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KNO3/Al2O3和K2CO3/Al2O3的强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O2-TPD及Hammett批示剂法测定了KNO3/Al2O3及K2CO3/Al2O3样品的碱量和碱强度。当KNO3,K2CO3的负载量低于其单层分散阈值时,能在AlO3均匀分布并产生强度为18.4的强碱位;高于其单层分散阈值后则能生成强度为27.0的超强碱位。  相似文献   

2.
刘建华  邓佩珍 《光学学报》1995,15(5):52-557
通过对Ti:Al2O3晶体的不同取向的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认为在93K温度下观测到的g=2.00的强烈各向异性的共振线是来自于Ti:Al2O3晶体中的Ti3+离子2T2g能态的中间能级1E1/2的顺磁共振吸收。而室温下观察到的g≈2.00的吸收线是由Ti3+离子2T2g能态上能级2A1的共振吸收产生的。由晶体场理论进行的计算与上述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XRD、EXAFS技术研究了不同Pd含量的Pd-Mo-K/Al2O3催化剂结构,并关联其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结果表明,在氧化态Mo-K/Al2O3催化剂体系中添加Pd后,“K-Mo”物相晶粒变小,分散度提高,说明钯可能和钾钼物种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经硫化还原处理后,发生了氧硫交换,钼主要以MoS2物种形式存在,其粒度随着Pd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尺寸的显著变化可能导致MoS2与载体作用形式的  相似文献   

4.
负载型铁催化剂上费托合成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瞬时应答技术对费托合成的初始态动力学行为进行跟踪,研究了Fe/γ-Al2O3,Fe-Co/γ-AL2O3和Fe-Co-K2O/γ-Al2O3催化剂上CO氢化生成轻的催化性能和C2烃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在Fe-Co-K2O/γ-A2O3上CO解离吸附形成的表面碳是合成烃反应的活性中心,表面碳的逐步氢化,生成亚甲基物种而亚甲基物种的聚合促成了烃键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ICP—AES法直接测定高纯Eu2O3中14种稀土元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IPC-AES测定高纯Eu2O3中14种稀土元素的方法,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仪器测量条件,实验了基体Eu2O3对被测元素的干扰和对方法测定下限的影响。14个稀土元素的测定下限为:Yb2O30.5μg.g^-1,Y2O31μg.g^-1,Dy2O3,Ho2O3,Tm2O3和Nd2O35μg.g^-1、Gd2O3、Sm2O3、Er2O3、Ce2O3、Pr6O11和La2O310μg.g^-1,Lu2  相似文献   

6.
氧化态K—MoO3/γ—Al2O3催化剂结构的EXAF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a2MoO4.2H2O,MoO3,(NH4)6Mo7O24.4H2O等结构典型的含钼化合物及氧化态K-MoO3/γ-Al2O3催化剂样品进行了EXAFS测试,并以Na2MoO4.2H2O为标样进行多层拟合计算,以研究各样品钼组分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7.
王明  张一心 《光谱实验室》1999,16(4):465-467
在pH7.0混合磷酸盐介质中,SO3^2-使I3^-与CTMAB生成离子缔合物CTMA^+,I3^-而褪色,从而建立了测定SO3^2-的新间接紫外光度法,测定波长为365nm,SO3^2-浓度在0-25μg/25mL内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耳吸光系数为ε=6.04×10^4L·mol^-1·cm^-1,可用于食品中微量SO3^2-的测定,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巯基棉分离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精矿中金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在HCl介质中,巯基棉分离富集Au,Ag,KIO3-HCl解脱Au,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的方法。本方法一次溶样连续测定Au,Ag,简便快速,分析结果可靠,在Au32μg,Ag400μg范围内,Au回收率98.8%-101.2%,RSD为3%,Ag回收率97.3% ̄101.3%,RSD为2%。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技术研究了MTU在HClO4、H2SO4和HNO3介质中分别与一种或两种无机阴离子的共吸附行为,发现ClO-4、SO2-4和NO-3等弱吸附无机阴离子均能被MTU诱导物理吸附在其质子化了的氨基(NH+3)上,这三种无机阴离子被MTU诱导物理吸附的强弱顺序是:在电极电位位于-0.2V~-0.7V区间时,SO2-4>ClO-4>NO-3,在电位位于-0.8V~-1.2V区间时,ClO-4>SO2-4>NO-3。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天光一号”KrF激光核聚变实验装置上,MOPA系统光学元件加工与镀膜研究工作的进展。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加工后的基片表面均方根粗糙度对于K9光学玻璃与熔融石英玻璃来说分别为σrms=1.8±0.5nm,σrms=2.0±0.4nm。镀HfO2/SiO2高反射膜的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与破坏阈值分别为R>99.5%,Eth=1.30~1.33J/cm2。镀Al2O3/MgF2增透膜的光学元件的透射率与破坏阈值分别为T>99.5%,Eth=1.3~1.97J/cm2。  相似文献   

