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现了玻尔最初提出的氢原子理论,从玻尔的理论归纳出了对应原理.给出了对应原理的两个具体的应用,即通过经典理论给出原子光谱的强度和矩阵力学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长荣 《物理与工程》2006,16(3):55-58,64
以玻尔对应原理所形成的思想过程为历史背景,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该原理的深刻科学内涵以及它对哥本哈根学派的深刻影响.作为一种富有启发性的科学思想,玻尔对应原理对当今物理学的发展及科学研究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物理>杂志以前刊发的一篇文章中关于对应原理的两种表述及综合运用的部分论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新的见解,并阐述了对普朗克对应原理和玻尔对应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蒋昌忠  李承斌 《计算物理》2001,18(5):470-472
根据新型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载能电子束和固体相互作用原理,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入射电子和靶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编制了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程序,获得了对应不同电镜工作参数的入射电子背散射率.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对应原理"提出的历史背景,讨论了"对应原理"的基本内容、普遍意义及其推广到社会领域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对应原理的两种表述及其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振华  郭应焕 《大学物理》1998,17(1):36-38,45
介绍了对应原理的两种表述,用反例说明了两者并不普遍等效,并以最简单的量子力学体系为例,讨论了对应原理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积与积减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雪涛  董源  梁新刚 《物理学报》2011,60(11):114402-114402
文章分析了重力势能、引力势能、电荷势能、化学势能、热量势能、质量积、动量积等多种势能,发现它们均可表达为一种守恒广延量和对应的强度量的乘积,因此可将其统一定义为"积".基于积这一概念,文章得到了孤立系统内守恒广延量传递过程的积减原理,即孤立系统内进行的守恒广延量传递过程中系统的积总是减小的.进一步,文章还基于积的概念发展了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的势平衡判据,发现孤立系统达到势平衡状态时,系统的积达到最小值(最小积原理);当封闭系统达到势平衡状态时,系统的准自由积达到最小值(最小准自由积原理).上述结论应用于传热学中即可得到热量传递过程的(火积)减原理及相应的热平衡判据.与热力学中的核心概念熵相对应,由于物理量(火积)可以描述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性,作为传热过程的优化准则,度量系统的无序度,并给出系统的热平衡判据,因此(火积)是传热学中的核心概念. 关键词: 势能 积 积减原理 平衡判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量子对应态原理并考虑氢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结构差异,建立了适用于预测低温正氢与仲氢输运参数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对比黏度和对比导热系数与对比德布罗意波长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使用所建立数学模型预测了正氢与仲氢的黏度与导热系数。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检验分析,发现量子对应态原理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温度20100 K及压力0.0110 MPa范围内正氢、仲氢的黏度及导热系数。压力对模型的预测精度影响显著,当环境压力小于1 MPa时,对应态原理预测误差基本控制在6%以内。进一步修正模型中的物性常数修正有望提高对应态原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测速的原理到底如何,学生以及部分教师并不是很清楚,笔者从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出发,发现此问题对应的模型是波源和观察者同时运动的情景,并得到了频率变化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再进一步讨论了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应原理是一个普遍原理.本文拟讨论其思想在中专物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及其实际意识.1对应原理 对应原理最新所表述的是量子理论与经典物理理论之间的关系.最早是1906年,M·普朗克提出的在h→0的极限情况下量子物理还原为经典物理: [量子物理]=[经典物理] 对于对应原理做了系统的阐述,并正式提出使用这一名称的是丹麦杰出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早在1913年,玻尔发表的论文《论原子与分子的构造》──“伟大的三步曲”中就已明显看出这一思想的萌芽.尔后,玻尔分别在1918年,1920──1923年间多次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4He和Ne作为参考流体,采用四种对应态原理形式分别对氦-3的p-v-T性质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采用量子三参数对应态原理预测氦-3低密度下的p-v-T性质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广的预测范围.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光子计数对应鬼成像方案。该方案采用数字微镜器件对光源进行调制,通过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获取光子计数值,并利用对应鬼成像算法计算目标物体的像。结合鬼成像理论和对应鬼成像理论阐明了光子计数对应鬼成像原理,并通过实验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弱光成像。利用该方案可以获得与传统鬼成像效果相当的成像质量,但降低了图像重建过程中的计算量和算法复杂度。此外,该方案略去了阵列探测器对光强分布的测量,利用一个不具有空间分辨率的单光子探测器结合对应鬼成像算法,即可得目标物体的像,同时也能获得目标的距离信息。  相似文献   

