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种新的水杨醛型单肟配体HL1(HL1=(E)-2-{1-甲氧基亚氨基甲基}-4,6-二溴苯酚)和HL2(HL2=(E)-2-{1-乙氧基亚氨基甲基}-4-硝基苯酚)分别与一水合乙酸铜反应,合成了2个铜配合物[Cu(L1)2](1)和[Cu(L2)2](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为单核结构,由1个CuⅡ离子和2个配体组成。中心CuⅡ离子的配位数是4。配合物1为扭曲的平面四边形,而2为规则的平面四边形。配合物1以分子间氢键形成了无限的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以分子间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2个酰腙铜配合物[Cu(L)2(THF](1)和[Cu(L)(CH3OH)Cl](2)[HL=3,4-二甲基-2-乙氧羰基-吡咯-5-甲醛苯甲酰腙]。结果表明在每个配合物中,HL脱质子作为阴离子配体,通过烯醇化的氧和亚氨基的氮与中心铜(Ⅱ)离子配位。中心铜(Ⅱ)离子在配合物1和2中的配位构型分别为扭曲的四方锥和平面正方形。配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1.98μg·m L-1),而配合物1则对肝癌细胞Hep G2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IC50=9.1μmol·L-1)。  相似文献   

3.
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2个酰腙铜配合物[Cu(L)2(THF](1)和[Cu(L)(CH3OH)Cl](2)[HL=3,4-二甲基-2-乙氧羰基-吡咯-5-甲醛苯甲酰腙]。结果表明在每个配合物中,HL脱质子作为阴离子配体,通过烯醇化的氧和亚氨基的氮与中心铜(Ⅱ)离子配位。中心铜(Ⅱ)离子在配合物1和2中的配位构型分别为扭曲的四方锥和平面正方形。配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1.98μg·m L-1),而配合物1则对肝癌细胞Hep G2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IC50=9.1μmol·L-1)。  相似文献   

4.
以含4-咪唑和羧酸基团的双功能基团4-咪唑基苯甲酸(HL1)为配体,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超分子化合物[Cd(L1)(HL1)I](1)和[Co2(L1)4(H2O)8](2),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热重、粉末衍射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L1-配体连接Cd( Ⅱ)离子成一维链,这些一维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三重贯穿的α-Po结构的超分子聚合物;配合物2不对称结构单元中,存在3种不同的金属Co( Ⅱ)中心单核分子,这些相互独立的分子单元通过丰富的氢键连接成三维的聚合物。同时,对配合物1室温下的固体荧光性质和配合物2对气体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含4-咪唑和羧酸基团的双功能基团4-咪唑基苯甲酸(HL1)为配体,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超分子化合物[Cd(L1)(HL1)I](1)和[Co2(L1)4(H2O)8](2),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热重、粉末衍射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L1-配体连接Cd( Ⅱ)离子成一维链,这些一维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三重贯穿的α-Po结构的超分子聚合物;配合物2不对称结构单元中,存在3种不同的金属Co( Ⅱ)中心单核分子,这些相互独立的分子单元通过丰富的氢键连接成三维的聚合物。同时,对配合物1室温下的固体荧光性质和配合物2对气体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CuL](ClO4)2(L=5,12-二甲基-1,8-二乙醇基-1,3,6,8,10,13-六氮杂环十四烷)与NH4VO3反应,得到一个钒氧多酸桥联大环铜配合物的三维配位聚合物{[CuL][VO3]2·0.67H2O}n。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单晶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方晶系,R3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铜原子与大环配体上的4个氮原子和钒氧四面体[VO4]中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钒氧多酸阴离子[V6O18]6-桥联大环配合物[CuL]2+形成一个具有一维通道的三维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3,5-二甲基吡唑(HL)与锌(Ⅱ)进行配位作用得到双核配合物[Zn_2(HL)_2(L)_2Cl_2](1)和四核配合物[Zn_4(HL)_4(L)_4(OH)_2](BF4)_2(2)。通过元素分析、UV-Vis、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热分析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两个配合物结构中,每个中心金属锌(Ⅱ)均具有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双核配合物1中2个金属锌(Ⅱ)由2个双齿配体(L)桥连,以双核配合物1作为次级配位单元,类似的2个次级配位单元中的金属锌(Ⅱ)进一步通过μ-O配位桥连形成四核配合物2。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8-羟基喹哪啶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的2-取代-8-羟基喹啉配体(E)-2-[2-(4-甲氧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HL),并用核磁共振(NMR),液质联用(LC-MS),元素分析(EA)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溶剂热法,Zn(Ⅱ)离子与HL配位得到一种晶态配合物[Zn2L4](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其结构是以双核Zn(Ⅱ)作为基本构建单元,利用π…π芳香堆积和非经典C-H…O氢键以及C-H…π3种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手段对配体HL和Zn(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研究;此外我们还对配体及其双核锌配合物的固相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1的发射波长相对配体发生红移,并发出黄色光。  相似文献   

