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生物硫醇,如半胱氨酸(Cys)、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谷胱甘肽(GSH)等在细胞内调节氧化还原反应和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灵敏和高选择性地检测细胞内的生物硫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合成了一种可检测生物硫醇的荧光探针TTCNPy纳米颗粒,该探针具有近红外荧光发射(λem=727 nm)及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260 nm)。基于生物硫醇中巯基的强亲核进攻能力,能够破坏荧光探针中的共轭π键,导致探针荧光猝灭。该探针能够在缓冲溶液中灵敏地检测生物硫醇,对Hcy、Cys、GSH的检测限分别为0.479,0.429,0.480μmol,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此外,该探针还具有合成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细胞毒性低的优点,可以用于检测溶液和细胞中的生物硫醇。  相似文献   

2.
细胞内黏度和过氧亚硝酸根离子(ONOO-)含量影响正常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与很多疾病过程密切相关.为此,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黏度和ONOO-双响应荧光探针VI-PN(2-((6-羟基-2,3-二氢-1H-氧杂蒽-4-基)亚甲基)丙二腈).在溶液体系中,该探针随着溶液(PBS/甘油)体系黏度增大,红色荧光(λeml = 6...  相似文献   

3.
钯(Pd)是一种性质非常特殊的稀有过渡金属,在化学以及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钯催化反应的产物中常有一定浓度的残余钯污染,需要进一步纯化和检测.因此发展用于检测Pd的技术手段很有必要.零价钯可以通过对烯丙基氧化插入而切断烯丙基醚类化合物的C-O键.基于这个反应,设计合成了荧光分子二氟硼姜黄素烯丙基醚化合物,并测试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钯化合物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该荧光分子对二价钯并无响应,只有零价钯Pd2(dba)3使该分子荧光发生猝灭.该荧光分子对于零价钯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和响应性,可作为基于脱烯丙基化反应检测零价Pd的荧光探针,为“turn off”型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内次氯酸根(ClO~-)的异常表达会导致其机能障碍,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基于此,设计合成了一种咔唑-半花菁类小分子有机染料Caz-Hcy作为夹层结构上转换纳米颗粒(SWUCNPs)的能量受体,构建了基于上转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UC-FRET)的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该探针对ClO~-响应速度快,且灵敏度高(检出限0.55μmol/L)、选择性好,同时,CazHcy结构中带有正电荷的氮杂环部分还具有靶向线粒体的能力。通过ClO~-调控Caz-Hcy的吸收光谱性质来调控探针的能量转移效率,能够实现对线粒体中ClO~-含量变化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具有双发射功能的Ce-QDs-CPNs荧光纳米探针,利用H2O2对Ce-QDs-CPNs双发射荧光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比率荧光检测H2O2的新方法。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Ce3+与ATP和QDs自组装形成配位聚合物Ce-QDs-CPNs,在310nm的激发波长下,Ce-QDs-CPNs在369和525nm处分别发射Ce(Ⅲ)和QDs的荧光峰。当存在H2O2时,Ce-QDs-CPNs中的Ce(Ⅲ)被氧化为Ce(Ⅳ),使得369nm处Ce(Ⅲ)的荧光减弱,而525nm处QDs的荧光保持不变。利用Ce(Ⅲ)与QDs荧光发射峰强度比值的变化实现了H2O2的灵敏检测,线性范围为1nmol·L-130μmol·L-1,检测限为0.1nmol·L-1。双发射Ce-QDs-CPNs荧光纳米探针的合成快速简便,对H2O2检测的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此外,本方法还可用于葡萄糖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苯并咪唑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L,考察了该探针的荧光特性及其与Fe~(3+)的络合方式.结果表明,探针L在CH_3OH/Tris(体积比为7∶3,pH 7.4)体系中,可从常见的金属离子中选择性识别Fe~(3+),方法的线性范围在2~20μmol·L~(-1),检出限为1.77×10~(-8)mol·L~(-1),Fe~(3+)与探针L的络合比为1∶1,除Cu~(2+)外,其他金属离子对于Fe~(3+)检测无明显影响,且在pH 3.0~12.0范围内能稳定有效地检测Fe~(3+).  相似文献   

