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凸透镜成像常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是:①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②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③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  相似文献   

2.
关于透镜成像规律,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就通过作图法作了简单介绍,在中专和高中物理课程中又作了类似的讲述.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一块完整的凸透镜为例.总结出了凸透镜成像作图时,常用的三条光线.所以,学生自然也就认为:只有一块完整的透镜才能按上述规律成像,可见他们对透镜的成像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 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中专物理课程中讲述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半块和小于半块的凸透镜将如何成像?听  相似文献   

3.
刘凯伦 《物理通报》2018,37(1):126-129
通过深入探究空间点和线段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概括总结创建出一新的成像方法“ 凸透镜成像坐标定 位法” . 突破解决了传统几何光学“ 透镜成像作图法”所无法解决的一些难题, 可精确定位每一像点在坐标系中的位 置以及物体凸透镜成像的形状, 画出三维空间物体跨越焦平面时的立体发散图像. 举例阐明了“ 凸透镜成像坐标定 位法”的作图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到透镜主光轴上物点的像点,可采用作副光轴的方法.但副光轴的知识超出了中学教学大纲.这里介绍一种简单而便于理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透镜成像问题 ,中专教材共提供了两种方法 ,即作图法及公式法 ,作图法即是采用发自于物体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透镜汇交成像的方法 ,严格按比例绘图而成 ;公式法就是1u 1v=1f,通过这个公式来研究物距 u,像距 v与焦距 f的关系 .我在教学中还采用了一种图象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示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如何充分利用数学工具 ,不拘一格 ,寻求反映物理规律的最佳途径 .现介绍如下 :1 图象若凸透镜焦距为 f,物距为 u,像距为 v,可建立直角坐标系 uov,横轴为物距 u,纵轴为像距为 v,在 ou及 ov轴上 ,以焦距 f为边长作正方形 of Pf并过 P点任作一…  相似文献   

6.
宋小欣 《物理实验》1990,10(2):89-90
在光学实验中,光学元件同轴等高的调节是实验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透镜同轴等高的调节通常应用透镜成像的轭原理进行,即采用“大像追小像”的方法。这种方法操作比较复杂。现介绍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调节方法,供大家参考。实验光路如图1,物AB经凸透镜前表面折射、后表面反射以及前表而再次折射后,在物屏上成像于A′B′。当透镜翻转180°,后表面面向物AB时。此时沿光具座导轨方向前后平移透镜,同样在  相似文献   

7.
用小型棱镜摄谱仪作光谱实验时,学生应学会对照明系统进行共轴调节.调节的要求是。 1.照明透镜的主光轴重合于准直透镜的主光轴,光源位于主光轴上; 2.为了充分利用仪器的聚光本领和保证仪器的分辨率,照明透镜的有效通光孔径对狭缝的张角应等于准直透镜的有效通光孔径对狭缝的张角. 一般所用的调节方法比较粗略.如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几何光学中一般是利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的成像光路图,推出透镜成像公式:1/u 1/v=1/f……(1) 然后对u、v、f作出符号规定:使透镜成像公式1/f=1/u 1/v成为  相似文献   

9.
陈舟  倪敏 《物理通报》2018,37(4):71-78
测量平凸透镜的焦距, 除了用成像法以外, 还可用焦距公式法, 即利用勾股定理、 光的折射等方法测量 平凸透镜曲率半径、 折射率, 然后由厚透镜的焦距测量公式计算得到透镜焦距. 通过将成像法与公式法得到的结果 进行分析和比较可知, 厚透镜焦距测量的起始点并非透镜中央或边缘, 需要加以计算求出主点; 用成像法进行测量 准确度较高; 此实验作为拓展课程实验内容, 可以举一反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实验和科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标准凸透镜与待测薄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重合时会形成一个典型的望远系统。根据望远镜成像原理可知平行光入射时出射光线为平行光,利用这一特殊成像性质可以快速测定薄透镜的焦距。此实验方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是一种实用的薄透镜焦距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在用物距像距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实验中,从理论上讲在不同的物距范围内,下述两种调节方法均易从像屏上得到清晰像:(1)物和透镜固定(令物距大于焦距),调节像屏成像;(2)物和像屏固定(令二者间距满足成实像的条件),调节透镜成像.  相似文献   

12.
薄透镜的焦距测量及测量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开鸿 《物理实验》1991,11(2):70-71,75
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很多,本文通过其中常用的两种,即物距像距法和二次成像法(又称贝塞尔法),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际测量及误差计算,来评价该实验结果的好坏。一、物距像距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1.由凸透镜公式(图1)式中u为物距(AB),v  相似文献   

13.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易发生的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是一种常用的比较简单的实验方法,但往往由于观测的不是凸透镜焦平面上形成的象而造成错误,本文就此问题作如下分析。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原理:如图1,当物体尸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时,由P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L折射后成平行光,如果在透镜后面放一个与透镜光轴垂直的平面反射镜M,此平行光经M反射后再次通过透镜,仍会聚于透镜光轴的对称位置上。也就是说,象相对于物为大小相等的倒立实象,物距、象距均等于该透镜的焦距。  相似文献   

14.
在透镜成像的讨论中,一般教科书给出的均是静态情况.所谓静态,即物相对于透镜是静止的.以凸透镜为例,可将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分成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15.
邓明富 《物理通报》2001,(10):44-45
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透镜成像公式"一节中,课本上直接给出了如图1所示的透镜成像图.  相似文献   

16.
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第二节"透镜"中的第5题如下.【原题】在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中,小华拿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如图1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  相似文献   

17.
路峻岭 《物理实验》1997,17(4):155-155,154
自准法测凸凹薄透镜焦距的光路图如下.该方法简单易行,物理图象清晰,不失为薄透镜焦距测量的好方法.原则上,作反光用的平面镜M和待测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大影响成像的清晰度,但平面镜过远会因反射成像时对其法线方向要求变严而使成像变暗.因此,一般认为为使成像亮度较高,测凹透镜焦距时,应尽量使平面镜M高物屏P近一些,凸透镜L;高物屏P的距离以凸透镜焦距的2倍为宜.实验表明这种选法可能会在物屏P上出现干扰像,即不是经平面镜M反射的光形成的等大倒立的实像,结果使约15%的学生产生错误测量.即使是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也往…  相似文献   

18.
根据逆哈特曼检测原理建立了逆光线追迹模型,对透射相位测量偏折术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适用于透镜或成像镜头波像差测量的计算方法。在波像差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正逆模型光程差的对比在原理上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结合实际光线标定、系统模型追迹和N步相移算法得到了实际透镜的波像差。在实验中测量一个平凸透镜的波像差,并与干涉仪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两者测得的波像差的RMS差仅为0.03μm,验证了此方法能够精确地测量透镜的波像差。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装置简单、成本低、计算原理简单等优点。在无需干涉仪的前提下,为测量透镜的波像差提供了一种新的离线或在线/在位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物理与数学是两门古老的学科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面用例子浅谈物理与数学的相互应用 .1 物理在数学上的应用在物理学里 ,我们知道 :若 AB为一根以O为支点的平衡杠杆 ,A、B、O三点受力分别记为 f A、 f B、 f O,则由杠杆原理知 :AOOB=f Bf A且 f O=f A f B从而得 :AO  相似文献   

20.
凸透镜焦距的不确定度评价和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已经有很多研究,本文着重研究如何最大发挥透镜的作用,通过合适的测量方法适应凸透镜焦距、光阑直径以减小实验误差,提出了导致实验误差的重要因素——焦深与透镜参数的关系,并研究了近轴光线对实验误差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减小实验误差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更加深入地研究了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