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双中心的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He2+-He碰撞中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随入射离子能量变化的单电子俘获总截面及各个次壳层的态选择截面,并与其它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我们的理论结果与实验很好的符合.针对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最近的实验测量,我们也计算了电荷转移过程的微分截面.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舍方法。我们研究了基态的O^3(2s^22p^2P)与氢分子碰撞的解南电荷转移过程.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了自旋耦合价带理论计算的三原子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耦合矩阵元.对氢分子的自身转动,我们采用无限阶的冲量近似方法,在入射离子能量为0.1 eV/u到500 eV/u的能量区间。我们得到了非解离碰撞过程的振动态选择单电子俘获截面和解离碰撞过程的单电子俘获微分截面,发现解离碰撞截面大约占非解离过程的10%.这表明在实际的应用中。必须包含解离俘获过程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用多通道Landau-Zener方法计算了He++H-和Li++D-低能碰撞过程中电荷转移截面,碰撞体系的初态与末态间的耦合矩阵元由渐近方法得到。计算结果与最近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利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H^+离子与里德堡态的Li(5d)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5d电子转移到氢原子各个次壳层的态选择截面及总截面.研究了态选择截面随俘获电子主量子数及角量子数变化的规律,并尝试给出了解析的标度关系;探讨了标度规律随入射粒子能量的变化,分析了高激发态电子电荷转移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应用双中心的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理想等离子体环境中的He^2+-H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不同德拜半径下随入射粒子能量变化的单电子俘获过程的总截面及态选择截面.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德拜半径的变化,等离子体中原子的电子波函数及其能量本征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随着屏蔽效应的增加,发生电荷转移过程的反应通道的个数逐渐减少,因此导致总的单电子俘获截面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用经典轨道蒙托卡罗(CTMC)方法计算离子与氢原子碰撞过程电荷转移截面,并计算俘获电子的n(n为主量子数)壳层分布。对于多电荷离子的碰撞过程,利用约化变量得到了截面的q标度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飞行时间技术研究了高电荷态Xe离子(q=15,17,19,21,23)与He原子碰撞中双电子转移截面与单电子转移截面比随入射离子电荷态的变化规律.提出一步过程假定,对扩展的经典过垒(ECB)模型进行了修正,利用修正模型计算得到的单、双电子转移绝对截面与Andersson等人和Selberg等人的实验结果很好符合,所得截面比与本实验得到的双电子转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比较好符合. 关键词: 离子 原子碰撞 电荷转移 一步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我们研究了基态的O^3+(2s^22p^2P)与氚分子和氢分子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方位角为45°,能量分别为0.1eV/u,1.0eV/u,100eV/u,500eV/u的单电子俘获的振动分辨的态选择截面及总截面.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了自旋耦合价带理论计算的三原子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耦合矩阵元,对体系的电子运动同H2(T2)或H2^+(T2^+)的转动和振动之间的耦合,根据能量的不同,分别采用了无限阶的冲量近似或振动冲量近似.结果发现,低能O^3+与H2碰撞电子俘获过程中靶的同位素效应显著:对不同的同位素靶,单电子俘获的总截面以及振动分辨态选择截面的分布明显不同;入射离子能量越低,同位素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应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和经典径迹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从低能到高能的离子与原子和分子碰撞反应截面和速率系数。在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从头计算法得到的绝热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转动耦合矩阵元,经过幺正变换后,求解强耦合方程组。本以Si^3 离子与氢原子碰撞过程为例,计算了重粒子碰撞过程中发生的电荷转移、碰撞电离和碰撞激发截面和速率系数,并与现存的理论结果和实验测量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经典轨道蒙卡方法研究了弱耦合等离子体环境中的裸核离子与基态氢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和电离过程,碰撞能量在10—900kev/amu范围.