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8磷钼杂多酸(盐)在H_2O_2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2:18磷钼杂多酸(盐)(Dawson结构)对H_2O_2分解反应的催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H_6(P_2Mo_(18)O_(62))和1:12磷钼杂多酸H_3(PMo_(12)O_(40))相同,对H_2O_2分解无活性,而其盐类(Fe~(3+)、Cu~(2+))则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但对H_2O_2分解的动力学行为不同于1:12磷钼杂多酸盐,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关系式。这可能和这两种结构中抗衡阳离子所处环境不同有关。杂多酸阴离子中引入V,部份取代钼后所得实验结果与1:12磷钼钒杂多酸完全相同,表明引入的钒离子在两种结构中不仅有相同的环境而且是催化剂的活性种。  相似文献   

2.
高芷芳  盛怀禹 《有机化学》1983,3(3):199-201187
本文用测定ClO_4~-离子选择性电极电势选择性系数K_(ij)~(pot)的方法,研究了七种长链季铵大阳离子与十余种有机阴离子在水、油两相中交换能力的排序。即: C_2O_4~-相似文献   

3.
以NH_4HCO_3为沉淀剂,采用简易的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非晶态前驱沉淀物,前驱体在空气中煅烧获得了立方Lu_2O_3:Dy氧化物荧光粉,再在还原性气氛下对该氧化物进行硫化处理获得了六方Lu_2O_2S:Dy硫氧化物荧光粉。Lu_2O_3:Dy和Lu_2O_2S:Dy荧光粉分别为纳米级类球状和无规则二维板片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Lu_2O_3:Dy荧光粉呈黄绿光的发射,这源自Dy~(3+)离子4f~9电子组态内~4F_(9/2)→~6H_(15/2),~6H_(13/2)的电子跃迁,其CIE颜色坐标为(0.34,0.46);Lu_2O_2S:Dy荧光粉则呈现出强烈的蓝、绿、黄及红光发射,分别来源于Dy~(3+)离子的~4F_(9/2)→~6H_(15/2),~6H_(13/2),~6H_(11/2)及~4G_(11/2)→~6H_(13/2)电子跃迁,其1931CIE颜色坐标为(0.40,0.43)。在Lu_2O_3和Lu_2O_2S晶格中Dy~(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0.05%和1.0%(原子分数),这两个体系的荧光猝灭均是由于Dy~(3+)→Dy~(3+)之间能量互递作用导致的。相比于Lu_2O_3:Dy氧化物荧光粉,Lu_2O_2S:Dy硫氧化物荧光粉有更高的发射及激发强度、更大的外量子效率和更短的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4.
有些中学化学教师在讲解KMnO_4于酸性溶液中同H_2O_2反应时(某些专著也有类似问题),认为反应方程式是2KMnO_4+H_2O_2+3H_2SO_4→K_2SO_4+2MnSO_4+4H_2O+3O_2……(1)这是化学计量方程的最简式,完全不能代表反应的机理。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由于:虽然知道H_2O_2能自发分解,但在用KMnO_4滴定时也并未发现H_2O_2有  相似文献   

