劣。重点讨论了课堂演示实验的优势和实施办法,探索并列举了诸多简便易行的课堂演示实验案例。实践表明,课堂演示模型用日常简易材料制成,易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提出了多种实验方式相结合的结构力学实验模式,可为当前高校结构力学和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验环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有结构力学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呆板、手算内容过多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在实验结构力学思想指导下, 在自主研发的积木式结构力学实验平台基础上, 通过《实验结构力学》课程和结构力学实验室建设, 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计划, 初步完成了实验结构力学教学内容. 文中对初步的实验结构力学教学模式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和讨论, 以供同行参考, 共同推进实验结构力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实验教学是很多理工科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但是很多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且开设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结构力学课程为例,分析当前高校结构力学实验开设难、开设少的原因,对比了几种典型实验方式的优劣。重点讨论了课堂演示实验的优势和实施办法,探索并列举了诸多简便易行的课堂演示实验案例。实践表明,课堂演示模型用日常简易材料制成,易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提出了多种实验方式相结合的结构力学实验模式,可为当前高校结构力学和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验环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结构力学课程培养能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结构力学课程培养业务能力的内容和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培养业务能力与学风建设,改进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种重要手段, 然而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结构力学》是没有实验内容的, 这严重制约了教学实践课程的深入开展, 同时影响了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详细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一套积木式实验结构力学平台. 该平台可方便地安装各种测试仪器仪表、加载装置, 实现了平面结构中常用的各种约束装置以及防平面外变形限位装置, 基本满足学生进行自主、自组、创新、开放实验的要求, 为实验结构力学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首先指出了目前结构力学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接着论述了目前教学、设计和科研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为弥补其不足并提升结构力学的教学质量,提出了开设实验结构力学课程的设想,说明了开设此课程的已有条件、实验内容和预期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