13.
对应原理在量子论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应原理(CorrespondencePrinciple)的系统阐述最早见于玻尔在1918年写的文章[1],而正式使用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他 1920年的文章[2-4].对应原理表述的是量子理论与经典物理理论的关系,它指出:在大量子数极限情况下,量子体系的行为将渐近地趋于经典力学体系.然而应该提到,对应原理的思想的萌芽[5]早在玻尔的1913年发表的划时代的论文[6]──“伟大的三步曲(Great Thilogy)──中已经可以明显看出(见其中第一篇论文,§3),虽然文中并没有出现对应原理这个词汇。同年12月,玻尔在哥本哈根物理学会上的报告中,又特别强调了这个思想的重要性[7],这…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最小热量传递势容耗散原理的导热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热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它的优化遵循最小热量传递势容耗散原理。本文根据该原理,对体点问题中的高导热材料布置进行了优化。当域内导热系数的积分为定值时,最小热量传递势容耗散对应于导热系数与当地热流成正比,即全场的温度梯度均匀。以温度梯度均匀化为准则,利用仿生优化方法得到了域内有均匀和非均匀热源时高导热材料的最优布置。  相似文献   

15.
辐射(火积)耗散与空间辐射器温度场均匀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积)理论是针对传热优化发展起来的,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基于辐射(?)原理,对空间辐射器散热过程中的散热量分布、发射率分布和散热面积分布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以上三类优化分布问题,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均表明,辐射器最小的辐射(?)耗散和辐射热阻均对应于散热表面均匀的温度场。因此,辐射(?)原理可用于空间辐射器的温度场均匀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合成全息照相和计算机图形学原理,提出利用计算机制作初级体视图序列的方法,并与线阵透镜相结合,实现了计算机和光学联合制作体视全息图.研究了线阵透镜的成像规律和三维数据的计算机显示原理,获得了计算机制体视图与透镜阵列成像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设计了计算程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明了玻尔理论在工科近代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在玻尔理论教学中应该突出对应原理.文中运用对应原理导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进而得出轨道半径量子化和角动量量子化条件.并说明这样讲授更符合历史事实,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量子理论和经典理论的联系,从中领会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发生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即量子理论的形成.在这个划时代的物理学革命过程中,尼尔斯·玻尔阐明了对应原理,建立了Bohr-Sommerfeld量于化法则:在相空间中,该量子化法则限定了允许的运动轨道及其相应的量子化能级,形成了旧量子理论并且解释了氢原子能级结构[1],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积分变分原理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永畅  李希国 《物理学报》2005,54(8):3473-3479
依据定量因果原理的数学表示,统一地导出了Lagrange量中含坐标关于时间一阶、二阶导数 的积分型的Hamilton原理、Voss原理、Hlder原理和Maupertuis-Lagrange原理等,给出了 这些原理的本质联系和统一描述.得出f0=0并不是通常的保持Euler-Lagrange方 程不 变的结果,而是满足定量因果原理的结果.还得出Lagrange量的所有的积分型变分原理等价 地对应于两类满足定量因果原理的不变形式.同时发现所有积分型变分原理的运动方程都是E uler-Lagrange 方程,但不同条件的变分原理所对应的不同群G作用下的守恒量是不同 的.从而可对过去众多零散的积分型变分原理有一个系统和深入的理解,并使这些变分原理 自然地成为定量因果原理的推论. 关键词: 变分原理 因果原理 运动方程 对称性  相似文献   

20.
用对应原理导出了氢原子量子化能量、量子化电子轨道以及Bohr稳定轨道量子化条件(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