7.
为制做一种低成本、易标记、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生物传感器,本文制备了一种具有较强荧光信号及生物兼容性的多孔硅生物传感器材料.利用纳米金的等离子体效应增强多孔硅中荧光标记物的荧光信号,在纳米金修饰的多孔硅中采用罗丹明6G荧光标记法对生物分子进行检测.通过链接生物荧光探针后荧光信号强度的变化实现生物浓度检测,其检测极限为121 nM,对生物大分子成功实现了低成本、易标记、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对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筛选出CSFV的保守靶序列。设计针对该靶序列的分子探针,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相互作用,将捕获探针偶联到纳米磁珠,将检测探针偶联到荧光量子点,建立了基于纳米磁珠分离富集靶标和量子点探针捕获特性的生物传感器检测CSFV核酸的方法。该方法对标准品的检出限为104copies/μL,对临床样本的检出限为106copies/μL,且与其他猪病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生物传感器对25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
以1,8-萘酰亚胺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胺类荧光分子探针,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 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滴定法考察了该化合物对5种羧酸分子的识别性能,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计算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研究结果表明它对对甲苯磺酰丙氨酸有很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为模型,从细胞水平探讨白藜芦醇抗心肌急性损伤作用与细胞内Cl-变化的关系,以进一步阐明白藜芦醇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能有效减轻A/R对心肌细胞的损害,表现为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抗氧化活性升高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减少,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MQAE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心肌细胞内Cl-浓度,发现白藜芦醇亦能显著延缓A/R引起的心肌细胞内Cl-浓度的升高.白藜芦醇对Cl-浓度动态平衡的调节在其心肌保护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 s(6P3/2) C s(6P3/2) H e→C s(n lJ=8S1/2,4F5/2、4F7/2) C s(6S1/2) H e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在温度为330~340 K,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共振激发C s原子至6P2/3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6P3/2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缓冲气体增大了两个6P3/2原子间的能量转移,这可从测量由两个C s(6P3/2)原子碰撞而被布居的n lJ态所发射的荧光得到证实.三体碰撞速率系数分别为(1.80±0.72)×1-0 27cm6-s 1、(1.28±0.51)×10-27cm6s-1、(2.23±0.89)×1-0 27cm6-s 1.  相似文献   

12.
利用荧光分析方法研究了肌红蛋白(Mb)作为辣根过氧化物的模拟酶催化H2O2氧化对甲酚的反应条件,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定Mb含量的新方法.该体系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肌红蛋白的浓度在5.0×10-9~3.0×10-8mol/L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9),检出限为1.35×10-9mol/L,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内,方法简单、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各种H2S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探讨了利用凝胶和固体聚合物作为电解质,进行硫化氢气体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积分时间分辨荧光方法研究了KH(X1Σ+,v=0-3)与H2之间的振动碰撞能量转移。在K-H2混合样品池中,脉冲激光(泵浦激光)双光子激发K原子至6S态,K(6S)与H2反应生成KH(X1Σ+,v=0-3)分子,利用另一脉冲激光(检测激光)激发X1Σ+至A1Σ+态,通过测量0-100μs延迟时间内各振动态的时间分辨激光感生荧光光谱(LIF)强度,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和谱线轮廓积分方法,得到了KH(X1Σ+,v=0-3)与H2之间的振动能级转移速率系数分别为(2.1±0.4)×1013cm3.s1for v=1→v=0,(6.5±1.2)×1013cm3.s1for v=2→v=1和(8.9±1.6)×1013cm3.s1v=3→v=2.同时得到扩散系数为(1.3±0.2)×104s1.  相似文献   

