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0-120
奥本海默是犹太人,很早就显示出过人的智慧。1922年进入哈佛大学,3年后他以空前优秀的成绩毕业。他到英国读研究生。1927年,在格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他证明质子并不是狄拉克嗽的“反电子”,从而为安德森两年后发现真正的“反电子”——正电子铺平了道路。1943年,他受任领导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在那里,第一颗原子弹被设计和制造出来,并在附近爆炸成功。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2
1929年,杨振宁全家迁居北京(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但在以后的岁月中,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再次迁居。杨振宁和李政道㈥一样,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求学,1945年获得奖学金来到美国。他渴望在费米的指导下学习,为此到哥伦比亚大学。当他发现费米已转入芝加哥大学,便也转入芝加哥大学。在费米的指导下,他于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47
狄拉克于1926年在剑桥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1932年为剑桥大学数学教授。狄拉克像薛定谔一样,从事发展由德布罗意创始的粒子均具有波动特性的有关数学研究工作。狄拉克方程表明,应存在正电子:它带有与质子相同的正电荷,却具有与电子相同的质量。自然,狄拉克方程也适用于质子。这些带相反电荷的粒子被称为反粒子。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1-131
拉卡在将群论用于原子光谱和原子核结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量子力学中角动量耦合理论中的拉卡系数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拉卡出生于意大利的弗罗伦斯,得到博士学位后在罗马为费米做过1年助手,又到慕尼黑跟泡利进修1年,然后在比萨大学任教。1938年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颁布反犹法律,他因是犹太人被解职,就去了巴勒斯坦,任教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还担任过以色列的军区司令。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34-34
钱德拉塞卡在印度马德拉斯大学受教育,1930年毕业。1933年他在剑桥大学狄拉克的指导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到美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并在耶基斯天文台工作。钱德拉塞卡主要对白矮星的结构感兴趣,白矮星的异常性质是亚当斯首先发现的。在这些恒星中,组成星体的大多数原子已经碎成一团团亚原子粒子——等离子体,而整个星体已经压缩到这种程度,使它的总密度有普通物质的千万倍(退体物质)。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8
贝特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受教育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1928年在索末菲的指导下于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剑桥的卢瑟福和罗马的费米的指导下工作,1933年,贝特离开德国。1935年前,他在英国任教,然后受聘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作。贝特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他于1938年提出了恒星上提供能量的核反应详情:当氢核生成氦时,大约有百分之一的氢转化成为能量。很少一点物质,就可以转化成大量的能量。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68-68
古尔斯特兰德出身于医生家庭。他在乌普萨拉、维也纳和斯德哥尔摩学医,1888年获得行医执照。古尔斯特兰德是位眼科医师,他详尽地研究了眼的生理学,取得的成就远胜于赫姆霍兹。例如,他对散光的研究使矫正视力更为有效。他为因白内障而取出晶状体的人设计了镜片以改善病人的视力。他还设计了为眼内异物定位的装置。由于他在眼科方面的成绩,古尔斯特兰德获得了191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5-115
1919年,纽曼离开了匈牙利。1926年他在汉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到了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数学物理。他1944年证明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和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他更重要的贡献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在1928年,他在这方面已有所论述,但他完整的著作《对策论与经济行为》一直到1944年才出版。  相似文献   

9.
