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供分度热电偶用的低温恒温器.实验得出:从室温到20K,恒温器的恒温精度可达±0.005K,从20K到4.2K,恒温器的恒温精度可达±0.01K.  相似文献   

2.
一种双参量偏振调制光纤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双参量偏振调制光纤传感器结构。在理论上分析了从一个敏感晶体上分离出两种信息的可能性 :通过合理安排传感头中各部件 ,使得传感器同时输出反映两种信息的两路信号。在实验上获得了理论所预期的结果 :只使用一个传感头就可以同时测量电压与温度、力与温度。实验室条件下 ,温度传感的精度为± 1℃。在工作温度 2 0~ 110℃范围内 ,电压传感的温度稳定性在 0~ 10kV量程内为± 0 .5 % ;而力传感的温度稳定性在 0~80N量程内可达± 0 .1%。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的液体介质恒温槽.一次可以装入至少40个标准(10×10×55毫米)冲击样品,自动恒温误差小于±0.5K,温度场的温度分布均匀.在273—116K温区内可以任意选择恒温点,只要育充分的冷剂,自动恒温时间可以足够长.  相似文献   

4.
J/ψ共振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和北京谱仪(BES),测量了e+e-对撞束在J/ψ共振峰附近能区内末态为强子、e+e和μ+μ的实验观测截面,对这些截面的拟合得到J/ψ衰变宽度和分支比的新的实验测定值:Γ=84.4±8.9keV,Γh =74.1±8.1keV,Γe=5.14±0.39keV,Γμ=5.13±0.52keV, /=(87.8±0.5)%,Γe/Γ=(6.09±0.33)%,Γh/Γ=(6.08±0.33)%.  相似文献   

5.
碳氢化合物/HFC227ea二元系的PVTx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定容式 PVTx实验装置的恒温、测温和测压系统进行了改进,温度和压力基本测量精度提高到±5mK和±0.4 kPa.对 HC1270/HFC227ea、HC290/HFC227ea和 HC170/HFC227ea二元物系进行了 PVTx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应用LPFG/EFPI集成式光纤传感器实现温度及应变的同时测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叙述了基于LPFG/EFPI的集成式光纤传感器的结构、温度和应变同时测量的原理及实验,首次制作了该传感器并测试了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精度为±0.5℃,应变精度为±20με,可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北京谱仪(BES–Ⅰ)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e+e–质心系能量为4.03GeV处采集的积分亮度为22.3pb–1的数据,研究了D0→K0sπ+π–,D0→K0sK+K–的衰变及其末态的共振结构.实验测得D0→K0sπ+π–过程的分支比为(5.32±0.53±0.40)%;D0→K–π+,D0→K0ρ0和D0→K0s(π+π–)non resonance过程的分支比分别为(6.05±0.32±0.49)%,(1.17±0.17±0.13)%和(1.35±0.22±0.17)%;测得D0→K0sK+K–,D0→K0和D0→K0(K+K–)non?的分支比分别为(1.04±0.2?4±0?.16)%,(1.12±0.34±0.15)%和(0.27±0.13±0.03)%.  相似文献   

8.
在256-366 K范围内测量了HC1270/HC600a物系9个组成、73组PVTx数据,温度、压力、比容和组成的测量精度分别在±30 mK、±1.4 kPa、+0.18%和±0.33%以内.引入了泡点TVx测量.对两相区实验数据进行了平衡组成推算.  相似文献   

9.
利用北京谱仪(BES)在4.03GeV正负电子对撞能量下获取的数据,[研究了,τ+τ-产生过程.借助双标记方法分析了τ±→π+π-π±υτ衰变事例.测定分支比Br(τ±→a1±υτ→ρ0π±υτ,ρ0→π+π-=(7.3±0.5)%,Br(τ±→K*±υτ→Ks0π±υτ,Ks0→π+π-)=(0.6±1.5)×10-3.并由Daliz投影分布的分析,确认a1的主要衰变方式ρπ.同时,也观察到a1衰变中以S波贡献为主的现象.采用Kuhn模型拟合实验数据,得到:ma1=1.24±0.02GeV,Γa1T=0.57±0.07GeV.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周期光纤光栅实现应变和温度同时测量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提出了一种新颖双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同一段氢载光纤上先后写入长周期光纤光栅、短周期布拉格光纤光栅 ,利用长周期光栅和布拉格光栅对应变和温度敏感性的差异 ,可实现应变和温度的同时测量。实验中采用这种灵敏结构的双周期光栅 ,在 0~ 170 0 με和 2 0℃~ 12 0℃范围内 ,测量精度可达到± 16 με和± 0 8℃。  相似文献   