5.
以Na_2WO_4·2H_2O、Ru Cl_3、二甲基亚砜(DMSO)和Sb_2O_3为原料,利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一例基于环状阴离子[H_6W_9O_(33)]~(6-)的担载型含钌多酸Na H[H_6W_9O_(33)(Ru(DMSO)_3)_2]·4.5H_2O(1),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为六方晶系,P6_3/m空间群,其阴离子[H_6W_9O_(33)(Ru(DMSO)_3)_2]~(2-)(1a)是由两个{Ru(DMSO)3}基团分别通过3个Ru-O-W键修饰在环状多酸阴离子[H_6W_9O_(33)]~(6-)的两侧构成的.此外,两个{Ru(DMSO)_3}基团上所有氧原子都与Na~+离子配位,使得Na~+离子与[H_6W_9O_(33)(Ru(DMSO)_3)_2]~(2-)阴离子交替相连构筑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多重散射 X_a 方法计算了2,5二取代苯醌系列中的 C_6O_2H_4,C_6O_2H_2F_2,C_6O_2H_2(OH)_2和 C_6O_2H_2(NH_2)_2的能级,用过渡态理论计算了这些分子的第一电离能及苯醌分子的电子能谱,其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用电荷分割方法计算了这些分子的电荷分布,进而解释了醌环上出现的两个特别长键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利用MoC1_5、NaOMe、C_6H_5CH_2SH和NaHS在无氧、无水,室温条件下在甲醇介质中合成(Et_4N)_2[Mo_2O_2S_2(SCH_2C_6H_5)_4](化合物Ⅰ)和(Et_4N)-[Mo_2O_2(μ-SCH_2C_6H_5)_3(SCH_2C_6H_5)_4](化合物Ⅱ)的反应条件,分离步骤。本文同时报导这两种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等结构表征,同时也对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机理作了探索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赵红梅  孙成科  刘鲲  李宗和 《化学学报》2003,61(12):1934-1938
利用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下研究了气相中Fe~(2+)与H_2O_2作用生成OH自 由基的反应途径,探讨了铁离子对生成羟基自由基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反应的途 径为:Fe~(2+)与H_2O_2首先形成中间体(FeO_2H_2)~(2+),然后能过O-O键的断 裂生成中间体(HOFeOH)~(2+),再断Fe-OH键生成羟基自由基,Fe~(2+)和H_2O_2 的电荷强烈相互作用以及Fe~(2+)的d轨道上的电子促进H_2O_2中的O-O键断裂,生 成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9.
三重桥氧三核铁脂肪酸配合物FAB和EI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傅桂香  郑瑜 《结构化学》1992,11(6):414-420
本文报道三重桥氧三核铁脂肪酸配合物[Fe_3(μ_3~O)(μ-O_2CR)_6(H_2O)]_3~+(R=CH_3,C_2H_5,C_3H_7,C_4H_9,C_(15)H_(31)和C_(17)H_(35))的快原子轰击(FAB)和电子轰击(EI)质谱。在FAB—MS谱中观察到四种系列离子:Ⅰ.[Fe_3O(O_2CR)_n]~+n=2-6;Ⅱ.[Fe_3O(O_2CR)_nO]~+n=1-4;Ⅲ.[Fe_2O(O_2CR)_n]~+n=1-3;Ⅳ.[Fe_2(O_2CR)_n]~+n=2-4;以及与底物所形成的加合离子[Fe_3O(O_2CR)_n·NBA-1]~+n=3-5(NBA是间-硝基苄醇)。在EI—MS谱中,除上述Ⅰ—Ⅳ离子(其中n的数目略有差异)外,还观察到含三个配位水的完整阳离子[Fe_3(O_2CR)_6(H_2O)_3]~+及其与配体羧酸的加合离子[Fe_3O(0_2CR)_n(H_20)_3·RCOOH+H]~+n=4-6,(Fe_3O(O_2CR)_nO(H_2O)3·RCOOH+H]~+n=2—4和Fe(O_2CR)_n]~+n=1—3。分析了它们的断裂规律,探讨了从中所获得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借助水热合成技术获得了一种新的有机-无机复合的硼钒酸盐[H_2en]_4[V_6B_(20)O_(50)H_8(H_2O)]·en·8H_2O(1)(en=乙二胺),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化合物1的分子结构包含1个[V_6B_(20)O_(50)H_8(H_2O)]8-多酸阴离子、4个质子化的[H_2en]~(2+)阳离子、1个游离的乙二胺分子和8个结晶水分子.化合物1最有趣的结构特点体现在:夹心型的[V_6B_(20)O_(50)H_8(H_2O)]8-多酸阴离子是由2个呈交错排列的三角形{B_(10)O_(26)}簇和1个六边形的{V_6O_(18)}簇通过12个三重桥氧原子连接而成的,其中两个三角形{B_(10)O_(26)}簇相互旋转的角度为45°.  相似文献   