费米-狄拉克分布的实验验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鲁从勖  程向明  李正 《物理实验》2000,20(10):7-9,12
通过理论推导,用理想二级管外加磁场的方法,验证了真空中热电子发射的电子动能分布也符合费米-狄拉克分布。使量子统计学中的费米-狄拉克分布得到了推广,经过适当的数据处理,使复杂的微观量较容易地通过宏观量得以测量。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63-63
盖尔曼是奥地利移民的儿子,15岁进入大学,后获博士学位。1952年入芝加哥大学,在费米指导下工作。不到27岁成为正教授。他投身于亚原子世界。在发现中子之后,出现了是什么力量把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的问题。汤川秀澍用介子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被发现的介子又太多了。鲍威尔P22的π介子可以解释汤川秀树的预言,那么安德森M·的μ介子仍然是个谜。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库珀于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起受聘在布朗大学工作。巴丁同他和施里弗一起提出了一种超导理论(BCS理论,以他们3人姓氏的第一字母命名),它已为人们所接受。在这种理论中,电子会成对地运动。这种成对的电子被称为“库珀电子对”,以作为对他的褒奖。他们三人共同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3
阿尔瓦雷茨是一位名医的儿子。他在芝加哥大学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并在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来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二战期间,他从事雷达和原子弹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将探测基本粒子的气泡室做得很大,最大的直径为1.8m,用它测定和研究了寿命极短的“共振粒子”。这些粒子为数很多,为了解释它们的存在,导致了盖尔曼和尼曼的理论。他因发展了气泡技术和发现了许多共振态而荣获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56
费曼1939年毕业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1942年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同代的物理学家一样,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在阿拉莫戈多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也在场。1945年,他去康奈尔大学任教,1950年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曼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在量子电动力学中,对电子行为的数学计算结果远比以前采用的方法精确得多。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4-174
泽尔尼克于1915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重大贡献是在1934年发明了“相衬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把衍射光的相位相对于入射光稍微作了一些改变,结果使得细胞中的不同目标带上了不同的颜色(这些目标在普通显微镜下看起来本米是没有颜色的),这样,细胞内的情况既能清晰可见,又不用给细胞染色,因而细胞不致被杀死。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3-103
马赫1860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先后在格拉茨和布拉格任教,1895年回到维也纳。他接受了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观点,认为,一切知识无非都是感觉。他还认为,空间、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赖于它里面的物质内容和物质分布(这在今天被称为马赫原理,由爱因斯坦髓首先使用)。他最负盛名的是在1887年进行的气流实验。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2-102
洛威尔出身于贵族家庭。1876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对数学感兴趣,年幼时还涉猎过天文学。斯基帕雷利报道的火星上存在的“运河”,使他十分激动。洛威尔废寝忘食地研究火星15年,拍摄了几千张火星照片。毫无疑问他看到了(或者说他以为他看到了)运河。他画出了详细的图,最后包括500条以上的运河。在勒威耶比’和亚当斯发现海王星之后,天王星运动中的歧异也还不完全明白。洛威尔相信这起因于海王星之外的另一颗行星。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3
麦克劳德在阿伯丁文法学校上学时,成绩出众,深得老师的器重和同学的爱戴。他特别喜欢动物解剖和绘画。1903年,麦克劳德出版了《实用生理学》一书,在当时的英国生理学界颇负盛名。美国西里索符大学慕名聘他为生理学主任教授,27岁的他前往美国。他任教直至1916年。1905年出版了他与希尔合著的《生理学的现代进展》,同年他开始研究糖尿病,1912年夏季他回到英国,在伦敦大学主讲“糖尿病及其病理生理学”,第二年他把有关讲义扩充成专著出版,极为畅销。  相似文献   

18.
应用费米一狄拉克统计解决具体问题,常遇到 类型的积分(下文简称“费米积分”)。式中f()为费米一狄拉克分布函数,  为任意一个满足 = 0, F()=0的连续函数。许多教材[1]已经证明:在 μ》KT的条件下,“费米积分”的近似值但由于(2)式是用费米子的化学势μ、而不是用费米能量 0m来表示。因此,应用(2)式来计算每一问题之后,均要利用μ与 0m之间的关系进行代换,才能得到最后的结果[2]。为了避免这种重复性的计算,本文拟在(2)式的基础上,用费未能量 0m来表示“费米积分”的近似值;并举数例说明所得结果的应用。 一、用费未能量表示“费米积…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9-169
韦勒是校长的儿子。1823年在海德堡获得医学学位,后转入化学界。他到瑞典,与白则里一起搞研究,并与他结为终生莫逆。白则里根据化学物质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两类——有机物和无机物。他相信在制成有机物时需要“生命力”。因此化学家不能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1828年,韦勒将氰酸铵加热,使他感到吃惊的是,他发现由氰酸铵生成的结晶很像尿素,经过试验证明它就是尿素。而尿素是哺乳动物尿中发现的,肯定是种有机物。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76
赫斯是森林护林员的儿子,1906年在格拉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1911年起,有一些科学家开始把气球放到6英里(约9.7km)的高空,去探测高空中的背景辐射。赫斯也进行了这项工作。赫斯惊奇地发现,在高达6英里的高空中,背景辐射的强度是地面辐射强度的8倍。虽然别人也观测到过这种现象,但赫斯是第一个正视了这种结果。米立肯把这种辐射取名为“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