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58
福勒提出了宇宙间化学元素起源的核反应理论和实验,因而获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论证了简并电子气压是白矮星形成的原因:核能耗尽后,没有辐射压力与引力抗衡,星体坍缩,引力能转化为热能,温度升高,使原子中的电子全部电离为自由电子,物质处于等离子态,恒星尺寸减小到行星大小,密度增至(10^5-10^9)g/cm^3。在如此高的密度下,电子气表现出显著的量子特征,称为简并电子气。此时,相当一部分电子占据较高的能态,具有较大的能量,从而产生很大的压力(简并压),抗拒了星体的引力收缩,形成了白矮星。  相似文献   

2.
1983年,73岁的钱德拉塞卡(Chandrasekhar)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主要原因是他在恒星结构和演化领域所做的贡献,即对白矮星质量上限的研究。这部分工作,是他本人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的,距获奖时隔50年。当时媒体称此为钱德拉塞卡“迟来的春天”。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再度回顾这段历史,深感带给人们的启发还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3.
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萨婆罗门扬*钱德拉塞卡(S.Chandrasekhar,1910~1995) "因为对恒星结构和演化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因为对白矮星的结构和极限质量的精确预言"而荣获198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钱德拉塞卡以其在天体物理学、物理学和应用数学等领域广博的贡献闻名于世.在其充满创造传奇的一生中,钱德拉塞卡不仅以创造性的科学贡献充实了人类的知识宝库,还将对美的追求融入科学研究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成为启迪人类思想的宝贵精神财富.2010年恰逢钱德拉塞卡诞辰100周年、逝世15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37
库仑青年时是位军事工程师,1764年起在西印度群岛督建马提尼克岛的防御工事。1776年回到巴黎。一种寻求安宁生活的渴望,把他引向科学实验。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开始后,他以谨慎态度退居到省城布卢瓦,在安定环境中搞研究。他安然度过了恐怖时期,最后受到一名拿破仑党人的赏识而复职。那时候他已经出了名。1777年,他发明了扭力天平,1781年,他被选入法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50
艾丁顿儿时是一神童,在剑桥大学以数学好而出名,1904年是全班第一名。从1913年起,是剑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1914年为剑桥天文台台长。他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对恒星内部的理论研究。太阳的密度比地球的低很多,人们有理由认为太阳里里外外都是气体。于是就产生问题:在恒星的巨大引力作用下,什么东西使这气体不收缩成坚实的一小团。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97
利比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193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成为该校教师。1945年,到芝加哥大学原子能研究所,对碳同位素的研究工作产生了一个想法。当一个生物体死后,碳就不再会结合到它的组织中,而已经在该生物体中存在的碳将开始不可恢复地遭到破坏,而且其破坏的速率是已知的。把木乃伊和羊皮纸中的木材和织物的陈年碎片中留存的碳的量与活的(或新近死的)同类物件的样品中的碳的量做比较,即可确定那些陈年物品的年代。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9
范德格拉夫就学于亚拉巴马大学,1922年毕业,获工程师证书,又去巴黎大学学习了几年,曾听过居里夫人讲学;后获得罗兹奖学金,进牛津大学学习,并于192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美国后,先在普林斯顿工作,1931年到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工作。他因发明高压静电发生器而出名,第一台仪器于1931年建成(范德格拉夫两年前已经用罐头盒、丝带和小电动机作过实验,确定了它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2
魏尔啸1843年获柏林大学的医学学位。在他还是一名年轻外科医生的时候,他就第一个描述了自血病(1845年),但他表现出对革命党人的同情并因此失掉他的大学职位。这引导他沉静地去思考疾病组织的微观结构。到了1856年在柏林获得病理解剖学教授的职位时,他已经有了独到的见解。在1858年出版的一部书里,他很有把握地说,细胞学说也适用于疾病组织。他指出疾病组织的细胞是由普通组织的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同种类的星体,在这些星体中,有我们熟悉的绿色家园行星——地球,能量之母的恒星——太阳,以及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等等。但是在众多的星体中,有些星体并不为人们所熟悉,这里就有诸如白矮星、红巨星、超新星、脉冲星和黑洞等等,这些不为人熟悉的星体中,它们都有着与平常星体许多不同寻常的地方,有些方面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在这众多的不同寻常的星体中,有一种星体它不仅在宇宙学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5-115
1919年,纽曼离开了匈牙利。1926年他在汉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到了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数学物理。他1944年证明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和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他更重要的贡献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在1928年,他在这方面已有所论述,但他完整的著作《对策论与经济行为》一直到1944年才出版。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60-60
