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细胞外囊泡(EVs)是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的膜性颗粒统称,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携带着母细胞相关膜蛋白以及内源分子,与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等细胞活动密切相关。巨噬细胞EVs也因其与母细胞相似的功能特性而表现出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工程化改造巨噬细胞EVs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种使EVs功能更强大的手段。本综述主要概述了巨噬细胞EVs的性能、工程化改造及其在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脂质双分子层包绕形成的半球状囊泡。研究表明EVs存在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时EVs排放的数量、种类以及内含蛋白质、脂质或RNA等构成变化与疾病密切相关。EVs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同时也有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拥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从复杂的体液样品中分离捕获EVs是实现基于EVs开展医学研究以及临床诊断的前提,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EVs分离捕获仍然是采用传统分离手段,纯度低、效率差,迫切需要高效和高选择性的EVs分离手段。先进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具有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优势,利用微流控芯片的EVs分离技术研究已成热点,本文围绕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是具有各种关键生物活性分子(如脂质、 蛋白质和核酸)的细胞外囊泡. 它们可以由所有类型的细胞分泌, 并分布在所有生物流体中, 如血液、 唾液、 汗水和尿液等. 更重要的是, 外泌体可以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包括细胞间通讯、 哺乳动物的繁殖和免疫反应, 并在新陈代谢以及心血管疾病、 神经变性和癌症等疾病的病理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这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天然非侵入性生物标记物, 并且被认为是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工具。本文综述了用于检测外泌体的生物传感器的最新发展, 包括荧光、 电化学、 电化学发光、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比色法和微流控技术等分析方法; 总结了在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中外泌体的临床应用; 还讨论了外泌体检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外泌体在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高方园  焦丰龙  张养军  秦伟捷  钱小红 《色谱》2019,37(10):1071-1083
外泌体是细胞通过胞吐过程分泌的一类粒径为30~200 nm的囊泡,其组成包括脂质双分子层以及其内部包裹的细胞来源的蛋白质、核糖核苷酸(RNA)和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等生物分子。作为一种细胞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外泌体在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体液环境复杂,加之自身体积小、密度低,外泌体的富集与分离对于其后续分析和功能研究至关重要。该文介绍了外泌体的研究策略、表征手段及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特别对外泌体的提取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加以系统评述。  相似文献   

5.
王晓  王星文  肖乐辉 《化学学报》2023,(8):1002-1014
纳米颗粒通常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但由于其内在的异质性,宏观水平的表征难以确定单个纳米颗粒可靠的构效关系和潜在的催化反应机制.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具有单分子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的优点,可以在单颗粒水平实现反应产物的超灵敏检测,因而在纳米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单分子荧光成像的发展以及该技术在揭示单颗粒纳米催化反应机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尺寸效应、晶面效应、表面缺陷、等离激元效应、双金属效应、活化能、纳米限域效应以及单颗粒催化通讯等方面.最后总结和展望了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纳米催化研究中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脂质组学是依赖于分析技术而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用于全面表征与基因调控、蛋白表达、脂质代谢密切相关的脂质分子,揭示脂质在各种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网络。随着质谱及其联用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脂质组学逐渐向快速、自动化和高通量的方向发展,而大规模的脂质组数据分析已成为脂质组学研究领域的一大难点。化学计量学主要应用于脂质组学中的基线校正和背景扣除、信号峰识别、同位素分布解析、统计分析等过程,因此,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脂质组学数据自动化解析策略成为研究者关心的热点。该文对近年来化学计量学在脂质组学数据解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基于化学计量学的脂质组学数据解析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立志  刘路宽  刘晶 《化学通报》2021,84(10):1023-1030
外泌体是所有真核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直径介于30~150 nm的一种膜性纳米囊泡,参与细胞间生物信号的传递。大量实验证据表明,外泌体参与多种生物功能并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蛋白质、RNA和脂质等生物分子的转移及多种疾病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节,被认为是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载体,因此发展简单、高效、经济的外泌体分离与纯化技术将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目前,利用外泌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特性已开发出多种分离外泌体的技术,但仍缺乏标准化和规模化临床级外泌体的分离方法,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另外,对分离出的外泌体的特征、纯度和数量的鉴定是判断外泌体分离纯化方法优劣的重要指标。本文综述了外泌体分离与纯化技术以及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分离技术的机制、性能、挑战和前景以及外泌体的鉴定方法,以期为外泌体的分离纯化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细胞的生化过程大都是由蛋白复合物完成的,研究蛋白复合物亚基的组成对于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准确确定蛋白复合物中蛋白质亚基的数量(stoichiometry)仍然是一个挑战.近年来,活细胞体系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原位实时动态地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活细胞全内反射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表征细胞膜区蛋白复合物组成的3种方法,包括单分子漂白步数分析、荧光强度统计分布以及蛋白运动分析,并结合其基本原理介绍了这几种方法在活细胞体系膜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翁叶靖  随志刚  张丽华  张玉奎 《色谱》2016,34(12):1131-1136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小体,直径通常为30~100 nm,密度为1.10~1.18 kg/L。外泌体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可携带脂类、蛋白质、信使RNAs(mRNAs)、microRNAs(miRNAs)、非编码RNAs(ncRNAs)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功能分子。许多证据表明,外泌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不仅影响细胞的生理状态,而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该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外泌体的分离和纯化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外泌体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此外,还对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陈雯雯  甘忠桥  秦建华 《色谱》2021,39(9):968-980
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含有脂质、蛋白、核酸等多种物质的纳米级囊泡,主要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及信息传导,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外泌体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对疾病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外泌体尺寸较小且密度和体液接近,想要对复杂生物样本中的外泌体进行分离与分析十分困难。传统的外泌体分离方法如超速离心、超滤等大都需要借助大型仪器设备,且耗时长、操作复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效、便捷的外泌体分离检测手段。微流控技术因其微型化、高通量、可集成等特点,为外泌体的分离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外泌体分离分析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从外泌体物理特性和生化特性两个角度出发,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用于外泌体分离领域的主要原理、策略和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微流控技术与荧光、电化学传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多模态检测方法结合,实现外泌体一体化分析的新进展。最后,该文分析了目前微流控技术用于外泌体分离检测存在的挑战,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微流控外泌体分离分析装置的不断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微流控芯片技术将在外泌体分离、生化检测、机制研究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