11.
以熟肉为实验材料,对实验条件对真空冷却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真空室有效容积越小、真空泵抽速越高,则真空冷却时间就会越短;冷阱温度对真空冷却速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当真空室内的最终压力在0.4~0.61kPa变化时,熟肉的表面温度一直在0℃以上,其真空冷却的时间随着真空室内压力的升高而增加。而真空室内的最终压力在0.3kPa左右时,熟肉的表面温度在真空冷却过程会低于0℃。  相似文献   

12.
蓝丽娟  丁艳军  贾军伟  杜艳君  彭志敏 《物理学报》2014,63(8):83301-083301
真空环境不仅会导致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表面材料解吸,而且其传热机理也与常压不同,因此采用常压下校准和溯源的温度传感器测量真空环境下气体温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问题,为此,本文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测量真空环境下气体温度,探索TDLAS温度测量技术在真空环境下的应用前景,在模拟热真空实验过程中,首先将真空气室浸没于恒温槽中,然后利用TDLAS测量真空气室中气体温度,同时利用一等标准铂电阻测量恒温槽的温度,试验结果表明:TDLAS和一等标准铂电阻测量得到的气体温度和恒温槽温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之间的误差在恒温槽温度稳定时不超过±0.2℃。  相似文献   

13.
光纤光栅型温湿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针对目前温湿度测量过程中电量传感器长期稳定性和互换性差的不足,以光纤光栅为基础,以改性PI薄膜为湿敏涂层,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非电量温湿度传感器.详细阐述了其测量原理、制作工艺及其主要参量的优化确定,对其测量范围、测量精度、湿滞特性等主要特征参量进行了试验测定.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在20~80℃、10%~90%测量范围内实现精度为±0.2℃和±5%的实时测量,且具有响应时间短(≤15 s)和长期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连续冷却铸造5083铝合金板较大塑性变形量冷轧后的组织、织构及性能与再结晶处理工艺关系的研究有限。对冷轧压下量约为91.5%的CC5083与CC5182铝合金板分别进行室温入箱式电炉、随炉不限速升温到不同温度退火2 h和分别进行直接入不同温度盐炉退火30 min、出炉水冷至室温后,采用偏光金相显微镜观察组织、采用X射线衍射检测织构,进一步对比研究较大压下量冷轧后退火工艺与再结晶组织和织构关系。结果显示:(1)电炉退火CC5083铝合金板的再结晶开始及晶粒长大温度为343 ℃,晶粒长大后形状为长条状(创新点);盐炉退火CC5083铝合金板的再结晶开始温度为343 ℃;二者再结晶完成温度都为371 ℃。(2)CC5182铝合金板分别在电炉与盐炉454 ℃以上退火,晶粒开始显著长大;电炉退火与盐炉退火CC5083铝合金板再结晶开始温度分别高于电炉与盐炉退火的CC5182铝合金板,盐炉退火CC5083铝合金板再结晶晶粒长大温度高于另外三种方式退火;CC5182铝合金板盐炉退火再结晶晶粒长大温度高于电炉退火的。CC5083和CC5182铝合金冷轧板表层再结晶及再结晶晶粒长大温度明显高于内层的(创新点)。(3)四种方式退火再结晶晶粒长大温度及相同温度退火时织构转变程度有差异(创新点);退火过程中织构检测结果与金相组织观察结果反映的再结晶进程不很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自行研发的一种强吸水性涂料制成厚度为0.05 mm的抑霜涂层,对涂层的持续亲水性和重复抑霜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涂层经过20次的干湿循环之后仍然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在相对环境湿度为53%、壁温-10.5℃条件下的实验表明,该涂层的重复性抑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Tryglicine sulphate (TGS) is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ly studied ferroelectric materials, which undergoes second order phase transition and shows the pyroelectric effect. In our present experiments we study the electric properties of TGS, in relation to domain switching, observing the samples’ response to controlled temperature pulses. The charge released in the processes of domain switching was previously studied under constant temperature growth. Our method allows us to observe the released pyroelectric charge in both the ferroelectric and paraelectric phases. To perform our experiment we designed new measurement software and constructed a novel thermostatic sample holder containing Peltier’s cells as heating/cooling elements.