9.
基于香豆素类配体H_2L合成了2个新的单核铜(Ⅱ)和三核镍(Ⅱ)配合物,[CuL](1)和[Ni_3(L)_2(μ-OAc)_2(CH_3OH)_2]·CH_3OH (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热稳定性(TGA)和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晶体学证明在配合物1中,位于[N_2O_2]空腔的铜(Ⅱ)离子是四配位的,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平面四边形构型。同时,在配合物2中所有的镍(Ⅱ)离子都是六配位的、具有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甲醇分子作为配体参与配合物2的配位作用。在配合物1和2中,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形成了强的超分子结构。此外,对配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和Hirshfeld表面分析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对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基于吡啶-2-甲醛肟(Hpyco)配体和吡啶-2-甲酸(Hpa)配体的配合物[Ni2(Hpyco)2(pa)(EtOH)Cl3](1),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体结构中2个Ni(Ⅱ)离子通过1个以μ1,1方式配位的氯原子和1个以μ1,1连接的羧酸氧原子桥联。配合物1的低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Ni(Ⅱ)…Ni(Ⅱ)之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甲醇体系中,分别将苯并咪唑还原席夫碱HL与四氟硼酸铜和硝酸铜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结构类似的双核铜配合物[CuL(CH_3OH)]_2(BF_4)_2(1)和[CuL(NO_3)_2]_2(2)(HL=2-(((2-(2-benzimidazyl) ethyl)aimino)methyl)phenol),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为酚氧桥联的双核铜结构,其中每个Cu(Ⅱ)处于N_2O_3的畸变四方锥构型。配合物中的氢键将配合物1和配合物2分别连接成一维和三维网络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双核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表明2个配合物均显示2个准可逆单电子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HL)Cl_2]·H_2O(1)和[ZnL_2](2)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肼基甲酸甲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Cu(Ⅱ)离子拥有四方锥配位构型,与一个中性配体HL和2个氯离子配位。配合物2中,Zn(Ⅱ)离子与来自2个阴离子配体L-的N_2O电子供体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缩2-萘胺席夫碱(HL)及其铜(Ⅱ)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络合滴定法、质谱和摩尔电导值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L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热重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还对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对受试的4个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抑菌能力配合物强于配体,呈现浓度效应,在浓度为3.0 mg.mL-1时最大直径可达14.9 mm。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冠醚3,3′-二甲基二苯并-18-冠-6(MDB18-C-6),并以该化合物为配体分别与镍(Ⅱ)、钯(Ⅱ)和K2(i-mnt)作用,进一步合成了配合物[K(MDB18-C-6)(CH3COCH3)]2[Ni(i-mnt)2](1)及配合物[K(MDB18-C-6)(CH3SOCH3)]2[Pd(i-mnt)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与DNA都具有相互作用,配合物主要是通过影响DNA的螺旋结构,从而引起DNA的构象变化,并且配合物2的作用性能大于配合物1。  相似文献   

15.
以席夫碱碳腙类配体H2L自组装合成了一个新的M4[2×2]四方格子状结构锌(Ⅱ)配合物[Zn4(HL)4](ClO4)4·2MeCN·2MeOH(H2L=1,5-bis(1-(pyridine-2-yl)ethylidene)carbonhydrazid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表征。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Zn(Ⅱ)离子具有N4O2型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4个配体分别失去1个质子后以醇式与金属离子配位,由4个酚氧原子桥连4个Zn(Ⅱ)离子形成[2×2]格子状结构四核配合物。固态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在530 nm附近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6.
以席夫碱碳腙类配体H2L自组装合成了一个新的M4[2×2]四方格子状结构锌(Ⅱ)配合物[Zn4(HL)4](ClO4)4·2MeCN·2MeOH(H2L=1,5-bis(1-(pyridine-2-yl)ethylidene)carbonhydrazi-d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表征。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Zn(Ⅱ)离子具有N4O2型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4个配体分别失去1个质子后以醇式与金属离子配位,由4个酚氧原子桥连4个Zn(Ⅱ)离子形成[2×2]格子状结构四核配合物。固态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在530nm附近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2个Schiff碱Cu(Ⅱ)/Ni(Ⅱ)配合物[Cu(L~1)_2](1)和[Ni(L~2)_2](2)(HL1=1-(4-(((E)-3,5-dichloro-2-hydroxybenzylidene)amino)henyl)ethanoe O-benzyloxime,HL2=1-(4-(((E)-4-methoxy-2-hydroxybenzylidene)amino)phenyl)ethanone O-benzyloxime),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X射线结构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类似的结构,均由1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和2都是单斜晶系,但配合物1空间群为C2/c,而配合物2为P21/c。且中心金属Cu(Ⅱ)和Ni(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配位的扭曲的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通过π…π和C-H…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通过C-H…π作用形成2D超分子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配合物[Cu(HL)(H_2O)(NO3)]NO3(1)和[Zn(HL)Cl2](2)(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Cu(Ⅱ)离子与1个中性三齿缩氨基脲配体,1个水分子和1个硝酸根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四方锥。配合物2中Zn(Ⅱ)离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为N2OCl2,其配位构型与配合物1中Cu(Ⅱ)离子的相同。甲醇溶液中,配合物2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HL相似。而配合物1由于配体和金属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最大荧光发射峰略有红移。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_2](1)和[Cd(HL)(CH_3OH)(NO_3)_2](2)的结构(HL为2-乙酰吡嗪缩肼基甲酸甲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Ni(Ⅱ)离子与来自2个阴离子配体L-的N_2O电子供体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在配合物2中,Cd(Ⅱ)离子拥有双帽三棱柱配位构型,与1个中性配体HL,2个双齿配位硝酸根和1分子甲醇配位。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荧光及热性质。  相似文献   

20.
氨基酸席夫碱镍、钴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抑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欣  杜聪  陈丹  黄萌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3):489-494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对氯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缩L-苯丙氨酸甲酯Schiff碱Ni(Ⅱ)、Co(Ⅱ)配合物[NiL_2](CH_3OH)(1)和[CoL_2](CH_3OH)(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都同时含有两个独立子单元及一个游离的甲醇分子,各子单元都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2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