11.
余秀芬  徐立 《结构化学》1993,12(6):449-454
用新的合成途径,以Na_2WO_4·2H_2O为原料,Zn粉为还原剂,合成了三个簇合物(1)[W_3O_2(CH_3CO_2)_6(H_2O)_3]ZnBr_4·8H_2O,(2)H(W_3O_2(CH_3CO_2)_9]·5H_2O,(3)H_2Na_3[W_3O(CCH)_3(CH_3CO_2)_6(H_2)O][H_2W_(12)O_(40)]·13.5H_2O。在测定晶体结构和综合有关文献基础上,说明了反应过程,并进行了EHMO量化计算,探讨了该类型化合物的簇骼成键性质和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氧还原(ORR)可分为4e~-体系和2e~-体系.在燃料电池中,O_2经过4e~-体系直接生成H_2O,经过2e~-过程直接产生H_2O_2,H_2O_2可以产生电能,是替代石油或氢气的理想能源载体,而且H_2O_2在实际生活生产中也具有广泛应用.但是,燃料电池中2e~-体系氧还原反应非常缓慢,故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氧还原催化剂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氧还原2e~-体系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它们的选择性、活性和稳定性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对电化学制备H_2O_2的最新进展作了简要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挑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室温条件下研究了电子受体H_2O_2和O_2对TiO_2光催化甘油氧化反应中的活性氧物种、甘油转化率和产物分布的影响.当在紫外光辐射和TiO_2的体系中不存在电子受体时,只产生HO~·自由基.而当在此体系中有电子受体存在时,则产生了HO~·自由基和~1O_2,但它们的浓度不同,这取决于电子受体的浓度.以H_2O_2为电子受体时甘油转化率的提高大于以O_2为电子受体时.甘油转化生成有价值产物的类型则与体系中的活性氧物种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酸性水溶液中Na_9[B-α-SbW_9O_(33)]·19.5H_2O, SbCl_3, Tm(NO_3)_3·6H_2O和盐酸二甲胺反应,合成一例锑桥连的四核铥嵌入四聚锑钨酸盐[H_2N(CH_3)_2]_8Na_6H_8{[Tm_4(H_2O)_6Sb_6O_4](B-α-SbW_(10)O_(37))_2(B-α-SbW_8O_(31))_2}·24H_2O (1).该簇合物的四聚阴离子是由两个二缺位[B-α-SbW_(10)O_(37)]~(11-)片段、两个四缺位[B-α-SbW_8O_(31)]~(11-)片段和两个[Tm_2(H_2O)_3Sb_3O_2]~(11+)簇组成.发光性质研究表明在353 nm紫外光激发下,1的发射光谱在450 nm处显示出一个特征发射峰,该发射峰归属于铥离子~1D_2→~3F_4跃迁.它相关的发光性能参数如色度坐标、色纯度、主波长和色温分别为(0.184 3, 0.135 0)、71.69%、470 nm和4 471 K.这些数据表明1有可能作为蓝色发光体应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MINDO/3方法研究了硝基胍热解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硝基胍热解反应可经历两条途径得到主产物(N_2O、H_2O和NH_3)。这两条途径相互竞争, 但生成N_2O及H_2O的途径Ⅰ要容易进行, 是整个反应的启动步。  相似文献   

16.
应用倒滴加法制备的粉状白钨酸,制备了两个新的不同组成的过氧钨酸钕:NH_4NdW_2(O_2)_5(OH)_2·4H_2O(1)和NH_4NdW_3(O_2)_3O_8·6H_2O(2)并对化合物的一些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编者 《大学化学》1986,1(4):58-60
一、填充 1.命名下列离子:MoO_4~(2-)____;Mo_7O_(24)~(6-)____;H_2W_(12)O_(40)~(6-)____。 2.B_(12)H_(12)~(2-)离子的构型是____体,构成这骨架的成键电子数共有____个。 3.络合物(C_5H_5)V(CO)_4在液氨中能被金属钠还原产生负离子[(C_5H_5)V(CO)_3]~(n-),n的值等于____;CO的伸缩频率在(C_5H_5)V(CO)_4比在[(C_5H_5)V(CO)_3]~(2-)____。  相似文献   

18.
用动力学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在Cu-Zn-Al-Ti-K催化剂上合成低碳混合醇的反应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完整的反应网络构造图。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是由CO加H_2和CO_2加H_2两条途径生成的,其它醇是从甲醇出发经过碳链增长过程生成的。甲烷是CO和H_2反应的产物,其它烃经由甲烷按碳链增长方式产生,其中乙烷也可能经乙醇产生。在经过很短的一段反应时间之后,就发生了逆变换向变换反应的转变,变换反应起了向CO_2加H_2合成甲醇这一途径提供反应物CO_2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邢宸 《燃料化学学报》2020,48(3):378-384
采用超临界水热合成方式极速合成一种H_4SiW_(12)O_(40)/Bi_2WO_6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及孔隙度(BET)测定对所合成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考察,并以吡啶含量为15 mg/g的模拟油对光催化剂的脱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光催化剂为二维纳米片自组装成的三维球状结构,其中,H_4SiW_(12)O_(40)与Bi_2WO_6不是简单的固载关系而是在超临界水热条件下生成一种新的晶相,正是由于这种晶相的存在,使得H_4SiW_(12)O_(40)牢固固载在Bi_2WO_6光催化剂本体上的同时,对光生载流子进行了有效疏导,提升了H_4SiW_(12)O_(40)/Bi_2WO_6光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光催化活性。本研究针对光催化剂制备周期与晶形发育的矛盾,将超临界水热技术与光催化剂模板导向合成技术有机结合,在获得良好晶形异质结构H_4SiW_(12)O_(40)/Bi_2WO_6光催化剂的同时明显缩短了光催化剂的制备周期,从而降低了催化剂的制备成本,攻克了光催化剂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矛盾,所制备的H_4SiW_(12)O_(40)/Bi_2WO_6光催化剂轻质油脱氮效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20.
用阶跃过渡应答技术研究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反应物C_2H_6,O_2,产物C_2H_4和主要副产物CO_2在MoO_3-V_2O_5/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_2H_6和C_2H_4在该催化剂上不吸附;氧为慢吸附、不可逆吸附;CO_2为可逆吸附,吸附量较小。并发现在无氧的条件下,乙烷能与催化剂表面上的晶格氧反应生成乙烯。这些结果对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理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