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采用真空自耗电极电弧炉与凝壳炉复合熔炼工艺,以及交互式镦拔均匀化变形加工技术,制备了Ti-6Al-4V钛合金光谱分析标准物质。采用方差法和极差法进行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Al、V、Fe、Si、C5种元素的均匀性良好。经多家协同定值,确定的标准值准确可靠。经多种光电直读光谱仪应用表明,本套标准物质成线性良好。本套标准物质的均匀性、成线性、标准值及不确定度达到国际同类标准样品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特种合金钢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采用合理的冶炼锻轧工艺,选取不同部位的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确定了15种元素的认定值及扩展不确定度,并进行了线性、一致性考察以及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物质的比对。结果表明,本套特种合金钢系列标准物质的均匀性良好,定值准确且有良好的梯度分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光谱分析用25Cr3Mo3NiNbZrA中合金钢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采用合理的冶炼锻轧工艺,选取不同部位的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确定了16个元素的认定值及扩展不确定度,并进行了线性、一致性考察以及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物质的比对。  相似文献   

4.
介绍16种有机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16种有机标准物质与US EPA、US Supelco及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的同类标准物质比较,均匀性、稳定性及定值准确性均达到或优于其性能指标,符合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稀土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两种稀土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验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由8家具有权威性的测试单位协同定值及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确定了该标准物质的标准值及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6.
介绍纯度标准物质氢化可的松的研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标准物质进行了定值及均匀性、稳定性检验.该标准物质定值结果为99.5%,扩展不确定度为0.2%,其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标准物质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熔融方法制备了激光玻璃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对该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电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用6家实验室进行协作定值,各组分:芑值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5%(k=2)。  相似文献   

8.
硝基胍标准物质的制备及其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品硝基胍为基体,经热过滤、重结晶、低沸点溶剂煮洗、真空干燥、平衡水分等步骤,制备了硝基胍标准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了主体成分含量,对制备的标准物质进行了均匀性初检,并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均匀性、稳定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硝基胍标准物质纯度为99.89%,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在1年以上,已达到标准物质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熔融方法制备了玻璃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对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及定值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研制的耐辐照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各组分不确定度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0.
介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指数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对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及定值和不确定度进行了逐项分析。采用本体聚合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直接加工制备标准物质,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定值准确可靠,标准值为17.9%,扩展不确定度为0.28%。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食用合成色素诱惑红溶液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定值方法,研制了100 mg/L的诱惑红溶液标准物质。采用制备液相色谱对筛选的市售原料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9%的诱惑红纯品;通过核磁共振(1H NMR谱)和液相色谱-质谱(HPLC-LTQ/MS)准确定性分析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诱惑红纯物质进行纯度定值。以0.1 mol/L乙酸铵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采用Intersil ODS-C18(250 mm×4.6 mm,5μm)进行分离,检测波长240 nm。为保证纯度测量的准确性,采用多家联合定值对诱惑红的纯度进行定值,诱惑红纯物质的定值纯度为99.61%(λ=240 nm)。诱惑红溶液标准物质经重量-容量法配制后,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实验,浓度赋值后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诱惑红溶液的量值为100 mg/L,扩展相对不确定度为1.0%(k=2)。该溶液标准物质已批准为国家级标准物质,可为相关部门提供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12.
简要概述了标准物质的发展状况,汇集了军工所需的并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批发布的一级标准物质及其研制单位。  相似文献   

13.
介绍钛合金光谱分析用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的抽样、测试、检验及判断方法。钛合金光谱分析用标准物质中碳和铝的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此两种元素在试样中的分布是均匀的。该方法已应用于钛合金光谱分析用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介绍钨合金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定值准确可靠,符合JJG1006《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食品及医药等领域的检测需求,研制了黄芩素纯度标准物质。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黄芩素纯度标准物质原料定性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定量核磁技术(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QNMR)对黄芩素的纯度进行了定值,并用HPLC法对黄芩素纯度标准物质进行了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考察。对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价,研制的黄芩素纯度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98.8%,0.8%(k=2)。  相似文献   

16.
研制加替沙星纯度标准物质。采用质量平衡法和氢谱定量核磁法对加替沙星纯度标准物质候选物进行纯度定值,采用卡尔费休法和热重分析法准确测量了影响主成分纯度的水分含量,并考察了水分含量的稳定性。开展了加替沙星纯度定值、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以及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加替沙星纯度标准物质的纯度值为93.1%,扩展不确定度为0.6%(k=2),水分含量为6.6%,特性量值均匀性良好,6个月稳定性可靠,被认定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编号为GBW(E) 100476。研制的加替沙星纯度标准物质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也为吸湿性较强的药物纯度标准物质研制过程中水分测定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仪器分析标准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仪器分析标准物质的重要性及我国发展现状,指出了仪器分析标准物质研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光谱分析标准物质为例,介绍了仪器分析标准物质研制的特点,光谱分析标准物质的均匀性是研制的关键,其标准不确定度应由定值分析产生的标准不确定度、块状样品间的不均匀性产生的标准不确定度及块状样品内部的不均匀性产生的标准不确定度组成。  相似文献   

18.
以电解铜和铜–铬、铜–锆中间合金为原材料,通过真空熔炼和热锻加工工艺,研制了铜–铬–锆合金光谱分析用标准物质。将样品分成4组,每组85块后,采用金相检验和光电直读光谱仪进行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分析。从样品中随机抽取15块进行均匀性检验,经F检验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范围内样品均匀性良好;稳定性考察12个月,结果表明在考察期间内样品稳定性良好;标准物质样品经国内3家具有分析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作定值,并评定了定值结果的不确定。铜–铬–锆合金标准物质样品中Cr,Zr元素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15%~0.036%,0.019%~0.033%(k=2)。该标准物质达到了国家标准物质的技术要求,可用于有关铜–铬–锆合金产品中铬、锆元素的方法校准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Analyses of nutritive elements are routinely performed in grass or hay for animal fe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te of health and growth of domestic animals.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such determinations, 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BCR) so far has produced two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 Hay Powder (CRM 129) and Rye Grass (CRM 281). After a careful preparation procedure of the materials, a homogeneity study and a long-term stability study, the contents of the elements Ca, K, Mg, P, S, Zn, I, N and Kjeldahl-N were certified in CRM 129, whereas CRM 281 was certified for As, B, Cd, Cu, Hg, Mn, Mo, Ni, Pb, Sb, Se and Z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ertification exercise and especially concentrates on the elements I, B and Mo as examples of analytical work. Indicative values for Co, Cr, Fe, Cl and Na were also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