11.
昌路  康琳  刘希  赵少奇  吴培亨 《低温与超导》2007,35(3):231-233,241
对生长在Si和MgO单晶基片上的不同厚度的单层NbN薄膜、双层薄膜AlN/NbN以及三层薄膜NbN/AlN/NbN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这几种薄膜样品的微观结构、薄膜厚度以及各个边界的一些直观细节给出了较为清晰的图像。由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衍射图案计算了薄膜和单晶衬底的晶格常数,并与我们以前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有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2.
13.
Pentacene (C22H14) thin film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were fabricated to study the dynamic growth process and morphology of pentacene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A discontinuous monomolecular layer was observed when a pentacene thin film is about 0.5 nm thick on native oxide silicon wafer. The terraced islands and dendritic structure gradually formed with increasing pentacene thin film thickness. The height of each layer is about 1.4 nm which corresponds well with the length of the long axis of the pentacene molecule at 1.45 nm.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ntacene molecul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silicon wafer surface with a slight tilted angle. However, the pentacene molecular orientation on a polymer pre-covered indium tin oxide coated substrate could not give any indication on the scale of nanometers.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substrates strongly influences pentacene molecular diffusion and the morphology of pentacene thin films.  相似文献   

14.
面向平板零件上螺纹孔的识别定位需求,基于开源计算机视觉库OpenCV进行椭圆特征的识别与定位研究。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图像边缘信息,对边缘图像通过轮廓检索得到单一的连续轮廓,并对得到的每一条连续轮廓进行椭圆拟合。研究给出一种评价轮廓与所拟合椭圆误差的计算方法,以此误差为准则实现非椭圆特征的剔除。进一步针对螺纹孔形成的相套椭圆特征,采用聚类筛选的方法得到螺纹孔对应的内环椭圆特征,从而实现了板上螺纹孔的识别与定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圆白菜与杂草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的自动识别是实现作物草害精准施药的基础。利用ASD光谱仪采集两个品种的圆白菜及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和小藜等五种杂草在350~2 500nm波段内的冠层光谱反射率。根据光谱曲线特征,在不同波段内对数据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以提高运算效率;利用不同参数设置的Savitzky-Golay(SG)卷积平滑求导和多元散射校正方法(MSC)的不同顺序组合对光谱去噪,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主成分,建立模型,最后利用簇类的独立软模式(SIMCA)分类法对各种植物进行分类,并比较分类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利用MSC与3阶5次21点SG相结合的方法对光谱数据预处理后,运用PCA提取前10个主成分作为分类模型的输入变量,取得了100%的分类正确率,能够快速无损地识别圆白菜与几种常见杂草。  相似文献   

16.
17.
阐述了润滑油对转子式压缩机可靠性的影响,对压缩机结构设计影响其带油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降低压缩机的带油率提出了解决措施。对空调器制冷循环中润滑油的物态变化过程作了研究和分析,为提高回油量,对空调系统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现有聚变实验工程管理运维经验为基础,根据HL-2M装置测量控制的新需求,参考ITER控制、数据采集及通讯规范,开展了HL-2M测量与控制系统运行和管理研究。通过对全域子系统进行统一配置及管理,架构高性能网络完成不同通讯任务,设计扩容高速物理数据存储系统,实施运行状态监测与报警等,规划建设了HL-2M集成化测控系统管理运行平台。这项研究立足于优化实验信号质量,实现实时信号高效传输,提高实验工程管理自动化水平,保障实验过程中设备与数据安全并具备较高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及缺陷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行为。主要研究了三种石墨烯:本征石墨烯、B掺杂的石墨烯和N掺杂的石墨烯。结果表明,与本征石墨烯相比,B掺杂的石墨烯和N掺杂的石墨烯在吸附能、电荷密度、态密度和储钠量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B掺杂的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能是-1.93 eV,约为本征石墨烯对Na原子吸附能的2.7倍;与本征石墨烯相比,N掺杂的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能明显增大。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Na原子与B掺杂的石墨烯中的B原子发生轨道杂化,而本征石墨烯和N掺杂的石墨烯中不存在轨道杂化现象。B掺杂的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量是3个,与本征石墨烯相比显著提高。因此,B掺杂的石墨烯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储钠材料。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及缺陷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行为.主要研究了三种石墨烯:本征石墨烯、B掺杂的石墨烯和N掺杂的石墨烯.结果表明,与本征石墨烯相比,B掺杂的石墨烯和N掺杂的石墨烯在吸附能、电荷密度、态密度和储钠量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B掺杂的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能是-1.93 e V,约为本征石墨烯对Na原子吸附能的2.7倍;与本征石墨烯相比,N掺杂的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能明显增大.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Na原子与B掺杂的石墨烯中的B原子发生轨道杂化,而本征石墨烯和N掺杂的石墨烯中不存在轨道杂化现象.B掺杂的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量是3个,与本征石墨烯相比显著提高.因此,B掺杂的石墨烯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储钠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