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嵌入单模-多模纤芯-单模(single-mode-multimode fiber core-single mode, SMS)光纤结构的湿度传感器。当环境湿度变化时,SMS光纤结构的干涉光谱会发生漂移,而光纤布拉格光栅对湿度不敏感,其纤芯基模保持不变。因此利用SMS光纤结构对环境湿度的敏感性去调制光纤布拉格光栅纤芯基模,通过检测光纤布拉格光栅纤芯基模的反射能量变化就可以实现湿度测量。数值模拟了SMS光纤结构的内部光场分布规律,理论计算了不同环境折射率时,多模纤芯的长度、直径对SMS光纤结构输出能量耦合系数的影响。理论模拟表明,随着环境折射率变化,SMS光纤结构中传输的纤芯基模的输出能量耦合系数会发生变化。同时制作了传感器样品并对其进行了传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多模纤芯长35 mm、纤芯直径为85 μm的传感器在45%~95%RH湿度变化范围内,湿度灵敏度为0.06 dBm·(%RH)-1。在20~80 ℃温度范围内,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为0.008 nm·℃-1,温度所带来的湿度测量误差为0.047%RH·℃-1。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灵敏度高、反射式能量检测等优点,在湿度测量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模拟外界温度环境,利用OTDR和CD300色散仪监测光纤传输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对相同工艺生产的同类型的不同批次的单模光纤进行温度循环试验。试验表明:在-60℃~140℃宽温度范围内,光纤的传输性能均随温度发生波动——在1310nm和1550nm波长处光纤温度附加衰减不超过0.05dB/km;在1550nm处光纤的色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PMD随温度的升高有所增加。在该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质量管理中的“3σ”控制原理,以现有通信系统标准作为判据,讨论了温度变化时光纤传输性能对通信系统的适应性,推断出在-60℃~140℃温度范围,G.652光纤的衰减、色散和PMD性能均满足10Gbit/s以下的通信系统使用;对于高于10Gbit/s的高速通信系统,应采用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减小拉丝过程中光纤的PMD,这样才能保证PMD指标完全满足高速通信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固体除湿系统吸附材料的低温再生及提高吸附材料的除湿效率,制备了新型复合固体除湿材料。新型复合固体除湿材料是以陶瓷纤维为基质,运用MgCl2浸渍改性硅胶及CaCl2二次强化方法而形成的复合物,复合固体除湿材料中MgCl2和CaCl2浓度均为25%。通过恒温恒湿空调室实验研究温度、风速、湿度对MgCl2/CaCl2改性复合材料除湿性能及再生特性。实验表明:在温度20℃、湿度70%条件下,复合固体除湿材料除湿量可达161 mg/g,是未改性除湿材料的3.2倍,是单一改性除湿材料的1.3倍;当系统平衡时,其除湿速率分别是未改性除湿材料的6.1倍,是单一改性除湿材料的2.6倍。除湿材料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均与相对湿度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且风速在0.5 m/s条件时具有最大的除湿量。同时,在约70℃较低的脱附温度,8 min可脱附≥90%的总吸附水量,每1 g吸附剂可脱附水量高达145 mg;脱附再生6次后,除湿量依然较高为138 mg/g,且基本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机房专用空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名义制冷量为40kW的机房专用空调为对象,研究被控温度24℃、相对湿度50%,冷凝器进风温度-5~35℃条件下的机房空调性能。用焓差实验室测试空调机在不同冷凝温度条件下的性能参数,从而分析系统各部件的匹配关系、整机性能及在变冷凝温度下的综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调整蒸发器结构、增加风速、合理匹配热量膨胀阀,降低系统部件和管道阻力等,能使机房空调机在标准制冷工况下COP、变工况下COP以及综合COP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