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由中国物理学会非晶态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非晶态材料和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生产厂家和管理部门等的56个单位的16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接收了学术论文196篇. 本次会议分为非晶态半导体和非晶态金属两个大组,分别就非晶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和结构,非晶硅及其合金的物性,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器件,硫系半导体和半导体多层膜,非晶态金属合金的制备、应用和性能以及非晶态金属合金的结构、结构弛豫和晶化等内容组织了报告和讨论.从事非晶半导体研究的专家、捷克斯洛伐克科…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和中国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非晶态材料和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5月9日至13日在西安市举行.来自全国70多个单位的2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就非晶态半导体物理、工艺和物性,非晶态金属的结构,结构弛豫和稳定性,工艺和应用,基础物性及其它等方面内容,分五个学术组交流了约二百篇论文.并就非晶硅、微晶硅研究的现状和展望,国内、外非晶态金属薄带和薄膜的研究和应用,某些非晶态合金的原子和电子结构,金属玻璃的内耗以及非晶态快离子导体等方面组织了16篇专题报告,对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还组织了专题讨论会.美国从…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物理数学学部组织召开的全国第二届非晶态材料和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2月3日至9日在昆明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研究所、高等院校、图书情报、出版部门和工厂等67个单位,到会代表172名. 会议报告的学术论文和展示的部分样品表明,自1978年5月无锡第一届全国非晶态物理讨论会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全国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学术讨论会、第四届光计算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6日至9日在厦门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物理系承办.来自全国有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共17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次学术讨论会共接受了213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通信和非通信光纤的特性、传输理论、设计、制造、测试及各种应用;导波光学;集成光学和集成光电子器件、材料、工艺和测试技术;光计算的基础研究,包括光计算中新的器件、技术、方法、系统和体系结构等研究.其中特邀报告七篇. 在本次学术讨论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国际非晶态半导体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3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基金局、ICTP、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等单位的资助.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00多名,他们中间有来自欧美的非晶态半导体方面的知名专家.如第一个制造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D. Carlson;著名的物理学家 A.Rose和J.Pankove与会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几十篇有价值的论文,其中有国外代表的邀请报告24篇,国内代表的20多篇会议报告和近20篇张贴论文.这是第一次在我国召开的有关非晶态…  相似文献   

6.
陈兆甲 《物理》2004,33(4):241-241
受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的委托,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共同承办,第九届全国低温物理学术讨论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3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与会代表15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或研究所,日本Tohoku 大学久保田均博士和法国Grenoble 低温实验室Carley Paulsen教授也应邀参加.本次会议为历届低温物理学术讨论会规模最大、代表人数最多、学术气氛浓厚的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物理》1978,(4)
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于1978年5月4日至11日在无锡市召开了“全国第一届非晶态物理讨论会”.参加会议的100多名代表分别来自有关研究所、高等院校、图书、情报、出版部门和工厂等50多个单位.代表中有年逾花甲、老当益壮的老教授、老科学家,有大量生气勃勃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攻关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 非晶态物质是指原子排列无长程有序的物质.随着氧化物玻璃、玻璃半导体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非晶态金属、合金的发展,非晶态物质已被誉为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后备军,研究工作非常活跃,发展也很迅速. 这次讨论会上,代表们共宣读了65篇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实验室和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光科学与工程系共同承办的第 10届全国基础光学与光物理学术讨论会、第 11届激光物理讨论会于 2 0 0 2年 10月19日— 2 4日在西安市联合举行 ,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有关期刊编辑部的 7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光学与光电子学科负责人傅便翔、韦玮参加了会议 .第 10届全国基础光学与光物理学术讨论会以学术报告为主 .会议收到的论文摘要会前经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光学学…  相似文献   

9.
第十届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国际会议于1983年8月22日至26日在东京召开.会议由IUPAP和日本物理学会提供经费,并受到日本应用物理学会、日本电子学和通信工程研究所、日木化学学会、日本陶瓷学会和日本电照相术学会的支持.600名科学家来自26个国家,共提供了320篇论文.我国著名半导体材料专家林兰英教授担任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程如光教授担任国际论文委员会成员.自1965年第一届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国际会议以来,随着研究工作的发展,会议规模也逐渐扩大.今年的会议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成果也极令人鼓舞的一次盛会.1…  相似文献   

