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材编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教材编写意图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体会.从教材使用者的角度阐述了人教版《化学1(必修)》内容逻辑顺序、学生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的构建原则和使用体会,列举了现阶段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方弯弯  程萍 《化学教育》2019,40(13):10-15
利用“三序结合”的原则分析了人教版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化学方程式”知识的编排情况,人教版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较好地符合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的要求。同时,还针对教材分析给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洪清娟 《化学教育》2021,42(19):49-55
基于学科理解进行单元整体备课,是教师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实现“素养为本”教学的重要基础。化学学科理解视域下的教材单元整体备课内容主要是对教材内容逻辑顺序与认识思路结构化的系统梳理,确定单元总体与课时教学目标,挖掘教材单元内容所内隐的学科核心素养与教育教学价值,对教学内容、策略进行重构与设计等。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理解和对不同教材版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整合是提升教材单元整体备课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生的认知逻辑,具体分析了人教版、鲁科版和苏教版高中《化学1》教材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栏目设计,指出栏目设计逻辑顺序与学生认知顺序存在的冲突,并从教科书栏目内容的呈现方式、栏目的具体数量、栏目的正确使用等方面对教材的编写及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项佳敏  凌一洲 《化学教育》2020,41(23):60-64
“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启蒙。本文论述了“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研究发展顺序、教材编排顺序和学生学习顺序,针对该部分内容提出了在教学中三序结合的方式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键  胡志刚  蔡映霞 《化学教育》2014,35(19):19-23
从“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来考虑教材编写的顺序,会有利于教材的优化。从“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这类习题的“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来考察高中电化学的教材编写顺序。归纳出“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并对其教学顺序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对现有3套高中化学教材电化学部分的编写顺序进行列表整理,并从“解题程序”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改英 《化学教育》2005,26(Z1):84-86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是促进学生发展实现课程目标的工具。教师是化学教材资源的生成者、重组者和教学目标的构建者,不应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应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夏立先 《化学教育》2003,24(10):14-15
对于中学化学教材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教师是“教化学教材” ,完全按教材规定的内容、结构以及次序等进行教学 ,不敢越雷池一步 ;有的教师则是“用化学教材教” ,只是把教材当成一种蓝本 ,然后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 ,进行发挥、想象、重组和剪辑 ,即进行有创意的艺术加工。我赞成后者 ,并且在自己近 2 0年的教学生涯中进行过积极的探索。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对中学化学教材的处理艺术。1 重组艺术即打破教材原有的排列顺序 ,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更适合学生学习。例如 ,…  相似文献   

9.
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等一系列"离子知识"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学生学习离子知识的进程并不同于科学发展的进程。人教版、苏教版《化学1》教材对于离子知识的编排都较好地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化学热力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直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难点。教材的编排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难度和教师的有效教学。韩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热力学知识编排运用多种直观呈现方式,降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层层递进呈现知识,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运用实验教学、渗透STS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这些特点都值得我国高中化学教材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化学教学中暗示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立辉 《化学教育》1998,19(10):13-14
暗示教学法从本质上讲也属于启发式教学法,它不仅启发学生理性的、逻辑的和显意识的思维活动,更侧重于启发学生直觉的、情感的和潜意识的心理活动。该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感情和潜意识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显意识和潜意识交织的心理活动。显意识和潜意识的良好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王会东  张歆皓 《化学教育》2016,37(10):19-22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必修课程,为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在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讨论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面探索如何开展兴趣教学。  相似文献   

13.
化学教学中的模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彤  王秋  姚志强 《化学教育》2001,22(10):19-20
化学模型方法在化学教材和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对化学模型方法的含义、特征、条件及分类做了简要讨论。指出自觉认识和充分掌握这种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学中认知策略的教学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谷清  肖小明  谢祥林 《化学教育》2005,26(3):22-23,32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调控学习、思维等活动的内部定向技能。化学教学中认知策略的教学训练要经历认知策略价值认同、认知策略尝试、认知策略反思、认知策略迁移和应用、认知策略巩固等阶段。教师要在认知策略教学训练中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渗透元认知知识,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坚持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5.
刘源  唐斌  杜军 《化学教育》2015,36(22):25-27
结合医学院校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体会,以春、夏、秋、冬四季中各具代表的生活场景为例,创设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物理化学的思维方式,自主探究解决现实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结构的搭建。  相似文献   

16.
胡虹  史红霞 《化学教育》2019,40(22):50-58
为建立完整的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评价工具,在已构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进行了2轮实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评价工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第1轮调查对象是S大学102位化学专业师范生,针对评价框架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修改和删减,共计12处。基于修改后的评价框架,形成第2份调查问卷。第2轮调查对象是14所高校的15位专家,针对理论框架、评价框架中的各级指标和评价标准进行相应的删减、内涵及表述修改、项目补增等,共计30处。最后,形成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37个评价标准且全面具体、科学合理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7.
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立体化学教学中不同教学语言的应用。以简明扼要的教学语言揭示事物特征,尤其是用32个字凝练对映异构的关键要素;以一组自创的比喻及形象性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生动理解学习内容;以多媒体技术语言促进直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良教学方法、优化评价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药物化学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基于LBL和PBL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引入精准教学策略。分析了PBL和LBL 教学法相结合的优点,以及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事实证明,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引入精准教学策略,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案例教学法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就案例如何选择、案例如何编写、案例如何实施等几个环节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学生看来,有机化学是一门复杂、难学的课程。然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将会有助于学生克服望而生畏的心理,培养热爱有机化学的科研工作者。如何教呢?基于有机化学教学研讨会的感悟,结合自身的有机化学教学体会,详细阐述了青年教师对有机化学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