15.
快速准确的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对食品安全及食源性疾病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学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最常见的快速检测方法之一,然而灵敏度低限制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将免疫学与HCR相结合建立一种免疫H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并采用双球策略规避了由于抗体与引发链同时标记在同一乳胶微球上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降低了抗体(mAb)对引发链的干扰,提高引发效率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基于单球的免疫HCR的灵敏度(2.7×10~3 CFU·mL~(-1))相比,本方法中基于双球的免疫HCR的灵敏度(4.8×10~2 CFU·mL~(-1))提高了5.6倍。  相似文献   

16.
以掺氮碳点(N-CDs)作为荧光探针,通过采用比率荧光法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的尿酸分析法。尿酸在尿酸酶的催化下被氧化生成H2O2。I-有过氧化物酶活性,能有效催化H2O2生成·OH自由基,使邻苯二胺(OPD)氧化为2,3-二氨基吩嗪(DAP)。生成的DAP通过内滤效应(IFE)猝灭N-CDs在427 nm处的荧光发射,并且在580 nm处产生新的荧光发射峰。随着尿酸浓度的增加,427 nm处的荧光强度降低,580 nm处的荧光强度增加。在0.5~150μmol·L-1范围内,DAP与N-CDs的荧光强度比(I580/I427)与尿酸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为3)低至0.06μmol·L-1。此外,该法已应用于人体血清中尿酸的测定,结果与生化仪标准方法进行对照,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芳环羟基化HPLC分离荧光法检测Cu(Ⅱ)-H2O2体系中产生的·OH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L-苯丙氨酸为探针,使用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FLD)和荧光分光光度分析(FS)两种方法平行检测Cu(Ⅱ)-H2O2 体系中产生的·OH.试验采用的激发波长277 nm,发射波长306 nm.体系在反应前后的荧光变化,可反映·OH产生量.对FLD与FS所得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具有较高一致性.FS使用混合体系检测,易对荧光的产生造成干扰,而FLD法没有干扰.  相似文献   

18.
通过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基因的特异检测方法.选择survivi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对应的探针,经PCR扩增95bp序列,经pES1002质粒克隆后转入大肠埃希氏菌E.coli DH5α,提取重组质粒,鉴定后作为模板制作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然后进行方法的重复性和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外周血survivin基因,线性范围为1×10~7~1×10~4copies/μL,相关系数为0.998,灵敏度为1×10~2copies/μL.  相似文献   

19.
双嘧达莫的协同荧光增敏光谱分析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盐酸 (Tris HCl)缓冲溶液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CTMAB)、Tris HCl缓冲溶液和β 环糊精 (β CD)两体系对双嘧达莫的协同荧光增敏作用 ,提出了在此条件下用协同荧光增敏光谱分析法测定双嘧达莫含量的新方法 本法灵敏度高 ,检测限低 (9.2 0× 10 -9mol/L) ,在 7.92 6× 10 -8~ 2 .378× 10 -6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双嘧达莫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氧化石墨烯(GO)、两种荧光染料标记的单链DNA及核酸染料SYBR GreenⅠ(SG-Ⅰ),构建了能特异性识别Hg2+的三色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高灵敏定量检测水体中汞离子(Hg2+)的新方法。在这种探针中,两种染料Tetramethyl-6-carboxyrhodamine (TAMRA)和Cyanine-5 (Cy-5)分别标记在两条单链DNA的5’端,这两条单链DNA中有一部分碱基互补配对,未互补的碱基均为胸腺嘧啶(T碱基)。在没有Hg2+存在时,两种荧光染料标记的单链DNA被吸附在GO的表面,TAMRA和Cy-5与GO靠近,荧光被GO猝灭,它们的荧光信号都很弱;此时,SG-Ⅰ被吸附在GO的表面或游离在溶液中,荧光信号也很弱。在有Hg2+存在时,两种荧光染料标记的单链DNA通过T-Hg2+-T结构特异性结合形成双链DNA,从而脱离GO的表面,TAMRA和Cy-5远离GO,荧光信号恢复;与此同时,SG-Ⅰ与双链DNA结合,荧光强度显著增强。根据TAMR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