10.
《物理》2001,30(4):251-251
第 10届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于 2 0 0 0年 9月 2 0日— 2 4日在成都举行 .这是继 1998年在广州召开的第 9届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激光物理工作者的学术盛会 .本届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实验室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协承办 .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有关的期刊编辑部共 2 9个单位近 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著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沈元壤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杨国桢研究员 ,复旦大学物理系章志鸣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  相似文献   

11.
第十届全国高压学术讨论会暨庆祝经福谦院士70华诞学术活动,于1999年10月25~30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承办。本届大会是近年来高压学术讨论会规模较大的一次盛会,高压学界新老学者117人济济一堂,共同研讨高压物理研究近年?..  相似文献   

12.
受中国发光分科学会的委托,由厦门大学物理系与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全国LED专业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25~30日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6个高等院校、研究所、工厂的科技、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家的代表8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应征论文42篇,录用41篇,其中特邀报告5篇,化合物发光材料14篇,发光器件与工艺技术及其应用方面22篇。论文基本上反映了自1991年9月第一届全国LED会议以来国内化合物半导体单晶、外延材料、发光二极管芯片、LED器件与组件以及红外发光二极管等有关基础研究及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半导体超晶格微结构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召开.会议收到文章 120篇,出席会议代表共 90名,来自全国20个研究所、大学.会议很告了近两年来我国在半导体超晶格微结构研究领域内所取得的进展.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学部委员黄昆教授在闭幕式上作了精辟的总结发言.他指出从参加大会代表的人数和单位分布情况来看,国内从事半导体超晶格研究的队伍在过去二年内十分明显地更加壮大了.从会上报告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近二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广度上、深度上均比二年前有了较大的发展.总的情况是…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于1985年11月7日至11日在武汉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60个单位的160人,会议上宣读的论文近100篇.内容包括用光散射方法对离子晶体、有机晶体和半导体非晶态等材料的结构、相变、光拆变及离子电导等方面的研究.布里渊散射的研究已从物理领域扩展到化  相似文献   

15.
第十届全国基础光学与光物理学术讨论会、第十一届激光物理讨论会于 2 0 0 2年 10月 19日~ 2 4日在西安市联合举行 ,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有关的期刊编辑部的 7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光学与光电子学科负责人傅便翔、韦玮参加了会议并参与讨论。第十届全国基础光学与光物理学术讨论会以学术报告为主。 35个丰富的专题学术报告 ,融合了全国基础光学与光物理科研领域近年来多方面的发展成就。会议学术气氛浓厚而热烈 ,对学术报告所函盖的前沿热点研究以及学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第十一届激光物理讨…  相似文献   

16.
由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国家超导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组织召开的第三届全国高温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 10月 21日至 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73个单位的近3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安徽省副省长杜宜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谷超豪教授到会并讲话.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科学家出席了开幕式. 这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近450篇,其内容涉及体材料,线、带材;薄膜,器件; 磁通运动、钉扎及物理性质;超导机制,理论;新材料探索,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办的凝聚态物理及其应用新年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2月28日至1983年1月4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国内代表100余人。17名美籍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共宣读了综述报告21篇,专题报告44篇。这些报告介绍了国内外在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一些最新成果,涉及的面相当广泛,包括半导体与表面物理、光学晶体、低温、磁性、非晶态、离子晶体、发光、铁电体、金属与合金、力学与声学性质、固体理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交流学术经验,推动科学研究,提高科学水平,并加强会务,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第廿八次会议决议,于今年八月上旬在北京召开学术讨论会和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并成立了学术讨论会及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筹委会已于今年三月三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学术讨论会以百花齐放为原则。会上将举行论文宣读、专题报告和物理仪器展出等多样学术活动。学术论文包括物理实验、物理技术、理论物理、物理教学等方面,除一般在分组会上报告的论文外,并拟请专家就物理学的若干方面,如原子核物理及基本粒子、固体物理、无线电电子学、实验技  相似文献   

19.
第七届长春夏季化学讨论会稀土发光材料学术会议于1988年8月14日至8月19日在长春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中国化学会;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苏锵研究员,北京大学苏勉曾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所长虞家琪研究员,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秘书长范希武研究员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工厂等19个单位共39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43篇,有7位代表作了特邀报告,其余36篇论文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会前编发了“第七届长春夏季化学讨论会稀土发光材料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长春应化所和长春物理所实验室,就有关专题进行了充分、热烈地讨论。  相似文献   

20.
《物理》1995,(5)
第七届国际电致发光学术讨论会简讯第七届国际电致发光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0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叙教授任地区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14个国家的104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