粒子问的相互作用使用了含与入射速度相关的动力学效应的Debye-Htickd模型.确定了等离子体屏蔽效应所造成的初态电子坐标与动量的微正则分布.研究了电荷转移和电离过程的总截面与等离子体参数、入射离子电荷、速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环境效应对重离子碰撞过程的影响显著,特别是在低速碰撞时.同时给出了在不同Debye长度(1—50a0)和不同入射离子核电荷数(1~14)条件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与平均场、核内核子-核子弹性散射截面以及输运方程相统一的理论框架内推导了核内核子-核子非弹散射截面的解析表达式.其数值结果能很好地重现自由非弹截面的实验值,所计算的有效非弹截面与Dirac-Brueckner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负离子与原子碰撞的电子脱附过程是普遍存在于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电离层物理学中的重要过程.实验和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离子与原子作用过程以反负离子结构的认识,本文主要介绍负离子的双电子脱附截面测量实验装置,并蛤出对于H^-与He碰撞的双电子脱附截面的测试结果以及与其他实验数据的比较。证明我们的装置是可靠的,一系列的实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低能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穗萌  陈长进  施启存  徐克尊 《物理学报》1997,46(12):2320-2324
在BBK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末态波函数中的动量相关效应对三重微分截面(TDCS)的影响,计算了共面双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所得结果与其它理论计算进行比较发现:本文结果与最新绝对测量的实验数据在误差范围内完全符合.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和经典径迹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从低能到高能的离子与原子和分子碰撞反应截面和速率系数.在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从头计算法得到的绝热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转动耦合矩阵元,经过幺正变换后,求解强耦合方程组.本文以Si3+离子与氢原子碰撞过程为例,计算了重粒子碰撞过程中发生的电荷转移、碰撞电离和碰撞激发截面和速率系数,并与现存的理论结果和实验测量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中低能区α粒子与Li原子碰撞中电子俘获总截面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原子价电子的有效势模型和两态轨道展开方法主要计算了中低能区(30keV ̄200keV)α粒子与Li原子碰撞过程中价电子俘获的部分截面,提出了利用部分截面计算总截面的近似公式。计算结果表明,中低能区价电子的俘获截面对总截面有很大的贡献,理论结果与实验很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6.
文中用渐近方法,采用未微扰的原子波函数,导出了正负离子碰撞过程中,当离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入射离子道与出射共价道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的解析表达式。利用该相互作用的解析表达式,并考虑在入射通道里H-离子核外有两个同科电子的情况,由多通道Landau-Zener模型分别计算了低能H++H-和D++H-碰撞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总截面。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我们研究了基态的O3+(2s22p2P)与氢分子碰撞的解离电荷转移过程.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了自旋耦合价带理论计算的三原子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耦合矩阵元.对氢分子的自身转动,我们采用无限阶的冲量近似方法.在入射离子能量为0.1 eV/u到500 eV/u的能量区间,我们得到了非解离碰撞过程的振动态选择单电子俘获截面和解离碰撞过程的单电子俘获微分截面,发现解离碰撞截面大约占非解离过程的10%.这表明在实际的应用中,必须包含解离俘获过程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直接作用模型和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了^11B的2.14MeV激发态在入射中子能量为7.54-20.0MeV的非弹性散射的积分截面和角分布,计算结果与评价的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符合较好。对实验上所缺乏的数据作出了理论预期值。  相似文献   

19.
在组分夸克模型基础上,极化质子、中子结构函数随Q~2演化关系得到了研究.同时理论对总的光吸收截面也给出了相应的预言.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巫英坚  李家明 《物理学报》1985,34(7):933-940
我们在Hartree-Slater自洽场理论的基础上,以Cs,Xe原子为例,具体计算了其双光子电离截面。本文的理论方法可容易地应用于其它双光子过程的计算,同时还可推广到更多光子过程的计算。将计算结果和相应的实验以及其它理论结果作了比较和讨论。明确了本文理论计算的精确程度,对碱金属元素(例如Cs)本文的理论值与最近的精确实验符合得较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