富尔顿出身农民,17岁到费城独立谋生。当过首饰店艺徒,在象牙上绘制微型肖像。以后想当画家,到欧洲学习。到伦敦后,绘画没有取得成就,却对船舶感兴趣。1801年在巴黎建了一艘20m长的明轮汽船。1806年回纽约,1807年造出一艘45m长的汽船,用单缸凝汽式蒸汽机驱动两个直径4.5m的明轮,由纽约驶往奥尔巴尼,240km水程历时32小时,而帆船则需4昼夜,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他在两地间开设班船,每两周往返三次。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47
丁肇中的父亲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一家人曾回故国并定居台湾。1956年,丁肇中也当上了留学生,并且也在密执安大学读书。1962年,他获得该校的博士学位,然后去哥伦比亚大学执教,1967年又到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任职。1974年,丁肇中在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工作时发现了一种粒子J/ψ。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2
1929年,杨振宁全家迁居北京(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但在以后的岁月中,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再次迁居。杨振宁和李政道㈥一样,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求学,1945年获得奖学金来到美国。他渴望在费米的指导下学习,为此到哥伦比亚大学。当他发现费米已转入芝加哥大学,便也转入芝加哥大学。在费米的指导下,他于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85
科兰纳是在世界各地受的教育。他在印度的旁遮普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43年)和硕士学位(1945年),1948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得到博士学位。他到瑞士做高级研究工作,其后又到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书,最后于1960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任职。他现在已加入美国籍。科兰纳在他事业的早期曾与托德共同工作,后来他对遗传密码的课题感到兴趣。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55-55
费米1922年以优等成绩在比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德国,在玻恩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由于他在中子方面、尤其热中子轰击方面的成绩,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几个月后,便使迈特纳悟出了“裂变”这个概念)。在1925-1926年,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费米与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叫各自导出量子统计中的“费米一狄拉克统计法”。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0-150
斯蒂文第一个职业是当布鲁日的收税官,1583年离职,进入莱顿大学。他引进十进制小数,是把丢番图的著作翻译成近代语言的第一人。他在1586年证明,在一已知表面上液体的压力依赖于这个表面上液体的高度及表面的面积,而不依赖于液体容器的形状。他可以说是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1586年,他做了一项重要的实验,让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落下,并观察到它们同时着地。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6
铁木辛科于1917年后到国外工作,在美国的密歇根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任教几十年,解决了大量应用力学问题,写了许多弹性力学教材,培养了众多力学人才。T12是乌克兰1998年为基辅工学院100周年出的纪念邮票,铁木辛科曾在该校任教。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0
浦品在1874年手无分文地移民到美国。他抓住一切机会努力进取,终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于1883年毕业。为继续深造,他到了德国,在赫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指导下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他重返美国后,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浦品的发明极多。他设计了一个可对X射线轰击起反应的荧光屏,这样便可以直接观察到X射线,而且能容易地把它拍摄成照片(这就是荧光检查仪)。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9
威尔逊(R)于1957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于赖斯大学,进而于1962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生涯是在贝尔实验室度过的。他因与彭齐亚斯合作探测无线电波背景而声名卓著,这种无线电波背景乃是很久以前那次大爆炸的遥远回声。此后,他又探测到星际尘埃云中的一氧化碳和其他分子,从而对了解星际尘埃云的化学组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1-131
拉卡在将群论用于原子光谱和原子核结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量子力学中角动量耦合理论中的拉卡系数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拉卡出生于意大利的弗罗伦斯,得到博士学位后在罗马为费米做过1年助手,又到慕尼黑跟泡利进修1年,然后在比萨大学任教。1938年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颁布反犹法律,他因是犹太人被解职,就去了巴勒斯坦,任教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还担任过以色列的军区司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